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国康 如果“木鸡”舞刀弄墨

来源 :精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j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字刀削斧劈,刻字飞石四溅。得意处,哇哇大叫,钟国康,这个曾闭关12年,敢和古今名家的书法一见高低的艺术“疯子”,从不遮掩对他人的批评,亦不担心他人的非议。
  “古人写的招牌,我写一遍,古人撰的联,我写一遍。临帖是学习,不是PK,我把古人的东西写一次怎么叫PK呢。”钟国康,这个不惮于被称为“最丑的”书法篆刻家,日前出版了一本一本对经典牌匾进行点评的专著,在外人看来,自大得有点堂皇,骄傲地有点不懂味。钟国康早不惧怕这种指点,他不喜欢掩藏,他很清楚掩藏属于被褒扬的中国式美德。“其实精髓的东西就要亲身体验,真刀真枪地干,这不等于藐视他。传统的东西我们要敬畏,但是不能让它左右我。被左右了就没有未来的传统。”
  一身宽大的黑衣套在精瘦的身板上,墨镜随意地推在眼睛以上任何地方,枯长的头发涌向脑后,一双“用不擦”的白皮鞋赫然醒目。钟国康在朋友陈文眼里,这样的制式装束,就是故意示丑,如“一头发情的雄狮”,“说白了,就是勾引人对他的关注和兴趣,好多猎物就这样死在狮子的口里”。
  身怀刀墨,野蛮生长
  在广州从化,树木丰茂的头甲山,形势如龙汲水。几年前,钟国康被朋友带至于此,震惊于眼前山水,遂安家于此。
  这是他继上世纪90年代安家深圳后,又一次乔迁。在从化钟国康的别墅,求字者络绎不绝。钟国康的工作室在地下室,问得求字者喜好,钟国康以海口碗调墨,拎起侧剪两边的毛笔,淅淅沥沥写起。“嫌墨臭的女士可以回避。”
  钟国康笑着说。
  墨臭不可闻,由来已久。六岁时,父亲工作很忙,也怕影响工作,就把钟国康送回广西老家上学。那时小学几近私塾,“在破庙改成的教室里,没有课本,老师都是即兴讲课。每天都拿毛笔,抄写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那时抄字的墨汁很臭。”买不起笔墨,毛笔是爷爷做的,墨也是土法调制。一年后,父亲回家探亲,他不忍心钟国康如此被“放养”,又把儿子带回广东九龙山脚下的农场读书。
  七岁时,钟国康看到在农场工作的父母拿着印章,就可以领工资,于是他觉得印章神奇,想拥有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没有刀,不怕,他搞断锯片,磨成锋利的三角刀,在木头上刻。“一直到初中我还在用它,到高中我才买了一把真正的篆刻刀。”
  于是毛笔与刻刀,成为钟国康毕生携带的“兵器”。因毛笔字出色,他高中毕业,被调到农场放电影,而后又因毛笔字出众,他从农场被调入遂溪县文化馆。上世纪80年代初,在看不清国家和个人的未来的人看来,长得丑的钟国康整天猫在墨臭熏天的屋里刻字写字裱字,也许是一种解脱。
  为了博采众长,钟国康尽其所能,买入古今名家的作品。1987年,他还到故宫参观了六天。从早看到晚,行踪可疑,差点被保卫人员赶出去,人家骂他:“哪有这样参观的,眼睛都歪歪的。”
  以写字的大胆、空灵,钟国康被时任深圳市委主要领导人李灏赏识,调入深圳。在深圳,钟国康如鱼得水,他的篆刻作品被深圳市政府当成赠送外国友人的礼物。但在此时,他亦陷入困惑—学谁像谁,但钟国康的位置在哪里?“我曾经学吴昌硕像到什么程度呢,你把我的名字盖掉,人家会觉得是真的。”钟国康告诉记者,那时就有个朋友说我特别崇拜他,你能不能帮我临一幅他的字给我。钟国康爽快答应,就帮他写了一幅对联。过几天朋友说,那幅字已被人抢走,落款名字故意被挖掉,让人以为是吴昌硕,拿去拍卖,几十万成交。“我就觉得钟国康不值钱,钟国康的名字被挖了就值钱了。”钟国康说他想不通,很郁闷。1991年开始有意识闭关,研究为什么吴昌硕这么牛。刚闭关时,妻子闹别扭,她担心生活的开支。那时钟国康还养了两个书童,一个月一万多的消费,关了十几年等于几百万扔掉,“那时候很郁闷,甚至想过跳楼。”
  2003年,“结果我找到了。我化整为零来学他。他写诗我写诗,他写对联我写对联,他写文章我写文章,他出书我出书,他享受什么环境我享受什么环境。我相信我能超过他,我全方位地跟他PK,一点都不闷,闷的时候我就抓起书本,跟他聊天,看他的书。”这一关,过去了12年。
  “木鸡养到”
  钟国康在从化的别墅,是自己亲手做的室内装修,尽管他从未学过设计。“你看我搞篆刻,就把篆刻的东西融进我的书法;我写书法,就把握书法蘸墨的效果刻进我的印章里面。”在他看来,这一切是可以互通的,不会互通的人就是一知半解,没有灵魂,没有醒悟。“你看我的装修,我的灯在晚上看特别好看,全部都是在柱头打到天花板上,这是历史上还没有在私人的房间里出现过的。”
  钟国康自陈醒悟了,他的名气自南而北,自东而西,浩荡而去。
  2014年6月,钟国康印馆在西安开馆,莫言发来贺信,贾平凹现场致辞祝贺,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名人参加了开馆仪式。
  钟国康与贾平凹的交情,全因朋友、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的引荐。2008 年11月,谢有顺带着贾平凹去深圳找钟国康。第一次见面,钟国康甩开膀子,飞石走刀,帮贾平凹刻了枚印。贾平凹说:你辛苦了,我也为你做点什么吧。钟国康说你帮我写篇文章吧。他说这个肯定,之外还可以做点什么?我说写个书法吧,就写 “木鸡养到”。“他看到我的眼睛盯着他的时候很凶,就只好说那就写吧。”贾平凹实话实说,说不知道“木鸡养到”是什么意思,要钟国康文责自负。
  贾平凹问什么叫做“木鸡养到”,钟国康说:“呆若木鸡”这个典故是在“木鸡”那里衍生过来的。以前没有电视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古人养鸡来斗鸡,国王可以用钱来找到最好的鸡种,用钱请到最好的养鸡人。结果国王的鸡一出来,其他鸡一见到就吓到了,不斗而胜。“就是说如果我钟国康的书法像这个最强的鸡一样站在这里,其他人就认可投降了,就是最牛了。”贾平凹说:你的句子太棒了。就一下抱住钟国康。“我说这是我二十多年前写的,现在是成语了。”钟国康说的是实话,外人初次听到,活活当成他自吹。
  与古今名家PK
  除书法篆刻外,钟国康擅长给商家写招牌。“我认为只有门户头额的招牌才是永久的作品和永久的个人展览,招牌要抓眼球,方能招来双方想拥有的一切。招牌是抬头见喜的事情。”三十多岁时,他就琢磨写招牌的章法,因为招牌毕竟是要挂在墙上。它挂在钢筋水泥的墙体上,这时字如果不写得有金石味,就压不住钢筋水泥石头的力量。“所以我搞书法,崩崩裂裂就会有刀味,有这种味道的东西挂在墙体上,就能压住它。”   钟国康书写的招牌在广州、深圳两地随处可见。好的招牌,钟国康认为最主要须抓住两点:第一,写招牌要像抓拳头一样,紧密无间;小字,蝇头小楷要宽缺有余,很小的位置也可以写得很轻松。第二,要把金石味写进去,才能压住墙体。
  2015年初,钟国康的《金字招牌》出版了。在这本书中,钟国康对一百多块古今牌匾一一点评,并附上自己对此牌匾的书写作品。这种PK,又一次暴露出他的霸气。
  一度,钟国康自称吴昌硕门下走狗。“他的名气积累太厉害,但不一定说他的字好过我。我去跟他PK,你会写篆书我就写篆书,搞篆刻我也搞篆刻。石头当纸,刀当笔,我的效果放大再大都可以。某一方面不是我说的算,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说你的东西比得上吴昌硕,因为笔墨刀的味比他强,这是对比出来的。”钟国康说结果薛永年就用我的东西对比好多人,“这种对比的方法我认为可以用,所以我在《金字招牌》里就产生了很多对比。”在钟国康看来,对话意味着不会被名片里面的超级头衔影响,显示出了PK的功底。
  “现在网上有群人,读书不多,为什么整天唧唧歪歪?他就是乱谈,就是没读书。你说贾平凹作品不行,批评他可以,你就说他作品不行。你不要讲虚的,网上很多东西都是虚的,我很讨厌。什么叫实?你说我不行,你就说我书法不行在哪里,这才是就事论事。”钟国康喜说惊人之语,亦招来网上非议。“我喜欢用PK的方法,一对比就不怕了。”
  细观年轻时钟国康的照片,他头发梳得光滑、面相整洁、姿态规矩,而近照,则张牙舞爪,猴性十足。摄影师交代他的动作,他一般拒绝,而是自创动作,无惧形象。“不能像一般照相一样做姿势,那样是没有传播力的。书法也是,如果还是学古人那一套,它就没有生命力了。你学王羲之,学得再像也只是像。”
  钟国康希望自己的书能多被盗版,“盗版意味着别人帮你传播。酒香还怕巷子深。” 张扬的作为,在钟国康看来,这不是源于自己的个性,而是与学识和见解有关。
  贾平凹曾感慨:“形状这般的孱弱,他应该低眉顺眼,应该寡言少语,但不,他始终不能安静。”刻字时,钟国康会为自己的刀工哇哇大叫,为自己得意。被人誉为鬼才的贾平凹也不得不说:“我看着他,总想:这是个什么人呀,可能前世是钟馗,今世才一身鬼气。”
  钟国康 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第一代农垦职工子弟。2014年,由他篆刻的9枚印章为中国印花税票《岭南钩沉》所采用。著有《钟国康书法篆刻集》(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钟国康篆刻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金字招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等等。他的书法博采金农、吴昌硕、王羲之等众家之长,却又不着痕迹;他的篆刻则直接书法入刻,将墨、刀法、石味融于一体,形成独特的金石之味。
  [对话钟国康]
  骂我的人最后都会是我的俘虏
  敬畏传统,但要破古人
  记者:怎么会想到做一本《金字招牌》?
  钟国康:一个人要做一个艺术家,参加几天展览是不够的,写书法作品可以长期展览,比如有百年老店挂了我的字,展示的时间比音乐厉害,音乐一首歌十几分钟,一停下就没有了。当然音乐也很厉害,它一放时,窗口一开就会跑进房间。但是我认为好的书法一样有这种效果,尤其是金字招牌。假如天安门上挂了一个我的牌匾,如果挂一百年,一百年的分分秒秒它都会在那里展示。书法家不为社会服务,不为大众服务,只为小众的展览服务,它是一种缺陷。
  记者:刚开始学书法你会羡慕别人,模仿别人,什么时候你开始觉得并不是那么回事?
  钟国康:一个人对中国的传统国粹,一定要有积淀。特别是搞中国书法绘画的,不仅仅是技法,还有文学方面的东西要积淀。我一下醒悟的时候是四五十岁,这时候我才感觉到,任何东西在我这里基本全通了,文学的、美学的。以前我不写文章,五十岁我开始写文章,很怪,我自己都不相信。这都是五十岁以后的东西,所以说积累不到一定程度不敢批评人家。
  发展中的传统才是最好的传统
  记者:你经过闭关,对书法的领悟就更有自信。
  钟国康:传统一定是要发展中的传统才是最好的传统。我认为中国的书法,唐、明、清不是最伟大的,只是开启它的路,它的伟大是没有顶的。现在我们书法家所做的全部都是在铺垫,以后会有伟大的作品出现,艺术是无穷发展的;以后会出现比颜真卿更颜真卿的人,应该是这样,不会错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你看我们以前用发热的钨丝灯,现在是用LED灯,这是发展的体现。社会是会发展的,我认为传统的东西可以加进新的东西,这些新的东西,是古人想象不到的。像我把笔墨融进印章,是古人想象不到的。中国传统中的东西应该是发展中的东西,不能说吴昌硕就走尽了,汉唐就走尽了。
  记者:那你觉得目前我国书法界有什么问题?
  钟国康:问题就是,大众都是大师。有这么多大师吗?这种问题的出现就是骗子横行的时候。很多人有钱,没有把钱花在重要的位置上。拿钱去买作品是错误的,把钱花在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再去买才是对的。现在他们都把钱花在那些书法家老先生身上,在他们临死的时候,不管作品好坏,人一死掉就升值了,就盯着这种升值快来买,短线操作。所以就造成了很多会写点字的,临帖不像帖、临碑不像碑,用胆量写字,就能够横行霸道,其实这就是骗局,我很看不惯。
  记者:很多书法家都惜字如金,你似乎不在乎?
  钟国康:这是古人的想法,什么东西都来之不易。还有一种说法,磨墨磨了多少,就写多少个字,表示他的手法很纯熟嘛。但是我以前是为小地方服务,现在是为全世界服务,你古人做得到吗?我惜字如金我还有今天吗?中国十几亿人口,全世界几十亿人口,你一辈子能做多少作品?一天做一千张作品,都没办法满足这个市场。他们不知道这个道理。你现在流传一百张作品,可能一百年后就只剩下十张,一千年后就剩下一张啦。他们没考虑到作品流传的问题。
  进去,还要出来
  记者:你说书法不进则退,你的书法有几次大的变化?
  钟国康:我有三次强烈的自我的变化。三十岁之前是打基础,学谁像谁;四十岁就知道书法除了古人的美学还有其他领域的美学可以加进来,也就是说经历了我的笔是刀,我的刀是笔的过程;五十岁时开始,就把技巧和思想灵魂融于一体。就是说我在写篆体的时候,我不单单抄古人的句子,我还会写自己的赋、记、对联等。这是强烈自我的阶段,无论是手法还是表现的内容,都有强烈的自我。我认为一个艺术家思想内容强烈自我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不是笔墨的强烈自我。如果没有这三个步骤,我可能老死都是在入门,在学习阶段。进去,还要出来。九十岁还在学习,有什么艺术?
  记者:为何墨自己调,笔自己制?
  钟国康:因为超越古人的时候,你用古人的方法你就很难超越他们。古人用笔,你也用笔,不过笔要有改动。你看我的笔是剪过的。古人有的东西,我有,古人没有的东西,我也要有,我就可以超越他们。我的学习是这种方法,我的生活也是这种方法。我的墨有植物、有动物、有矿物、有酸碱、有酒、有茶,有我身上的DNA。别人想都不敢想,我一天敢写一百块牌匾,你古人敢?你买纸都买不起。
  记者:外界人说你的个性,说你在炒作,你在意这些批评吗?
  钟国康:我认为炒作是他们读不懂,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传播,他们阅历不够的时候,读不懂我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误解。谁说我是炒作,我认为谁是知识面太窄,被古人腐朽的思想影响了。古人告诉我们要慢慢来,要谦虚,这是很糟糕的事情。你三十岁的时候谦虚,到六十岁再介绍你自己?那是错误的。所以我读懂这个东西,提前出书了。闭关的时候我谦虚,开门出来的时候拼命出色,他们就觉得我在炒作。传播是靠自己的,自己不做好自己怎么传播,没有实力怎么传播?有实力的时候不是炒作。
  中国最牛的出版社像荣宝斋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认可我了,我就出山了。还有一点,有人读不懂我,就是我最好的机会。为什么这样说?你读不懂我,我做你的老师,你请我吃饭,我就有饭吃,所以说骂我的人最后都会是我的俘虏。
其他文献
拳法是以拳面和拳峰为着力点,在中近距离上对敌头、胸、腹、肋部进行攻击的技法,主要有直拳、摆拳、勾拳三种。以拳法攻击时,一般左拳(主要是左直拳)距敌近,攻击速度快,突然性强,适于做为先锋拳突然进行直接攻击,但击打力量相对较轻。右拳击打力量重,杀伤力大,适于重击和反击,但距敌远,攻击动作大,线路长,易被敌发现和防范。左(右)拳在后(前)时,其动作要领及作用基本同右(左)拳。
期刊
历史上文化圈的人都喜欢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伦敦的“绅士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是19世纪中产阶级、高层人士聚集活动场所,因而俱乐部的设计也成为他们关心的内容之一。18世纪初期,伦敦已经有所谓的咖啡屋的建立,当时都是借用私人住宅。后来成立的俱乐部,比如罗伯特·亚当斯的皇家艺术会社,或者约翰·克朗顿的布德勒俱乐部等等,虽然是特别建造的俱乐部,但依然保存了私人住宅的特征。18世纪末期,英国
期刊
这个被称为『恐怖小说大王』的作家,曾是家人眼中的叛逆少年,朋友口中的性情中人,自己笔下的逃亡者。少年逃离故乡,青年闯荡社会,中年抵抗命运。  如今,他卸下了生命的沉重和灾难的噩梦,试着洗去人生的蝇蝇苟苟,心怀悲悯地在大地上漫行。  10月的上海,秋高气爽,适合暴走。作家李西闽每天都会在社交网络上记录下自己的运动成果,除此之外便是“唠叨”女儿李小坏的日常。“我的生活的确很简单,写写小说,各地走走,和
期刊
雷州半岛上,一场诗歌的盛宴正在上演。风起,诗歌落地。  对于美国女诗人丽塔·达夫来说,9月25日是个有趣的日子。这一天,她和丈夫、德国小说家弗雷德·维也班一同来到了湛江的徐闻县—这里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土地肥沃盛产各类水果,因为菠萝种植地广袤,徐闻还有“菠萝的海”的封号。  还没到菠萝丰收的季节,丽塔没看到“菠萝的海”的壮观场面,却领略到了异常绚丽的彩色风景:红色的土壤、绿色的菠萝地,和黄色的其他
期刊
夕阳也在散步  八月初  一个摄氏二十二度无风的傍晚  我在林间散步  敞开的夹克里卧着一颗平静的心  这气温不是四季的常态  西雅图也不是城市的常态  心更不是我经历里的常态  可我没感到一丝的反常  好像这树林和小径  原本就在我的体内  此刻枝叶间的闪光告诉我  和我一样  夕阳也在散步  人的专业  这天下午  两小时吊儿郎当的时间  出现在我身上  接着又是一个多小时的  吊儿郎当激怒了
期刊
最近,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马云和他人合作的油画《桃花源》拍得3600万元港币,画坛愤怒,舆论哗然。细看众多评论,大多流于市井层面的忿忿与哈哈,抑或学界又一次如夫子跌破眼镜般的惊叹和无奈。  其实不用惊怪,毕竟苏富比是拍卖会,不是学术较真的大赛和大奖,名人手迹本就是拍卖品(有价值藏品)的种类之一,而马云的名望确足以担当,马云的用心又有几人明理。  之前在工作中曾经接待过某西方经典名画的珍藏展,讨论来
期刊
他的镜头不给大城市留影的机会,只对准那些小地方、小城镇,『任何有自然之气的地方』才是严明摄影灵感的来源。  远处是一片迷蒙的江面。干涸的泥泞中,蓬头垢面的男人手持木棍,他的前方,五六头满身泥浆的猪被驱赶着,却朝不同的方向徘徊。就在那一瞬间,严明用自己的相机拍下了这个场景。  这幅照片《赶猪人》,后来被一个化工厂的业务员视为珍宝而购买收藏了。那是严明作为摄影师经济最拮据的时候,他以出乎想象的低廉价格
期刊
这是一幢地主庄园,足足有五十亩地那么大。以前,褐红色的大门口站着两对石狮子,石狮子的后面是两块高高的石舫,石舫上刻写着一幅对联,右边一句是:“贵而贫,民无求焉”,左边一句是:“富而骄,子必祸矣。”此联引自清嘉庆年间进士梁章矩所著《归田琐记》。后来庄园荒芜了,石联被县文化馆的人运走了,偌大的庄园也就被乡政府用作粮仓。七十年代以前,这座雕梁画栋,处处飞檐,色泽斑斓的粮仓曾经非常兴盛,那些铺着青砖或石板
期刊
程昌的照片丝毫不掩饰多次曝光和PS等浓重的技法痕迹。  他在画,而不是拍。  他宁愿他人以看画的角度看他的照片。  我希望他为他自己的作品写点东西时,他说他不会写文章,小学毕业。这个照相馆师傅的儿子,后来成了北京的一个时尚摄影师,因为他好学,且好奇。  他在探索,展览时这个系列的作品挺受争议。但我第一眼看到布展前摞在墙根的这些照片,确实是拿画来看的,或者说照片给我绘画的感觉更强。  讲到画,当代绘
期刊
自1998年涉足股市,从一个散户,到中户,再到大户,再到机构,可以说,在这市场里,逐步地升级,逐步地前行,经历过很多,形形色色,喜怒哀乐,犹如一池水,从平静到波澜,再到波涛,再慢慢趋于平静,这过程,就是成长吧……  时至今日,投资已经是我的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投资中生活,在生活中投资,虽然有起有落,但总的来说,乐趣无穷,因为热爱,因为坚持,所以一直在路上,也才能在市场上活到今天。  格局决定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