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情况进行梳理,进一步结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提升科室管理水平。方法:以本院消毒供应室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盲目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对照组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应用成果。结果:从管理质量上看,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以及服务能力综合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取物时间和物品的补给时间上,也以观察组速度更快,且物品准备完善率为99.4%(497/500),对照组则为96.2%(48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不仅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服务能力提升,同时在物品供应上也效率更高,具有可推广价值。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价值评价;物品准备完善率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临床治疗中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事件,对医疗器械的收放消毒储备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无菌运行,我们对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1】。通过结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水平,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现在以本院消毒供应室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盲目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现对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消毒供应室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盲目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在消毒供应室人员中,包括主任1名,副主任1名,4名主管护师,12名护理人员。年龄在25~50岁之间,在调研期间不存在转岗、离职等情况。针对1000见手术器械进行抽取调研。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首先要明确工作职责,发挥管理优势,对安全护理项目进行工作经验分享,以及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前构建防护体系,做好日常的清洁消毒工作,其次要按照规定制度开展工作,针对新进组员进行专业培训,组长可进行医疗器械收放质量的检查,对需要清洁的物品设定清洁标准,清洁标签等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要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集中放置医疗器械,做好交接记录,明确质量要求。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针对科室人员的个人能力进行考核评定,具体包括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以及服务能力综合评分。此外,记录取物时间和物品的补给时间,由此评估物品准备完善率。
1.4统计方法
对研究中需要对照分析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23.0进行处理,正态计量数据用“Mean±SD”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正态,方差齐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得结果P<0.05则提示统计学处理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从管理质量上看,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以及服务能力综合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分别为(9.5±1.4)分、(9.6±1.6)分(9.7±1.1)分,对照组则为(7.6±1.3)分、(8.3±1.2)分、(8.7±1.3)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取物时间和物品的补给时间上,也以观察组速度更快,且物品准备完善率为99.4%(497/500),对照组则为96.2%(48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传统的消毒供应室工作中,主要是对科室内部进行清洁消毒整理,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工作培训随着工作内容的不断优化,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以及专业能力提升,明确为岗位职责和分工。随后我们采取了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针对科室存在的潜在危险进行了评估,以及对新晋人员的能力进行了考核分析,通过内部培训解决好个人技术问题。此外,医院也存在医疗设备老化,清洁区跟污染区的区分不强等问题,我们必须开展好安全管理培训【2】。
在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下,需要科室主任进行工作目标的细化落实,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这就需要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组织成员进行内部交流,对当下工作的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策略,同时合理安排排班。值得一提的是,与各个科室之间进行交流,对供应室物品的满意率进行回访,这也有助于提升本部门的工作质量。定期的内部外部交流,能够梳理工作情况,再完善消毒供应室,安全质量管理下能够针对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包装完整性进行检查核对,并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事件【3】。结合本次调研看在实施后,护理人员更加注重自身安全以及物品安全,能够从主观客观上降低工作失误率,改进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不仅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服务能力提升,同时在物品供应上也效率更高,具有可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麗.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于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价值探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9):146-147.
[2]陆菁菁.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6):598,594.
[3]闫芳芳.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0):175,196.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价值评价;物品准备完善率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临床治疗中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事件,对医疗器械的收放消毒储备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无菌运行,我们对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1】。通过结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水平,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现在以本院消毒供应室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盲目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现对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消毒供应室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盲目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在消毒供应室人员中,包括主任1名,副主任1名,4名主管护师,12名护理人员。年龄在25~50岁之间,在调研期间不存在转岗、离职等情况。针对1000见手术器械进行抽取调研。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首先要明确工作职责,发挥管理优势,对安全护理项目进行工作经验分享,以及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前构建防护体系,做好日常的清洁消毒工作,其次要按照规定制度开展工作,针对新进组员进行专业培训,组长可进行医疗器械收放质量的检查,对需要清洁的物品设定清洁标准,清洁标签等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要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集中放置医疗器械,做好交接记录,明确质量要求。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针对科室人员的个人能力进行考核评定,具体包括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以及服务能力综合评分。此外,记录取物时间和物品的补给时间,由此评估物品准备完善率。
1.4统计方法
对研究中需要对照分析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23.0进行处理,正态计量数据用“Mean±SD”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正态,方差齐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得结果P<0.05则提示统计学处理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从管理质量上看,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以及服务能力综合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分别为(9.5±1.4)分、(9.6±1.6)分(9.7±1.1)分,对照组则为(7.6±1.3)分、(8.3±1.2)分、(8.7±1.3)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取物时间和物品的补给时间上,也以观察组速度更快,且物品准备完善率为99.4%(497/500),对照组则为96.2%(48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传统的消毒供应室工作中,主要是对科室内部进行清洁消毒整理,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工作培训随着工作内容的不断优化,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以及专业能力提升,明确为岗位职责和分工。随后我们采取了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针对科室存在的潜在危险进行了评估,以及对新晋人员的能力进行了考核分析,通过内部培训解决好个人技术问题。此外,医院也存在医疗设备老化,清洁区跟污染区的区分不强等问题,我们必须开展好安全管理培训【2】。
在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下,需要科室主任进行工作目标的细化落实,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这就需要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组织成员进行内部交流,对当下工作的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策略,同时合理安排排班。值得一提的是,与各个科室之间进行交流,对供应室物品的满意率进行回访,这也有助于提升本部门的工作质量。定期的内部外部交流,能够梳理工作情况,再完善消毒供应室,安全质量管理下能够针对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包装完整性进行检查核对,并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事件【3】。结合本次调研看在实施后,护理人员更加注重自身安全以及物品安全,能够从主观客观上降低工作失误率,改进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不仅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服务能力提升,同时在物品供应上也效率更高,具有可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麗.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于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价值探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9):146-147.
[2]陆菁菁.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6):598,594.
[3]闫芳芳.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0):17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