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盲盒来袭博物馆文创“潮”起来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文创热”的兴起,与文创相关的展览、博览会等也活跃起来(此图由CNSPHOTO提供)。

  给你一把洛阳铲,你想要的宝物这里都有。
  最近,不少年轻人纷纷加入到“ 挖土”的阵营中,为的是寻求一件件“失传的宝物”。这正是河南博物院近来推出的考古盲盒。该盲盒一经面世就广受欢迎,甚至出现了一盒难求的火爆场面。
  不仅如此,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也相继打造了文创类盲盒。新颖的开盒形式,呆萌的形象设计,精致的各类宝物……让许多馆藏文物以更为鲜活的形象走进公众视野。

考古盲盒成爆款


  考古盲盒火了!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失传的宝物”自去年12月上线以来,销量始终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截至目前,该系列销售量已达17万件。
  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采用区别于常规意义的盲盒形式,将宝物藏于来自洛阳邙山的土块之中,同时在盒中配备洛阳铲、竹签等工具,尽可能还原考古现场,试图让人人都成为“考古官”。考古盲盒分为“传说”“史诗”“传承”三款,定价分别为70元、80元和90元。据介绍,其上线之初曾一度销售一空,甚至有网友每天都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博物馆客服,记录自己“今天又没抢到”的经历。
  同样成为爆款的还有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铜小分队”系列和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的“祈福神官”系列盲盒。“青铜小分队”系列盲盒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皿和纹样为创作基础,在一个物体上将不同形状的花纹雕刻出来,致力于寻求古物中“拙”的感觉。而“祈福神官”系列盲盒也因神似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青铜纵目面具”而俘获人心。不仅如此,国家博物馆也于日前公布,将以“夔龙”玉佩为原型,融合二十四节气打造首款潮玩IP玩具。


河南博物院“失传的宝物”系列考古盲盒一度一盒难求。拿起小铲子,看看能挖出什么宝物?



  那么,“ 盲盒”是什么?所謂盲盒,就是在不透明的盒子里装着各式各样的人偶玩具,分为基础款和隐藏款。此外,与艺术家或插画师联名创作的拼图类盲盒以及乐高抽抽乐人偶等,都成为眼下年轻人疯狂追求的潮流。由此可见,以河南博物院为首打造的“文创+盲盒”又拓展了盲盒的新形式。
  北京师范大学文创院助理研究员李莉多年来参与了十多项重大智库课题,在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方面有专研,她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盲盒的起源是日本扭蛋,其概念可以拆解为两层:一是盲盒内的产品为潮玩手办,从这一层面讲,盲盒实则是文创产品中的一个品类;二是从消费心理而言,盲盒也是一种营销方式。”

爆款的真正原因


  对于博物馆来说,文创开发其实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了点滴摸索的过程。
  以河南博物院为例。近些年,该博物馆开发过不少文创产品,但并未形成规模和气候。在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的推动下,2019年2月河南博物院成立了文创产业领导小组,并设立文创办公室,着眼于“大文创”,搭建平台助力全省文创产业发展。
  明确了目标和定位后,河南博物院很快梳理出100多个文物元素创意点,涉及服饰、配饰、摆件、轻奢等多个类别的文创产品。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此番大火的“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设计及研发的初衷,就是想探索文创新模式,借用当下年轻人比较喜欢的盲盒形式,通过还原考古过程增强公众的参与感,让各位“考古官”亲身体验“唤醒”文物的过程,从而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据宋华介绍,这款考古盲盒获得了网友的积极反馈,同时也收集了许多真诚的建议。比如有网友反馈“不知道挖出来的宝物到底是什么”,对此,宋华表示:“考古盲盒的挖掘过程是具有真实感和体验感的,因此我们希望在解读文物的时候也能给消费者带来这种感觉,而不是让他们面对冰冷的机器或是纸面上的文字。相较之下,我们更提倡消费者与线上客服进行对话,更具互动感。”
  “与以前简单授权开发文物不同,现在所有文创产品均由我院文创部门主导开发,并参与到产品创意、设计、生产等全链条开发过程,对每个环节进行把关,文物元素提取差一点点都不行,这也是出现爆款的真正原因。”宋华说,“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观众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明、了解河南文化。”

情感陪伴的体验


  通过多年的研究,李莉认为那些生活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于1995年至2005年出生的人,更容易成为盲盒的主要消费人群。
  出生于1996年的多克,正在北京某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她最热衷的盲盒是泡泡玛特Labubu和Dimoo两个系列,也曾有朋友赠送她某美术馆推出的“大艺术家”系列世界名画盲盒摆件,她觉得这个系列做工非常精致,像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将世界名画中的经典人物复刻出来,又附以新的形象与内涵,“感觉名画与我的距离更近了”。
  同样来自北京的85后张敏航,是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科员。因为工作原因,她已经成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铁粉”。2018年左右,她开始加入盲盒的购藏大军。角落君、乐高的抽抽乐人偶以及拼图类盲盒等都被她收入囊中。相比较于泡泡玛特这一类的大热门I P,张敏航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设计师风格和系列,而非一味跟风。不过,对于现在“端盒”(一次性购入12个盲盒)的现象,她认为挑选、购买和拆盒的过程都是为了寻求不可知的心理刺激,但端盒却弱化了这种感觉,盲盒本身存在的意义也降低了。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盲盒?在李莉看来,这与当代年轻人所处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当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让不少人的孤独感变得越来越强烈。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盲盒所带来的情感陪伴体验正在逐渐代替其本身的功能性。另外,李莉认为盲盒热也与年轻人所处的社交群体有关。如今,很多年轻人购买盲盒、讨论盲盒,已经形成了一个特定的亚文化圈。而将盲盒作为礼物互相赠送,也成为这类群体中常见的馈赠方式。


与艺术家联名创作的盲盒成为当下年轻人疯狂追逐的潮流。

让文创“潮”起来


  去年,国家文物局官网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这份征求意见稿中专门增加了支持文物收藏单位文创产品开发作为发挥馆藏文物作用的条款,意味着从政策层面鼓励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
  李莉认为,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功能和定位是文化传播及文化教育,因此需要将博物馆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内涵向外转化。定期举办展览、出版相关书籍、开发相关文创产品等都是实现文化转化的方式。她建议文创产品可以通过那些与公众日常生活相关联的物品体现博物馆的文化元素,形成更为具体的视觉印象,进而完成相对精确的对象化传播。
  與李莉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去年,他在“上海对话”高峰论坛上透露,上海博物馆的调研结果显示,40岁以下的观众占70%,而且年轻女性和带孩子的家长成为文创消费的主力,所以开发文创产品的针对性非常重要。在他看来,博物馆进入I P运营时代的核心,在于对博物馆藏品内涵文化资源的深入解读,并将这些成果以生活化和日常使用化的粉饰进行转换和再利用。
  而让文创产品“ 潮”起来,也成为当下业内人士的一个共识。在宋华看来,博物馆应结合更多新形式打造更易被大众接受的文创产品,同时也要积极打造博物馆自身的文创品牌,让博物馆文创“潮”起来,不断地创造新的潮流趋势,使文创产品真正具有引领作用。据她透露,目前河南博物院正尝试开发“女皇的祈福”系列彩妆、护肤、日用品等象征女性身份的新产品,同时还将借助《唐宫夜宴》呈现的文化元素生产仕女乐队盲盒。
  如今,文创产业的大趋势是不断开放、不断市场化、不断规范化。如何把握“守正”和“创新”之间的平衡,同时更多地吸纳专门人才,设计出更加契合当代人消费状态的产品,主动拥抱流行的大众媒介,这才是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者亟须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图1 清乾隆 紫金琍玛无量寿佛像成交价:1265万元 中国嘉德拍品  近年来,紫金琍玛佛像逐渐成为拍场黑马,其成交价格屡创新高。例如在中国嘉德2020年秋季拍卖会中,一尊清乾隆时期紫金琍玛无量寿佛像(图1)以1265万元成交,刷新了紫金琍玛佛像的最高拍卖纪录,引人瞩目。  作为藏传佛教金铜造像中铸造工艺最为复杂的一种,紫金琍玛佛像于清乾隆晚期由西藏传入,深受乾隆帝喜爱。但由于用材考究、铸造工艺复杂
期刊
傅抱石《天池瀑布》设色纸本 立轴 1964年作成交价:1610万元  在国内各大拍卖公司都偃旗息鼓、为2021年春拍蓄力筹备的时候,有一家老牌拍卖公司的2020年秋拍却姗姗来迟。前不久,随着西泠拍卖2020年秋季拍卖会的举槌,国内艺术市场庚子年收官一役正式打响。虽然与往年相比,这场拍卖来得要晚一些,但它却向市场和藏家们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最终,本季27个专场、共计4000余件佳构圆满完成竞价,总成
期刊
艺术家的成长并非朝夕之间,能够经得住日复一日、精雕细琢的打磨,一步步地进阶为人所称道的大师,已属不易。然而更加难得的是,在荣誉加身、光环耀眼多年后,却仍然执着于不断寻求自我突破,身体力行地诠释“艺无止境”,这又需要何等的坚持不懈与清醒通透?  这件名为《玉唐卡》的和田籽料玉雕作品,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蜕变的故事。它高15.6厘米,重达692克,是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非遗项目北京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苏然及
期刊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于1805年至1807年期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它是画家真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的一幅油画作品。  1804年12月2日,法国巴黎的清晨,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但在巴黎圣母院外却处处洋溢着一片欢腾的气氛。  此时,巴黎圣母院外约有围观者5000余人,他们从凌晨就开始排队守着自己的位置,只為一睹拿
期刊
张大千《读书图 》 1945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估价:500万至600万港元此作构图精巧独到,设色明丽典雅,以敦煌画风呈现盛唐遗韵,风华绝代,是其于敦煌临古后脱胎换骨之作。此图中春寒读书的仕女耳戴珠翠,身披罗衾,室内有锦帐名画,却丝毫没有豪气俗韵,正是大千所谓“脱俗恬淡,有飘飘然之感”。16/17世纪 铜错银观音立像  女性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往往以装饰形象出现在各类艺术品上,但女性的角色是否仅止
期刊
李可染先生的存世书信十分稀少,写给夫人邹佩珠的书信更是罕见。其中有这样一封家书,让我们得以从真实、朴素的文字中,一窥可染先生的家国情怀。非一般的伉俪情深  十几年前,笔者有幸收藏到这封珍贵的书札,拿给邹佩珠先生过目,她非常激动,拿着书信反复回味,爱不释手,将当年情状娓娓道来。听说此信不知是哪次搬家遗失的,我便当即表示要把信送还给她。然而邹先生执意不肯,她说我重金收得不易,能看到遗失已久的可染手迹已
期刊
经过8天14场拍卖的鏖战,斩获38.5亿港元、刷新30多項拍卖纪录、创下苏富比在亚洲历来第二高总成交额……日前,2021香港苏富比春拍以惊艳的战绩画上了句点。这一成绩远超其拍前最高估价32亿港元,仅次于香港苏富比2013年举办的40周年拍卖。  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此次春拍更有多达9件亿元级艺术品诞生,成为其史上亿元拍品最多的一季。作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风向标,香港苏富比春拍中这9件“亿元俱乐部新
期刊
11个专场、近2000件臻品,不仅有书画、古董珍玩、现当代艺术、珠宝、名酒精酿等多个传统门类,也不乏彰显华南地区文化特色、曾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出现的广绣、广彩、石湾陶塑……作为内地艺市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此番华艺国际率先在广州揭幕春拍,其一举一动格外引人注目。最终,这场拍卖在经过三天鏖战后,以逾4.36亿元收官,共诞生5件过千万元拍品、三项重要拍卖纪录,为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交出了一份具有岭南
期刊
清 汤金钊 《行书节录谢良佐语》 152厘米×36厘米  一代大藏家、“ 大玩家”王世襄一生博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其本人及家族在艺术收藏传承上有着深厚的积淀。5月,一场“俪松居守珍”专场拍卖将在中国嘉德2021春季拍卖会上演,揭开王氏家族的面纱一角。  此次春拍将于5月18日至22日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1号的嘉德艺术中心启槌,预展将于5月14日至17日在嘉德艺术中心和金茂万丽酒店
期刊
西洋硬币最早是以琥珀金(金银合金)加热熔化成小块,再趁热用手工槌打印上图像而成,源自今土耳其西部的古国吕底亚(Lydia)。这种以贵金属制成、重量一致、可计数使用的圆形“硬币”,逐渐取代了以物易物的形式,成为交易的媒介。16世纪文艺复兴之初,意大利工匠首先用机器而非手臂来打造硬币,接着德、法、英等也纷纷跟进,此乃近代“机制币”之滥觞。各地区在工法转变的过程中出现历史性的经典名币甚多,英国就在这种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