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科学教学也成为小学的重要科目之一。科学教学的开展不仅改变着学生的思考方式,也对其科学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如何高效开展小学科学课堂,现已成为每位科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微课;教学实践
正确认识微课,认识什么是微课,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恰当地利用微课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教学,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助于学生对地球与宇宙领域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探究热情,发展空间想象、模型思维、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一、 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具体知识点,以短小的视频为表现形式,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组织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一种手段,主要以时长较短的教学案例片段或视频为主。微课使教师对知识与技能的表达更直观,更易被小学生理解,使得更多的小学生增加收获感。
二、 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微课教学让知识更加生动直观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尤其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探索欲望强这两点要善加利用。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的时候,将微课教学科学合理地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音频或视频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地将所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求欲望。尤其是在进行科学教学课程内容的讲解时,其中有些内容难度比较大,具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性。但是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还很有限,生活经验也不丰富,因此难以真正地掌握文本内容所呈现的科学知识。利用微课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在实际当中进行良好的运用。
(二) 精心编排原创资料,精致导入
小学生可以是微课素材资源的提供者,可以简单参与微课的制作。例如,让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随手拍摄物体的运动、动物的活动、植物的生长、太阳的东升西落等。不要小看这些小学生的积极性,只要教师按时布置观察与记录任务,他们提供的资料是很丰富的。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提供的多角度、贴近生活和科学现象的第一手资料编辑微课。教学导入时,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其中,对他们是一种激励,可以起到自我强化的作用,也激发了他们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从而对当节内容产生兴趣。例如,讲到《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课时,可以让小学生利用家长的手机拍摄生活中的动植物,并将观察到的现象拍摄成照片或视频,提供给教师,教师编辑成微课,在课堂教学导入阶段展示。用这些资料制作的微课能让课堂充满亲和力。作为教师,应该寻找机会表扬拍摄者,使他们有深入探究更多知识的愿望,形成良性循环。教师还可以将这种微课资源上传网络共享,方便学生在线上再观看。
(三) 实现微课规范化操作,让学生掌握变得准确
教师反复演示实验室仪器的操作要领,难免会出现厌倦。利用微课介绍科学课程仪器的使用方法,可以多次播放,不厌其倦。微课还可以重点减少人为的失误,例如,酒精灯的使用、蒸发皿的使用等。将微课资源上传,没有看清、听清楚的学生,还可以在课外自己控制,进行细致模仿使用。微课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是讲授全部内容的“碎片”“点”。教师在课前要做到精炼组织,紧紧围绕教学三维目标设计展开,做到思路清晰、设计巧妙、起承转合、自然协调、衔接顺畅、形成整体。有配音的微课,配音者语言要力求简洁、表述连贯准确、条理清晰,不能繁琐。微课播放的,不能是资料的堆砌,而是资源的合理组合。否则,微课的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四) 微课是学习的导师
以“我的风向仪”为例进行说明。老师可以依据东南西北风的俗语将风向这个科学概念引出。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老师可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根据所看情景进行问题的提问,然后老师对问题进行补充,“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识别风向吗?通常我们会借助什么来识别啊?”在问题环节结束后,将所提出的问题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针对这两个问题,通过模拟实验对观察得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逻辑推理,以解决课堂初期提出的问题。在这堂课上,老师可利用小風扇、小红旗来为同学们展示风向的变化,让学生亲眼看见风向变化的整个过程。然后由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实践,将为学生准备好的小风扇、小红旗等工具拿出,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来模拟风向变化。在模拟实验中,学生更好地理解风向变化的科学概念。学生在动手操作模拟实验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加深对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的认识,而且有趣的现象也促使学生能够善于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规律,激发他们对于探索事物的好奇心,有利于科学思维的培养。在动手实践环节结束后,老师问同学们,那么除了小红旗,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测定风向的变化啊?经过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发言,教师要给学生赞赏和表扬:“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便是风向仪,这就是科学,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你们的生活中。”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毕竟是有限的,并不能面面俱到地满足不同孩子对于同一现象的研究进展,这便抑制了孩子对于探索的渴求,那么微课的引入便可以巧妙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给予的教学视频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或者为探究新知识进行提前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进一步加深,从而获得更好的心得。
微课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相互结合,是新兴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有效开展微课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只有不断提高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掌握相关知识,才能不断为社会输送知识人才。
参考文献:
[1]芮立民.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实效性探究[J].课外语文,2017(15):167.
[2]冯士海.微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23):45-47.
作者简介:
李开宏,江苏省宜兴市,江苏省宜兴市湖实验学校。
关键词:小学科学;微课;教学实践
正确认识微课,认识什么是微课,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恰当地利用微课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教学,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助于学生对地球与宇宙领域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探究热情,发展空间想象、模型思维、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一、 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具体知识点,以短小的视频为表现形式,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组织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一种手段,主要以时长较短的教学案例片段或视频为主。微课使教师对知识与技能的表达更直观,更易被小学生理解,使得更多的小学生增加收获感。
二、 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微课教学让知识更加生动直观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尤其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探索欲望强这两点要善加利用。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的时候,将微课教学科学合理地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音频或视频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地将所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求欲望。尤其是在进行科学教学课程内容的讲解时,其中有些内容难度比较大,具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性。但是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还很有限,生活经验也不丰富,因此难以真正地掌握文本内容所呈现的科学知识。利用微课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在实际当中进行良好的运用。
(二) 精心编排原创资料,精致导入
小学生可以是微课素材资源的提供者,可以简单参与微课的制作。例如,让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随手拍摄物体的运动、动物的活动、植物的生长、太阳的东升西落等。不要小看这些小学生的积极性,只要教师按时布置观察与记录任务,他们提供的资料是很丰富的。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提供的多角度、贴近生活和科学现象的第一手资料编辑微课。教学导入时,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其中,对他们是一种激励,可以起到自我强化的作用,也激发了他们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从而对当节内容产生兴趣。例如,讲到《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课时,可以让小学生利用家长的手机拍摄生活中的动植物,并将观察到的现象拍摄成照片或视频,提供给教师,教师编辑成微课,在课堂教学导入阶段展示。用这些资料制作的微课能让课堂充满亲和力。作为教师,应该寻找机会表扬拍摄者,使他们有深入探究更多知识的愿望,形成良性循环。教师还可以将这种微课资源上传网络共享,方便学生在线上再观看。
(三) 实现微课规范化操作,让学生掌握变得准确
教师反复演示实验室仪器的操作要领,难免会出现厌倦。利用微课介绍科学课程仪器的使用方法,可以多次播放,不厌其倦。微课还可以重点减少人为的失误,例如,酒精灯的使用、蒸发皿的使用等。将微课资源上传,没有看清、听清楚的学生,还可以在课外自己控制,进行细致模仿使用。微课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是讲授全部内容的“碎片”“点”。教师在课前要做到精炼组织,紧紧围绕教学三维目标设计展开,做到思路清晰、设计巧妙、起承转合、自然协调、衔接顺畅、形成整体。有配音的微课,配音者语言要力求简洁、表述连贯准确、条理清晰,不能繁琐。微课播放的,不能是资料的堆砌,而是资源的合理组合。否则,微课的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四) 微课是学习的导师
以“我的风向仪”为例进行说明。老师可以依据东南西北风的俗语将风向这个科学概念引出。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老师可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根据所看情景进行问题的提问,然后老师对问题进行补充,“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识别风向吗?通常我们会借助什么来识别啊?”在问题环节结束后,将所提出的问题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针对这两个问题,通过模拟实验对观察得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逻辑推理,以解决课堂初期提出的问题。在这堂课上,老师可利用小風扇、小红旗来为同学们展示风向的变化,让学生亲眼看见风向变化的整个过程。然后由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实践,将为学生准备好的小风扇、小红旗等工具拿出,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来模拟风向变化。在模拟实验中,学生更好地理解风向变化的科学概念。学生在动手操作模拟实验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加深对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的认识,而且有趣的现象也促使学生能够善于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规律,激发他们对于探索事物的好奇心,有利于科学思维的培养。在动手实践环节结束后,老师问同学们,那么除了小红旗,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测定风向的变化啊?经过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发言,教师要给学生赞赏和表扬:“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便是风向仪,这就是科学,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你们的生活中。”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毕竟是有限的,并不能面面俱到地满足不同孩子对于同一现象的研究进展,这便抑制了孩子对于探索的渴求,那么微课的引入便可以巧妙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给予的教学视频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或者为探究新知识进行提前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进一步加深,从而获得更好的心得。
微课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相互结合,是新兴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有效开展微课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只有不断提高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掌握相关知识,才能不断为社会输送知识人才。
参考文献:
[1]芮立民.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实效性探究[J].课外语文,2017(15):167.
[2]冯士海.微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23):45-47.
作者简介:
李开宏,江苏省宜兴市,江苏省宜兴市湖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