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理念为指导原则,提出改革创新驱动我国本土化特色的大学教学学术发展模式,铸就具有扎实的教学能力,较强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合作能力的外语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018-02
一、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
一流大学要培养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能够产出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的成果。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优秀的学生、卓越的研究以及高质量的教学。其中,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是一流学科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拥有知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正确认识一流学科建设与教学学术发展的关系,建立系统化的教学学术培育机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使外语教师的职业愈加具有竞争性,教师面对提升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双重挑战,要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和课程体系的新标准。提升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反映了教师追求自我职业生涯卓越的现实诉求。
二、教学学术的内涵及其特征
美国教育家Boyer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大学教师的教学是一种传播知识的学术。教学被纳入学术范畴的原因如下:(1)强调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生产力。Shulman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学术的内涵,将成果公开与共享、接受同行评议作为教学学术的必备条件。与学术性教学不同,教学学术要求教师在学术性教学的基础上,反思教学并将教学研究的成果与同行交流。专业学术强调学术的高深性,而教学学术通常是以具体教学问题为导向开展的应用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见,教学学术体现了对教与学过程的系统反思。教学学术能力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化素质,而且是形成大学核心竞争力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提升教学学术能力的目标旨在让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都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改革创新驱动教学学术发展的本土化路径
培养造就一支整体水平较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要建立本土化的教学学术标准和话语体系,提升教学学术的学术地位,彰显教学学术的学术特色。
1.重视教师的教学发展,弘扬育人为本的大学理念。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学,教师要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我的要求,把推动学生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动力。高质量教学的基础在于课堂教学,要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课程创新能力,加强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丰富教学知识,提高分析教学的能力和创新教学的能力以及教学合作的能力,更要形成较强的教学责任心。教师的教学发展不只局限于技能与方法,更涉及价值、信念和社会文化能力等方面的深度发展。教学发展需秉持教学学术的理念,加强对课程的研发和对教学过程的探究,增强教学发展活动的学术性。“知行合一”的教学反思可以为教学科研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空间,通过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形成本土化的教学实践性智慧。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也促进了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学术转型”促进优质研究资源与教学资源互为补充,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学校要适当增加教学学术指标的权重,充分考虑教师参与教研项目等活动的业绩,建立教学档案袋或设立各类奖励项目,激发教师重视教学、关爱学生的自觉性。在弘扬探究精神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学识造诣启迪学生的智慧。
2.提升教学学术的学术地位,赋予教师专业话语权。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推进一流外语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高度重视培育校内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中青年优秀教师,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外语学科教学能力的知识构成主要包括外语学科知识、外语学科教学知识和外语教学实践性知识。教师要构建本体实践性知识体系,深度挖掘教学中的学术价值,将前沿性的学科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以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教学学术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教师专业学习的成效,这种自我导向式学习的基础是教师对实践的理解。教师要注意洞察并捕获学习资源,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及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不断拓展学科视野。教学学术正是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不断学习的过程,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手段。自我导向的专业学习不仅体现了教师主体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教师对自我价值追求的积极回应。教師通过生成性实践实现自身的持续性发展,不断获得教学学术的高峰体验与自我认同感。
3.发展“互联网 教育”理念,构建系统化的教学学术培育机制。系统化的教学学术培育机制可以满足教师多类型、多层次的个性化需要,帮助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及研究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相融合,建构教学学术发展的开放式平台和资源库,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虚拟空间,为教师之间观点的互动提供便捷的渠道。教学、研究和生活融为一体,教师及时交流信息、共享知识,自主开展实践反思与专业学习。“在线工作坊”、“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教研、远程协作式教研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范式。校际联合开展“专题课堂”、“名师讲坛”等活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教学学术成果的发表与传播提供新途径。在案例分析、在线咨询等项目中,教师与同伴教师、专家或学者交流教学与研究经验,增加教学学术资源的丰富性,在实现成果公开化的同时纳入同行评议。基于大数据的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自主学习与教师评价的质量和效率。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学术培育机制使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学经验与学术成果得以整合与应用,形成创造与共享知识的专业社群环境。
4.加强协同合作,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创新。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平台,加强学科交融,拓展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发挥协同合作机制在教师知识共享中的重要作用。协同创新机制不仅为教师的专业学术服务提供了支持与辅助,也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学校从教师职责、教师评估等方面审慎思考,建立更具人性化的教师激励制度。教师发展中心要根据教师个体特点和职业发展阶段,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教师的需求与困惑,提升专业化培训的质量、广度和深度,并给予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建立学校与教师之间的互信机制。教学学术能力的提升体现了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组织变革的结合。学校的发展愿景与教师的学习过程和效果息息相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过程也受到学校政策和发展愿景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将专业学习的目标同学校组织改进的目标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将教学改革与研究同学校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学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需要学校给予政策和资源的支持,同时,学校政策所提供的保障能够为教师加强合作提供便利,进而将变革的内容整合并转化于具体情境中,这是“由内而外”推进学校变革的持续发展过程。高素质的外语教师要将学习与发展作为个人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实现大学所肩负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雪梅.“双一流”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5):2-10.
[2]Boyer,E.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for the Professoriate[M].New Jersey:University Press,1990.
[3]Shulman L S.Displaying teaching to a community of peers.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National Conference on Faculty Roles and Rewards[Z].San Antonio,TX,1993.
[4]瞿振元.向课堂教学要质量[N].人民日报,2016-11-17.
[5]陈向明.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知识论基础[J].教育学报,2009,(2):47-50.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018-02
一、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
一流大学要培养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能够产出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的成果。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优秀的学生、卓越的研究以及高质量的教学。其中,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是一流学科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拥有知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正确认识一流学科建设与教学学术发展的关系,建立系统化的教学学术培育机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使外语教师的职业愈加具有竞争性,教师面对提升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双重挑战,要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和课程体系的新标准。提升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反映了教师追求自我职业生涯卓越的现实诉求。
二、教学学术的内涵及其特征
美国教育家Boyer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大学教师的教学是一种传播知识的学术。教学被纳入学术范畴的原因如下:(1)强调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生产力。Shulman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学术的内涵,将成果公开与共享、接受同行评议作为教学学术的必备条件。与学术性教学不同,教学学术要求教师在学术性教学的基础上,反思教学并将教学研究的成果与同行交流。专业学术强调学术的高深性,而教学学术通常是以具体教学问题为导向开展的应用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见,教学学术体现了对教与学过程的系统反思。教学学术能力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化素质,而且是形成大学核心竞争力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提升教学学术能力的目标旨在让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都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改革创新驱动教学学术发展的本土化路径
培养造就一支整体水平较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要建立本土化的教学学术标准和话语体系,提升教学学术的学术地位,彰显教学学术的学术特色。
1.重视教师的教学发展,弘扬育人为本的大学理念。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学,教师要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我的要求,把推动学生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动力。高质量教学的基础在于课堂教学,要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课程创新能力,加强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丰富教学知识,提高分析教学的能力和创新教学的能力以及教学合作的能力,更要形成较强的教学责任心。教师的教学发展不只局限于技能与方法,更涉及价值、信念和社会文化能力等方面的深度发展。教学发展需秉持教学学术的理念,加强对课程的研发和对教学过程的探究,增强教学发展活动的学术性。“知行合一”的教学反思可以为教学科研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空间,通过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形成本土化的教学实践性智慧。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也促进了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学术转型”促进优质研究资源与教学资源互为补充,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学校要适当增加教学学术指标的权重,充分考虑教师参与教研项目等活动的业绩,建立教学档案袋或设立各类奖励项目,激发教师重视教学、关爱学生的自觉性。在弘扬探究精神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学识造诣启迪学生的智慧。
2.提升教学学术的学术地位,赋予教师专业话语权。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推进一流外语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高度重视培育校内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中青年优秀教师,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外语学科教学能力的知识构成主要包括外语学科知识、外语学科教学知识和外语教学实践性知识。教师要构建本体实践性知识体系,深度挖掘教学中的学术价值,将前沿性的学科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以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教学学术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教师专业学习的成效,这种自我导向式学习的基础是教师对实践的理解。教师要注意洞察并捕获学习资源,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及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不断拓展学科视野。教学学术正是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不断学习的过程,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手段。自我导向的专业学习不仅体现了教师主体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教师对自我价值追求的积极回应。教師通过生成性实践实现自身的持续性发展,不断获得教学学术的高峰体验与自我认同感。
3.发展“互联网 教育”理念,构建系统化的教学学术培育机制。系统化的教学学术培育机制可以满足教师多类型、多层次的个性化需要,帮助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及研究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相融合,建构教学学术发展的开放式平台和资源库,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虚拟空间,为教师之间观点的互动提供便捷的渠道。教学、研究和生活融为一体,教师及时交流信息、共享知识,自主开展实践反思与专业学习。“在线工作坊”、“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教研、远程协作式教研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范式。校际联合开展“专题课堂”、“名师讲坛”等活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教学学术成果的发表与传播提供新途径。在案例分析、在线咨询等项目中,教师与同伴教师、专家或学者交流教学与研究经验,增加教学学术资源的丰富性,在实现成果公开化的同时纳入同行评议。基于大数据的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自主学习与教师评价的质量和效率。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学术培育机制使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学经验与学术成果得以整合与应用,形成创造与共享知识的专业社群环境。
4.加强协同合作,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创新。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平台,加强学科交融,拓展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发挥协同合作机制在教师知识共享中的重要作用。协同创新机制不仅为教师的专业学术服务提供了支持与辅助,也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学校从教师职责、教师评估等方面审慎思考,建立更具人性化的教师激励制度。教师发展中心要根据教师个体特点和职业发展阶段,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教师的需求与困惑,提升专业化培训的质量、广度和深度,并给予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建立学校与教师之间的互信机制。教学学术能力的提升体现了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组织变革的结合。学校的发展愿景与教师的学习过程和效果息息相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过程也受到学校政策和发展愿景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将专业学习的目标同学校组织改进的目标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将教学改革与研究同学校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学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需要学校给予政策和资源的支持,同时,学校政策所提供的保障能够为教师加强合作提供便利,进而将变革的内容整合并转化于具体情境中,这是“由内而外”推进学校变革的持续发展过程。高素质的外语教师要将学习与发展作为个人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实现大学所肩负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雪梅.“双一流”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5):2-10.
[2]Boyer,E.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for the Professoriate[M].New Jersey:University Press,1990.
[3]Shulman L S.Displaying teaching to a community of peers.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National Conference on Faculty Roles and Rewards[Z].San Antonio,TX,1993.
[4]瞿振元.向课堂教学要质量[N].人民日报,2016-11-17.
[5]陈向明.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知识论基础[J].教育学报,2009,(2):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