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胃癌全新辅助治疗Ⅱ期临床研究中期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巩固化疗+手术"的全新辅助治疗模式在局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2018—2020年间前瞻性纳入局部晚期胃腺癌或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28例,首先接受同步放化疗(CCRT),放疗剂量为45 Gy,1.8 Gy/次,同步口服替吉奥40~60 mg,2次/d。CCRT后3周接受4~6周期SOX方案巩固化疗(CNCT)。CNCT结束后4~6周完成胃癌D2根治术。

结果

28例患者均完成新辅助治疗,治疗中≥3级不良反应在CCRT期间出现3例(11%),分别为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食欲下降;在CNCT期间出现白细胞下降2例(7%)、血小板下降3例(11%)。共20例(71%)完成手术,达病理完全缓解者占50%。3例手术并发症分别为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感染,对症处理后好转。

结论

中期分析结果示局部晚期胃癌接受全新辅助治疗可获得显著的降期,治疗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可耐受。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心脏搏动对射波刀肺部动态追踪肿瘤位置不确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肿瘤位置距离心脏位置较近的患者,导出其肺部动态追踪系统采集的治疗过程中的肿瘤运动位置曲线。对导出的肿瘤运动位置曲线进行滤波分析,将<1 Hz的呼吸运动波形和>1 Hz的心脏搏动波形进行分离。依据患者的滤波结果,按是否存在>1 Hz的心脏搏动波形,将患者治疗追踪数据分为两组。依据治疗时追踪系统采集的X线影像数据,比较两组治疗分
MRI技术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因此MR引导下的放疗现已成为放疗领域的热点研究工作。放疗中精确勾画靶区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多为手动分割,耗时、主观且缺乏一致性,自动图像分割可以在不降低分割质量前提下提高效率和可重复性。本文综述了在放疗中MRI的自动分割方法,对不同放疗部位包括前列腺、鼻咽癌、脑部肿瘤以及其他器官,就自动分割目标、挑战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孕期过度增重对子代代谢特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和嘉兴市秀洲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孕妇及分娩的单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经筛选后共有2 000例孕妇及其新生儿进入该次的研究中。按照孕妇的孕前、孕期体质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 576例孕妇均为孕前、孕期体质量正常的孕妇,观察组424例为孕前、孕期体质量超重的孕妇。比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thoracodorsal artery perforator,TDAP)皮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行口腔及口咽癌根治术并行TDAP皮瓣修复的口腔颌面头颈恶性肿瘤患者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30~74岁。记录并统计患者基本信息,皮瓣大小,血管蒂长度、
目的比较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与其他临床指标在预测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中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1—4月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符合条件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纳入本研究。记录所有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等基本特征。根据组织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将CRSwNP患者分为ECRSwNP和非嗜酸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ECRSw
目的探讨游离腹直肌肌皮瓣修复侵犯颜面、颅底及眼眶的晚期鼻窦癌切除术后颅面巨大和复杂缺损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8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收治,采用游离腹直肌肌皮瓣修复侵犯颅底、颜面及眼眶的晚期鼻腔鼻窦癌患者13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33~67岁。根治性切除病变,并根据鼻窦癌切除术后巨大和复杂缺损的位置、特点和范围,采用不同方式实施游离腹直肌肌皮瓣的移植和修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