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婚姻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及社会建设方面的影响及意义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n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婚姻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持久、最具特色的一种男女两性的结合形式,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劳动分工,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常说“情比金坚”,由此也可见中国人对于婚姻的重视。然而,最近的“离婚潮”“排队离婚”等现象让人不禁对婚姻开始怀疑:婚姻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到底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是不是婚姻只是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催化剂,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简单工具?人们对于婚姻如此轻视是否预示着社会转型的某种趋势?
  关键词 婚姻 离婚潮 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7-272-02
  一、对于婚姻及其形式的简单界定
  不管是原始社会还是现如今,婚姻的社会性质不是自然性质,婚姻的社会性才是婚姻的本质,婚姻是在各自文化中依风俗习惯或法律规定所建立起来的夫妻关系。所以,婚姻的演变及其形式对社会发展进步有重要的影响。婚姻发展史贯穿整个人类发展,先后发展出内婚制与外婚制、优先婚等多种婚姻制度。同时,婚姻的类型又包括群婚、一夫多妻婚、一妻多夫婚、一夫一妻婚等四种形式。核心家庭、联合家庭也均由此衍生而来。在不同時期,不同社会婚姻也具有不同的居住模式。
  婚姻在人类发展史上的脚步从没有间断过,社会的发展牵动婚姻制度的演变,同时人类婚姻也在社会进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这种作用有时也不全是正向的。
  二、婚姻功能可替代性撼动其独特地位
  婚姻从其产生发展至今一直具有重要功能。包括保持社会(群体)的稳定,繁衍后代提供适宜的社会经济条件,提供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分工及增进不同群体间联合等重要功能。这些功能也是婚姻能占据人类社会史上重要地位的依据。但是,现今中国社会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利益至上观念让婚姻在人们的观念中变得可有可无,甚至可以和金钱、利益相较。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婚姻是否已失去其独一无二的地位,而这与其功能的发挥是否有直接的联系?
  1.概括婚姻的功能我们发现,婚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社会的“安全阀”。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平衡性的冲突及经济方面的社会劳动分工,将其转化为积极方面,如养育子女及互惠的家庭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性的需求不再只有婚姻可以满足,社会的开放程度加大,道德层面对于性的要求弱化,此外,同性恋出现也是对于传统意义上婚姻功能的挑战。
  2.从经济层面上来看,婚姻的经济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但是社会的经济因素却让婚姻功能退化。然而,“国五条”颁布以来各地陆续出现“离婚潮”现象然婚姻的地位陷入尴尬的局面。中国人常说“夫妻同心,其力断金”现如今却为了一套房子而离婚,这完全颠覆了传统中国人对婚姻神圣的向往。“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也变成了“宁破十桩婚,要得一套房”的局面,市场经济主导的利益至上的社会让人们对于神圣的婚姻如此轻视,同时也弱化了婚姻的经济功能。从某一方面看来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3.从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来看,婚姻似乎不像原来一样尽其所能。婚姻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是人的性权利合法化,道德化。是男女两性制约着进行劳动分工,从而促进社会发展。但是,由于计划生育及传统观念影响,我国现如今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加之人们对于利益因素极度向往让很多女性抱有“没车没房就不结婚”的思想,让部分人对于婚姻十分失望,甚至觉得其可有可无,不婚和离婚比例日益上升。
  三、婚姻的类型及其发展形式隐藏不稳定因素
  1.一夫一妻制代表社会文明高度,同时也是婚姻不稳定因素。前面我们提到婚姻有多种类型:群婚、一夫多妻婚、一妻多夫婚、一夫一妻婚等。现在大多数社会都倡导一夫一妻制,但其他形式也在特殊社会存在,我国古代就长期存在一夫多妻制,而现在一些非洲国家还存在一妻多夫制。我们可以发现前三种形式都是多对多或者一对多的形式,这种形式下一个分支断开(一个妻子或一个丈夫的离开)不会影响家庭的整体稳定,也就是说家庭不会因此而解散。一夫一妻制具有符合人口统计学的清晰功能,即使不和谐,但维系强度要大得多。然而这种一对一的形式一旦一方离开整个家庭就不再完整。所以,这种形式对于维护家庭完整功能相对来说就弱化了。
  2.外婚制占主导地位也是当今社会婚姻不稳定潜在因素之一。外婚制与内婚制相互关联,它是指禁止一定范围内血缘亲属成员间的通婚原则,排除了血亲通婚的外婚制有利于人类体制的增强与种的繁衍。所以,我们现代社会倡导外婚制,同时反对内婚制(特殊地区除外)。但是,我们发现少了血缘的牵制的外婚制一定程度上没有内婚制稳定,没有血缘的男女两性分离聚合更加自由,没有额外牵制和束缚。
  3.婚姻演变出的家庭形式对婚姻稳定也有一定影响。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现今中国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这就导致家庭类型也以核心家庭为主,联合家庭和扩大家庭占的比例较少。我们知道,核心家庭的一个主要特征,即它与其他亲属的隔离程度较高,亲戚在核心家庭中不扮演重要的角色。这就使得一对夫妻在离婚时顾虑较少,也是对婚姻不重视的原因之一。
  4.婚后居住模式也是出现“离婚潮”现象因素之一。婚姻居住模式包括单居制、两居制、新居制、分局制等几种类型。其中新居制是当代社会中较为通行的居住模式,它主要存在于具有货币或商品交换的近现代工业社会中,指的是新婚夫妇结婚后搬离各自家庭而单独生活的居住模式。这种居住模式在我国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住房需求,同时,如果这种模式下又存在很多“丁客”家庭,维系婚姻的纽带就又少了一条。这也不难理解此种居住模式为主情况下“离婚潮”的出现。
  四、“离婚潮”引发的婚姻观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反思
  首先,观念上的思考。观念对于人的影响可谓不是一朝一夕的,它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社会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可谓是根深蒂固,然而,现代社会“丁客”的出现也是对这一观念的颠覆。人们不再认为婚姻是一生中必须经历的事,甚至可以变成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可以为了一套房或是逃避房产税而选择“假离婚”。如此儿戏的婚姻观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的社会进步到底让人们树立了怎样的观念,这样的观念到底有利于社会进步还是暗示着道德底线的退步?我认为我们要警惕这种观念的渐变,“离婚潮”只是一个现象,但它背后反映的不仅是人们婚姻观念的改变和对婚姻的轻视,它更牵涉一个社会的道德底线以及和谐稳定。
  其次,婚姻与生育是分不开的,婚姻现状的变动必然会引起生育率变动及对人口的影响。在任何文化中,家庭这社群总是赋予生育之外其他的功能,夫妇之间的合作并不因儿女长成而结束。但是,我们不能否定的是生育确有维持婚姻的功能,若一个家庭生育子女,那么在面对类似要假离婚来换取利益的问题上,总会多一层考虑,不至于如此轻率。生育现状关系到人口发展,我国人口男女两性比例失调,某些地区自然增长率呈现负增长,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与生育现状有密切关系。
  再次,政策上的反思。有时候一项政策的出台虽然是针对某一问题,但是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是不限于一个领域。“国五条”颁布之初目的是调控房价,稳定房市。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收效甚微,甚至没有影响,却在各地掀起“假离婚”“排队离婚”的热潮。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政策颁布之初是否考虑到影响的全面性,后果性。毕竟,婚姻现状对一个社会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最后,婚姻变动对于社会变动趋势的影响。不管是房价还是“离婚潮”,归根究底都是我们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弊端导致一系列问题,但是这些我们最初是难以预料的。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怎样脱离二元结构发展模式找到最优发展模式是我们必须思考的。同时,在当前发展中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预见性,预见婚姻现状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甚至是社会发展趋势的变动。毕竟,婚姻贯穿人类发展始终,它的演变关系到社会发展稳定。
  婚姻是人类社会最具影响意义的结合方式,它同时也是人类文明演变的见证,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无处不在,有正面也有负面。同时,社会对于人类的婚姻观及婚姻演变形式也具有极大的影响,我们要警惕,正塑这种影响,而不至于与社会和谐发展背道而驰。
  参考文献:
  [1]朱炳祥.社会人类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孙秋云.文化人类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4.
  [3][美]罗伯特·F.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商务印书馆.2009.
  [4]蒋立松.文化人类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5]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 温岭虐童事件拨动了整个网络的神经,最终以警方撤销案件,仅对当事人治安处罚了结。本文分析了现有刑法规定难以处罚当事人的原因,探寻了现有刑法对于儿童保护的“盲区”,并以刑法谦抑性为基本立场反对新增虐待儿童罪。同时,从“身份到契约转变”这一法治精神出发,提出应当扩大虐待罪适用范围的观点。  关键词 虐童事件 刑法盲区 刑法谦抑性 虐待罪  作者简介:彭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11级研
摘 要 党的十五大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改制的多种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国有企业改制发展至今,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持久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改制的深入,改制期间的职务犯罪不断发生,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企业经营困难,改制进程缓慢,也在一定
摘 要 在司法实践中,羁押必要性审查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犯罪嫌疑人被羁押与否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社会危害性”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准确把握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就是我们司法工作者应当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对于犯罪嫌疑人“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应当从“刑法法益的保护”、“犯罪的主观方面”和“所实施的客观行为”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关键词 社会危险性 刑法法益 主
摘 要 目前,对于集团风险管控的研究是个热点,但集团风险管控信息化在实践中并不令人满意,而集团合同法律风险管控信息化更是实践中的空白点。本文通过某集团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项目,初步探索以合同法律风险管控为切入点,以信息化的手段,初步建立起某集团合同管理风险管控体系,最终实现集团风险管控信息化的目标。详细介绍了某集团合同管理信息化项目一期的基本情况,总结了一期的三个特点即:信息系统的灵活性、法律风险点
摘 要 伴随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三农”投入增加,惠农补贴资金增多,一些国家干部在开展各项涉农公务活动中,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情况也多了起来,为广大群众深恶痛绝。本文拟从乐山市五通桥区办理案件为切入点,分析涉农职务犯罪的危害性,原因,特点,趋势以及检察机关在查办此类案件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创新检察权服务“三农”建设的理念。  关键词 农村建设 职务犯罪 危害  作者简介:王玮青,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人
摘要目前,上海市各级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中心所使用的应用软件是在对原有的“检察办案辅助系统”作些调整或简单修改的基础上,来对案件流转进行操作和控制的,虽具备了初步的案件收发登记和查询功能,却也暴露出不少缺陷或不足之处。建议增加查询和展示案件流转过程、增设办案期限预警的功能,整合统计分析、报表生成和案件质量考核功能,设置案件流程管理的关键控制点。  关键词案管中心 办案辅助系统 信息化  作者简介:张璐
摘 要 本文参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于具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如何认定受贿数额的问题进行了分类讨论,对不同情况下具有透支功能银行卡的受贿数额认定提出了不同的标准,以期使得认定具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的受贿数额上更加的合法、合理。  关键词 具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 受贿数额 透支使用  作者简介:张霞,房山区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副科级
摘 要 司法公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特征。司法公信必须建立在司法对公众的信用和公众对司法的信任二者良性互动的基础上。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应从影响二者的因素入手,以求趋利避害。提升法官的职业素质和品德力量,将司法信用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让司法运行制度更加科学、规范、公开,民意沟通机制更加畅通,进一步培育法律信仰,这些都是实现司法公信不可缺少的因素。  关键词 中国梦 司法公信 良性互动 路径选择  
摘 要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是一项基本方略,也是小康社会得以全面、持续、顺利发展的基本保障。作为司法工作者,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肩负司法责任,在司法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宁稳定,较好推进地方法制建设,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理念 强化 责任 措施 保障  作者简介:汪丽,富源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中图分类号:D9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 要 新《刑诉规则》中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救济制度采用的是“参照式”立法模式。参照式立法未注意附条件不起诉与“不起诉”之间的区别,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权的制约被忽视;被害人话语权过度张扬有违公平。附条件不起诉救济制度的完善应当遵循制约两大决定权原则;赋予双方当事人救济权利原则。应当增设或细化以下制度安排:一是赋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环节的启动权;二是增设决定说理制度;三赋予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