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时间较晚、金融脆弱性一直是威胁我国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十九大报告指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随着金融创新活动日益活跃,联网金融、影子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脆弱性并未好转,甚至显现出系统性风险扩大的趋势,如2015年股市大震荡的出现。本文从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组织创新、金融制度创新三个方面回顾总结了近三十年来我国的金融创新成果,并从这三个角度分析了金融创新活动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机制,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当前我国的金融创新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结构单一、性质趋同,金融创新活动并未提高我国的系统性金融安全,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以及金融组织创新,从不同方面和不同机制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扩大了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导致我国金融脆弱性加剧;另外过度的金融制度创新可能导致金融市场与监管制度的扭曲和非均衡,从而从根本上加剧我国的金融脆弱性。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金融脆弱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前言
西方金融业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已经开始了金融创新的历程,70年代各种金融创新活动日益活跃,到了80年代已经形成了全球性的浪潮和不可阻挡的趋势。金融创新活动对西方的金融业影响深远,造成了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节、金融监管等方方面面的变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早期的金融创新活动主要动力是避免风险、规避管制。20世纪60年代,西方银行经营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长期的高通胀造成市场利率上升,并且利率的波动幅度和频率也加大,导致投资的风险增加、收益率不稳定性升高。银行为了保证存款业务量提高利率,但是贷款业务因长期投资收益无法保障、没有足够的收益支撑利息支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银行进行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推出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开发债权债务的远期市场,也就是将贷款进行证券化,将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帮助银行化解流动性风险。
随后的金融创新活动与高新技术的快速进步密切相关。其主要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业务范围。21世纪初,规模巨大的美债和政府赤字动摇了美国的经济,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美国利用低息的政策刺激消费者贷款买房,同时美国国民抵押协会创造“直达抵押担保券”①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就是按揭贷款,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银行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资金的积极性。随着信用良好的客户逐渐饱和,商业银行进行了“次级贷款”的金融创新,投资银行将次级债务进行创新,推出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同时保险公司也想共享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的分红,金融创新出“房贷险”的新险种,这一系列的创新为“虚假的经济繁荣”推波助澜,最终美国发生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且通过世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当然金融创新并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是它对于危机进程的加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金融创新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脆弱性。
当今,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推进,金融创新活动也逐渐发展,包括技术进步、规避管制等方面的激励所引致的创新活动也在逐渐发生。这对于正处于改革开放深水区、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承受能力更是三大攻坚战之首,研究金融创新活动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机制就极具现实意义和必要性,从理论分析结合中国现实实际从而给出相应的金融监管措施建议也能够为我国的金融事业发展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中国金融创新现状
金融创新目前在国内外并无统一的概念标准。目前,大多学者认为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市场、新的支付清算手段以及新型金融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等,主包括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制度创新、金融机构创新等方面。近几十年来,我国在金融创新方面发展迅速,尤其是在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组织创新和金融市場创新三个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对理财产品多样化的需求趋势逐渐加强,金融机构的新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尤其是商业银行各种理财产品的大量推出②,使得居民的理财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许多金融产品同质现象严重、金融产品的结构单一,并没有真正满足客户对理财产品的多样性需求以及投资管理结构化组合的需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社会闲散资金的利用效率有所提高,金融结构得到优化。
我国在金融组织方面的创新成效显著,金融市场中出现许多新型金融组织,且交易规模持续扩大。譬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促使传统金融组织进行产品创新,提高一站式个性化服务③,将小众市场和碎片化资金更好地利用起来。
在金融市场创新方面我国主要体现为网络金融、电子商务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市场创新会改变市场的组织形式和交易方式,为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渠道,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金融市场上的参与者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信息不对称问题迅速弱化,降低了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使得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加深,产品价格趋同,市场竞争性加强,有利于金融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金融安全。
三、金融创新与我国的金融脆弱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工作,2014年起,将金融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我国当前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于我国的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融脆弱性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经济变量之一,主要指的是由于金融市场制度安排的不恰当从而出现非均衡所导致的金融市场风险暴露加剧、内部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出现风险积聚,最终使得金融市场失去部分或者全部功能的金融状态。④ 我国的金融脆弱性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时期较短,市场体制还不是很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还不健全,承担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也比较弱,不过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高,我国金融市场被迫承受外部风险冲击的可能性较小,但是我国的金融脆弱性仍然亟需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1.金融产品创新可能加剧金融脆弱性
我国的金融产品创新主要表现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增加,而金融衍生产品会导致金融脆弱性的恶化,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剧。
金融衍生产品作为以规避金融风险、扩大业务范围的金融创新产物,在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风险规避效应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传统的金融机构过去是以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来获利的,因而存贷款业务的质量备受重视、严格把关。而金融衍生品作为银行获利的另一种手段,银行对贷款业务的管制放松,增加了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另外,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平台在互联网上,交易成本降低,并且金融衍生产品的利润率较高,导致金融衍生品业务在银行经营中占的比重升高,金融杠杆率和虚拟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导致金融市场的内部稳定性极易受到破坏,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加剧。
2.过度的金融制度创新增加管制的真空地带
“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⑤,因而金融制度创新对于我国金融系统的脆弱性有着根本的影响。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融制度一定要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市场状况发生变化时,要相应地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组织和结构进行调整,对金融监管的体系进行对应地变革。必须承认在新旧制度交替阶段,必然会出现监管的重叠和真空地带,容易造成资产泡沫,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金融制度必须变革,旧的、落后的金融制度会抑制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其处于畸形或者是停滞的状态,从而导致金融市场内部的非均衡、风险积聚,最终导致金融脆弱性加剧;另一方面,倘若金融制度创新超过了当前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那么同样会导致资源错配、内部扭曲,最终造成金融脆弱性的恶化。由此可知,过度或者不足的金融制度创新都不利于金融安全,容易造成金融脆弱性加剧、扩大系统性金融风险。
3.金融监管跟不上金融组织创新
金融组织创新增加了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多样性,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还有第三方支付、P2P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参与主体的多样化对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而已有的金融法律条文主要针对的是传统的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并不适用于新型的金融组织,容易导致金融监管的重复性和监管的真空地带,甚至会出现“打擦边球”现象,比如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就没有完全适用的法律法规。互联网金融与虚拟网络联系紧密,系统性风险不可避免,给健康的金融市场发展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金融法律不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公司存在着真空地带进行套利经营活动,一旦不能保证足够的资金储备,会引起客户恐慌,进而恐慌情绪蔓延、逐渐威胁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因此,过度的金融组织创新短期内会加剧我国的金融脆弱性,不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总结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⑥,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我国当前三大攻坚战其中的首要任务,增强金融系统安全性是当前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上述的论述可知,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加大金融监管的难度或者是在金融法律的边缘地带规避金融监管。因而,完善健全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对于解决金融系统的内部非均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市场结构不断变化的背景之下,完善金融监管的组织架构,从微观机制和宏观机制实施上进行重新设计,金融监管部门要逐渐从金融市场发展的任务中剥离出来,从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转變为对金融市场参与人行为和功能的监管。
根据不同的金融创新所导致的不同的不稳定根源设计不同的政策变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⑦,有针对性的控制不同类型的风险和脆弱性的来源,分析不同类型的监管机制和政策机制的时滞,从时间维度上进行把握和设计。
针对监管制度和金融创新所导致的重复监管和监管的真空地带,应该对不同的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明确的分工细化,消除重复监管和空白监管,建立全国统一的金融监管信息平台,避免监管政策出现矛盾,增强金融监管的透明度。另外,除了监管任务的横向分工以外,也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纵向金融监管组织机构。
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金融科技的利用,构造金融系统压力测试指标,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预判能力,加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宏观监控。以互联网平台建设为起点,加大网络安全投入力度建立金融科技风险感知平台,在金融脆弱性演化发展成为金融风险之前,随时警觉到金融市场领域出现的新风险,进一步更快、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化解风险措施。
注释:
①黄达,张杰.《金融学》(第四版).第88页
②朱丹旋.《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及对策的探讨》.税收,第195页.
③任春玲.《我国金融创新中金融安全问题的研究》.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年第1期,第2页.
④伍志文.《中国金融脆弱性分析》.经济科学,2002年第三期,第6页.
⑤欧阳彬.《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安全的论述》.党的文献,2018年第五期.第19页.
⑥人民日报,2017年4月27日.
⑦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2日.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金融脆弱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前言
西方金融业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已经开始了金融创新的历程,70年代各种金融创新活动日益活跃,到了80年代已经形成了全球性的浪潮和不可阻挡的趋势。金融创新活动对西方的金融业影响深远,造成了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节、金融监管等方方面面的变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早期的金融创新活动主要动力是避免风险、规避管制。20世纪60年代,西方银行经营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长期的高通胀造成市场利率上升,并且利率的波动幅度和频率也加大,导致投资的风险增加、收益率不稳定性升高。银行为了保证存款业务量提高利率,但是贷款业务因长期投资收益无法保障、没有足够的收益支撑利息支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银行进行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推出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开发债权债务的远期市场,也就是将贷款进行证券化,将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帮助银行化解流动性风险。
随后的金融创新活动与高新技术的快速进步密切相关。其主要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业务范围。21世纪初,规模巨大的美债和政府赤字动摇了美国的经济,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美国利用低息的政策刺激消费者贷款买房,同时美国国民抵押协会创造“直达抵押担保券”①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就是按揭贷款,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银行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资金的积极性。随着信用良好的客户逐渐饱和,商业银行进行了“次级贷款”的金融创新,投资银行将次级债务进行创新,推出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同时保险公司也想共享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的分红,金融创新出“房贷险”的新险种,这一系列的创新为“虚假的经济繁荣”推波助澜,最终美国发生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且通过世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当然金融创新并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是它对于危机进程的加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金融创新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脆弱性。
当今,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推进,金融创新活动也逐渐发展,包括技术进步、规避管制等方面的激励所引致的创新活动也在逐渐发生。这对于正处于改革开放深水区、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承受能力更是三大攻坚战之首,研究金融创新活动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机制就极具现实意义和必要性,从理论分析结合中国现实实际从而给出相应的金融监管措施建议也能够为我国的金融事业发展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中国金融创新现状
金融创新目前在国内外并无统一的概念标准。目前,大多学者认为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市场、新的支付清算手段以及新型金融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等,主包括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制度创新、金融机构创新等方面。近几十年来,我国在金融创新方面发展迅速,尤其是在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组织创新和金融市場创新三个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对理财产品多样化的需求趋势逐渐加强,金融机构的新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尤其是商业银行各种理财产品的大量推出②,使得居民的理财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许多金融产品同质现象严重、金融产品的结构单一,并没有真正满足客户对理财产品的多样性需求以及投资管理结构化组合的需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社会闲散资金的利用效率有所提高,金融结构得到优化。
我国在金融组织方面的创新成效显著,金融市场中出现许多新型金融组织,且交易规模持续扩大。譬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促使传统金融组织进行产品创新,提高一站式个性化服务③,将小众市场和碎片化资金更好地利用起来。
在金融市场创新方面我国主要体现为网络金融、电子商务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市场创新会改变市场的组织形式和交易方式,为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渠道,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金融市场上的参与者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信息不对称问题迅速弱化,降低了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使得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加深,产品价格趋同,市场竞争性加强,有利于金融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金融安全。
三、金融创新与我国的金融脆弱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工作,2014年起,将金融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我国当前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于我国的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融脆弱性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经济变量之一,主要指的是由于金融市场制度安排的不恰当从而出现非均衡所导致的金融市场风险暴露加剧、内部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出现风险积聚,最终使得金融市场失去部分或者全部功能的金融状态。④ 我国的金融脆弱性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时期较短,市场体制还不是很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还不健全,承担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也比较弱,不过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高,我国金融市场被迫承受外部风险冲击的可能性较小,但是我国的金融脆弱性仍然亟需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1.金融产品创新可能加剧金融脆弱性
我国的金融产品创新主要表现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增加,而金融衍生产品会导致金融脆弱性的恶化,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剧。
金融衍生产品作为以规避金融风险、扩大业务范围的金融创新产物,在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风险规避效应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传统的金融机构过去是以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来获利的,因而存贷款业务的质量备受重视、严格把关。而金融衍生品作为银行获利的另一种手段,银行对贷款业务的管制放松,增加了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另外,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平台在互联网上,交易成本降低,并且金融衍生产品的利润率较高,导致金融衍生品业务在银行经营中占的比重升高,金融杠杆率和虚拟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导致金融市场的内部稳定性极易受到破坏,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加剧。
2.过度的金融制度创新增加管制的真空地带
“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⑤,因而金融制度创新对于我国金融系统的脆弱性有着根本的影响。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融制度一定要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市场状况发生变化时,要相应地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组织和结构进行调整,对金融监管的体系进行对应地变革。必须承认在新旧制度交替阶段,必然会出现监管的重叠和真空地带,容易造成资产泡沫,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金融制度必须变革,旧的、落后的金融制度会抑制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其处于畸形或者是停滞的状态,从而导致金融市场内部的非均衡、风险积聚,最终导致金融脆弱性加剧;另一方面,倘若金融制度创新超过了当前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那么同样会导致资源错配、内部扭曲,最终造成金融脆弱性的恶化。由此可知,过度或者不足的金融制度创新都不利于金融安全,容易造成金融脆弱性加剧、扩大系统性金融风险。
3.金融监管跟不上金融组织创新
金融组织创新增加了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多样性,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还有第三方支付、P2P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参与主体的多样化对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而已有的金融法律条文主要针对的是传统的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并不适用于新型的金融组织,容易导致金融监管的重复性和监管的真空地带,甚至会出现“打擦边球”现象,比如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就没有完全适用的法律法规。互联网金融与虚拟网络联系紧密,系统性风险不可避免,给健康的金融市场发展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金融法律不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公司存在着真空地带进行套利经营活动,一旦不能保证足够的资金储备,会引起客户恐慌,进而恐慌情绪蔓延、逐渐威胁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因此,过度的金融组织创新短期内会加剧我国的金融脆弱性,不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总结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⑥,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我国当前三大攻坚战其中的首要任务,增强金融系统安全性是当前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上述的论述可知,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加大金融监管的难度或者是在金融法律的边缘地带规避金融监管。因而,完善健全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对于解决金融系统的内部非均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市场结构不断变化的背景之下,完善金融监管的组织架构,从微观机制和宏观机制实施上进行重新设计,金融监管部门要逐渐从金融市场发展的任务中剥离出来,从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转變为对金融市场参与人行为和功能的监管。
根据不同的金融创新所导致的不同的不稳定根源设计不同的政策变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⑦,有针对性的控制不同类型的风险和脆弱性的来源,分析不同类型的监管机制和政策机制的时滞,从时间维度上进行把握和设计。
针对监管制度和金融创新所导致的重复监管和监管的真空地带,应该对不同的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明确的分工细化,消除重复监管和空白监管,建立全国统一的金融监管信息平台,避免监管政策出现矛盾,增强金融监管的透明度。另外,除了监管任务的横向分工以外,也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纵向金融监管组织机构。
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金融科技的利用,构造金融系统压力测试指标,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预判能力,加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宏观监控。以互联网平台建设为起点,加大网络安全投入力度建立金融科技风险感知平台,在金融脆弱性演化发展成为金融风险之前,随时警觉到金融市场领域出现的新风险,进一步更快、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化解风险措施。
注释:
①黄达,张杰.《金融学》(第四版).第88页
②朱丹旋.《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及对策的探讨》.税收,第195页.
③任春玲.《我国金融创新中金融安全问题的研究》.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年第1期,第2页.
④伍志文.《中国金融脆弱性分析》.经济科学,2002年第三期,第6页.
⑤欧阳彬.《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安全的论述》.党的文献,2018年第五期.第19页.
⑥人民日报,2017年4月27日.
⑦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