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遗迹研究获新进展

来源 :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王仲翔研究团队以及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陈阳研究团队通过对费米呷射线空间望远镜(FermiGamma-Ray Space Telescope)的数据进行多波段分析,在发现超新星遗迹中γ射线辐射来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15年5月发表在TheAstrophysical Journal。
  超新星爆发是恒星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大质量恒星晚期,其核心能源消耗殆尽,将发生塌缩并引起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时,恒星向周围空间迅猛地抛出其大部分甚至几乎所有物质。这些物质向外膨胀,与星际物质相互作用,形成延展状的“超新星遗迹”。在吉电子伏(GeV)能量量级,费米γ射线空间望远镜所收集的高灵敏性、精细空间分辨率数据使得对超新星遗迹进行细致研究成为可能。
  对超新星遗迹中呷射线辐射来源的解释,有强子作用模型和轻子作用模型。强子作用模型认为,宇宙线中的高能质子与其周围的物质相碰撞所导致的介子衰变是超新星遗迹中γ射线的原因;轻子作用模型则认为,γ射线辐射源于高能电子与低能光子之间的逆康普顿散射(inverse Comptonscattering),或高能电子的轫致辐射(bremsstrahlung radiation)。
  王仲翔研究团队以及陈阳研究团队细致分析了费米呷射线空间望远镜所收集的超新星遗迹Kesteven 27附近的数据,分析发现,有γ射线点源处于超新星遗迹射电波段最亮处,即超新星遗迹与附近分子云相互作用位置,其能谱分布支持强子作用模型。这是继去年该研究团队发现超新星遗迹RCW103之后,又一个强子作用观测实例。
其他文献
林政资源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此项工作,可起到明显优化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的作用,黑龙江省在林业生态建设的新时期,要特别注意积极发挥林政资源管理的作用,为林业生
由于观念和体制上的原因,目前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在人员结构、稳定性、待遇等方面都有待改善。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工作成效。
据英国Nature Structural&Molecular Biology,2015,doi:10.1038/nsmb.2959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革实验室的李兆勇等人发现一类新的非编码环状RNA,在细胞核内调节亲本基因的转录。  非编码RNA是指细胞内不编码蛋白质却行使多种生物学功能的RNA,而环状RNA大多为非编码RNA。李兆勇等人通过交联和免疫沉淀方法找到111种与RNA聚合酶Ⅱ(Po
纳米技术的本质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尺度在10^-9~10^-7米范围内物质的结构及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所呈现的重要变化。其目的是对纳米尺度的物质进行操控.在探索其性质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