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一棵树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jintao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憔悴了许多,头发白了许多。我看见父亲流泪了,这是不轻弹的泪,人的一生要承受多少打击才算足够?可我知道,不管怎么样,父亲是不会倒下的!
  
  父亲因积劳成疾,到市医院住了一个多月。父亲出院时,目送着他走过街头的背影,正像一棵坚强的树,风吹不倒,雪压不垮。
  父亲五岁那年,爷爷就撒手人寰,丢下奶奶、七岁的大伯和父亲。在那个年代,奶奶艰难地抚育着大伯和父亲,走过了很多苦难的日子。困境中的父亲练就了一身坚硬的骨板,满怀着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一路领着我们兄弟三人前行。奶奶是个有文化的人,她艰难地培养着父亲读书。父亲18岁那年,正是短暂的“共产”之风刮过之后的大跃进时期,父亲参加了在都匀民师举行的布依班短期培训,之后便被分配到乡里一所边远的学校教书,从此,教书的日子便和父亲的生命结下了姻缘。
  在长达30多年艰苦执教的日子里,父亲仅领着每月微薄的民办教师报酬,还要负责全家的生活开支。那时母亲生病,父亲一方面借债给母亲治病,一方面还要照顾我们兄妹,真可谓万分辛苦。我每天早上起来时,父亲已从山上割草回来了,安排好家里的一切后,便急匆匆地去讲课。有时候我独自跑到学校看父亲,只见他已坐在办公室备课,安排学校一天的工作,那时候的村小学办公室5平方米凸凹不平的地上就只有一张桌子、两三根凳子、一铺硬板床,父亲和另外一个教师便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了30多年。30多年的日子靠的不是那一个月十来个公分或是十来块钱的报酬,而是父亲对山乡的一种期盼和信念。
  每当深夜,我从睡梦中醒来,总能看见昏黄的煤油灯下,父亲伏在桌子前不停地写着、念着。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他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他在家里和学校准备了好几本汉语字典和辞典,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就查一查,稍有空闲便随手翻一翻。
  父亲虽然只读了几年书,但他勤学不辍。长期的苦练使他能打一手好算盘,写得一手好字。在30多年的民办教师经历中,为了补贴家用、节约人力,父亲学会了凿石、编制篾器、打门窗,成了一名万匠通。无论是教书还是课外的帮忙,父亲总是做一行爱一行,并能认认真真地把它做好,赢得了寨邻老少的尊重。
  我是在父亲的严厉和关怀下长大的,深知父亲内心隐藏着无限的痛楚。
  在我的记忆中,1976年那个阴晦的梅雨季节让我永远难忘。母亲因心脏病复发住进医院,父亲一个人便在家、学校和医院三点一线来回奔跑。看到父亲疲惫的身子和憔悴的面容,幼小的我感觉到父亲身心劳累之极。正当父亲苦闷难解之际,屋漏偏遭连夜雨,家里遭到了一场天灾,连续十天的大雨使家里房屋后山上泥土裂缝,随时面临崩塌的危险。那一夜,正在梦中的我和妹妹被狂风暴雨惊醒,睁开眼睛,只见大雨倾盆,电闪如鸣,四处漏风的房屋摇摇欲坠。后山的泥石流已被大雨冲到了内屋,被压在泥下的猪、牛嗷嗷乱叫,整个家全被惊吓所笼罩。伏在被窝里的我一直不敢抬起头,只听见父亲在指挥着年纪稍长的大哥抓紧转移还未冲走的粮食,父亲坚定的声音在雨电中显得特别厚重和清晰。到第二天早晨,雨才有些平息。我从被子里爬出来一看,家里已全部是泥沙,所有的檐柱都泡在泥石流里。面对这突飞而来的灾难,父亲坚强地硬挺着。那段日子,父亲既要教书,又要照顾母亲,还要回家安排灾后重建事情,面对我们,父亲总是一句话不说,也许父亲的心里承载着十分沉重的负荷,但是面对三个年幼的孩子,他无法倾诉、无法减轻压在肩上的负担,可我从没有看到父亲苦丧着的脸。在我们面前,他总是鼓励着说:“你们只管好好学习,不关你们的事。”
  小时候,父亲就是这样时时庇护着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特别是当我们遇到困难和困惑的时候,父亲总能为我们带来光明,带来顺利。父亲在我们心目中不仅仅是我们童年时衣食的依靠,还是我们一生精神生活的靠山。特别是在我刚刚参加工作那些日子里,理想与现实的错位,需要与实际的扭曲,曾给我带来很多的烦恼与不安。是父亲,以一个现实主义者的达观,为我现实地诠释所面对的生活;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乐观,为我理想地描绘未来的发展。他对生活的坚强,使我们困苦中的童年充满欢乐;他对现实的达观,使我们忘掉了成长的困惑;他对理想的追求,使我们从小就知道,未来的一切,需要自己去奋斗。父亲总是这样,让我们自己设计自己,让我们自己发现自己,让我们自己发展自己,让我们自己完善自己。在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他只是在我们困惑的时候告诉我们要知足,在我们满意的时候提醒我们要警惕。
  在父亲的人生字典里,与命运从容抗争的过程就是幸福,这种幸福流光溢彩,让人流泪。每次回家,父亲总是一个人上山打草、砍柴,风风火火。就在去年,操劳一生的奶奶来不及和家人说一句话就去了,接着我已过世的大伯的儿子也患病去世。最伤心的是,母亲元月份被查出癌症,仅仅呆了六个月的时间,也陪伴奶奶而去。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家里连续去了三个亲人。父亲憔悴了许多,头发白了许多,我看见父亲流泪了,这是不轻弹的泪,人的一生要承受多少打击才算足够?可我知道,不管怎么样,父亲是不会倒下的!
  父亲一生饱经沧桑,一生也从不畏风霜。生活的艰辛,锻炼了他坚强的性格。工作的劳累,铸造了他精神的健康。特别是父亲对困难、对艰苦的乐观;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对工作、对事业的执着,永远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父亲,你是一棵树,在我人生的道路上,因为有您,使我悟到了人生的许多哲理,懂得了拼搏在生命成长中的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暖气融融,真是冰雪无情人有情!    自1月中旬开始,贵州出现五十年难遇的严重冰灾,瓮福磷矿供电线路多处断线、倒杆,受损严重,短时间内无法修复,造成矿山停水、停电、停暖,给矿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特别是给离退休职工的生活、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情暖离退休职工    面对持续的冰冻灾害,瓮福磷矿在全力抗冻救灾的同时,非常关心离退休职工的生活。矿党委书记杨志、工会主席
期刊
省广电局 离退休老同志踊跃为灾区捐款    2月3日下午,省广播电视局离退休干部处组织老同志为受灾地区群众捐款。老同志们积极响应号召,慷慨解囊,不顾自己年老体弱,纷纷行动起来踊跃捐款,仅用半天时间就收到捐款6930元。真正发挥了老同志、老党员在困难面前的先锋模范作用。  (贵州省广电局离退休干部处 杨永芳)    贵阳市 设立紧急预案 确保老人温暖    为确保福利院、老年公寓老人不受严寒的影响,
期刊
廖老柏这才回过神来去捡相机,顿时让我这个后生肚子都笑痛了……    廖老柏真名廖国松,他写诗写小说写散文,也热爱摄影、书法、画画、收藏,虽说不上样样厉害,但“干嘛像嘛”,这是没得说的,叫熟人和朋友都有些羡慕和嫉妒。  我认识廖老柏多年了,后来才知道此老柏不是彼老伯,廖老柏是他的笔名。  如今廖老柏虽说年近古稀,但精气神却像一个50多岁的汉子,大约因为他好玩的缘故,叫他廖老柏的人不分老小,想必有尊敬
期刊
篇首语:默默无闻、鞠躬尽瘁、为夕阳增辉……他们,就是辛勤耕耘和乐于奉献的老干工作者。“情系华龄”,就是这样一个展示老干公仆风采,交流老干工作经验的信息交流平台。欢迎提供采访线索。  本期关注: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编者按:2008年1月4日,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召开了部机关老同志座谈会。会上,省委组织部秘书长冯仕文同志作了讲话.老同志们普遍反映,冯仕文同志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对老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
期刊
我196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市三凯轴承厂,和我同时到厂报到的还有从别所大学毕业的一男一女。 到了工厂怎么称呼对方呢?称同学吧已经是过去时了,称师傅吧还不到时候,直称姓名吧又不礼貌。我们别出心裁,男的称呼我和那位女的为“女同胞们”,称呼我俩其中一个就叫“女同胞”,我俩称呼他为“男同胞”。  出了校门,刚刚踏进工厂的大门,需要学习的尔西真是太多了。工作时间我们在各自的科室T作,业余时间我们三个
期刊
你说的在理,我全力支持你,花钱买快乐,花钱买健康,值!    退休这十几年来,我潜心自学、练笔,学写一点“豆腐块”小文章,说句大实话,石沉大海者多多,变成铅字者寥寥。老伴多次劝告我:“你都这把年纪了,长年不分寒暑在家看书看报,伏案写写画画。你写的小文章,在外面打印每篇花六、七元,发出一篇稿子邮资一元二角,仅这两项就要花七、八元钱,我看你的稿费收入和打稿、印稿、发稿、购买信封,两相比较,说不定还会亏
期刊
我当时心里兴奋极了,还默默念叨着:“我终于见到敬爱的周总理了。”    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逝世32周年前夕,我和老伴在旅游途中,专程赴天津市,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拜谒了周总理蜡像并合了影,表达了我们长期以来对周总理的尊敬之心,实现了自己多年的一个夙愿。  周总理作为功绩盖世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不但受到中国人民的爱戴,而且得到全国人民的敬重。早在青少年时代,我便通过
期刊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变化皆随缘意。该来的来了,该走的走了,何必事事总要苦苦地问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  春蚕死去了,但留下了华贵的丝绸;蝴蝶死去了,但留下了漂亮的羽裳;画眉飞走了,但留下了美妙的莺歌;花朵凋谢了,但留下了缕缕的幽香;蜡烛燃尽了自己,但留下了一片光明;雷雨过去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  该走的注定会远远地离开,来来去去,聚聚散散并无关紧要,而最重要的应该是离散之后所留下来的,
期刊
为农民拍全家福照片,在五十年前我就做过,可是,那时要做这种好事真难啊!    春节前夕,贵州省文化厅组织摄影家下乡为农民免费拍摄“全家福”,我得知后高兴地报名参加。  元月13日,零下二度,雪花飘飘。大清早,我们准备好设备,从贵阳驱车前往黔西县太来彝族苗族乡。到了乡政府,乡干部带领我们去芭蕉村,村干部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群众后,很快传遍全村,各家各户的男女老少穿着新衣来到拍摄现场。他们说,这里离县城四
期刊
老人还要学会放弃和牺牲,要适当寻找新的精神生活支点,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有滋有味,真正活出“人生第二春”。    我的几位老朋友和我谈论他们的儿女家事时,经常会提及儿女如何不孝顺、不听话、没心没肺,致使他们忧心忡忡,积屈成疾等。 张伯、李姨是对老夫妻,每月退休金加起来将近三千元,有自己的住房80多平方米,两人身体基本健康,一子一女都已成家,有住房,收入也不错。但张伯还是会烦恼。原来张伯的儿子阿强近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