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市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东莞 528000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建设也逐渐加快发展的步伐,而作为建筑工程重中之重的基础施工,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如何不断提高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和专业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结合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土木工程中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能为以后的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地基处理;桩基础;施工技术
前言
一项建筑工程在施工中,首要任务是建设好工程地基,建筑地基也是一栋建筑物的重要基础,承载着建筑重量的重要部位。在实际建设工程中,鉴于施工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地质土层的构成复杂性和承载重量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通常采用地基基础形式与桩基础形式,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1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特点
1.1 复杂的施工环境和繁琐的施工程序
我们国家的地域宽广,各地的地质条件也复杂多变,除了存在大量的淤泥质土外,也存在部分的岩溶地区,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部分地区处于一个地震多发带,大大小小的地震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建筑地基安全性。结合以上的种种地质特点综合分析,由于我国繁琐的地质构成要素,使得建筑基层的勘察难度加大,需要较为科学完善的技术支撑。
1.2 对产生不利现象难察觉、难控制、且施工难度大
通常,如果在一个建筑项目已经完成后,再发现在建筑基础处存在问题,这种情况往往是不能够有效应对的。因为一个地基出现问题后,维修返工的难度大、资金花费甚至比基础建设花费更多。因此,在一项工程建设之初,無论是在场地的选取方面,还是设计施工方面都要严格把控,避免任何步骤出现差错,否则导致产出的后果将非常严峻。因为基础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地基的稳定性,进而整个建筑的构造都会受到严重的干扰,同时对项目产生的不利因素也十分多,不但在资金方面运作困难,还会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建筑基础是一个建筑的根基,承受建筑上方结构的重量,如果基础出现问题的话,不仅是其本身的问题,更殃及到整个建筑,从而对整个建筑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但由于基础的特殊性,其出现问题都是迅速、难预测的,一般难于被察觉,这样就会不断加深处理问题的难度。
2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问题
2.1 基础标高的偏差问题
出现标高产生偏差的原因,很多是由于基础下部放脚宽大,在测量时,皮数杆无法贴近测量。填芯砖所采取的是大面积的铺灰砌筑方式,由于砌筑的速度不一致,导致铺灰面产生厚度不均匀现象。甚至有时砂浆停歇时间过长,导致挤浆困难,造成灰缝凹凸不平,无法压薄,有冒高情况出现,这些都会导致产生的标高差现象。
2.2基础防水层失效
如防水层开裂或抹压不密实,地下水就会顺着地基由下往上渗透,导致墙体受潮。另外外墙长年累月裸露外表,经风吹雨打阳光暴晒,侵蚀和冻融作用后,砖墙表皮也逐层剥落。严重影响了建筑的感观以及结构的稳定性。造成防水层失效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部门和施工人员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强,将灰浆混用,甚至将砌筑剩余砂浆用于防潮的砂浆,在防潮层在施工之前,基础表面没做深度清理,浇水不科学,导致其密实度与强度未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2.3桩质量问题
随着桩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频繁,也不断推动管桩的快速发展。在实际工程中,桩质量问题主要是:桩身桩头断裂、中心轴倾斜、长度不够、桩顶不平整等。
2.4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常见问题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项目的成败。可目前,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地基仍存在不少问题,较为常见的诸如塌方、地基受损、施工不善等,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①塌方: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在地基基础不稳的情况下,会容易出现塌方情况。塌方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会完全破坏整个地基的稳定性,甚至会威胁到周边建筑的地基稳定和安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重大安全事故。为避免这些严重后果,设计人员必须对当地地质进行严格的勘察,施工人员同时要加强对危险地段的监管,做好预防措施。
②地基受损:在施工期间忽略对地基的保护,导致地基进水,破坏土层结构,不仅影响整个地基的工程质量,还增加施工费用。
③施工不善:基础地基建设除了施工前要做好严格的地质勘测外,更需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有效监督控制,如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管理,容易导致基坑与设计标准存在偏差,地基承载力下降,为避免此类问题,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3建筑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
3.1 换填垫层,分层填土
如某些土体承载力小,或存在含水率高和土体容易膨胀的情况,这都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严重威胁。对于此类工程问题的处理,通常采取用强度和稳定性高的材料代替软土层,通过换填垫层、分层填土,保证土体的强度和密度,避免出现土壤空隙,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防止整体或局部沉降发生。
3.2碾压夯实
碾压夯实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借用某些途径产生的强大夯击力,使得土体强度一定限度地提高,从而保证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后,降低地基的沉降量。
(1)机械碾压法
在某些大型的建筑工程中,在分层填土工序时,为了保证地基土的夯实程度,可通过利用压路机等重型机械对地基土层进行多次压实。
(2)振动夯实法
振动夯实法,是通过电动机长时间振动产生的巨大垂直力直接作用于地基,工程实践证明,振动夯实法对地基土体承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
3.3排水固结法
此种方法由于排水固结不仅操作简单,材料也便于购买,降低了施工成本,在沼泽土等饱和粘性土方面的建筑施工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主要原理:通过在地基周围安装袋装,通过用沉管和水冲的方法给塑料排芯板成孔,在孔内灌砂。最后通过运用真空加压的方法,迅速把地基土质中的水快速抽掉,确保地基土自动固结,最大限度提高土质的抗剪性能,增强土的抗沉降的能力。
4建筑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4.1 静力压桩施工工艺技术
静力压桩施工技术施工时,通过借助静压力将预制好的桩逐节压入土层中,由于产生的振动小、施工噪声小以及对环境污染少,周边的居民生活影响较小,所以适合应用于距离人居较近的施工场地。加之该技术有利于节省钢筋混凝土等施工材料,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桩进行逐节接长的操作过程中,务必保证接口的稳定牢固,在接桩的焊接时,需注意细节处理和加强防护。
4.2 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振动沉桩施工技术是通过在桩顶部安装固定振动器,借助桩的自身重力和振动力的作用,使得桩沉入地基土层。由于桩的重量较轻、体积小,打桩装置简单且打桩效果好。采用该施工技术能有效减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有效控制施工成本。
5结语
总之,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由于基础建设出现质量问题而导致整个建筑产生严重问题的项目不在少数。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基础的工程,但由于自身的隐蔽性,一旦工程竣工后出现问题很难进行修改,所以,要加强其施工期间的监测技术的应用,杜绝一切安全隐患,设计人员要加强对地质和工程环境的勘察,制定详尽的方案,施工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确保工程落实到实处,保证基础工程施工顺利,使其承载力满足设计和建筑物自身的要求。因此,加强和改进地基的处理技术以及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的意义还是十分重大的。
参考文献:
[1]郝胜鹏.新颁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点须知[J].建筑工人,2002
[2]莫柏松,对我国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7:253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建设也逐渐加快发展的步伐,而作为建筑工程重中之重的基础施工,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如何不断提高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和专业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结合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土木工程中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能为以后的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地基处理;桩基础;施工技术
前言
一项建筑工程在施工中,首要任务是建设好工程地基,建筑地基也是一栋建筑物的重要基础,承载着建筑重量的重要部位。在实际建设工程中,鉴于施工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地质土层的构成复杂性和承载重量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通常采用地基基础形式与桩基础形式,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1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特点
1.1 复杂的施工环境和繁琐的施工程序
我们国家的地域宽广,各地的地质条件也复杂多变,除了存在大量的淤泥质土外,也存在部分的岩溶地区,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部分地区处于一个地震多发带,大大小小的地震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建筑地基安全性。结合以上的种种地质特点综合分析,由于我国繁琐的地质构成要素,使得建筑基层的勘察难度加大,需要较为科学完善的技术支撑。
1.2 对产生不利现象难察觉、难控制、且施工难度大
通常,如果在一个建筑项目已经完成后,再发现在建筑基础处存在问题,这种情况往往是不能够有效应对的。因为一个地基出现问题后,维修返工的难度大、资金花费甚至比基础建设花费更多。因此,在一项工程建设之初,無论是在场地的选取方面,还是设计施工方面都要严格把控,避免任何步骤出现差错,否则导致产出的后果将非常严峻。因为基础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地基的稳定性,进而整个建筑的构造都会受到严重的干扰,同时对项目产生的不利因素也十分多,不但在资金方面运作困难,还会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建筑基础是一个建筑的根基,承受建筑上方结构的重量,如果基础出现问题的话,不仅是其本身的问题,更殃及到整个建筑,从而对整个建筑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但由于基础的特殊性,其出现问题都是迅速、难预测的,一般难于被察觉,这样就会不断加深处理问题的难度。
2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问题
2.1 基础标高的偏差问题
出现标高产生偏差的原因,很多是由于基础下部放脚宽大,在测量时,皮数杆无法贴近测量。填芯砖所采取的是大面积的铺灰砌筑方式,由于砌筑的速度不一致,导致铺灰面产生厚度不均匀现象。甚至有时砂浆停歇时间过长,导致挤浆困难,造成灰缝凹凸不平,无法压薄,有冒高情况出现,这些都会导致产生的标高差现象。
2.2基础防水层失效
如防水层开裂或抹压不密实,地下水就会顺着地基由下往上渗透,导致墙体受潮。另外外墙长年累月裸露外表,经风吹雨打阳光暴晒,侵蚀和冻融作用后,砖墙表皮也逐层剥落。严重影响了建筑的感观以及结构的稳定性。造成防水层失效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部门和施工人员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强,将灰浆混用,甚至将砌筑剩余砂浆用于防潮的砂浆,在防潮层在施工之前,基础表面没做深度清理,浇水不科学,导致其密实度与强度未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2.3桩质量问题
随着桩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频繁,也不断推动管桩的快速发展。在实际工程中,桩质量问题主要是:桩身桩头断裂、中心轴倾斜、长度不够、桩顶不平整等。
2.4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常见问题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项目的成败。可目前,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地基仍存在不少问题,较为常见的诸如塌方、地基受损、施工不善等,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①塌方: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在地基基础不稳的情况下,会容易出现塌方情况。塌方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会完全破坏整个地基的稳定性,甚至会威胁到周边建筑的地基稳定和安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重大安全事故。为避免这些严重后果,设计人员必须对当地地质进行严格的勘察,施工人员同时要加强对危险地段的监管,做好预防措施。
②地基受损:在施工期间忽略对地基的保护,导致地基进水,破坏土层结构,不仅影响整个地基的工程质量,还增加施工费用。
③施工不善:基础地基建设除了施工前要做好严格的地质勘测外,更需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有效监督控制,如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管理,容易导致基坑与设计标准存在偏差,地基承载力下降,为避免此类问题,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3建筑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
3.1 换填垫层,分层填土
如某些土体承载力小,或存在含水率高和土体容易膨胀的情况,这都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严重威胁。对于此类工程问题的处理,通常采取用强度和稳定性高的材料代替软土层,通过换填垫层、分层填土,保证土体的强度和密度,避免出现土壤空隙,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防止整体或局部沉降发生。
3.2碾压夯实
碾压夯实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借用某些途径产生的强大夯击力,使得土体强度一定限度地提高,从而保证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后,降低地基的沉降量。
(1)机械碾压法
在某些大型的建筑工程中,在分层填土工序时,为了保证地基土的夯实程度,可通过利用压路机等重型机械对地基土层进行多次压实。
(2)振动夯实法
振动夯实法,是通过电动机长时间振动产生的巨大垂直力直接作用于地基,工程实践证明,振动夯实法对地基土体承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
3.3排水固结法
此种方法由于排水固结不仅操作简单,材料也便于购买,降低了施工成本,在沼泽土等饱和粘性土方面的建筑施工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主要原理:通过在地基周围安装袋装,通过用沉管和水冲的方法给塑料排芯板成孔,在孔内灌砂。最后通过运用真空加压的方法,迅速把地基土质中的水快速抽掉,确保地基土自动固结,最大限度提高土质的抗剪性能,增强土的抗沉降的能力。
4建筑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4.1 静力压桩施工工艺技术
静力压桩施工技术施工时,通过借助静压力将预制好的桩逐节压入土层中,由于产生的振动小、施工噪声小以及对环境污染少,周边的居民生活影响较小,所以适合应用于距离人居较近的施工场地。加之该技术有利于节省钢筋混凝土等施工材料,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桩进行逐节接长的操作过程中,务必保证接口的稳定牢固,在接桩的焊接时,需注意细节处理和加强防护。
4.2 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振动沉桩施工技术是通过在桩顶部安装固定振动器,借助桩的自身重力和振动力的作用,使得桩沉入地基土层。由于桩的重量较轻、体积小,打桩装置简单且打桩效果好。采用该施工技术能有效减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有效控制施工成本。
5结语
总之,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由于基础建设出现质量问题而导致整个建筑产生严重问题的项目不在少数。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基础的工程,但由于自身的隐蔽性,一旦工程竣工后出现问题很难进行修改,所以,要加强其施工期间的监测技术的应用,杜绝一切安全隐患,设计人员要加强对地质和工程环境的勘察,制定详尽的方案,施工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确保工程落实到实处,保证基础工程施工顺利,使其承载力满足设计和建筑物自身的要求。因此,加强和改进地基的处理技术以及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的意义还是十分重大的。
参考文献:
[1]郝胜鹏.新颁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点须知[J].建筑工人,2002
[2]莫柏松,对我国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