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一个主流价值观,支配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如果没有一个主流价值观,这个社会肯定是病态的、没有“主心骨”的社会。
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时,党的报告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根据重庆“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题组的调查报告,用四个词的表述方式获得多数人支持。在此基础上,十八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将过去较长的表述精简为24个字,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概括将会变得“更为简洁、更为有力”。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也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进步性
当代中国,只有“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真正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人类基本价值观的结果。虽然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固有的局限以及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它根本不适合中国,任何照抄照搬都是不现实的,都会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成颠覆性的危害。特别是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具有鲜明的历史进步性。这在民主、公正、自由等价值上充分展示了出来。
民主是关于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规定和要求。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虽然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较之以往有很大进步,但根本上仍是少数人或一部分人的民主。资产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是“核心政治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昭示,民主首先表现为国家形态,同时也体现在体制、原则和价值观等方面。马克思指出,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和基本制度,其特点在于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就是一个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而“国家制度无论如何只是人民存在的环节”。所以,民主体现人民主权和人民意志,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自决权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前提和基本要求。
公正是关于社会政治伦理关系及其原则的规定和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唯物史方法分析公正问题,把公正建立在对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以往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基础之上,把公正的理想与历史精神融为一体。指出只有共产主义制度才能真正体现公正,是公正的真正实现。同时,还注重把公正理论的完整性与开放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后人发展与深化公正思想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自由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的规定和要求。马克思曾指出,人的“类本质”、“类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作为核心价值观,自由主要是一个政治价值的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昭示,只有在扬弃了以往剥削社会的强制劳动和固定分工、特别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和固定分工之后,人们才能实现“自主活动”,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只存在于物质生产的彼岸,它的实际内容就是人类能力的发展成为目的本身。也就是说,人不再屈从于任何外在的目的,人成了人本身的主人,这就是人的自由的最高的体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一个主流价值观,支配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如果没有一个主流价值观,这个社会肯定是病态的、没有“主心骨”的社会。
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时,党的报告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根据重庆“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题组的调查报告,用四个词的表述方式获得多数人支持。在此基础上,十八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将过去较长的表述精简为24个字,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概括将会变得“更为简洁、更为有力”。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也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进步性
当代中国,只有“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真正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人类基本价值观的结果。虽然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固有的局限以及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它根本不适合中国,任何照抄照搬都是不现实的,都会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成颠覆性的危害。特别是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具有鲜明的历史进步性。这在民主、公正、自由等价值上充分展示了出来。
民主是关于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规定和要求。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虽然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较之以往有很大进步,但根本上仍是少数人或一部分人的民主。资产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是“核心政治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昭示,民主首先表现为国家形态,同时也体现在体制、原则和价值观等方面。马克思指出,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和基本制度,其特点在于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就是一个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而“国家制度无论如何只是人民存在的环节”。所以,民主体现人民主权和人民意志,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自决权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前提和基本要求。
公正是关于社会政治伦理关系及其原则的规定和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唯物史方法分析公正问题,把公正建立在对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以往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基础之上,把公正的理想与历史精神融为一体。指出只有共产主义制度才能真正体现公正,是公正的真正实现。同时,还注重把公正理论的完整性与开放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后人发展与深化公正思想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自由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的规定和要求。马克思曾指出,人的“类本质”、“类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作为核心价值观,自由主要是一个政治价值的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昭示,只有在扬弃了以往剥削社会的强制劳动和固定分工、特别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和固定分工之后,人们才能实现“自主活动”,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只存在于物质生产的彼岸,它的实际内容就是人类能力的发展成为目的本身。也就是说,人不再屈从于任何外在的目的,人成了人本身的主人,这就是人的自由的最高的体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