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CT与MRI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本中心2020年10月-2021年9月检查的13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下患者影像学表现的差异以及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及MRI检查均能对颈椎间盘出现的变形、受压情况进行诊断,且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9%,MRI诊断准确率为98.46%,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P>0.05,不具备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在颈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CT和MRI两种检查方式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CT;MRI;准确率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颈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在中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加之外力因素影响,使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发生破裂[1]。患病后,患者会有颈部不适、双手麻木、跨步无力等症状表现,不仅损害自身的身体功能,还影响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患者时,需要在准确诊断其具体病变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因而,诊断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次研究选择本中心检查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分析了CT与MR影像检查的特点及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中心2020年10月-2021年9月检查的13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78例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29-69岁,平均(52.44±3.68)岁;病程为1-6年,平均(3.31±0.22)年。
1.2方法
对全部患者均实施CT及MRI检查。CT检查方法:使用SIEMENS16排CT扫描范围颈3-4、4-5、5-6、6-7 椎间盘;层厚1-2mm,层距2.5mm对患者进行扫描。MRI检查方法:使用联影uMR586磁共振成像系统多方位多序列进行扫描检查,对患者实施常规矢狀面SE序列T1WI成像扫描,并配合T2WI矢状位扫描和横断面扫描;扫描时设置层厚为3mm,层距为1mm。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计算诊断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选择SPSS19.0,研究所得为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检验方式为X2值,P<0.05为统计学差异存在的标准。
2结果
2.1影像学表现分析
CT检查下,发现神经根受压变形,发生位移的患者有36例,椎小关节增生后硬化的患者有33例,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有30例,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有28例。MRI影像学检查下,神经根受压变形,发生位移的患者有36例,椎小关节增生后硬化的患者有33例,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有30例,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有29例。
2.2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
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9%,MRI诊断准确率为98.46%,经对比,两组数据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3讨论
颈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中非常常见,是颈椎间盘退化、不良姿势造成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相应的神经根、脊髓,引起的临床症状[2]。患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表现,可在睡醒时伸懒腰而发病。随着病情的而不断进展,会出现急性发作和慢性发作情况,使患者产生颈部疼痛、不适,上肢麻木,行走不稳、下肢无力感等症状,损害患者的身体功能,给其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3]。
目前临床在疾病诊疗过程中,通常会借助CT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患者的具体病情,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4,5]。CT及MRI检查均能对患者的神经根、脊髓受压、移位、变形情况做出诊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9%,MRI诊断准确率为98.46%,经对比,两组数据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证实两种检查方法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在颈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CT与MRI两种检查方法均能做出明确诊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因为CT对显示椎体及小关节增生硬化、椎管狭窄、韧带钙化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MRI 可准确判断椎间盘变性、韧带厚度、脊髓受压及其病理改变做出判断,同时对人体无辐射。所以,CT与MRI相互补充,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徐斌.颈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对比[J].名医,2018(04):90.
[2]年卫国,李娜.比较颈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J].影像技术,2018,30(2):14-16.
[3]陈浩贤,王卫东,昝中学,等.DCI颈椎动态装置植入术与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比较[C].第二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议论文集,2017:238-239.
[4]高岭.探讨DR平片、CT及MRI成像应用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9):58-59.
[5]林杰.CT与MRI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颈椎病中的特征比较[J].医药前沿,2017,7(30):192-193.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CT;MRI;准确率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颈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在中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加之外力因素影响,使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发生破裂[1]。患病后,患者会有颈部不适、双手麻木、跨步无力等症状表现,不仅损害自身的身体功能,还影响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患者时,需要在准确诊断其具体病变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因而,诊断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次研究选择本中心检查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分析了CT与MR影像检查的特点及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中心2020年10月-2021年9月检查的13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78例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29-69岁,平均(52.44±3.68)岁;病程为1-6年,平均(3.31±0.22)年。
1.2方法
对全部患者均实施CT及MRI检查。CT检查方法:使用SIEMENS16排CT扫描范围颈3-4、4-5、5-6、6-7 椎间盘;层厚1-2mm,层距2.5mm对患者进行扫描。MRI检查方法:使用联影uMR586磁共振成像系统多方位多序列进行扫描检查,对患者实施常规矢狀面SE序列T1WI成像扫描,并配合T2WI矢状位扫描和横断面扫描;扫描时设置层厚为3mm,层距为1mm。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计算诊断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选择SPSS19.0,研究所得为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检验方式为X2值,P<0.05为统计学差异存在的标准。
2结果
2.1影像学表现分析
CT检查下,发现神经根受压变形,发生位移的患者有36例,椎小关节增生后硬化的患者有33例,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有30例,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有28例。MRI影像学检查下,神经根受压变形,发生位移的患者有36例,椎小关节增生后硬化的患者有33例,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有30例,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有29例。
2.2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
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9%,MRI诊断准确率为98.46%,经对比,两组数据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3讨论
颈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中非常常见,是颈椎间盘退化、不良姿势造成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相应的神经根、脊髓,引起的临床症状[2]。患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表现,可在睡醒时伸懒腰而发病。随着病情的而不断进展,会出现急性发作和慢性发作情况,使患者产生颈部疼痛、不适,上肢麻木,行走不稳、下肢无力感等症状,损害患者的身体功能,给其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3]。
目前临床在疾病诊疗过程中,通常会借助CT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患者的具体病情,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4,5]。CT及MRI检查均能对患者的神经根、脊髓受压、移位、变形情况做出诊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9%,MRI诊断准确率为98.46%,经对比,两组数据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证实两种检查方法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在颈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CT与MRI两种检查方法均能做出明确诊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因为CT对显示椎体及小关节增生硬化、椎管狭窄、韧带钙化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MRI 可准确判断椎间盘变性、韧带厚度、脊髓受压及其病理改变做出判断,同时对人体无辐射。所以,CT与MRI相互补充,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徐斌.颈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对比[J].名医,2018(04):90.
[2]年卫国,李娜.比较颈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J].影像技术,2018,30(2):14-16.
[3]陈浩贤,王卫东,昝中学,等.DCI颈椎动态装置植入术与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比较[C].第二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议论文集,2017:238-239.
[4]高岭.探讨DR平片、CT及MRI成像应用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9):58-59.
[5]林杰.CT与MRI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颈椎病中的特征比较[J].医药前沿,2017,7(30):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