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u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3方面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1 诱发学生提问动机
  
  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但是这颗种子如果没有获得适宜的条件,是没有机会萌发的。也就是说,学生的问题意识呈潜在状态。因此教师应善于为这颗种子寻找“温床”,诱使它萌发,以激发这种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转化为动态的、显在的问题意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1.1转变学生观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答,已经成为常规。随着这种状况的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淡化,并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事。可见,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先转变学生的旧观念,使其想提问。
  1.2 创设问题情景思维通常是由情景的激发开始的,可见问题意识的产生有赖于问题情景的创设。良好的情景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期待感,引起学生的内心的冲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驱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2 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提问
  
  学生有提问的动机,想提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却不愿意把问题提出来。经过研究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是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闭锁心理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还存在害怕心理,害怕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招致批评,害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学生的嘲笑对象。而不提问题也就不会被批评、不会被嘲笑。所以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发问,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因此,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必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2.1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罗斯杰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课堂上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提问的关键。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
  2.2 改变提问的形式和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怕”。而“怕”主要来自别人。所以改变提问的形式和时间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于是在教学中改变提问形式,让学生以不计名的方式把问题写在纸上交给教师。或者改变提问时间,把课堂提问向课外延伸,最终再由课外转向课内。
  2.3 正确处理好学生的提问当学生把问题提出来之后,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的提问。如果处理不好,刚刚消除的心理障碍,又会重新产生。教师要合理处理学生的提问。一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这时候教师要针对问题而不能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提出建议,并且要对学生的勇气表示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 教给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授人以鱼,解一时之需。 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给方法。陶行知先生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要让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就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1)从单元说明,课文的教学目标,预习提示中去发现问题;2)敢于向教材质疑;3)根据文章的文体去提问;4)从新旧知识的比较上去发现问题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当务之急。教师要想方法让学生由想提问,到敢提问,最终达到善于提问,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求解径向滑动轴承雷诺方程的算法——基于块不完全分解的共轭梯度(BIFCG)法,通过大量的数值试验,分析了影响该算法求解精度的几种因素.并对迭代步数、计算时
情景学习在培养学生高级思维、促进知识迁移和培养积极情感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虚拟现实技术则为情景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弥补了情景学习条件的不足,为情景学习提
把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实现“三个面向”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正因如此,现今的中小学课堂上越来越多地引进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而且学校在这方面的实力已成为教育管理部门评价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日益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课件使用越多越好。有人认为电化教学就是现代化教学,它是完美的
介绍了油雾润滑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探讨了国外两种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油雾润滑系统.针对自行设计的推力为58.8N、长时间使用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油雾润滑系统提出了初步方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是一个
一相信一切真正入心的相遇都是缘,包括与书相的相遇。得知祖斌兄的又一新作《思考大学》问世,甚为高兴。同为华中科技大学文辅相先生门下,在校时与他并不相识,更多的是先生说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化学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化学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将不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将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更有效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帮助学生建构意义,正是化学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所追求的。基于信息技术资源共享、交互性强、多任务的特点,笔者在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方面尝试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传
近年来,如何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改革中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探讨在物理化学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和撰写化学学习反思日记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