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清晨第一音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12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情感教育学科。通过朗读,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把作家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在日常教学中,早读却似乎备受冷落,更不用说提高其效率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当中。早晨的学习效率相当高,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早读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记忆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完善知识结构,增强语感,激发学习兴趣。
  那么该如何是好的早读呢?早读,早读,首先要“读”起来,怎么才能让学生开口、放声读书,以至声情并茂?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明目标,定任务。
  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学习的自觉性和计划性都还不够,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形成,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学习情境中,不放弃不抛弃,不留给学生任何偷懒的机会。每个学期,教师都要对早读内容有个整体计划安排,每节早读课都要有适当的朗读内容,层次安排应该由浅入深,由拼音、词语、片段到古代诗歌及浅显的文言文阅读,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知识积累。
  早读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值得好好研究。任务要定的适中,要让多数学生有信心完成,早读课不能与语文课堂学习完全脱节,另搞一套。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早读内容。
  二、造氛围,讲方法。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事实证明,在早读上引入竞争机制。创设竞争向上的氛围,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氛围好,效果妙。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好,看谁读得快,看谁读得有感染力。可以进行表演性朗诵,分角色朗读。还可以举行背诵比赛。比一比谁先完成任务,哪一组完成任务的人最多。看谁背的诗歌多,组与组比,男女生之间比。对那些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要及时奖励,对落后的要耐心指导。这样我们会发现:即使那些平时拖拉的学生为了本组的集体荣誉,也会不甘落后、超常发挥。比赛结束后要及时评比。用一些小奖品作为奖励。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去记忆所学内容,目看、口诵、耳听、脑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做到了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记忆效果会更好。通过朗读。读出情感,读出意境,读出节奏,可以强化学生的主观感受,拓宽学生的人文底蕴与内涵。早读课一定要让学生诵读出声,最好还能做笔记,手脑并用,效果更佳。
  教是为了更好地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观察与思考,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设计,才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叶圣陶先生说得最为中肯、实在:“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里啰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当我们陷入迷途中无所适从的时候,叶老的话特别能让我们头脑清醒。
  三、勤指导,常检查。
  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至关重要,朗读正是培养语感的极佳条件。在早读课上,可以背需要背的优秀诗文。可以读优美的语段,也可以记当天所学的字、词、句等。当然绝不能放任让学生自己去背,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解疑者、参与者、研究者等多重角色,高屋建瓴,让学生在早读课把前后所学知识相联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勤检查,多鼓励,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早读课上到底记得如何,小组长可以检查,教师也可以抽查,可以抽查文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自然段,也可以抽查学生是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否正确地读出生字、生词。在检查中应及时正面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进一步挖掘其学习潜能。
  四、多形式,重效果。
  学生早读的读书形式忌千篇一律,应丰富多样化:同桌读、分组读、齐读、生领读,师领读、轮流读、比赛读、吟诵读、自由读、接力读、分角色读、表演性帻等。这些形式也必然受到学生的欢迎,让早读课既有秩序,又有趣味性。无论哪种形式,务必讲求实际效果。读了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指导、帮助学生听写、板书等。要充分发挥不同朗读形式的作用,追求创新。有声有色的朗读,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
  总之,教师在早读课中的主导性加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相应地得到进一步体现。教师还要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学情、班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有的放矢,弹无虚发,让早读课上得生动、有趣、收到出奇之实效。
  让我们吹响清晨的第一声号角。努力走出早读课的一些误区,激起学生对语文乃至对每一天学习的渴望与热情,引领学生快乐地掌握知识。这样,我们的早读就会精彩起来:“读”出兴趣,“读”出能力、“读”出佳绩。
其他文献
人类脱离蒙昧至今创造了无数灿烂的文明,世界也因此而丰富多彩。其中哲学求真,宗教向善,而介于二者之间表达美的是艺术。  哲学使人睿智,获得深刻的人生哲理。宗教灌溉艺术,东西方伟大的建筑雕塑多半都来源于宗教激情。艺术是表现美的技艺,古代的艺术家本来就是技术家。这种技术不只服务于人类,更是表现着人生,流露着人类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美需要根植于社会政治和技术发展,因此要有充实的根基,而它的头颅又须伸进空灵
期刊
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机制的内涵  心理认同是就是个体对目标的认同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就在军队中对青年官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有效心理认同机制的形成,对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心理认同机制是指青年官兵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心体悟、心理认同和自觉践行,其内容主要包括理性认同机制、情感认同机制、实践强化机制。  理性认同机制是
期刊
一、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效应分析  (1)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负效应分析  营业税改改征增值税后。交通运输业“税负”有可能增加。按照11%的税率来算,运输类企业和仓储类企业需要抵扣的成本必须达到营业收入的73%和55%。如果达不到这个数字,可能企业的税负是不“降”反“增”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了近期对上海市“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的物流企业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货物运输服务是物流企
期刊
美国会计学加斯科特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指出:会计程序必须公平地对待一切利益集团。会计公正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协调与平衡。  对会计公正方面的研究可以从几个方面探讨。最重要的应该是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会计公正反映的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公平对待,使用者须通过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这就取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因而对其质量特征的研究确有必要。  首先,会计信息是用于体现特定会计主体价值状态及其经济活动
期刊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受到社会和自身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就求职者自身来讲,影响其就业层次及成功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人力资本因素,其二是社会资本因素。西方社会学者认为。社会资本与就业之间存在着极为重要的正比关系。虽然整个社会的资本总量是固定的,但是每个个体的社会成员自己所掌握的社会资本是会随着与其他人交往的密切程度而不断增多或减少的。本文就社会资本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所谓社会
期刊
在当今的新形势下,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青少年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也变得日趋复杂,而影响因素的多元化又使得青少年性别角色的发展具有了新的特点,同时也使得像“软性化”、“中性化”等问题的形成,因此正确的分析青少年性别角色发展的额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则是非常必要的。  一、青少年性别角色发展  性别角色发展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由社会文化形
期刊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网络教学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融为一体,促进教师对教学构想产生新的创意,促进教学过程发生根本的变化,促进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为自主性学习、交互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式。  一、教学特点  网络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访问本地及全
期刊
一、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人们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人们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水平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个体素质的内化。  素质教育是侧重于未来的、动态的、更强调人的个性的教育。素质教育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和
期刊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适应这一形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所在学校于几年前实现了“多媒体进课堂”,并大力倡导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
期刊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我们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也注定了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基础及必要性。语文与人文实在是难以割裂的整体关系。在我们看来,语文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生存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离开“人”,“言”无从依附;离开“言”,“人难以自立”。因此,人们通过语文活动,吸使了前人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