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及地质环境的有效利用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k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质环境的形成是地质演变几千万年才能形成,在演变的过程中很多现象对人类来讲都属于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命安全。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对地理环境进行利用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在,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方法。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效地利用地质环境。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有效利用
  1.地质灾害分析
  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滑坡、地热、沙漠、洪水等多种情况,有些情况是地壳自然运动发生,有些是由于人为因素破坏形成,无论哪种因素,每一次大型的地质灾害发生都会对我国的农业、水利、电力、交通、建筑产生非常严重的破坏,更严重的是损坏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经过多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在暴雨季节西南山区爆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的情况较多,同时还有一些活火山区,都有安全隐患,虽然我们有一定的预测手段,但不可避免的是地质灾害的突发性,毕竟我们无法非常精确的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大多数情况是地质灾害发生时及时做好救援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地质灾害不仅具有突发性,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破坏,如火山爆发地附近会长期不适合人类居住,地震灾害发生后需要及时处理各种险情、疫情,避免灾害所带来的二次伤害爆发和扩散。沙漠中不适合人类生存,要防治沙漠大面积的扩散,尽可能多的绿化沙漠。
  2.地质灾害防治方法
  2.1防治区域划分
  对于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划分为防治区域,这是从大处着手,将此处的居住人员迁移至安全区域,指定边界处,禁止不相关人员接近,并防治人为因素增加灾害发生的系数。
  2.2地质灾害区域情况调研
  组织固定团队,对地质灾害进行研究。研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历史情况:搜集历史上灾害区域发生的情况数据,灾害发生的频率、地点、时间,灾害影响的程度,形成分析报告,研究其发生的具体原因,查找是否有规律可循。
  (2)现实监测:虽然划分了防止区域,并不能放置不管,需要派专业人员在防治区域进行长期观察,搜集各种数据。同时做大量的实验,寻找将防治区域变为安全区域的方案。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监测手段也是日新月异,我们可以借助卫星等先进的监测系统来做好监测工作。
  (3)互通有无。与世界各地的监测站保持友好沟通,相互学习,借鉴经验。交流的促进能够保证我们及时的发现不足,找到问题并加以改进。地球是大家的,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为世界安全作出贡献。
  2.3地质灾害区域的评价与预警机制
  使用技术手段,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手段,定期对防治区域进行评估,形成分析报告,观察其异动。分析各种数据以及各种外界因素对该区域的刺激情况,尤其是当一些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评估可能对该区域产生的影响,蝴蝶效应是经常存在并发生的,尽可能提前发现“煽动的蝴蝶翅膀”。除了使用技术手段长期监测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行政应对手段。近些年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在技术上有很大的突破,尤其是物联网技术,对监测手段有很大帮助,可将行政手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建立软、硬件系统,将监测、评价与预警系统整合为统一大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监测出现异常,后续工作可以通过系统快速做出反应以及应对。
  2.4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理预案
  监测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信息,但考虑到地质灾害发生的突然性,还是需要做好应急预案。参考各地的应急处理措施,与专业人员交流讨论,制定并不断完善应急处理预案,对各种灾害的发生做出不同的预案,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相应系统。假设灾害发生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确定在应对灾害时需要准备哪些资源,哪些人员,并考虑特殊情况发生时如何应对,所有的考虑都建立在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地质灾害防治中地质环境的有效利用
  3.1建设安全的工程地质环境
  关注地质环境的改变,全面观察问题,尤其在地质变化频繁的区域,更是要严密监控,随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向,一旦出现特殊现象,对特殊现象更要加强监督和预测,并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一旦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必须做好全面预警工作,对于重点区域必须重点监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准备工作,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了减小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在地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思想贯穿于地质开发中,人类在做出任何的自身行为之前,一定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共处,建立和谐安全的地质环境。
  3.2地质环境利用评价
  通过开展地质勘查和环境情况调查,得到地质环境安全情况和地质灾害的可接受情况,最终得到该区域地质环境的可利用情况,使其能够充分的得到利用,服务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又能够把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性降低到最小。加强地质环境的利用可以更好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建设基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工程地质环境的质量;工程功能区域划分;地质环境工程容量评价;灾害防治调控。依据不同的区域特征和对象进行工作任务划分和对策选择。
  3.3減少人为因素对地质环境的改造
  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有特定的地质环境作为支持,近年来的灾害频繁与人为的肆意改造有着密切关系,为了更为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就需要尊重地质环境的特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开发,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发生地质灾害。我国在进行工程修建时,需要对当地的地质进行研究,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安全评价,在综合考虑之后制定出工程建设计划与地质环境分析报告,从而保证所有的工程施工都能在地质环境承受范围内进行,让工程安全顺利完工。
  结语:
  地质灾害无论是对自然环境还是人类的生活环境以及生命财产安全都有巨大的危害性。以目前的能力来讲,不可能直接避免或者阻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但是相关工作者可以根据所在地质状况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而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
其他文献
辛安矿作为煤炭资源枯竭的老矿井。地质条件复杂,为了提高煤炭的回收率,2141外块工作面的上下两巷延断层布置,造成巷道不规则,拐弯较多,为保证工作面输送机机头与顺槽输送机搭接合理,工作面最后需进行两次大幅度连续调斜。  工作面调斜的目的:保证采煤生产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综采工作面调斜管理是综采技术管理的关键,调斜方案不准确,会使工作面输送机上窜下滑,造成上下出口难以管理,而且容易导致支架歪架、咬架,
期刊
摘 要:“白鹤玉”专指产于湖北省鹤峰县容美镇坪溪、奇峰一带生长于距今约4.3亿年的古生代早志留世形成的富含古生物化石灰岩,其商品名为“白鹤玉”。“白鹤玉”因其富含古生物化石,形成了颜色瑰丽、花纹清晰、色泽美观的独特形态,具有很高的观赏、实用和研究價值。自1988年5月选送参加原南斯拉夫国际博览会并获金奖后驰名中外。通过采集样品鉴定、测试和雕刻试验等,可将该区“白鹤玉”划分为四种花色品种和四个品级。
期刊
摘 要:对三眼井井田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总结分析时,发现井田内背斜、向斜、正断层、逆断层控制并影响着井田内含煤地层的赋存状况。通过了解构造对含煤地层的影响,对井田生产开发及周边勘查找矿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控煤构造;构造运动简史;赋存关系  Characteristics of Ida struc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San YanJin coal be
期刊
摘 要:地震勘探采集质量管理控制是我们根据质检部门或甲方要求制定的质量目标和指标要求,按照质量管理组织程序对采集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而工序质量管理又是我们在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控制环节。鄂尔多斯盆地地震采集过程钻井工序提出了生产技术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并运用卓越绩效准则关于过程评价的四要素一ADLI对其质量管理成熟度进行了评价,识别优势和改进机会,以促进石油企业提升地震采集质
期刊
摘 要: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掌握成矿地质特征,总结成矿规律是指导今后地质找矿的关键。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哈茨谱山北铜铅银金多金属矿矿床,通过具体概述区域地质情况来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哈茨谱山北铜铅银金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希望能够更加深入的、详细的了解铜铅银金多金属矿矿床。  关键词:青海省;哈茨谱山北铜铅银金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  1 区域地质概况  参考相关资料,确定哈茨谱山北铜铅银金
期刊
摘 要:巴音敖包地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独特,因此在1993年被列入我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流域区域规划中。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厚,近些年来的矿物质资源的开发力度也在相对加大。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采集,我们需要了解该区域水文地质的成因和实际情况,进而为采集工作提供支持。  关键词:巴音敖包;矿区;水文地质成因  引言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该区域的资源,我们需要对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情况的成因进行分析和探讨,进
期刊
摘 要:结合有关的地质资料,根据以往的工作成果,并通过大量的样品室内岩矿鉴定和成分分析,查明了含矿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成因,确立了南成矿带属于重熔交代矽卡岩型矿床[1],为矿山的开拓和进一步外围多金属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卡休他他;铁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方向;阿拉善右旗  Research on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S
期刊
引言  本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是指在以环境统计为主,辅以排污申报登记等手段核定区域水污染物排放现状、污染物类型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水环质量目标及交界断面水质目标的要求,综合考虑区域环境容量、经济发展规模、污染治理技术、环健管理水平等因素,推算出达到水环境质量目标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根据各个源不同的地理位置、技术水平、排污量和污染治理承受能力,优化协调分担削减污染物的责任,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
期刊
摘 要:GIS 作为一种先进的地理资源监管控制系统。该系统结合信息技术,对国家的地形地势进行检测管理,同时采集地理信息,形成专业数据传入到计算机中,便于人们的生活和出行。现如今,GIS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各行各业,这种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管理。所以,土地资源相关部门应当重视GIS的应用,让GIS在应用过程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關键词:GIS;农业;土地资源管理;应用  1
期刊
摘 要:矿产作为我国重要经济能源之一,不仅能够为我国发展综合经济提供基础,同时也不断丰富我们的社会文明、促进社会水平发展,进一步达到提高我国全民生活质量及水平的目的。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过去的几年间大肆开发矿产资源,导致这种不可再生性能源不断减少,使我国矿产行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促进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进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质矿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