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方法:对12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者采用改良式背带缝合,均在剖宫产术中,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均采用该术。结论:该方法缝合安全有效,简单易行,止血迅速,是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首选的外科止血方法,尤其适合基层医院。
关键词: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出血; 背带式缝合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55-01
1 资料与方法
产后出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及时有效的处理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十分关键。本文就我院采用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成功治疗12例产后出血体会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013年在我院住院剖宫产产妇共4890例,发生产后出血54例, 大多数经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收缩转佳,出血停止,其中仍有12例经上述处理无效,出血不止。其中疤痕子宫2例,巨大儿2例,双胎妊娠3例,前置胎盘1例,胎盘早剥1例,产程延长4例。
1.2 手术方法:将子宫搬出盆腔外,用两手托住并挤压宫体,缩小子宫体,观察出血情况,判断背带缝合的成功几率。如出血基本停止,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准备1根1号薇乔可吸收线,在距子宫切口右侧顶点下缘的左下方3cm处进针,缝线穿过宫腔至切口上缘右侧顶点左上方越3cm处出针,由左前壁切口上缘向宫底方向垂直褥式缝合1针,深度达浅肌层,将缝线固定于子宫浆膜层,缝线由宫底垂直绕向后壁,缝线的位置距宫角约3cm,由后壁宫底向宫颈方向垂直褥式缝合1针,(方法同前壁缝法);与前壁相对的部位进针至宫腔内,然后再横向拉至左侧,在左侧宫体后壁(与右侧进针点相同部位出针),与左侧相应部位进行同样缝合,助手双手加压宫体,将两条缝线同时收紧,打结位于下段切口下方,检查无出血。
2 讨论
2.1 结果: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出血较阴道分娩更高,自采用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12例患者,其中4例加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经上述处理后,出血停止,均未行介入疗法,无一例子宫切除。产后42-56天复查,子宫复旧均正常,无产褥感染。
2.2 讨论:本方法子宫前后壁浆肌层缝合固定数针,避免了缝线从子宫上滑脱及子宫收缩后形成线圈使其他器官套入引起梗阻的可能,更安全。此法适用于剖宫产术中经保守治疗无效,挤压试验成功者,避免了子宫切除,减少对孕产妇身心健康的巨大创伤,保存生育能力,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价格低廉,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
关键词: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出血; 背带式缝合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55-01
1 资料与方法
产后出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及时有效的处理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十分关键。本文就我院采用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成功治疗12例产后出血体会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013年在我院住院剖宫产产妇共4890例,发生产后出血54例, 大多数经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收缩转佳,出血停止,其中仍有12例经上述处理无效,出血不止。其中疤痕子宫2例,巨大儿2例,双胎妊娠3例,前置胎盘1例,胎盘早剥1例,产程延长4例。
1.2 手术方法:将子宫搬出盆腔外,用两手托住并挤压宫体,缩小子宫体,观察出血情况,判断背带缝合的成功几率。如出血基本停止,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准备1根1号薇乔可吸收线,在距子宫切口右侧顶点下缘的左下方3cm处进针,缝线穿过宫腔至切口上缘右侧顶点左上方越3cm处出针,由左前壁切口上缘向宫底方向垂直褥式缝合1针,深度达浅肌层,将缝线固定于子宫浆膜层,缝线由宫底垂直绕向后壁,缝线的位置距宫角约3cm,由后壁宫底向宫颈方向垂直褥式缝合1针,(方法同前壁缝法);与前壁相对的部位进针至宫腔内,然后再横向拉至左侧,在左侧宫体后壁(与右侧进针点相同部位出针),与左侧相应部位进行同样缝合,助手双手加压宫体,将两条缝线同时收紧,打结位于下段切口下方,检查无出血。
2 讨论
2.1 结果: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出血较阴道分娩更高,自采用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12例患者,其中4例加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经上述处理后,出血停止,均未行介入疗法,无一例子宫切除。产后42-56天复查,子宫复旧均正常,无产褥感染。
2.2 讨论:本方法子宫前后壁浆肌层缝合固定数针,避免了缝线从子宫上滑脱及子宫收缩后形成线圈使其他器官套入引起梗阻的可能,更安全。此法适用于剖宫产术中经保守治疗无效,挤压试验成功者,避免了子宫切除,减少对孕产妇身心健康的巨大创伤,保存生育能力,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价格低廉,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