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它能使人有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感体验,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课堂在鉴赏的基础上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我,增强自信,进而提高唱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唱歌教学 感受美 能力培养
人声是最自然、最朴实、最亲切的“乐器”,它方便、经济、富于表现力,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艺术表现形式。唱歌教学正因其顺应人类的天性而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担当着把学生从音乐艺术的始发点引领到宏伟殿堂的重任。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因素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唱歌是以歌声为主要手段,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其艺术特点是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拨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其情感的共鸣。
一、以兴趣为先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要想使学生唱出声来,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观上有“唱”的愿望。兴趣能使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达到较高水平。这就需要老师努力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参与,逐渐赢得他人的赞扬和肯定。自然而然,他们也想加入到“唱”的队伍中来,也想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歌曲巧妙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音乐,喜爱唱歌。
在教授五年级音乐课《彩云追月》时,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我放了《七子之歌》。这首歌很多同学都会唱,但都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我介绍了把这首歌的歌词及歌曲的创作背景,再听这首歌曲时,教室里静极了。一种浓浓的温情在教室里悄然荡漾着,歌曲把师生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不失时机地推荐一些学生们喜欢听的歌曲,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对感兴趣的流行歌曲产生“美感共鸣”,从而提高音乐表现力。我觉得学生有了这种“想唱”的愿望,就是“唱好”的最坚实的基础。
二、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唱”的胆量
在小学唱歌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敢当众唱歌,对当众唱歌表现得极其紧张、害怕;部分学生唱歌时面无表情,声音无力,像在背书;有的甚至不喜欢唱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生理变化,导致学生产生了自我封闭心理,因此,不敢也不愿多唱,顾虑比较多,有时顾及到面子问题,唱出来怕出错,怕别人笑话。有的同学怕自己唱得不够好,干脆不出声,别人也就无从评判,这种心理长期持续下去就会造成从“不敢唱”到“不唱”最终到“不会唱”。
据此,为鼓励学生敢唱,我们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唱。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唱”的胆量,鼓励学生“唱”。
首先,教师要实行民主教学,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 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保持同一水平线上的心理接触,不要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威严姿态面对学生。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微笑服务,我们也可将微笑带进课堂。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娓娓道来,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感,增强信心。也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老师更容易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更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唱歌。试想,学生带着一种紧张、压抑的心情来上课,能积极、主动吗?其次,要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自觉“对外开放”。有些学生在小场合敢唱,大场合不敢唱,这都要求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反复训练,使学生“敢唱”。所以在课堂上当学生想唱又不敢唱的时候,我总会说:“不要怕,错了也没关系。”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学生都会放松很多。另外,在学生唱完后,教师再及时地加以肯定,一定能起到给学生加油打气的作用,使他们树立信心,知道自己有这个能力,下次还敢唱。
三、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让学生“会唱”
唱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演唱一些优秀音乐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质,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中小学音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音乐教学,而不是专业性教学和培养极少数音乐专业人才的教学。唱歌技巧的训练内容大体包括如下几点:
身体的放松是歌唱状态的自如和松弛,如打哈欠般叹气打开喉头、自然均匀呼吸、手脚自然松弛,面部表情从容而深情歌唱,并非身体的散漫和萎靡不振;身体的兴奋是歌唱状态的腔体打开,注意力集中,身心积极而有准备地进行。
歌唱的吸气,也有很多种教学方法,如:深闻各种气味、深叹气、平躺床上深呼吸等状态,都能体会到深吸气的感觉。这样练习会使气息直入下胸与腹部,横膈收缩下沉,腰围有明显的扩张感,进气集中有力,使学生很快体会到歌唱的气息状态;对性格不同的同学还可以采用“向远处喊朋友”“靠墙吸气”“爽朗大笑”等练习方法。这些都能使气息顺畅地深吸进去,这样所吸之气才会深而通畅,才会达到歌唱中气息的支持。
只有用上歌唱所需要的呼吸和共鸣,嗓子才能发出歌唱所需要的美的声音。在声乐训练过程中,要有丰富的学习和歌唱经验及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懂得在活人身上制造乐器的道理,从而实现歌唱声音美的完美传达。
学生掌握了这些唱歌的基本技巧,便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变得会唱了。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进一步调动、激发,学生在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学生是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的,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和同龄人的肯定,为了唱好,展现出自我的风采,他们会认真唱。
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了“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音乐课真正成了学生主动学习课,成了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真正地“活”了起来。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唱歌教学 感受美 能力培养
人声是最自然、最朴实、最亲切的“乐器”,它方便、经济、富于表现力,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的艺术表现形式。唱歌教学正因其顺应人类的天性而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担当着把学生从音乐艺术的始发点引领到宏伟殿堂的重任。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因素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唱歌是以歌声为主要手段,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其艺术特点是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拨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其情感的共鸣。
一、以兴趣为先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要想使学生唱出声来,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观上有“唱”的愿望。兴趣能使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达到较高水平。这就需要老师努力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参与,逐渐赢得他人的赞扬和肯定。自然而然,他们也想加入到“唱”的队伍中来,也想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歌曲巧妙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音乐,喜爱唱歌。
在教授五年级音乐课《彩云追月》时,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我放了《七子之歌》。这首歌很多同学都会唱,但都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我介绍了把这首歌的歌词及歌曲的创作背景,再听这首歌曲时,教室里静极了。一种浓浓的温情在教室里悄然荡漾着,歌曲把师生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不失时机地推荐一些学生们喜欢听的歌曲,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对感兴趣的流行歌曲产生“美感共鸣”,从而提高音乐表现力。我觉得学生有了这种“想唱”的愿望,就是“唱好”的最坚实的基础。
二、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唱”的胆量
在小学唱歌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敢当众唱歌,对当众唱歌表现得极其紧张、害怕;部分学生唱歌时面无表情,声音无力,像在背书;有的甚至不喜欢唱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生理变化,导致学生产生了自我封闭心理,因此,不敢也不愿多唱,顾虑比较多,有时顾及到面子问题,唱出来怕出错,怕别人笑话。有的同学怕自己唱得不够好,干脆不出声,别人也就无从评判,这种心理长期持续下去就会造成从“不敢唱”到“不唱”最终到“不会唱”。
据此,为鼓励学生敢唱,我们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唱。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唱”的胆量,鼓励学生“唱”。
首先,教师要实行民主教学,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 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保持同一水平线上的心理接触,不要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威严姿态面对学生。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微笑服务,我们也可将微笑带进课堂。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娓娓道来,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感,增强信心。也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老师更容易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更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唱歌。试想,学生带着一种紧张、压抑的心情来上课,能积极、主动吗?其次,要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自觉“对外开放”。有些学生在小场合敢唱,大场合不敢唱,这都要求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反复训练,使学生“敢唱”。所以在课堂上当学生想唱又不敢唱的时候,我总会说:“不要怕,错了也没关系。”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学生都会放松很多。另外,在学生唱完后,教师再及时地加以肯定,一定能起到给学生加油打气的作用,使他们树立信心,知道自己有这个能力,下次还敢唱。
三、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让学生“会唱”
唱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演唱一些优秀音乐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质,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中小学音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音乐教学,而不是专业性教学和培养极少数音乐专业人才的教学。唱歌技巧的训练内容大体包括如下几点:
身体的放松是歌唱状态的自如和松弛,如打哈欠般叹气打开喉头、自然均匀呼吸、手脚自然松弛,面部表情从容而深情歌唱,并非身体的散漫和萎靡不振;身体的兴奋是歌唱状态的腔体打开,注意力集中,身心积极而有准备地进行。
歌唱的吸气,也有很多种教学方法,如:深闻各种气味、深叹气、平躺床上深呼吸等状态,都能体会到深吸气的感觉。这样练习会使气息直入下胸与腹部,横膈收缩下沉,腰围有明显的扩张感,进气集中有力,使学生很快体会到歌唱的气息状态;对性格不同的同学还可以采用“向远处喊朋友”“靠墙吸气”“爽朗大笑”等练习方法。这些都能使气息顺畅地深吸进去,这样所吸之气才会深而通畅,才会达到歌唱中气息的支持。
只有用上歌唱所需要的呼吸和共鸣,嗓子才能发出歌唱所需要的美的声音。在声乐训练过程中,要有丰富的学习和歌唱经验及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懂得在活人身上制造乐器的道理,从而实现歌唱声音美的完美传达。
学生掌握了这些唱歌的基本技巧,便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变得会唱了。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进一步调动、激发,学生在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学生是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的,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和同龄人的肯定,为了唱好,展现出自我的风采,他们会认真唱。
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了“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音乐课真正成了学生主动学习课,成了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真正地“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