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深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转化教学研究成果;提炼与整合教学内容,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价值体系的转化;创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行走的课堂”“对话课堂”“创意课堂”“互联网+在线指导”等实践教学系统工程;构建了与校园文化建设对接的新途径,评价和考核方式的科学化、多样化,最终达到三个体系目标,即全新思政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完整科学实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考核体系。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多联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85-02
一 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格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立足于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格局。以德育教育为基础的思政理论课“要努力做到“三接”——“接天气”,把坚持立场、坚定信仰、坚守阵地作为精神追求;“接地气”,把突出中国特色、突出实践特征、突出高校特点作为重要方法;“接人气”,把融入主流、注入情感、深入心灵作为价值取向。”[1]
一是把握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属性,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观念;既是一门学科,又是意识形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仅要考虑一般课程的共同性,更要注意它的特殊性。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更加重视价值观教育,进行意识形态引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我们在全面深化思想政治课综合改革过程中,既要有自觉的学科意识,更要有敏锐的意识形态眼光,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2],自觉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属性及其功能,从而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
二是正确处理理论性阐述与针对性批判的关系,在进行理论性阐述的同时,对错误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潮进行针对性批判。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要加强针对性批判,没有针对性批判,错误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就会泛滥;没有理论性研究,针对性批判就缺乏深刻的批判力度。我们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阐述与针对性批判有机结合起来,并运用理论性研究的成果批判错误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潮,从而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是崇尚实践精神,转识成智,化理论为德性。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参与实践活动能将人的认识、意识转变为智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马克思主义教育、突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把化理论为德性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把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人格作为根本落脚点。教学实践过程中,“突出知识层面的逻辑性、能力层面的梯度性、方法层面的集成性、过程层面的系统性、态度情感层面的接受性与认同性、价值层面的指导性、实践层面的指向性。”[3]
二 多联互动坚持以推行体验式教学为突破口
1 以生定学,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所谓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传输正能量,但要学生能够接受,就要求教育者必须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真正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的发展。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探究就是指合作小组通过独立地、自主地发现问题、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 精讲多练,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设计要求尽可能做到精讲多练。精讲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考点和重点的点拨;多练是安排时间给学生独立训练或集体交流训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组织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及时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給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就能优质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4 展示质疑,体验成功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质疑,在质疑中分享成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要求学生在共同参与中体验、感悟教学内容,达到知识转化为智慧、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的目标。”[4]通过设置展示释疑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意识、大胆质疑精神;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荣誉感,激发自尊自信。学生喜欢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且在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不一样时才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想法的愿望,从而彻底激发他们探究的潜能,向着目标努力探索,直到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需要注重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以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的过程,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对接的新途径
1 构建以德育教育为基础的全新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课程体系
在此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统编教材为主,配套地方性的德育辅助教材不断充实德育教育鲜活内容。与时俱进,以教材体系、人才体系、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为关键,以推动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2 灵活运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多向联动的德育课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5]因此,积极推进专题教学,凝炼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的教学体系。
3 建立完整科学实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体系
推广德育教育考核,注重平时表现,轻期末考试分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轻死背硬记;注重创新思维,轻照本宣科。评价和考核方式的科学化、多样化。德育教育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知行统一的课程,在教学考核中,既要考核学生的“知”,也要考核学生的“行”。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总成绩由课堂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以及实践教学成绩三部分组成。根据课程特点探索多种评价方式,把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知识点考核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笔试、演讲、调研报告、研究论文等形式,促进和检验学生的学习和接受程度,最终形成过程性評价和目标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承担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任务。[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以教材体系转化教学体系为抓手,多联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一举多得,效果显著。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学习,一是能够较好地运用科学理论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纷纷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报告。三是在课堂上主动走上讲坛进行交流和研讨,並进行自我评价。受益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考和分析问题,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做。教学实践检验:德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明显提升,普遍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创业创新素质明显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得到较大增强。
参考文献
[1]张胜.汇聚力量 推进思政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N].光明日报,2015-10-22(16).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5-01-20(01).
[3]高国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要克服几个难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5(7).
[4]万泽民,聂素民.思政课提升大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路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4).
[5]本报评论员.以高度的使命感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N].光明日报,2015-01-22(02).
[6]梁广东,关江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共同体构建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1).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多联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85-02
一 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格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立足于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格局。以德育教育为基础的思政理论课“要努力做到“三接”——“接天气”,把坚持立场、坚定信仰、坚守阵地作为精神追求;“接地气”,把突出中国特色、突出实践特征、突出高校特点作为重要方法;“接人气”,把融入主流、注入情感、深入心灵作为价值取向。”[1]
一是把握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属性,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观念;既是一门学科,又是意识形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仅要考虑一般课程的共同性,更要注意它的特殊性。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更加重视价值观教育,进行意识形态引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我们在全面深化思想政治课综合改革过程中,既要有自觉的学科意识,更要有敏锐的意识形态眼光,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2],自觉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属性及其功能,从而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
二是正确处理理论性阐述与针对性批判的关系,在进行理论性阐述的同时,对错误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潮进行针对性批判。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要加强针对性批判,没有针对性批判,错误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就会泛滥;没有理论性研究,针对性批判就缺乏深刻的批判力度。我们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阐述与针对性批判有机结合起来,并运用理论性研究的成果批判错误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潮,从而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是崇尚实践精神,转识成智,化理论为德性。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参与实践活动能将人的认识、意识转变为智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马克思主义教育、突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把化理论为德性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把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人格作为根本落脚点。教学实践过程中,“突出知识层面的逻辑性、能力层面的梯度性、方法层面的集成性、过程层面的系统性、态度情感层面的接受性与认同性、价值层面的指导性、实践层面的指向性。”[3]
二 多联互动坚持以推行体验式教学为突破口
1 以生定学,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所谓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传输正能量,但要学生能够接受,就要求教育者必须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真正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的发展。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探究就是指合作小组通过独立地、自主地发现问题、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 精讲多练,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设计要求尽可能做到精讲多练。精讲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考点和重点的点拨;多练是安排时间给学生独立训练或集体交流训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组织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及时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給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就能优质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4 展示质疑,体验成功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质疑,在质疑中分享成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要求学生在共同参与中体验、感悟教学内容,达到知识转化为智慧、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的目标。”[4]通过设置展示释疑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意识、大胆质疑精神;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荣誉感,激发自尊自信。学生喜欢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且在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不一样时才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想法的愿望,从而彻底激发他们探究的潜能,向着目标努力探索,直到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需要注重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以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的过程,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对接的新途径
1 构建以德育教育为基础的全新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课程体系
在此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统编教材为主,配套地方性的德育辅助教材不断充实德育教育鲜活内容。与时俱进,以教材体系、人才体系、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为关键,以推动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2 灵活运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多向联动的德育课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5]因此,积极推进专题教学,凝炼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的教学体系。
3 建立完整科学实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体系
推广德育教育考核,注重平时表现,轻期末考试分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轻死背硬记;注重创新思维,轻照本宣科。评价和考核方式的科学化、多样化。德育教育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知行统一的课程,在教学考核中,既要考核学生的“知”,也要考核学生的“行”。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总成绩由课堂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以及实践教学成绩三部分组成。根据课程特点探索多种评价方式,把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知识点考核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笔试、演讲、调研报告、研究论文等形式,促进和检验学生的学习和接受程度,最终形成过程性評价和目标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承担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任务。[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以教材体系转化教学体系为抓手,多联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一举多得,效果显著。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学习,一是能够较好地运用科学理论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纷纷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报告。三是在课堂上主动走上讲坛进行交流和研讨,並进行自我评价。受益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考和分析问题,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做。教学实践检验:德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明显提升,普遍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创业创新素质明显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得到较大增强。
参考文献
[1]张胜.汇聚力量 推进思政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N].光明日报,2015-10-22(16).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5-01-20(01).
[3]高国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要克服几个难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5(7).
[4]万泽民,聂素民.思政课提升大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路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4).
[5]本报评论员.以高度的使命感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N].光明日报,2015-01-22(02).
[6]梁广东,关江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共同体构建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