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人云:“教未见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促使学生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最主要因素。学生有了兴趣,各种感官就会处于活跃状态,进而以最佳状态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汲取,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益。所以,各科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取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 初中生物;激趣教学;导入语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生物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中很多概念和规律让学生觉得学起来枯燥无味、呆板无趣,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让学生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生物,并对其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面向生活进行激趣
生物课的教学简单传授和照本宣科,肯定是相当枯燥乏味的,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源力:而学习内容同现代化生活结合,便显得生机昂然、丰富有趣。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农业生产,工业生化,生物工程,克隆技术、花卉栽培,园林设计,家居绿化,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江河断流等等。
如在讲解《根的形态》一节中“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内容时,便结合近年来我国三江水灾讲解根固土涵水的意义,从而分析解决洪灾的防范措施,进而讲解“长防林”在防范洪灾中的作用:又如讲授《营养繁殖》一节,可联系园林培苗、花卉栽培,桑树生产等等。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与生物教学可相联的现象和情况,老师都可去充分挖掘。
二、注重导入语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决定着一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就得高度重视导入语的设计,使其精彩、生动、有趣,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并且饶有兴趣地进入对新课的学习和探索中。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各种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然后依据具体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合理、适时的选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时,上课一开始,我就为学生展现了几张现代类人猿的照片,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我向他们问道:“通过比较和观察,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吗?”学生声音响亮地回答:“有!”“那么,人与类人猿在进化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人是不是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如果是,又是怎样进化的?今天这节课,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一探究竟!”如此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入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中。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提出富有悬念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了探索知识的良好情境,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顺利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一举多得!
三、方法多样良性互动
课堂不应千篇一律,也不能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形成良性互动,课堂教学才会充满勃勃生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经常使用的方法有:
1.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使深奥的事理通俗易懂
如把细胞比作鸡蛋,细胞壁的结构象蛋壳,细胞膜结构象蛋膜,细胞核结构象蛋黄;爆米花象磷脂分子,学生们都会心的笑了,因为它们的外形太相似了。
2.用诗歌帮助记忆,记忆深刻直观
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的三种方式:一是自由扩散:可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示需要能量,“直下”表示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而不需要载体;二是协助扩散:可表述为:“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表示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已过万重山”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三是主动运输:可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
3.用编口诀法记忆,又轻松又有效率
例如有丝分裂各期特征:①间期特征:DNA复制、蛋白质合成——D复蛋合在间期;②前期特征:核仁、核膜消失,纺锤体、染色体出现——仁膜消失两体现;③中期特征: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构成赤道板——赤道板上排整齐;④后期特征:着丝点分裂,在纺锤丝的牵拉下,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均分牵拉向两极;⑤末期特征:核仁、核膜重新出現,纺锤体消失——仁膜重现两体失。
4.展开联想,插上科幻的翅膀
如光合作用是个难题,如何让学生弄懂呢?光的两个反应式就是很好的例子。H2O→2[H]+1/2O2,由于H2可以作为火箭里的高级燃料,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物质。如果我们可以得到便宜的H2那是多好的事啊!我们模拟出叶绿体的生存条件,把水放到太阳下一晒,就释放出H2和O2。那么,所有的家庭再也不必为煤气用完而发愁,能源危机迎刃而解。因为水可以循环利用,用之不竭,阳光天天有,取之不尽,这是一项前途无量的仿生工程,有待于大家去钻研。学生情不自禁畅想着美好的未来,为他们插上科幻的翅膀,埋下创新的种子。用对比法综合复习,复杂的知识会一清二楚。课本中有三个“基础”,两个“基本”很容易混为一谈,如何区分它们呢?我请学生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仔细比较,通过对比,标出有区别的重点字,学生们就把其含义区分得清清楚楚了。例如: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以及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区别和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四、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关键,教学方法又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与时俱进,善于改进教法的老师,总是能得到学生的喜爱。《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式学习理念,吹响了生物教学改革的号角,而今风行大江南北的教学改革,更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许许多多成功的范例。要想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生物学科,我们就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把课堂还给学生,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或氛围,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总之,只有我们当老师的善于调动各种因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就有可能让学生喜欢生物学科。要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广大教育同仁的通力配合,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充分运用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肩向前,只有这样,教育教学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关键词】 初中生物;激趣教学;导入语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生物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中很多概念和规律让学生觉得学起来枯燥无味、呆板无趣,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让学生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生物,并对其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面向生活进行激趣
生物课的教学简单传授和照本宣科,肯定是相当枯燥乏味的,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源力:而学习内容同现代化生活结合,便显得生机昂然、丰富有趣。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农业生产,工业生化,生物工程,克隆技术、花卉栽培,园林设计,家居绿化,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江河断流等等。
如在讲解《根的形态》一节中“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内容时,便结合近年来我国三江水灾讲解根固土涵水的意义,从而分析解决洪灾的防范措施,进而讲解“长防林”在防范洪灾中的作用:又如讲授《营养繁殖》一节,可联系园林培苗、花卉栽培,桑树生产等等。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与生物教学可相联的现象和情况,老师都可去充分挖掘。
二、注重导入语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决定着一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就得高度重视导入语的设计,使其精彩、生动、有趣,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并且饶有兴趣地进入对新课的学习和探索中。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各种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然后依据具体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合理、适时的选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时,上课一开始,我就为学生展现了几张现代类人猿的照片,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我向他们问道:“通过比较和观察,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吗?”学生声音响亮地回答:“有!”“那么,人与类人猿在进化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人是不是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如果是,又是怎样进化的?今天这节课,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一探究竟!”如此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入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中。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提出富有悬念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了探索知识的良好情境,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顺利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一举多得!
三、方法多样良性互动
课堂不应千篇一律,也不能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形成良性互动,课堂教学才会充满勃勃生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经常使用的方法有:
1.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使深奥的事理通俗易懂
如把细胞比作鸡蛋,细胞壁的结构象蛋壳,细胞膜结构象蛋膜,细胞核结构象蛋黄;爆米花象磷脂分子,学生们都会心的笑了,因为它们的外形太相似了。
2.用诗歌帮助记忆,记忆深刻直观
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的三种方式:一是自由扩散:可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示需要能量,“直下”表示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而不需要载体;二是协助扩散:可表述为:“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表示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已过万重山”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三是主动运输:可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
3.用编口诀法记忆,又轻松又有效率
例如有丝分裂各期特征:①间期特征:DNA复制、蛋白质合成——D复蛋合在间期;②前期特征:核仁、核膜消失,纺锤体、染色体出现——仁膜消失两体现;③中期特征: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构成赤道板——赤道板上排整齐;④后期特征:着丝点分裂,在纺锤丝的牵拉下,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均分牵拉向两极;⑤末期特征:核仁、核膜重新出現,纺锤体消失——仁膜重现两体失。
4.展开联想,插上科幻的翅膀
如光合作用是个难题,如何让学生弄懂呢?光的两个反应式就是很好的例子。H2O→2[H]+1/2O2,由于H2可以作为火箭里的高级燃料,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物质。如果我们可以得到便宜的H2那是多好的事啊!我们模拟出叶绿体的生存条件,把水放到太阳下一晒,就释放出H2和O2。那么,所有的家庭再也不必为煤气用完而发愁,能源危机迎刃而解。因为水可以循环利用,用之不竭,阳光天天有,取之不尽,这是一项前途无量的仿生工程,有待于大家去钻研。学生情不自禁畅想着美好的未来,为他们插上科幻的翅膀,埋下创新的种子。用对比法综合复习,复杂的知识会一清二楚。课本中有三个“基础”,两个“基本”很容易混为一谈,如何区分它们呢?我请学生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仔细比较,通过对比,标出有区别的重点字,学生们就把其含义区分得清清楚楚了。例如: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以及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区别和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四、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关键,教学方法又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与时俱进,善于改进教法的老师,总是能得到学生的喜爱。《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式学习理念,吹响了生物教学改革的号角,而今风行大江南北的教学改革,更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许许多多成功的范例。要想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生物学科,我们就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把课堂还给学生,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或氛围,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总之,只有我们当老师的善于调动各种因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就有可能让学生喜欢生物学科。要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广大教育同仁的通力配合,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充分运用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肩向前,只有这样,教育教学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