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早晨4点,我会准时起床,读书或码字;6点,去聪聪的房间开灯。这样的动作,一年有二百多次,我的手指从不需要摸索,总能准确无误地摁到开关。
我注视着床上酣睡的少年,儿童脸蛋那种圆嘟嘟的可爱与细腻什么时候不见了呢?眼前的这张脸,额头上有几粒芝麻大的痘痘,脸颊仍然饱满,但棱角已显现。他穿43码鞋的大脚丫从被子里露出来,显然,身高1米78的少年裹在这条被子里有些勉强。一想到床上这个如长颈鹿般的少年是我的儿子,我就觉得挺幸福。
叫醒聪聪,我开始为他准备早餐。6点半,他安安静静地坐在餐桌前,喝小米粥,吃夹着煎鸡蛋的面包片。
我看着他吃,忽然问:“这早餐是中式还是西式的?”
他淡淡地说:“这问题真幼稚。妈,以后少给我煎鸡蛋吧,油炸的食物吃多了不好,煮鸡蛋最好啦。”
我取笑他:“去年是谁不肯吃煮鸡蛋,和爸爸吵了一架呢?”
他一副没表情的样子:“今年我都15岁了,妈!”
我决定找一个能让他有表情的话题,说:“上初中时,你爸爸的理科第一,我的文科第一,为什么你的理科一般,文科也一般呢?”
他慢慢地喝一口粥,伸出舌头,舔了嘴唇一圈,说:“妈,你学过生物学吗?每一个生命都有隐性基因,比如你的理科一般,我爸的文科一般,也许我恰恰遗传了你们的隐性基因,变得文理科都一般了。”
这一次,我彻底无语了——实在说不过他。
7点钟,我听到他去而复返的脚步声。孩子娘,耳朵长,孩子的哭声和脚步声是最能扣动妈妈心弦的音符。我小跑着去开门:“怎么又回来了?上学路上出什么事了?”他抱着一只半大的黑猫,刚一张嘴喊“妈”,泪珠儿就滚落下来。我吓坏了,慌忙去擦他脸上的“珍珠”。
“妈,我们收养它好不好?这只流浪猫好可怜,它在我的自行车前转圈圈,外面好冷啊……”
虽然我很担心这只流浪猫身上携带了病菌,不知道它有没有疾病缠身,但除了答应,还能说什么呢?我催促他快去上学,他一边往外走,一边扭头说:“妈,给它洗个热水澡,再喂点东西,千万别亏待了它!”
周末,我和聪聪一起坐公交车去看望我的父亲,他的姥爷。在车上遇见一个老熟人,我们热烈地攀谈起来。聪聪小声抗议道:“妈,这是公共场合,拜托你说话声音别那么大!”我的声音小下去,又大起来。他不满地嘟囔:“妈,你不会轻声细语地讲话吗?天哪,你怎么这么粗鲁呢?以后不和你一起上街了。”
下了车,他果真不肯和我并肩走,在我身后几步远的地方慢慢跟着。我禁不住指着他吼:“羽翼未丰的小东西,嫌弃起你妈来了!”他一个箭步冲过来,抓住我的指头,说:“妈,你骂就骂呗,别用手指着,好丢人哦!”
到了父亲家,我委屈地诉说他外孙的“不孝”,父亲反问我:“聪聪说你粗鲁,难道不对吗?”
父亲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感叹物价飞涨:“这都是因为美国大开印钞机啊!”聪聪频频点头,安慰性地拍了拍姥爷的肩膀,说:“国家调控总要慢慢来才行,放心吧,姥爷。”
一个15岁的少年和一个65岁的老爷子,相隔50年的光阴,该是多么遥远的距离啊!可他们的观点,从什么时候起,竟变得惊人的一致呢?
(万明全摘自《可乐》)
我注视着床上酣睡的少年,儿童脸蛋那种圆嘟嘟的可爱与细腻什么时候不见了呢?眼前的这张脸,额头上有几粒芝麻大的痘痘,脸颊仍然饱满,但棱角已显现。他穿43码鞋的大脚丫从被子里露出来,显然,身高1米78的少年裹在这条被子里有些勉强。一想到床上这个如长颈鹿般的少年是我的儿子,我就觉得挺幸福。
叫醒聪聪,我开始为他准备早餐。6点半,他安安静静地坐在餐桌前,喝小米粥,吃夹着煎鸡蛋的面包片。
我看着他吃,忽然问:“这早餐是中式还是西式的?”
他淡淡地说:“这问题真幼稚。妈,以后少给我煎鸡蛋吧,油炸的食物吃多了不好,煮鸡蛋最好啦。”
我取笑他:“去年是谁不肯吃煮鸡蛋,和爸爸吵了一架呢?”
他一副没表情的样子:“今年我都15岁了,妈!”
我决定找一个能让他有表情的话题,说:“上初中时,你爸爸的理科第一,我的文科第一,为什么你的理科一般,文科也一般呢?”
他慢慢地喝一口粥,伸出舌头,舔了嘴唇一圈,说:“妈,你学过生物学吗?每一个生命都有隐性基因,比如你的理科一般,我爸的文科一般,也许我恰恰遗传了你们的隐性基因,变得文理科都一般了。”
这一次,我彻底无语了——实在说不过他。
7点钟,我听到他去而复返的脚步声。孩子娘,耳朵长,孩子的哭声和脚步声是最能扣动妈妈心弦的音符。我小跑着去开门:“怎么又回来了?上学路上出什么事了?”他抱着一只半大的黑猫,刚一张嘴喊“妈”,泪珠儿就滚落下来。我吓坏了,慌忙去擦他脸上的“珍珠”。
“妈,我们收养它好不好?这只流浪猫好可怜,它在我的自行车前转圈圈,外面好冷啊……”
虽然我很担心这只流浪猫身上携带了病菌,不知道它有没有疾病缠身,但除了答应,还能说什么呢?我催促他快去上学,他一边往外走,一边扭头说:“妈,给它洗个热水澡,再喂点东西,千万别亏待了它!”
周末,我和聪聪一起坐公交车去看望我的父亲,他的姥爷。在车上遇见一个老熟人,我们热烈地攀谈起来。聪聪小声抗议道:“妈,这是公共场合,拜托你说话声音别那么大!”我的声音小下去,又大起来。他不满地嘟囔:“妈,你不会轻声细语地讲话吗?天哪,你怎么这么粗鲁呢?以后不和你一起上街了。”
下了车,他果真不肯和我并肩走,在我身后几步远的地方慢慢跟着。我禁不住指着他吼:“羽翼未丰的小东西,嫌弃起你妈来了!”他一个箭步冲过来,抓住我的指头,说:“妈,你骂就骂呗,别用手指着,好丢人哦!”
到了父亲家,我委屈地诉说他外孙的“不孝”,父亲反问我:“聪聪说你粗鲁,难道不对吗?”
父亲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感叹物价飞涨:“这都是因为美国大开印钞机啊!”聪聪频频点头,安慰性地拍了拍姥爷的肩膀,说:“国家调控总要慢慢来才行,放心吧,姥爷。”
一个15岁的少年和一个65岁的老爷子,相隔50年的光阴,该是多么遥远的距离啊!可他们的观点,从什么时候起,竟变得惊人的一致呢?
(万明全摘自《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