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施工过程中现浇楼面的裂缝控制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6873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浇结构楼屋面板的裂缝,已成了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现浇楼面裂缝控制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供大家交流参考。
  关键词:现浇;楼面;裂缝;控制
  1 现浇楼面裂缝控制的意义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多,人们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的关心度也越来越高。现浇结构楼屋面板的裂缝,已成了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一系列问题。通常情况下,这些裂缝不会危及到结构的安全,危害性较小,但还是会对建筑物一定的影响,如:贯穿墙体的裂缝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抗震性能,尤其以砖混结构的建筑为甚;发生于外墙的裂缝,当开裂较为严重时,往往造成墙面的渗漏并且给内装饰带来污染和损伤,影响表观和使用;当裂缝尤其是温度裂缝到达一定程度时,会造成窗口变形,影响正常的使用;外抹灰开裂后,不仅影响外观和使用寿命,一旦外抹灰进水,冬季冻胀致使外抹灰层脱落,将影响到周围行人的安全。由此可见,现阶段关于现浇楼面裂缝控制的课题研究是值得重视和非常有意义的。
  2施工过程中现浇楼面的裂缝控制
  2.1原材料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也是影响现浇楼面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选用水泥时,必须认真对水泥标号及安定性进行试验,符合标准方能使用;采取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并做好各项试验,一经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严格控制混凝土掺合料的掺量,掺合料的掺合比例应合理,以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性能;保证混凝土连续浇捣,在配备混凝土运输车辆时应充分考虑交通路况的影响,确保混凝土浇捣的连续性,减少施工冷缝,当混凝土浇捣停歇时间过长时,应采取接浆等应急处理措施。
  2.2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保护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是受抗拉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较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至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跨限制在1平方米中放2块。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实施一定的保护措施: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600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特别是对于细小的钢筋,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好各个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绑扎完板底钢筋后,线管预埋和模板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混凝土浇筑时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进行护筋,确保钢筋位置正确;在楼梯、施工缝等频繁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施工人员通行,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部位钢筋。
  2.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控制
  由于目前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质量和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楼层施工速度过快,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时间,上面就已经开始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工作,这就使大开间的楼面非常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而引起受力裂缝,而且这种裂缝一旦形成就是永久裂缝。因此,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措施:施工速度方面不能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定要保证(不宜小于24小时),以确保楼面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在楼面混凝土浇筑完2-4小时之内,尽量避免吊卸较重的大宗材料和大量人员进行钢筋绑扎施工,并且在吊运少量的材料时做到轻卸、轻放;在模板安装时,不得将材料集中堆放,应做到分散就位,以减少楼面集中荷载;对于大开间的楼面应在模板支撑架搭设前就预先采用加密立杆以增加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在已浇筑的楼面上铺设木模以扩散压力,进一步防止裂缝发生。
  3 结语
  總之,现浇楼面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轻者影响美观,重者破坏房屋结构的安全性,降低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房屋的正常使用。因此,我们必须在施工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重点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因素,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以尽量减少此类质量质量问题的发生,保证工程的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机电设备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机电设备在工业化生产中突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当设备进行高负荷运转时,设备受损机率随之增加。因此如何对这些高使用率的机电设备进行维修与技术改造,延长其使用寿命,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具有不可或缺作用。本文介绍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的主要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机电设备的维修和技术改造。  关键词:机电设备;设备维修;设备改造  机电设备改造不同于
期刊
摘要:广州保障房建设自2006年以来经历了跳跃式发展,其中已有部分建成入住,本文结合调查,从区位差异的角度出发,选取不同类型的住区进行调研,分析各类型保障房的优劣,通过对比得出不同区位及不同居住模式的保障房的优劣之处。  关键词:广州;保障房;区位  1 广州保障房住区发展分析  1.1广州保障房分布分析  广州市保障房建设是在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及广州住房市场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在2006-2011
期刊
摘要:在目前的建筑结构施工中,房屋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是周期长且内容复杂的过程。影响它的因素很多,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与条件,应用先进的设计理论、模式与方法,不断完善设计方案,从而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必须的技术指导。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  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它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如今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当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期刊
摘要:桩基是公路桥梁最重要的支撑构件,决定了桥梁的运行安全与使用寿命。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是水下、地下工程,因此出现断桩、废桩以致修改变更设计的事例屡见不鲜,且引起的后果较严重,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实际施工经验,总结了公路桥梁桩基施工中经常发生的质量事故,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办法,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公路桥梁桩基施工常见的质量事故  公路桥梁桩基施工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取得
期刊
摘要:以凤溪路截污工程为例,介绍了高地下水位的顶管施工技术。施工中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固化土体,达到了超前加固土体和止水的目的;同时边顶进边灌膨润土泥浆,有效减小了顶管的顶进摩阻力。采用上述施工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供相关工程参考借鉴。  关键词:顶管施工;注浆加固;触变泥浆减阻顶进  1工程概况  凤溪路截污工程为“西塱污水处理系统花地河以西截污工程”的子项。凤溪路截污工程主要包含西浦村以南的五凤
期刊
摘要:本文先论述了建筑安全设计的概况,再描述了建筑设计中,除结构安全设计之外的地质、气候、环境等需要考虑的安全设计要素。  关键词:建筑设计 环境安全 防护  前言  建筑安全是建筑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建筑设计的主要要求。过去对建筑的安全设计主要是从强度和施工方面考虑的,没有对建筑的使用、维护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事实不断证明,在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中,许多建筑非但没有起到安全防卫作用,反而
期刊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加油(气)站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愈加紧密,由于汽柴油是易燃易爆易挥发的危险品,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油(气)站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总结了加油(气)站的危险性,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加油(气)站;安全;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拥有量出现了高速增长势头,汽车加油(气)站数量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渐受到重视“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反映了建筑工程业发展的目标”文章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不足,进而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问题;对策  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简介及问题分析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也应
期刊
摘要:建筑电气技术在当今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筑电气优化设计环节十分重要,怎样减少线路上的能量损耗,改善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尤为重要,本文将简要分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技术;能量损耗  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大部分资源深埋地下未被利用,因此能源危机在我国表现的并不明显。但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
期刊
摘要:港口码头是水路交通运输的重要基地,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路运输量不断增大,大型轮船的运输越来越频繁,这对港口码头的整体性能和使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港口码头施工;技术要点;施工技术  1、引言  港口码头的建设,有利于推动集装箱干线枢纽港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加强港口与腹地的联系,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完善港口及港口城市的信息服务功能,为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