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中小学德育教学重点从培养学生认识,以及与他人的关系,认知自身的价值三个角度进行解析,并在此过程中,分别运用实践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充分构建学生已有认知与此部分教学内容的连接,真正让学生体会德育的真正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行为约束能力。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家庭构成中,大部分的家庭有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的父母、爷爷奶奶存在过度溺爱孩子的现象,从而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过于从自我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状况,从而造成学生认知的畸形,甚至会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创设多样性的教学环境,并在此过程中,既要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力量的有限性,又要让他们真正地打开自己,并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一、运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名言。这告诫人们应积极地帮助他人。助人为乐精神的发扬可以促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会的建设。在小学生德育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通过运用实践教学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所行、所观、所感和所思,从而加深对助人为乐精神的认知,在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同时,促进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
例如,为了提升学生对助人为乐深刻内涵的认知,在上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敬老院一日行”活动,让学生通过真正的实践活动,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中悟出助人为乐对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为了提升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教师统筹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的活动需要,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此次行动,并在本班设立卫生组、才艺组、畅谈组以及棋艺组。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交流,发现他们认识到老人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也会成为老人,帮助老人的实质是在帮助学生自己的道理。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
多媒体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将文字语言,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给与学生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冲击,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心弦,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以及执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会给与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与教师进行心贴心的交流,在尊重学生主观想法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段主要从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品质的角度,开展多媒体教学。
例如,在高年级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注重让学生真正从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汲取成长的养料。为了让学生理解勤奋好学对人生的意义,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山区孩子运用学习改变命运,并在改变命运之后,积极地回报山村的故事。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看到有些学生的眼中留下了泪珠。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观影感受。于同学说:“努力可以改变命运。这也让我想起自己的家庭。因此,我会努力学习,并运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教师微笑说:“你的想法特别好!努力意味着坚持,意味着付出,更意味着会承受更多的不舒服!我们的成长是从不舒服开始的,也正是因为这些‘不舒服’的努力,才能让自己明天更加美好!”
三、巧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意识
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对德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深入研究不同的教學方式,巧妙地构建教学方式与学生认知之间的结合点,达到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在此,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德育教学,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小组活动中,树立团结友爱的意识。
例如,在近期全国举办垃圾分类的活动,教师运用此次契机,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在提升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完成共同的任务,提升他们对团结友爱的认知。为了提供相互帮助合作的机会,教师将本班分成四个小组,以垃圾的颜色规定小组的名称,即红色小组、蓝色小组、黄色小组和绿色小组。与此同时,在各个小组掌握各自颜色代表的垃圾后,教师遵循学生的各自意愿,并让他们自由成组。唯一的要求是,保证每个小组中有四种颜色的小组成员。在完成上述步骤后,教师在纸上,写上不同的垃圾名称,比如,苹果皮、纸屑等等,让各个新构成的小组对不同的垃圾进行分类,从而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配合,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团结友爱意识。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的德育教学场景,比如,运用多媒体,营造场景,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场景中,从而真正使他们认识到德育知识的真正内涵,并将其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提升他们的道德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李艳芬.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学周刊.2016(02)
[2]刘聪.小学教学中德育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7(15)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家庭构成中,大部分的家庭有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的父母、爷爷奶奶存在过度溺爱孩子的现象,从而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过于从自我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状况,从而造成学生认知的畸形,甚至会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创设多样性的教学环境,并在此过程中,既要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力量的有限性,又要让他们真正地打开自己,并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一、运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名言。这告诫人们应积极地帮助他人。助人为乐精神的发扬可以促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会的建设。在小学生德育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通过运用实践教学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所行、所观、所感和所思,从而加深对助人为乐精神的认知,在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同时,促进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
例如,为了提升学生对助人为乐深刻内涵的认知,在上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敬老院一日行”活动,让学生通过真正的实践活动,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中悟出助人为乐对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为了提升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教师统筹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的活动需要,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此次行动,并在本班设立卫生组、才艺组、畅谈组以及棋艺组。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交流,发现他们认识到老人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也会成为老人,帮助老人的实质是在帮助学生自己的道理。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
多媒体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将文字语言,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给与学生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冲击,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心弦,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以及执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会给与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与教师进行心贴心的交流,在尊重学生主观想法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段主要从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品质的角度,开展多媒体教学。
例如,在高年级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注重让学生真正从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汲取成长的养料。为了让学生理解勤奋好学对人生的意义,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山区孩子运用学习改变命运,并在改变命运之后,积极地回报山村的故事。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看到有些学生的眼中留下了泪珠。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观影感受。于同学说:“努力可以改变命运。这也让我想起自己的家庭。因此,我会努力学习,并运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教师微笑说:“你的想法特别好!努力意味着坚持,意味着付出,更意味着会承受更多的不舒服!我们的成长是从不舒服开始的,也正是因为这些‘不舒服’的努力,才能让自己明天更加美好!”
三、巧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意识
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对德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深入研究不同的教學方式,巧妙地构建教学方式与学生认知之间的结合点,达到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在此,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德育教学,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小组活动中,树立团结友爱的意识。
例如,在近期全国举办垃圾分类的活动,教师运用此次契机,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在提升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完成共同的任务,提升他们对团结友爱的认知。为了提供相互帮助合作的机会,教师将本班分成四个小组,以垃圾的颜色规定小组的名称,即红色小组、蓝色小组、黄色小组和绿色小组。与此同时,在各个小组掌握各自颜色代表的垃圾后,教师遵循学生的各自意愿,并让他们自由成组。唯一的要求是,保证每个小组中有四种颜色的小组成员。在完成上述步骤后,教师在纸上,写上不同的垃圾名称,比如,苹果皮、纸屑等等,让各个新构成的小组对不同的垃圾进行分类,从而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配合,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团结友爱意识。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的德育教学场景,比如,运用多媒体,营造场景,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场景中,从而真正使他们认识到德育知识的真正内涵,并将其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提升他们的道德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李艳芬.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学周刊.2016(02)
[2]刘聪.小学教学中德育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