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金有价玉无价”,中国人爱玉自古有之,在儒家文化中,更是将玉与君子联系起来——“君子比德于玉”“君子重玉轻珉”的观念盛行。玉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和民族象征,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骨髓之中。
玉文化随时代变迁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从用于祭祀的神玉,到象征权力的王玉,再到步入寻常生活的民玉,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产物,一直传承至今,也形成了底蕴深厚的玉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玉文化以“玉不琢不成器”为理论基础,以玉器为载体,迎合并承载了上层建筑的精神思想需求,先后倡导了“神权”“玉和”和“玉德”思想;而中国现代玉文化则以“大美无饰”的思想为基础,坚持“自然美、原始状的天造艺术”“美玉不琢”是现代玉文化的理念。玉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也不是一种静止凝固的定义。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玉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其意义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而要研究不同时代玉文化的意义,首先要明确不同年代玉器的分类与含义。
对古玉的认识,目前看法并不一致。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资深文物专家雷从云说:“宋代将汉代以前的玉器称为古玉,我认为,我们现在可以将宋以前的玉器都称为古玉。但今天很多人把清代和清代以前的玉统称为古玉,甚至把仿古玉也纳入其中,这是不准确的。今天我们见到的古玉包括两种情形:一些玉器材质优良(如优质和田玉),且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这些玉器往往是贵族生前所使用的。而另外一些玉器材料稍逊色(但很多也是和田玉),它们或是形制较大,或是工艺、纹饰较简单、粗糙,这种玉器属于玉冥器,即专门用作陪葬品的玉器。”
新玉玩的是料 古玉藏的是魂
中华玉文明自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一直到今天,从未间断,其本身就是整个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上海古玉收藏鉴赏家、古玉创始人张慧认为:“玉器从古代就是神器、王器、礼器,它是统治者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拥有的。古玉自从西周开始,就已经是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竞相收藏的藏品,经过历代藏家的搜集,流散于市场的真古玉已经成为非常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相对于明清玉器和现代玉器来说,无论是从文化鉴赏还是从投资的角度,收藏高古玉更具有投资潜力。”
玩过古玉的人大多认为,古玉“看不懂”,收藏难度高,在收藏界流传着买古玉不如买新玉一说。“目前收藏热席卷全国,民间藏友估计有8000万,但其中真正懂得藏品鉴定的,少之又少。因此,古玉投资和收藏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投资者往往会投资鉴定难度较小、玉质又好的明清玉器和现代玉器。实际上,这个阶段的玉器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价值是根本无法和高古玉相比的,新玉玩的是料,古玉藏的是魂。”张慧说。对于新石器时期玉器精品亮相中国古代神玉展的意义,张慧认为:“展览给民众提供了更多欣赏馆藏真品的机会,这对于古玉收藏和投资者的意义非常重大。目前投资者接触和了解古玉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官方考古出土的很多藏品,普通民众很难一探芳容。由于没有官方和民间藏品的对照资料,民间收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此次古代神玉展规模不大,的确是对民间古玉投资和收藏的又一次有益促进。我相信随着更多国藏古玉的公开展出,将会对民间古玉收藏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为古玉收藏外部环境的改善创造条件。”
价值无法用金钱估量
“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句话撩动了无数藏家的神经。古玉蕴藏的价值自古以来就很高。张慧认为:“古玉是不可再生的人类文化遗产,很难用固定的市场价格来对号入座。但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任何艺术品只要进入流通领域,一定会有交易价格,古玉也不例外。很多收藏家将国内外古玉拍卖图录的成交价格作为古玉的市场价,这是片面的,因为拍卖价格是竞价的结果,不能作为古玉市场价判断的唯一标准。”
有人说,一般物品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使用期限到了,便没有了价值。而玉器却可以永远地保存下去,并且还会越来越升值、保值。张慧说:“古玉的价值,首先在其文化内涵,在新石器晚期的神玉阶段,玉器是巫觋沟通天地的法器,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商周礼玉阶段,玉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政治权力从宗教、军事权力中分离出来,在王权初立的阶段,玉器成为政治权力、社会地位的象征,作为一种国家典章制度,它是不可僭越的,从西周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礼器就说明了这点,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中国8000年的玉文化历程中,古玉的文化内涵是最丰富的。其包含的历史、文化、宗教、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
古玉收藏迎来好时机
以拍卖市场上的数据分析:2014年玉器类拍卖成交价前20名中,当代大师玉雕作品超过六成,剩余则以清乾隆时期玉器工艺品为主。盘点历年来综合数据,古玉拍卖成交总价更胜一筹,重量级拍品层出不穷。如2009年伦敦佳士得秋拍,一件中国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拍前估价为10万至15万英镑,而经过现场的激烈竞价,最终成交价高达82.525万英镑,创下了汉代玉器拍卖的最高纪录。雷从云指出,古玉的价值较现代玉器来说应该是更高的,目前的状况是:明清时期的玉器依然是市场主流,而年代久远的古玉的市场价值并未完全体现出来。
古玉不仅在国内二级市场表现较好,在海外同样备受关注。据了解,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西方藏家痴迷于中国的玉器并将其纳入收藏体系,他们有的从矿物学角度出发,了解玉的硬度、结构及特性后,为中国玉工的巧思、耐力而感动,如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的创始人理查德·富勒;有的从唯美的角度衡量中国艺术品,认为凡是美的事物,即使脱离它赖以生存的环境,仍然是美的,能吸引各方人士的青睐,如美国收藏家格林维尔·温索浦,他所收藏的虎形珮、玉杯等都代表了商周时期玉器工艺的较高水平。雷从云说:海外藏家对中国古玉的关注和喜爱程度远远高于近现代玉器,“如在国际市场上拍卖的商周、战国时期一个小小的玉件,价格常常达到几万美元。”目前玉器市场上出现的原料贵于成品、现代玉贵于古玉的情况是不太正常的。如很多人更追捧现代玉器,特别是和田玉及其原石,而对古玉,或是不懂,害怕买到假货;或是迷信,认为古玉是从墓葬中出土的,不吉利等。目前文化与金融结合的大趋势对古玉收藏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玉文化随时代变迁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从用于祭祀的神玉,到象征权力的王玉,再到步入寻常生活的民玉,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产物,一直传承至今,也形成了底蕴深厚的玉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玉文化以“玉不琢不成器”为理论基础,以玉器为载体,迎合并承载了上层建筑的精神思想需求,先后倡导了“神权”“玉和”和“玉德”思想;而中国现代玉文化则以“大美无饰”的思想为基础,坚持“自然美、原始状的天造艺术”“美玉不琢”是现代玉文化的理念。玉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也不是一种静止凝固的定义。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玉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其意义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而要研究不同时代玉文化的意义,首先要明确不同年代玉器的分类与含义。
对古玉的认识,目前看法并不一致。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资深文物专家雷从云说:“宋代将汉代以前的玉器称为古玉,我认为,我们现在可以将宋以前的玉器都称为古玉。但今天很多人把清代和清代以前的玉统称为古玉,甚至把仿古玉也纳入其中,这是不准确的。今天我们见到的古玉包括两种情形:一些玉器材质优良(如优质和田玉),且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这些玉器往往是贵族生前所使用的。而另外一些玉器材料稍逊色(但很多也是和田玉),它们或是形制较大,或是工艺、纹饰较简单、粗糙,这种玉器属于玉冥器,即专门用作陪葬品的玉器。”
新玉玩的是料 古玉藏的是魂
中华玉文明自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一直到今天,从未间断,其本身就是整个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上海古玉收藏鉴赏家、古玉创始人张慧认为:“玉器从古代就是神器、王器、礼器,它是统治者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拥有的。古玉自从西周开始,就已经是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竞相收藏的藏品,经过历代藏家的搜集,流散于市场的真古玉已经成为非常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相对于明清玉器和现代玉器来说,无论是从文化鉴赏还是从投资的角度,收藏高古玉更具有投资潜力。”
玩过古玉的人大多认为,古玉“看不懂”,收藏难度高,在收藏界流传着买古玉不如买新玉一说。“目前收藏热席卷全国,民间藏友估计有8000万,但其中真正懂得藏品鉴定的,少之又少。因此,古玉投资和收藏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投资者往往会投资鉴定难度较小、玉质又好的明清玉器和现代玉器。实际上,这个阶段的玉器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价值是根本无法和高古玉相比的,新玉玩的是料,古玉藏的是魂。”张慧说。对于新石器时期玉器精品亮相中国古代神玉展的意义,张慧认为:“展览给民众提供了更多欣赏馆藏真品的机会,这对于古玉收藏和投资者的意义非常重大。目前投资者接触和了解古玉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官方考古出土的很多藏品,普通民众很难一探芳容。由于没有官方和民间藏品的对照资料,民间收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此次古代神玉展规模不大,的确是对民间古玉投资和收藏的又一次有益促进。我相信随着更多国藏古玉的公开展出,将会对民间古玉收藏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为古玉收藏外部环境的改善创造条件。”
价值无法用金钱估量
“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句话撩动了无数藏家的神经。古玉蕴藏的价值自古以来就很高。张慧认为:“古玉是不可再生的人类文化遗产,很难用固定的市场价格来对号入座。但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任何艺术品只要进入流通领域,一定会有交易价格,古玉也不例外。很多收藏家将国内外古玉拍卖图录的成交价格作为古玉的市场价,这是片面的,因为拍卖价格是竞价的结果,不能作为古玉市场价判断的唯一标准。”
有人说,一般物品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使用期限到了,便没有了价值。而玉器却可以永远地保存下去,并且还会越来越升值、保值。张慧说:“古玉的价值,首先在其文化内涵,在新石器晚期的神玉阶段,玉器是巫觋沟通天地的法器,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商周礼玉阶段,玉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政治权力从宗教、军事权力中分离出来,在王权初立的阶段,玉器成为政治权力、社会地位的象征,作为一种国家典章制度,它是不可僭越的,从西周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礼器就说明了这点,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中国8000年的玉文化历程中,古玉的文化内涵是最丰富的。其包含的历史、文化、宗教、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
古玉收藏迎来好时机
以拍卖市场上的数据分析:2014年玉器类拍卖成交价前20名中,当代大师玉雕作品超过六成,剩余则以清乾隆时期玉器工艺品为主。盘点历年来综合数据,古玉拍卖成交总价更胜一筹,重量级拍品层出不穷。如2009年伦敦佳士得秋拍,一件中国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拍前估价为10万至15万英镑,而经过现场的激烈竞价,最终成交价高达82.525万英镑,创下了汉代玉器拍卖的最高纪录。雷从云指出,古玉的价值较现代玉器来说应该是更高的,目前的状况是:明清时期的玉器依然是市场主流,而年代久远的古玉的市场价值并未完全体现出来。
古玉不仅在国内二级市场表现较好,在海外同样备受关注。据了解,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西方藏家痴迷于中国的玉器并将其纳入收藏体系,他们有的从矿物学角度出发,了解玉的硬度、结构及特性后,为中国玉工的巧思、耐力而感动,如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的创始人理查德·富勒;有的从唯美的角度衡量中国艺术品,认为凡是美的事物,即使脱离它赖以生存的环境,仍然是美的,能吸引各方人士的青睐,如美国收藏家格林维尔·温索浦,他所收藏的虎形珮、玉杯等都代表了商周时期玉器工艺的较高水平。雷从云说:海外藏家对中国古玉的关注和喜爱程度远远高于近现代玉器,“如在国际市场上拍卖的商周、战国时期一个小小的玉件,价格常常达到几万美元。”目前玉器市场上出现的原料贵于成品、现代玉贵于古玉的情况是不太正常的。如很多人更追捧现代玉器,特别是和田玉及其原石,而对古玉,或是不懂,害怕买到假货;或是迷信,认为古玉是从墓葬中出土的,不吉利等。目前文化与金融结合的大趋势对古玉收藏来说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