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俗话,叫“萝卜快了不洗泥”。IPO的高速扩容正是如此,为了解决IPO堰塞湖,实现未来即报即审的目标,IPO以全世界都没有的高速度推进,最高峰时每周有14至15家公司拿批文,现在保持在每周10家左右,但这仍然还是高速扩容。
现在IPO快到什么程度?拟上市公司基本上是这周过会,马上就催着封卷,下周就拿批文,那些拟上市公司都来不及做上市前的准备工作。现在一切都倒过来了,是证监会催着券商尽快上报排队项目的反馈意见和资料,这种现象在两年前是难以想象的。高速扩容的后遗症现在开始逐步显现了,2016年至今上市的次新股中,已有32家公司今年一季报出现亏损,如果加上业绩下降的公司,数量多达20%左右。这些业绩变脸的次新股中是否存在造假上市的情况?值得监管部门警醒。
次新股业绩为何频频变脸
现在IPO的主力军是广大中小企业,IPO高速扩容最大的得益者就是他们,而A股市场现在存在的很多顽症也都出自这些次新股。因此监管部门的态度是比较奇怪的,一方面大力推进IPO高速扩容,引进A股市场的主要就是这些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又强烈反对市场炒作这些次新股,希望市场资金流向大盘蓝筹股。这就让人费解了,既然不喜欢市场炒作这些中小盘次新股,希望投资者都去追捧大盘蓝筹股,那干吗还要大力引进这些中小盘股呢?如果投资者真的都不待见这些中小盘股,那引进这么多中小盘股是要卖给谁去呢?
次新股业绩变臉或许证明了监管部门强烈反对炒作次新股的“先见之明”,那么投资者不禁要反问了:这些业绩变脸的次新股是谁放进A股市场来的?这跟一味追求IPO的快有没有关系?有人为IPO高速扩容站台,分析过去IPO低速扩容时期次新股也有业绩变脸的情况,经过比较,认为今年次新股业绩变脸的比例并不比过去高,不能得出今年业绩变脸情况更严重的结论。这种比较完全是一种倒退,过去存在的现象并不意味着现在继续存在就是合理的,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次新股业绩变脸的现象应该是越来越少才对,怎么还能参照过去的现象来宽慰现在呢?更何况这种业绩快速变脸很可能隐藏着“带病上市”的问题,否则为什么上市前连续几年业绩都那么亮丽,上市后这么快就不行了呢?
忍无可忍的“带病上市”
“带病上市”最触动投资者的神经,因为上市后一旦“病情”暴露,最倒霉的就是投资者。本周有人以“股民的名义”公开实名举报一家已经刊登招股说明书的公司“带病上市”,举报人一个月前已经实名举报过,同时还有另一个人也实名举报了这家公司,但举报无效,此次可谓是一不做二不休。举报的是是非非本文不作评判,但IPO的速度太快,让一家被举报还不到一个月的公司这么快就过会且拿到批文发行上市了,这点时间真能调查清楚事实真相吗?这不禁又让人想起另外一家IPO公司,在刊登招股说明书后即将进行申购的前一天,因为媒体刊登长篇调查报道,曝光该公司涉嫌造假而被紧急暂缓发行,但仅仅过了一个多月,该公司就恢复发行并上市了。
为了IPO的高速扩容,“带病上市”的容忍度正在不断提升。本文行文之际,传来已刊登招股说明书的永安行因为实名举报被紧急暂缓IPO的消息。让人惊奇的是,本次举报不是面向监管部门提出,而是直接向中纪委举报,被举报的对象竟然是监管部门。事实上,举报人此前已经向监管部门告知其与永安行的诉讼事项,但永安行还是一路过关斩将IPO了,忍无可忍之下才向中纪委举报。如果不是这样,永安行的IPO进程恐怕仍然停不下来。监管部门确实该深刻反思了。
投资者在这种市场生态环境中该怎么办呢?看看次新股业绩都那么亮丽,成长性都那么好,而且上市前也经过了审核关,有的还经过了举报关,事实证明监管部门也是百般呵护的,投资次新股应该没错的,但怎么上市后那么快就业绩变脸了呢?更糟糕的是还撞到了监管部门的“枪口”下,监管部门把炒作次新股作为打击的一个重点。打击操纵炒作本来应该是针对所有的股票,重点打击炒作次新股是什么情况?是因为次新股问题特别多吗?既然如此,还上那么多次新股干什么?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让投资者成为无辜的牺牲品。保护大地之母,绝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
现在IPO快到什么程度?拟上市公司基本上是这周过会,马上就催着封卷,下周就拿批文,那些拟上市公司都来不及做上市前的准备工作。现在一切都倒过来了,是证监会催着券商尽快上报排队项目的反馈意见和资料,这种现象在两年前是难以想象的。高速扩容的后遗症现在开始逐步显现了,2016年至今上市的次新股中,已有32家公司今年一季报出现亏损,如果加上业绩下降的公司,数量多达20%左右。这些业绩变脸的次新股中是否存在造假上市的情况?值得监管部门警醒。
次新股业绩为何频频变脸
现在IPO的主力军是广大中小企业,IPO高速扩容最大的得益者就是他们,而A股市场现在存在的很多顽症也都出自这些次新股。因此监管部门的态度是比较奇怪的,一方面大力推进IPO高速扩容,引进A股市场的主要就是这些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又强烈反对市场炒作这些次新股,希望市场资金流向大盘蓝筹股。这就让人费解了,既然不喜欢市场炒作这些中小盘次新股,希望投资者都去追捧大盘蓝筹股,那干吗还要大力引进这些中小盘股呢?如果投资者真的都不待见这些中小盘股,那引进这么多中小盘股是要卖给谁去呢?
次新股业绩变臉或许证明了监管部门强烈反对炒作次新股的“先见之明”,那么投资者不禁要反问了:这些业绩变脸的次新股是谁放进A股市场来的?这跟一味追求IPO的快有没有关系?有人为IPO高速扩容站台,分析过去IPO低速扩容时期次新股也有业绩变脸的情况,经过比较,认为今年次新股业绩变脸的比例并不比过去高,不能得出今年业绩变脸情况更严重的结论。这种比较完全是一种倒退,过去存在的现象并不意味着现在继续存在就是合理的,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次新股业绩变脸的现象应该是越来越少才对,怎么还能参照过去的现象来宽慰现在呢?更何况这种业绩快速变脸很可能隐藏着“带病上市”的问题,否则为什么上市前连续几年业绩都那么亮丽,上市后这么快就不行了呢?
忍无可忍的“带病上市”
“带病上市”最触动投资者的神经,因为上市后一旦“病情”暴露,最倒霉的就是投资者。本周有人以“股民的名义”公开实名举报一家已经刊登招股说明书的公司“带病上市”,举报人一个月前已经实名举报过,同时还有另一个人也实名举报了这家公司,但举报无效,此次可谓是一不做二不休。举报的是是非非本文不作评判,但IPO的速度太快,让一家被举报还不到一个月的公司这么快就过会且拿到批文发行上市了,这点时间真能调查清楚事实真相吗?这不禁又让人想起另外一家IPO公司,在刊登招股说明书后即将进行申购的前一天,因为媒体刊登长篇调查报道,曝光该公司涉嫌造假而被紧急暂缓发行,但仅仅过了一个多月,该公司就恢复发行并上市了。
为了IPO的高速扩容,“带病上市”的容忍度正在不断提升。本文行文之际,传来已刊登招股说明书的永安行因为实名举报被紧急暂缓IPO的消息。让人惊奇的是,本次举报不是面向监管部门提出,而是直接向中纪委举报,被举报的对象竟然是监管部门。事实上,举报人此前已经向监管部门告知其与永安行的诉讼事项,但永安行还是一路过关斩将IPO了,忍无可忍之下才向中纪委举报。如果不是这样,永安行的IPO进程恐怕仍然停不下来。监管部门确实该深刻反思了。
投资者在这种市场生态环境中该怎么办呢?看看次新股业绩都那么亮丽,成长性都那么好,而且上市前也经过了审核关,有的还经过了举报关,事实证明监管部门也是百般呵护的,投资次新股应该没错的,但怎么上市后那么快就业绩变脸了呢?更糟糕的是还撞到了监管部门的“枪口”下,监管部门把炒作次新股作为打击的一个重点。打击操纵炒作本来应该是针对所有的股票,重点打击炒作次新股是什么情况?是因为次新股问题特别多吗?既然如此,还上那么多次新股干什么?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让投资者成为无辜的牺牲品。保护大地之母,绝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