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3方面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1 诱发学生提问动机
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但是这颗种子如果没有获得适宜的条件,是没有机会萌发的。也就是说,学生的问题意识呈潜在状态。因此教师应善于为这颗种子寻找“温床”,诱使它萌发,以激发这种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转化为动态的、显在的问题意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1.1转变学生观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答,已经成为常规。随着这种状况的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淡化,并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事。可见,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先转变学生的旧观念,使其想提问。
1.2 创设问题情景思维通常是由情景的激发开始的,可见问题意识的产生有赖于问题情景的创设。良好的情景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期待感,引起学生的内心的冲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驱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2 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提问
学生有提问的动机,想提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却不愿意把问题提出来。经过研究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是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闭锁心理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还存在害怕心理,害怕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招致批评,害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学生的嘲笑对象。而不提问题也就不会被批评、不会被嘲笑。所以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发问,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因此,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必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2.1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罗斯杰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课堂上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提问的关键。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
2.2 改变提问的形式和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怕”。而“怕”主要来自别人。所以改变提问的形式和时间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于是在教学中改变提问形式,让学生以不计名的方式把问题写在纸上交给教师。或者改变提问时间,把课堂提问向课外延伸,最终再由课外转向课内。
2.3 正确处理好学生的提问当学生把问题提出来之后,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的提问。如果处理不好,刚刚消除的心理障碍,又会重新产生。教师要合理处理学生的提问。一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这时候教师要针对问题而不能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提出建议,并且要对学生的勇气表示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 教给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授人以鱼,解一时之需。 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给方法。陶行知先生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要让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就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1)从单元说明,课文的教学目标,预习提示中去发现问题;2)敢于向教材质疑;3)根据文章的文体去提问;4)从新旧知识的比较上去发现问题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当务之急。教师要想方法让学生由想提问,到敢提问,最终达到善于提问,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1 诱发学生提问动机
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但是这颗种子如果没有获得适宜的条件,是没有机会萌发的。也就是说,学生的问题意识呈潜在状态。因此教师应善于为这颗种子寻找“温床”,诱使它萌发,以激发这种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转化为动态的、显在的问题意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1.1转变学生观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答,已经成为常规。随着这种状况的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淡化,并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事。可见,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先转变学生的旧观念,使其想提问。
1.2 创设问题情景思维通常是由情景的激发开始的,可见问题意识的产生有赖于问题情景的创设。良好的情景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期待感,引起学生的内心的冲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驱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2 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提问
学生有提问的动机,想提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却不愿意把问题提出来。经过研究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是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闭锁心理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还存在害怕心理,害怕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招致批评,害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学生的嘲笑对象。而不提问题也就不会被批评、不会被嘲笑。所以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发问,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因此,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必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2.1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罗斯杰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课堂上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提问的关键。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
2.2 改变提问的形式和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怕”。而“怕”主要来自别人。所以改变提问的形式和时间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于是在教学中改变提问形式,让学生以不计名的方式把问题写在纸上交给教师。或者改变提问时间,把课堂提问向课外延伸,最终再由课外转向课内。
2.3 正确处理好学生的提问当学生把问题提出来之后,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的提问。如果处理不好,刚刚消除的心理障碍,又会重新产生。教师要合理处理学生的提问。一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这时候教师要针对问题而不能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提出建议,并且要对学生的勇气表示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 教给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授人以鱼,解一时之需。 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给方法。陶行知先生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要让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就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1)从单元说明,课文的教学目标,预习提示中去发现问题;2)敢于向教材质疑;3)根据文章的文体去提问;4)从新旧知识的比较上去发现问题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当务之急。教师要想方法让学生由想提问,到敢提问,最终达到善于提问,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