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进行多元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多样化的对话能促使学生探究文本最深处,同时也能促使他们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思维方式,更能构筑起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努力构建多元对话,使学习更为高效。
一、师本对话,确定课堂重点
在师本对话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找到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并围绕这些内容确定课堂教学重点,设置最高效的课堂提问。如果教师能在师本对话中挖掘出更有力度的问题,那么将对教学质量起到一定影响。
在设计《故乡》的教案时,首先要对《故乡》一文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并参考一下评论家对《故乡》一文的评价,并从中甄选出适合初中生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如钱理群在研究中提出《故乡》一文有两个故事,一个是他人的故事,也就是闰土的故事,而另一个是“我”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相互渗透,结合在一起,可以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将这个观点融入其中。其次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预估他们会感到困惑的地方,将这些地方设置成重点。如学生可能会对闰土和“我”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不明白闰土在儿时和“我”关系密切,而长大后为何又和“我”生疏起来,他的一声“老爷”意味着什么。学生在分析文章的时候可能更关注闰土和杨二嫂这样的人物形象,而对“我”较为忽略,教师可以围绕“我”这个形象给学生提出问题:“‘我’和闰土、杨二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对待他们的态度如何?”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切中重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并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再参考文本内容设置问题。这样的预设既考虑了学生的情况,又围绕文本进行,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和文本之间的对话,那么将导致教学中照搬教学参考书,灌输学生知识点等问题,这会大大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也会破坏学生想阅读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生本对话,激发个性感悟
由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来设置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生本对话中,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个性化感悟。
学习《童年的朋友》时,可以给学生提出若干问题,让他们进入生本对话之中,产生个性化感悟。如“文章中外祖母和‘我’之间已经不是寻常的关系,可以用什么关系来形容两者呢?尝试找出文章中的句子来证明这种关系。”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进入文本深处探究答案。学生在生本对话之后探索到答案:“他们已经是最知心的朋友,同时也是彼此最了解、最关心的人。比如文章中提到外祖母某一天的样子很凶,但是当‘我’问她问题的时候,她的腔调顿时就变得温柔了。这说明外祖母对我十分关心,不想在我的童年留下任何阴影。”还有的学生从文章的某句对话入手分析:“外祖母責问‘我’为什么把牛奶瓶打破了,但是却又同时嘱咐我说得轻一点。这里看上去矛盾,但是实际上却反映了外祖母对‘我’的爱。她不是真的想要责备‘我’,只是想要了解当时的情况,而且她怕妈妈知道会骂‘我’,所以才会让‘我’说话声音轻一点。”每一个学生都通过生本对话得到了自己的个性化答案,总结这些答案就能促使学生更完整地了解课文内容。
在组织学生进行生本对话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同时还要教授他们一些有助于促进生本对话的小技巧,如将自己学习时的困惑用批注的方式记录下来,采用重拟题目的方式,将自己认为关键的地方总结成问题,并尝试自己回答这些问题。
三、师生对话,拓宽视线范围
师生间平等而和谐的对话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很有帮助。教师的教学并非直接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拓宽学生视野,促使他们真正学会如何学习。
《捕蛇者说》一文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然而学生对文章的背景了解不深,这会影响他们的阅读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师生对话促进学生开阔视野,读懂文本内涵。“大家先给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填写一张身份证,说说他是做什么的,姓氏、籍贯分别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很快在文中找到答案:“他是蒋氏,永州人,是一个世代捕蛇的人。”“他捕捉的是什么蛇?”“触草木尽死,啮人,未有能御之者,是一种很厉害的毒蛇。”“捉这种蛇安全吗?”“不安全,几死者数矣。”“那么为什么他还要继续从事这种工作呢?”“因为赋税太高,百姓无法承担,所以他们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抓蛇。”通过层层深入的对话分析,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题,文章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残酷,表达了对底层老百姓的同情。
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倾听,更要善于引导,时刻注意课堂生成情况,并加以指导,促使学生不断开阔视野,学会举一反三,在课外阅读中尝试运用自己学到的阅读技巧。
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能控制好教师、学生、文本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构筑多元对话,那么必然能够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珊瑚初级中学(225414)
一、师本对话,确定课堂重点
在师本对话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找到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并围绕这些内容确定课堂教学重点,设置最高效的课堂提问。如果教师能在师本对话中挖掘出更有力度的问题,那么将对教学质量起到一定影响。
在设计《故乡》的教案时,首先要对《故乡》一文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并参考一下评论家对《故乡》一文的评价,并从中甄选出适合初中生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如钱理群在研究中提出《故乡》一文有两个故事,一个是他人的故事,也就是闰土的故事,而另一个是“我”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相互渗透,结合在一起,可以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将这个观点融入其中。其次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预估他们会感到困惑的地方,将这些地方设置成重点。如学生可能会对闰土和“我”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不明白闰土在儿时和“我”关系密切,而长大后为何又和“我”生疏起来,他的一声“老爷”意味着什么。学生在分析文章的时候可能更关注闰土和杨二嫂这样的人物形象,而对“我”较为忽略,教师可以围绕“我”这个形象给学生提出问题:“‘我’和闰土、杨二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对待他们的态度如何?”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切中重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并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再参考文本内容设置问题。这样的预设既考虑了学生的情况,又围绕文本进行,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和文本之间的对话,那么将导致教学中照搬教学参考书,灌输学生知识点等问题,这会大大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也会破坏学生想阅读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生本对话,激发个性感悟
由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来设置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生本对话中,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个性化感悟。
学习《童年的朋友》时,可以给学生提出若干问题,让他们进入生本对话之中,产生个性化感悟。如“文章中外祖母和‘我’之间已经不是寻常的关系,可以用什么关系来形容两者呢?尝试找出文章中的句子来证明这种关系。”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进入文本深处探究答案。学生在生本对话之后探索到答案:“他们已经是最知心的朋友,同时也是彼此最了解、最关心的人。比如文章中提到外祖母某一天的样子很凶,但是当‘我’问她问题的时候,她的腔调顿时就变得温柔了。这说明外祖母对我十分关心,不想在我的童年留下任何阴影。”还有的学生从文章的某句对话入手分析:“外祖母責问‘我’为什么把牛奶瓶打破了,但是却又同时嘱咐我说得轻一点。这里看上去矛盾,但是实际上却反映了外祖母对‘我’的爱。她不是真的想要责备‘我’,只是想要了解当时的情况,而且她怕妈妈知道会骂‘我’,所以才会让‘我’说话声音轻一点。”每一个学生都通过生本对话得到了自己的个性化答案,总结这些答案就能促使学生更完整地了解课文内容。
在组织学生进行生本对话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同时还要教授他们一些有助于促进生本对话的小技巧,如将自己学习时的困惑用批注的方式记录下来,采用重拟题目的方式,将自己认为关键的地方总结成问题,并尝试自己回答这些问题。
三、师生对话,拓宽视线范围
师生间平等而和谐的对话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很有帮助。教师的教学并非直接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拓宽学生视野,促使他们真正学会如何学习。
《捕蛇者说》一文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然而学生对文章的背景了解不深,这会影响他们的阅读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师生对话促进学生开阔视野,读懂文本内涵。“大家先给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填写一张身份证,说说他是做什么的,姓氏、籍贯分别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很快在文中找到答案:“他是蒋氏,永州人,是一个世代捕蛇的人。”“他捕捉的是什么蛇?”“触草木尽死,啮人,未有能御之者,是一种很厉害的毒蛇。”“捉这种蛇安全吗?”“不安全,几死者数矣。”“那么为什么他还要继续从事这种工作呢?”“因为赋税太高,百姓无法承担,所以他们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抓蛇。”通过层层深入的对话分析,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题,文章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残酷,表达了对底层老百姓的同情。
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倾听,更要善于引导,时刻注意课堂生成情况,并加以指导,促使学生不断开阔视野,学会举一反三,在课外阅读中尝试运用自己学到的阅读技巧。
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能控制好教师、学生、文本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构筑多元对话,那么必然能够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珊瑚初级中学(22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