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腿孝子”深情反哺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sn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上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天大的难处和痛苦都是暂时的。
  屡遭厄运,独腿汉子支撑破碎的家
  在济南小金庄学校附近,人们经常看到一位独腿男子用三轮车拉着一位老太太捡拾垃圾。附近居民都知道,车上的老人是独腿男人的母亲。
  独腿男人叫王瑞勤,20多年来,他的家庭屡遭不幸:哥哥死于非命,父亲因悲伤过度病故,他自己也在一场意外事故中被火车轧断了腿。伤愈后,妻子和他离了婚。弟弟因夫妻吵架,一时想不开也喝了农药。
  一连串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曾让王瑞勤万念俱灰,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那段时间真想一死了之。但看到身体越来越差的母亲,我又感到很羞愧。自己死了,谁来照顾老娘啊!”迭遭厄运的王瑞勤一下子惊醒了。
  王瑞勤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孝敬老母亲,不让她受一点委屈。于是,独腿汉子擦干了眼泪,开始想方设法支撑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王瑞勤先是在一家福利工厂打工,但收入微薄难以糊口。他又学习泥瓦匠,希望掌握一技之长。可是,身体的残缺成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无奈,他只好靠拾废品维持生计。
  每天,王瑞勤推着那辆没有链条的破三轮车一步一挪,在大街小巷捡拾废品。老母亲坐在车斗里一堆破棉被和塑料袋中间,用没牙的嘴咂着半个苹果,脸上写满了无奈与忧伤。
  这一幕令很多市民动容。
  2012年5月下旬,有人以《纯爷们别趴下》为题,将这段视频上传到网上,感动了亿万网友。
  视频曝光后,王瑞勤的遭遇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一些好心人经常将家中的空酒瓶和旧书、废报纸免费送给他。有的饭店除了送给他啤酒瓶易拉罐,还将客人没怎么动过的菜打好包送给他。王瑞勤舍不得吃,带回家孝敬母亲。
  他一天只吃两顿饭,有时干脆不吃。但却坚持每天早晨给老人煎两个鸡蛋。
  “如果没有了老娘,生活还有啥意义?”在王瑞勤精心照顾下,母亲除了多年前脑血栓造成的后遗症,基本没得过大病。
  自尊自强,“身教”感动轻生女孩
  王瑞勤遭遇的坎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2004年的一天,王瑞勤用三轮车拉着母亲去邻村参加基督教聚会。等母子俩回到家时,房子因意外失火被烧毁。所有家当只剩下一辆破三轮车。面对断壁残垣,王瑞勤和母亲抱头痛哭。
  走投无路之际,乡亲们给王瑞勤母子找了一间房子,送来一些生活必需品,将他们安顿下来。后来大家还帮他们盖了两间小平房。
  王瑞勤琢磨,仅靠拾废品难以让母亲生活得更好,还是应该学一门手艺。他用攒了半年多的110元钱买了一部二手修鞋机器,开始学修鞋,也学着修自行车。不久,他逐渐掌握了相应技术,每周一、三、五上午在村头修鞋和修车,下午陪母亲去“聚会”,二、四、六去收废品。
  2008年6月的一天,一位小时候的朋友从广州回来看望王瑞勤。走进王瑞勤的“家”,朋友心酸不已。两张床是用砖头和旧木板搭的,两个小橱子已看不出本来的颜色,惟一的一件电器是一个旧吊扇。门外堆着一些空酒瓶和旧纸箱。再看王瑞勤,脸色憔悴,左腿只剩下半截,裤腿用绳子系着,用右腿艰难地撑着地。
  朋友对王瑞勤说,很多大城市有一些四肢健全却假扮残疾在街头乞讨的人,你还不如到广州去“蹲摊”。
  王瑞勤却不愿这么做。他觉得,人活在世上要有最起码的骨气,不能动不动就靠别人施舍。
  母亲行动不便,王瑞勤担心她一个人在家不安全。每次外出,都用三轮车把老人带上。这样既能干活又能让老人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可谓一举两得。为了不让母亲替自己担心,他经常给母亲讲自己听到的新鲜事和笑话,高兴时还会放开嗓门唱几句。每当这时,老人脸上总会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2009年3月的一天,母子俩来到一个小区捡破烂,忽然看到一个年轻女孩骑在6楼的窗户上不停哭喊,声称活够了,情绪非常激动。
  从人们的议论中得知,姑娘是一家公司的雇员,因痴迷游戏丢了工作,男友又和她分了手。遭此打击,女孩的精神崩溃了。尽管围观的人纷纷劝阻,但她根本听不进去。
  看到这一幕,王瑞勤急坏了。他放开嗓门对那位女孩说:“孩子啊,你睁开眼看看我这个只剩一条腿的废人,每天靠捡破烂为生,还要养活80岁的病瘫老娘。你比我还苦、还难吗?记住,世上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想不到,王瑞勤的一番话竟打动了那个女孩。最终,女孩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孝感人生,“励志哥”结缘有望
  2010年,天降好运。王瑞勤所在的济南市段店村被开发征用,他分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
  在这个没有一丝装修痕迹的家里,惟一像样的东西是一台价值200元的旧彩电。屋里堆满了收来的废品,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
  王瑞勤的生活细节被人拍下来传到网上后,“独腿孝子”成了网络红人!
  “感动”、“可怜”、“心被刺痛”、“加油”、“好人一生平安”,是网友们对他的评价。“微博女王”姚晨更是称他“励志哥”。
  6月上旬,家住沈阳的朱燕女士与王瑞勤取得联系,表示自己也想帮助“独腿孝子”。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她既不捐钱也不捐物,而是想以身相许。
  “我觉得像他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侍奉母亲的孝子,人品一定很好!”朱燕说她今年42歲,是一名职业炒股人。十几年前老公去世后,她一直与女儿相依为命。现在,20岁的女儿已有了稳定的工作,不用她再操心。
  朱燕表示,她将前往济南跟王瑞勤见面:“成不成没关系,不成就当是到济南旅游一趟了。”
  得此消息,网友们很振奋,希望这对好心人能早结良缘。
  (薇拉拉摘自《博爱》)
其他文献
“部队在,番号在;部队裁,番号撤。”许多解放军老兵一提起自己部队的番号,总是怀着无限的敬意。特别是一些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即便是部队撤销了,但崇高、神圣的番号在战士心中也永不磨灭。  1月15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一则看似普通的军事新闻,吸引了外界的注意力。该报道的内容是沈阳军区39集团军狙击手在严寒条件下进行辅助训练,报道中直接亮出了部队番号,而不再是以往的“某部队”称谓。随后,中央电视台以微博的方
期刊
无线网卡无法开启N模式  文/郭勇  故障现象:笔记本Atheros无线网卡本身支持802.11n模式,不过实际使用传输数据的时候发现无线传输速度只有54Mbps。如何才能开启802.11n模式,让数据传输效率提升至300Mbps左右。  解决办法:确认无线网卡支持802.11n模式后使用驱动精灵等软件升级无线网卡驱动,然后依次打开“控制面板/设备管理器”,用鼠标右键点击无线网卡项后,在弹出菜单中
期刊
海水从深蓝色变为层层叠叠的灰绿、祖母绿与孔雀蓝,岛礁到了。海天之间,那蓝绿分界线如此清晰,像巨大的翡翠手镯将明珠般的岛礁环拥其中。  3月23日至25日,正在南海进行远海训练的南海舰队编队对南沙群岛各礁进行了巡视。编队指挥员蒋伟烈与编队其他成员登礁巡视,察看守礁部队战备训练、装备维护、后勤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慰问守礁官兵。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守礁”  第一次随舰远航的总装备部某论证中心主任靳卫
期刊
孝亲敬老是中国亘古不变、流传千古的优良传统和民风民俗。不但是平民百姓,即使是皇帝老儿,无不秉持着尊老敬老的传统与作风。自古以来,关于帝王将相孝老敬亲的典故流传甚广。这不,笔者在元旦前夕,收集整理了中国古代帝王尊老敬老二三事,以飨读者——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了有关尊老敬老礼仪的具体规定。到了西周,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十分重视尊老敬老的教化。到了春
期刊
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关友飞,经常要面对种种疑问。  有国外人士质疑:“中国军队频繁走出国门是否意味着改变了以往的防御性国防政策,是否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有人说:“中国军力发展壮大了,但是在履行国际义务方面做得还不够。”  国内也有人担忧:“解放军经常执行抢险救灾、国际维和等任务,会不会影响部队战斗力,削弱保卫国家的能力?”  4月16日亮相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对上述疑问作
期刊
刘伯承元帅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优秀的军事教育家,为我军军事院校教育的奠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刘伯承有一句名言,“军事科学的理论必须是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它是直接地、明显地受着战争胜负、流血多少的检验的。”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刘伯承深知:古今中外任何有力量的军队,都不能“不教而战”;凡有才干的军事家,都懂得首先教育训练干部。“治军先治校”,是他的一贯主张,也贯穿
期刊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倚赖周围的环境和人。但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对于别人的付出,养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接受习惯,不会真心地感恩别人。相反,有时还会因执著于利益的得失或心理的怨结,产生矛盾。要让自己真正快乐,也给他人带来快乐,我们必须学会感恩。  没有父母,我们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上。佛教有一部经,叫《父母恩重难报经》,其中讲了母亲的十大恩德。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在母胎的十个月中,
期刊
提到我的父亲韩复榘,社会上关于他的传说和笑话很多,诸如他看到别人打篮球讽刺人家乱抢,写文理不通的打油诗,胡乱判案等。其实这些都是坊间传说,真实的父亲并不是这样。  不是山东人是河北人  会打篮球而且打得很好  很多人认为父亲是山东人,这是错误的。父亲出生在河北省,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北方汉子。他身高一米八左右,略瘦,却很健壮;皮肤白皙,当年在湖南沅江中游泳,袍泽戏呼他是“浪里白条”(《水浒传》中梁山水
期刊
近几年,总政话剧团青年演员刘劲可谓是风头正“劲”。凭借着在十几部影视作品中对“周总理”的成功扮演,他已成为这一重要角色的不二人选。很多人都在羡慕他“运气好”,天生一副“伟人相”,具有旁人无法取代的先天优势。甚至有人说,依着刘劲的条件,想不出名都很难。可熟悉刘劲的人都知道,事实远非如此,刘劲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甚至曾萌生退意,打算另辟新路。幸运的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候,有一个人的几句话改变了刘劲
期刊
他不是军人,却常年巡逻执勤在广西十万大山深处的中越边境线上。  他酷似军人,为了边防的安宁,舍小家顾大家,22年坚守山头,无怨无悔。  他,就是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尖峰岭国防民兵哨所哨长陆兰军。  2012年6月28日,陆兰军被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2年10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军区联合授予他“爱国戍边楷模”荣誉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