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对中国影响有限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ld2006_ld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PP对中国带来的短期影响可能要小于市场预期。一个缺少中国的TPP本身是个带重大缺陷的机制。中国应致力于推进国内的结构性调整和各项改革,并以各种形式积极推动进一步开放
  10月5日,12个创始成员国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部长会议上宣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达成基本协议。这条消息在国内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主流媒体和网络上的意见几乎一边倒地悲观,认为这是美国在全球围堵和遏制中国战略成功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将被排斥于新的全球经济贸易秩序规则之外,中国如果不能加入TPP,将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占GDP若干个百分点云云。
  不可否认,从美国决定加入TPP之日起,TPP就是美国重回亚太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人也根本没有考虑邀请中国成为TPP创始会员国的意图。奥巴马在谈到TPP的发言中讲的很清楚:“不能让中国这样的国家起草全球经济规则。”从协定涉及的大致内容看,除了商品服务贸易和投资之外,还包含了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环保、劳工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即使中国有意要加入TPP,短期内也几无可能满足这些方面的条款要求。
  但在最近的讨论中对于TPP的担忧和恐慌似乎被过度放大了。TPP对中国的影响更多是中长期的影响,而在短期内,对于中国的负面影响将非常有限。
  首先,TPP成员国目前只是达成基本协议,下一步需要经过代表85%地区经济活动、6个以上成员国的国会等立法机构正式批准才能真正落地。这一过程很可能需要一年到两年时间。从目前看,各成员国内部对于该基本协议的态度也还存在分歧。即使在美国,目前反对TPP基本协议的声音也很大,包括目前总统候选人中的热门人选(如克林顿、桑德斯、特朗普)均对目前文本中没有针对汇率操纵的条款提出了反对意见。
  其次,TPP尚待进一步扩容其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目前的主流分析中强调,TPP将会是最大的区域贸易协定,并覆盖全球GDP近40%的经济总量。但是,12个成员国中美国一家就占了全球GDP的23%,加上日本占比约为6%-7%,其他10家总计不到10%。环太平洋区内,除了中国,韩国、台湾、香港、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区域主要经济体都不是TPP的成员。
  这意味着,目前的TPP成员国之间并不能形成充分的产业链,使得成员国内部无法实现充分的优势互补。具体而言,从目前12个成员国看,美国的机械设备、高端服务业等无疑是其优势领域,但是其他成员国能否在实施TPP后产生足够大的新需求则未可知。又如,越南毫无疑问会受益于美国市场的准入,发挥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制衣)的比较优势。然而,很难相信越南有力量完全挤出中国同类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而另一个对中国可能构成较大影响的国家,墨西哥早已受益于北美自贸区,TPP对它带来的额外优势相对有限。
  第三,TPP细节的文本尚未公布,许多定量化的分析只是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之上。在已有的定量分析中,基本上重点关注取消绝大多数关税后对商品贸易的影响。但是,类似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环保等方面规则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则通常难以量化。
  第四,即使TPP本身出于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安排,这完全不等于是TPP成员国联合遏制中国的举措。贸易协议的最终目的是各成员国希望在其各自优势领域占据更大的全球市场。而在目前的12个TPP成员国中,中国是其中8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智利、秘鲁、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就全球范围而言,中国是约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对于大部分成员国而言,它们希望的是兼顾美国与中国两个市场而非作出取舍。从这点上而言,一个缺少中国的TPP本身是个带重大缺陷的机制。
  因此,对TPP短期将对中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的结论尚言之过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对于TPP的发展可以置之不理。中国的决策层需要紧密关注TPP未来的执行和扩容的情况。中国也应该密切关注美欧之间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的进展。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出口对象,也是中国产业转型和升级后可能面对更多竞争的国家,TTIP谈判的结果对中国的中长期影响可能丝毫不亚于TPP。
  如何应对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出现的转变,中国一方面要立足自身的改革,坚持国内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各项改革,如同上世纪90年代的各项改革为之后加入WTO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坚持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国不应将自己排除在TPP框架之外,也应继续推进各项双边与多边的谈判,如果中国以诚意按照国际规则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将受到大多数国家的欢迎和支持。
  作者为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其他文献
此次习近平主席出访英国,受到最高规格款待,且两国达成涉及13项政府间和非商业协议、28项商业协议,以及18项其他成果的共计59项实质成果,涉及创意产业、零售、能源、卫生和科技等众多领域,总金额约400亿英镑,超出预期。更进一步,访英的巨大成果让德法也看到实惠,与中国关系再度升温。考虑到中国与欧盟均被排除在TPP之外,中欧交好,很好地回应了此前市场对于TPP导致中国被全球新贸易金融体系孤立,面临灾难
期刊
孙中山曾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如今中国更应该高度重视“世界大势”。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他多次在国内外重大场合指出:要“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
期刊
这是一个大众担心自动化会令人们下岗的时代,媒体上充斥着悲观的标题,警告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会使某些职业门类彻底消失。但这种宿命论认为我们无力驾驭那些我们为改善人类生活而创造的事物。   其实我们已经可以在某些在线人才平台发现,科技有望帮助我们解决关于工作的担忧。数码平台已经令经济中许多部门发生转型。比如零售业原本只服务于本地市场,如今却被亚马逊和阿里巴巴构建的在线市场平台所重塑。   在线人才平
期刊
对中国来说,需要意识到TPP的非贸易性要求。TPP的非贸易性要求都是围绕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扩大市场准入来展开的  不能仅从贸易协定理解TPP  在经历多年谈判之后,9月5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终于达成。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区域贸易和投资协议,覆盖了40%的全球经济总量。但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出口国,却被置身事外。那么中国将受到何种影响?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们对TPP本身
期刊
根据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落实中央22号文件,使国企运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全面深度融合,完成国资国企在“新常态”下的历史使命,特提出全面覆盖工商、金融及文化领域国企改革框架建议方案。  本方案的基本思路及总体目标是:根据中央22号文件所提出的指导意见,调整国有资本战略布局,使以资产形态沉淀在竞争领域的国有资本充分释放,形成机
期刊
美国为中国提供了稳定和增长之锚。中国则让美国安然度过储蓄不足、草率的财政政策以及家庭收入增长萎靡所带来的危局。但经济相互依存很不稳定,一方最终会发生变化,令另一方感觉被弃之不顾  中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日益依赖对方,结果陷入了经典的相互依存陷阱,为互动规则的改变恼怒不已。这一险恶隐疾的症状清楚地表现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底的访美之旅中。习近平此次访美成果寥寥,并且前路仍然险恶。  中美间的相互依存
期刊
TPP部长级会议在2015年10月初达成协议,中国因目前条件的限制未能加入其中。这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何种影响?中国加入与否对TPP成员国会有何种影响?   首先,值得说明的是,在目前的条件下离TPP正式实施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作为主导国受限于其国内政治议程。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乐观估计,如果一切顺利,TPP将在2017年开始。这留出了时间让中国做一些调整和准备。   其次,T
期刊
如果西方忽视中东,或只是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中东问题,而不是依赖外交和财政资源支持增长和创造就业,中东的动荡只会加剧。这一选择的后果,将在未来几十年一直影响美国和欧洲,因此也将影响整个全球经济  当今世界,最大的地缘政治风险要数从马格里布一直延伸到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的弧形动荡地带。阿拉伯之春的记忆已渐行渐远,但这一地带的动荡正在加深。  事实上,在率先爆发阿拉伯之春的三个国家中,利比亚已几近无政府状
期刊
近日,央行又进行“双降”操作,引发人们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新一轮议论。此前央行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已引发市场意见分化。有论者认为这是中国版量化宽松,是要放水的节奏,也有论者则认为这不过是央行完善货币投放工具组合,而且信贷资产如何进行抵押贷款也有相应条件限制。在认为是量化宽松的阵营中,又分化为认为会加剧经济泡沫化和认为货币政策依然不够宽松这两派。   各方意见纷纭的背后,折射出货币政策当前面临的困
期刊
是时候将接力棒传给下一代,让他们去解决21世纪的问题了  本月初我有幸参加在吉隆坡举行的2015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大趋势论坛。本次论坛主题是“颠覆性创新”。论坛云集了很多处在创新前沿的卓越演讲者。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山时因冻伤失去双腿的休·赫尔(Hugh Herr)博士。医生告诉他只能接受行动受限的现实。可在经过最初一段沮丧的低潮期后,他果敢地决定,问题并非出在自己的身体或精神,而是在传统医学。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