江南春:我向现实猛进,又向梦境追寻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leo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起,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广告互联网等等媒体平台关于分众传媒CEO江南春的热点报道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这位上海滩新贵才俊的创富经历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不俗话题。江南春——一个诗意盎然的名字如此完美地嫁接于商界精锐,一个从“校园诗人”角色快速成功的蝶变为集财富、智慧、年轻、单身于两肩之上的国际新锐“CEO”,正在强力吸引着现今各个生活层面中男人们女人们活生生的眼光,有关注期盼,有暧昧倾慕。
  而在目光穿梭之中,更多人注视的是他所创造的股票市值与亿万身家。细循着江南春的商界之行一路颠颠簸簸而来,不难看出,这个在现实与梦想之中始终保持理性平衡的工作狂人,成功并非偶然。
  
  现实与困境——勇猛精进
  
  “我姓江,我们家是朝南的,我是春天生的,所以我叫江南春,南说的是空间,春说的是时间,江南春是一个时空观念的名字。”江南春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
  江南春并未有什么权贵世家或者书香门第背景,父母是工薪阶层,父亲做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母亲曾成功地经营过一家商店。可以说,他的家庭背景并未决定性地影响他在商界的发展。其实,江南春在学生时期就开始尝试性地踏入商界,各种经商才能那时已显山露水。
  江南春的第一次“小步迈进”,是为了偿还160元的学生会主席拉票竞选费用,接下了上海汇联商厦的一单价值1500块的影视广告脚本。接单后的江南春连夜赶工交稿,没想到竟然获得客户首肯,痛快地一次性通过。紧接着即抛入十几万投拍广告。这一单的成功,让江南春沉下心来,由“尝试性进入”转为“全身心投入”广告行业。
  


  其时正值上海商业经济抬头之际,淮海路高楼商厦拔地而起。野心勃勃的江南春,开始沿着淮海路一家一家“扫”商厦。那个时候时兴影视形象广告,淮海路的这些广告单子最后几乎让江南春这个在校生“一锅端”。当年,他兼职的广告公司一年收入400万,有150万来自他个人业务量。此时的江南春,已逐步开始展现他在广告界勇猛精进的一面。
  江南春的第三次飞跃是在大三时,这一年他揭竿而起成立了永怡广告公司。永怡广告主要面向刚刚兴起的网络广告市场。到了2001年,永怡就已经占据了95%以上的上海IT领域广告代理市场,总收入达到1.5亿,然而也就在这一年,互联网行业的寒冬时节来临,网络经济的回冷直接导致永怡广告在一瞬间从巅峰跌入低谷,代理业利润率直线下降,大行业环境的持续冰冻使永怡公司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痛定思痛之时,江南春开始思考自己的转型。
  创意的力量无处不在。2002年,上海徐家汇太平洋百货电梯门上的粘贴广告让正在等电梯的江南春灵感乍现——“如果换成电视机,不是正好将广告信息精确地传送到细分群体?!”一念之间,江南春决定开始经营楼宇视频。“在创意面前,生意是不平等的”这句商界名言几乎是完美印证了江南春的最初预想,楼宇视频的广告订单纷至沓来,整个上海,成为江南春率先铺散楼宇视频的典范城市。2003年,江南春顺应时势成立了分众传媒。第四次嬗变见证第四次飞扬,江南春开始在商界生涯中挥舞大旗猎猎招展。
  分众传媒在成立后的短短三年里迅速攀升,江南春在广告界里连连掀起剧烈波动,发起一系列并购战:2005年7月,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同年底,以超过1亿美金的价格收购拥有中国90%电梯海报资源的框架传媒100%的股权;2006年,分众传媒再现惊人之举,以3.25亿美元收购了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聚众传媒100%的股权,在中国楼宇电视广告市场“一统江湖”。到2006年5月,分众传媒第一季度财报闪亮登场,同时标明分众市值此时已一举赶超网易,夺得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第一的“宝座”,江南春身家随之“暴涨”至7亿美元。
  “在创意面前,生意是不平等的”,这是智慧论战;在现实与困境面前,需要勇猛精进的精神激情长久支撑,这则是从性格角度的一场论战。江南春堪称是以“创意比拼”占领了行业市场空白点,以智慧论战高端嫁接于个人性格魅力之上。江南春引领“分众”完美演绎了一段商业史上的惊人起跳,成为全球广告业内当仁不让的先锋新贵与传媒大鳄。
  
  光荣与梦想——同一共享
  
  6月22日下午3点,青岛丽晶酒店,初次见到江南春。采访中,江南春倾身而谈,谦和有礼,丝毫不见名流富豪们时时“无意”流露出的“尊贵身价”。从当年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社长”到现今的“年轻CEO”、“创富才俊”、“中国楼宇广告第一人、“传媒大鳄”,历经近十年的派生与嬗变,荣耀与光环接踵而至,江南春这种谦和坦率的性格让他时刻能在现实与梦想之中理性把握平衡,可以说是他从商之道的制胜法宝之一。
  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江南春的机会并不多,话题没有套路化的切入从商之路,而是从他个人性格魅力开始。江南春曾几次受邀做过央视节目,其他媒体对他的报道更是四面开花,对他的个性魅力的浅层认识亦只停留在“诚恳、低调”上。对此,江南春给出自己更深入的见解:“是坦率,说诚恳不如说坦率,低调我倒不怎么觉得。从在华东师大上学时我行事就比较高调(笑)。”江南春的商务工作极为繁忙,工作量一天高达十几个小时,他所认为的片刻闲暇就包括在飞机上翻翻杂志什么的,这段“无聊时间”相当于分众成功销售的“等电梯时间”。除此之外,江南春经常出行国外、忙于商务等等之类的“高调”行事,均与他的梦想有关,“我的梦想很大,我们看懂世界越多,诱惑也更多,在诱惑面前我的梦想也更大。每天的工作我要考虑很多,必须一步步来推进,不敢松下来。”
  江南春曾经做过一份普鲁斯特问卷,普鲁斯特问卷因为可以比较全面地展示答卷者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及个人特质而名噪一时。江南春回答“哪个特点让你觉得最痛恨?”时谈到“过度谨慎,很少有孤注一掷的胆量。”当采访现场再次面对这个问题时,他解释:“我从小生活在一个中产家庭,可能是环境影响了我,我不会冒险创业,会一步步扎实后再突破。”
  有媒体形容江南春是“一夜暴富”,江南春说:“没有谁能够在一夜间完成财富的积累,我不是一个冒险分子,每年都在拓展新业务,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先后进入楼宇、卖场、公寓、城市户外视频与手机等五大公众生活领域。”“我们开发的五大产品,上市当年都实现了盈利,取得这种成功不光需要经营创意,更多的是投资前、启动前很理性的市场分析。”
  采访过程中,江南春的理性一面随处流露。这次在青岛,谈到2008年商机时他直言相告,“青岛的2008会创造出很多奥运商机,但分众传媒的发展不会刻意围绕奥运经济去做文章,分众传媒一直是以‘人’为中心的,青岛我来得不多,不知道这(指香港中路一带)是不是青岛的中心路段,在上海徐家汇、外滩一带,是人群的高集中点,户外媒体很多,人群流量也非常大,这里就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生活圈层。我们讲的‘人’都是有生活规律和轨迹可寻的,不管你是谁,走在路上,都可能会渴,这时候你就可能找个便利店买瓶水喝,那么,这个便利店就是你的轨迹处,这个便利店里的小广告你就有可能看到。这样的生活轨迹圈到处都是,我特别看重的一点就是要把广告植入到这个轨迹圈中,所以,我考虑更多的是‘人’在城市生活里,到底可能有多少时间空间给分众,08年奥运肯定会带来很多的商机,但分众不会刻意的去找这样的商机,分众有它自己的发展,它要做的是‘中国最大的生活圈媒体群’。”
  在现场会议上江南春得知青岛今年8月份将举行“第16届啤酒节”,与以往最初几届的啤酒节不同的是,今年将吸引全球更多的高端啤酒品牌。从广告界常讲的“品牌定位”角度来说,这与分众传媒一直关注的“城市精英群体”有相得益彰之处。江南春就这一情况与分众传媒青岛公司作了短时沟通,也许今年的青岛啤酒城现场,分众将会在这一“轨迹圈”内有所动作。
  江南春的分众传媒如日中天,个人生活却很简单,他说“我不喜欢音乐,也没有时间去听。上海的CEO们都很忙,不喜欢吃饭,都喜欢脚底按摩。我也能喝一点儿酒,但不爱参加应酬场面”,这次印象较深的即是酒宴上的江南春确实“不爱应酬”。酒宴开始时,江南春笑得有两处无奈,一是刚刚落座即听到主持人朗朗声起:“下面请欣赏诗人江南春的一首诗歌作品《情人》”,此时的江南春眼里有丝惊愕;二是面对满座高朋,江南春似乎不及应酬,于陌生相谈之间匆匆而笑。这两点细节,与他的 “名人姿态”较有差别。
  江南春的梦想很大,也愿与人分享,近十年的商界征程与生活态度从他的个人博客上可见一斑。“有时间我会去网上写点东西或者看看别人博客,很少看电视,现在电视上的的宫廷剧武侠剧太浪费时间,不如看别人博客有意思。”
  中国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秋之夜,母亲和儿子以及爷爷奶奶,围坐着等父亲干完活。儿子在外读大学,平时难得回来,大家都很高兴。只是这一天,父亲似乎比以往迟了一些。天色已晚,凉风习习,许久,终于听见父亲沉重的推门声。儿子起身刚想迎过去,听见父亲扶在门边喊了一声“胸口好闷!”,便一头倒在了地上。父亲,再也没有醒来。这位父亲几年来,为了挣儿子上大学的基本费用,长期每天干超过16个小时的重体力活。医生的诊断是,过劳猝死。
  这个故事是我一次出差,在飞机上的航空杂志里读到的。当时对我触动很大,所以萌生了在母校(华东师大)建贫困助学基金的想法……几千块钱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可能就是半年一年的生活费。分众凭一己之力,也许解决不了大问题,但通过资助母校的贫困学生来回馈母校,眼前这点绵薄之力是我们可以出的。希望能帮助这些孩子度过暂时的难关,顺利走上成才之路。这是我最真实的想法。
  这个奖学金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在年轻孩子们中推广一种回馈社会的思想。分众助学金希望接受资助的学生,毕业以后能自愿将所接受的资助返还,甚至能自愿捐助一部分加入该基金,从而形成一种“池塘效应”,让以后更多的学生也能受惠于这种帮助。
  这是江南春博客里的纪录。
  让一个亿万富豪去谈金钱梦想家庭梦想事业梦想似乎顺理成章,看他沿既定轨道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似乎也水到渠成,贴发江南春的这段博客文章,不为说明不为见证,现今的物质化城市生活中,塑造一个商界精锐的丰实形象不费吹灰之力,而那瞬间闪露的为善秉性则需要我们拂去沙尘,刻记心底。
  相信总有一种梦想甘与人分享,总有一种梦境甘让人追寻。
  江南春,即是。
其他文献
个人荣誉与成就  中国保健全国理事会副理事长  2005年度广东省科技创新杰出人物  2006年中国品牌建设优秀企业家  2006年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称号  第十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织委员会荣誉委员  2007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十大领袖人物  中国骄傲·第8届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      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    2006年11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
期刊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  中健行集团首席研究员谢衡在第8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创新论坛上的演讲      各位朋友:  大家常说,这里是思想的盛宴,亦是学术的殿堂。刚才听了几位大师充满智慧的激情演讲,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站在这里我不由想起《易经》中的一句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伟大的德就是创造了生命。由此说来,呵护生命,让生命更精彩、更长久,同样是伟大的德行。 
期刊
中央保健办原主任马苏高教授说——  松珍胶囊把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给解决了,这就是将侵害人体细胞的自由基清除掉。  卫生部对松珍胶囊的功能认定为延缓衰老,调节血脂。由血脂问题引发的疾病是多方面的,血脂问题本身又与自由基的堆积、人体垃圾不能及时清除有关,从而影响到人的整体健康。  松珍胶囊可以长期服用,它不受疾病限制,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都可以服用。它是纯粹天然的,无毒害的绿色产品。它里面所含
期刊
中健行集团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保健产品生产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单位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产学研基地。企业历经15年发展,在健康食品领域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集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共同主持承担国家科委多项技术攻关项目和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并在松树抗氧化、抗衰老营养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和高科技成果鉴定。  中健行集团位于粤北风景名胜金鸡岭景区。拥有现代化
期刊
2009年5月6日,在昆明市委召开的人大工作会议上,人们再次听到了仇和对依法治市的论述:“建设法治昆明,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其中,立法是前提,普法是基础,执法是关键,监督是保障”。    2009年4月26日,昆滇民众从当地媒体报道中获知,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当选第八届“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    “哦,他又获奖了!”,一句知晓式的评价,见惯不怪。  随着无
期刊
1993年,广东嵩珍营养源研究所正式成立  研究所自成立之日,确定以天然抗氧化剂为主要研究项目,并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省部级攻关项目,例如天然抗氧化剂——松树皮提取物,松叶聚戊烯醇精制技术及其开发应用等。  2000年,广东松珍保健品有限公司成立    2002年,新世纪保健珍品“松珍胶囊”研制成功庆典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卫生部原部长钱信忠亲临会场祝贺并题词:“松珍延年,取法自然。
期刊
松珍胶囊  产品特性:  采用国际先进生产工艺,精选粤北山区纯净无污染的松树嫩枝叶提取精华的精  华——前青花素(PCA)浓缩精制而成。  PCA是目前科学界公认的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最直接、最有效、最安全的自  由基清除剂,其清除自由基能力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几十倍,并且具有小分子结构,  是唯一能够透过血脑屏障清除自由基保护大脑的物质,同时还能减少抗生素给人体造成的危害。  PCA也是迄今
期刊
中建行集团是国内大型高科技健康产业集团,是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保健产品生产基地、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产学研基地。企业历经15年发展,在健康产业领域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并在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现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销售能力。  中健行集团立足于传统食疗养生与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基础,主要致力抗衰老营养学以及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及其成果转化与应用。集团下属广东嵩珍营养源研究
期刊
张瑞敏,1949年1月5日出生,山东莱州人,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海尔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海尔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中国家电企业第一位CEO。1984年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以“名牌战略”为指导,将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今天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尔集团。    军事上有句话叫两军相逢勇者胜。  我们设想一下,当年的张瑞敏如
期刊
肖裕声,贵阳出生,1969年入伍,1974年推荐进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78年调中央军委政治学院任政治教员,1983年任军队领导秘书,1990年至今任中央军委某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肖裕声多次主执、参与起草研制有关国防、军队建设和军事方面的重要文件与专题报告,曾多次获得国家、军队的重大奖项。    编前:肖裕声所在的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是中央军委一个最高的咨询机构,主要工作是对国防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