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具有严格遴选标准的职位,既不是IT岗位,又不是家政保姆,而是北京SOS儿童村聘任“SOS妈妈”的基本要求。被任用的员工,将在“SOS妈妈”岗位上抚养、教育孩子,如果能够一直服务到55岁,她们还可以入住妈妈公寓,享受退休待遇以安度晚年。居住在SOS儿童村的孩子们,不但可以享受优良的居住环境,而且还可以得到来自伟大“妈妈”的母爱。
世界性的事业
SOS儿童村,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在世界的许多角落里,SOS儿童村都默默地成长着,为众多孤苦伶仃的孩子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国际SOS儿童村组织的现任主席海尔姆特·库廷说,SOS儿童村第一层意思是深处困境的孩子向社会发出SOS信号,表示他们需要紧急救助;第二层意思是,让孩子们不再感到孤独、自卑,让他们感到被社会所接纳。
SOS儿童村的首创者赫尔曼格迈纳尔,即“SOS儿童村之父”1919年6月23日出生于奥地利沃尔堡省的一个农民家庭。赫尔曼.格迈纳尔幼年丧母,他深知缺失母爱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二战时期大批孤儿沦落街头的悲惨情景,深深地触动了他的灵魂,他下定决心要拯救孤儿,为他们提供一个完整的家庭,提供一个健康幸福的成长环境。
缜密的思考后,赫尔曼格迈纳尔决定采用家庭抚养的方式帮助孤儿。在赫尔曼·格迈纳尔的亲自主持下,世界上第一所SOS儿童村——奥地利茵姆斯特SOS儿童村于1949年创建起来了。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SOS儿童村事业已由一个国家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慈善事业,国际SOS儿童村组织也已经成为国际性的民间慈善团体。以家庭形式抚养孤儿的方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采用。目前,世界上132个国家和地区共建有452所SOS儿童村,有超过25万名孤儿在那里找到了童年的快乐和幸福。
1984年11月,赫尔曼·格迈纳尔率国际SOS儿童村的代表们来到中国。在他的热情帮助下,中国在天津和烟台建立了两所SOS儿童村。从此,SOS儿童村落户中国,开辟了中国人救助孤独儿童的崭新方式。
SOS儿童村事业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是水到渠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1985年5月,经民政部批准,中国SOS儿童村协会正式成立。同年,经国际SOS儿童村组织批准,中国SOS儿童村协会加入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并成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中国SOS儿童村协会不仅承担了国际和国内募捐资金的筹集、运作管理,国内各SOS儿童村日常工作的宏观协调指导和监督,还承担了社会宣传和募捐等多项工作。
SOS儿童村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解决孤儿问题的成功典范。至今,SOS儿童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2年的历程,齐齐哈尔、南昌、开封、成都、莆田、乌鲁木齐和拉萨已经顺利建立起了SOS儿童村。目前,北京SOS儿童村也已于4月奠基,预计明年上半年将投入使用。
全职、全责、全日制妈妈
二层别墅、儿童房、妈妈房、公用活动空间、青年公寓、妈妈公寓……北京SOS儿童村建设蓝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村落的未来图景。
儿童村最大的特点,不仅是孩子们可以受到周到的、更为亲情化的照顾,而且它的管理方式是以家庭形式进行的。每个村落都是由数目不等的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个“SOS妈妈”。在形式上,这个家庭是相对完整的;在气氛上,这个家庭是温馨而又快乐的。这种独特的家庭模式,让孩子再次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使他们的童年时代不再因缺失母爱而抱憾。
拉萨SOS儿童村的村长达尔瓦,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1997年7月,他在一处空旷、贫瘠的沙滩上,带领众人建起了一个花园般的“村庄”,这便是拉萨SOS儿童村。达尔瓦说:“这些孩子中的很多人从小失去父母,失去亲人,但只要他们进了SOS儿童村,我们就有责任让他们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让他们充分享受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幸福,要让他们从此摆脱苦难,命运得到彻底改变。”
在拉萨SOS儿童村里,每个家庭单位由一名单身妈妈和8~9名不同年龄、性别的孩子组成。每个家庭不但有配备齐全的家具、电器等生活设施,而且还有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家庭成员,他们大都拥有自己的卧室,还有共同的客厅、学习室、厨房、卫生间、洗澡间等。虽然SOS儿童村为孩子特意安排的“家”和“妈妈”与真正意义上的家庭还有些距离,然而,这些已经是社会能对孤儿做出的最为周到的安排。
同样是在拉萨SOS儿童村,每天清晨一大早,“妈妈们”便开始为孩子们做早饭、督促孩子们出早操、给孩子洗澡、换衣服、进行室内大扫除等。更重要的,“妈妈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智力发育水平,制定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计划。在对孩子进行正常的幼儿教育的同时,“妈妈们”还要主动到村外联系学校或各种培训班,为孩子选择学习科目,如绘画、体操、外语、小提琴等等。
作为“SOS妈妈”,没有节假日,没有白天,没有黑夜,就像是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随时随地地付出。有人说,她们是全职、全责、全日制的雇佣妈妈。
“SOS妈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的特殊,不仅源自工作方式的独特,还源自工作要求的苛刻。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一位“妈妈”都需要用心付出,所以,SOS儿童村的“妈妈”需要与村部签订合同,一旦她们决定结婚生子,就需要退出儿童村。儿童村这样苛刻的要求,目的是为了让“妈妈们”能够拿出全部的精力照顾自己羽下的孩子,一旦她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便很难协调好自己的家庭和儿童村之间的矛盾。因此,让她们退出儿童村也是迫不得已。拉萨SOS儿童村成立之初,对“妈妈”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凡是报名的女性,都要经过严格的面试、家访等挑选过程,第一批17名妈妈就是从200多个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听说儿童村招募“妈妈”,很多女性前往咨询,但其中有很多人被“不准谈恋爱、结婚”给吓跑了。
能够坚持在儿童村工作下来的女性,也经历了人生中难以忘却的感动。很多“妈妈”初到儿童村时,对孩子并不了解,与孩子沟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妈妈”甚至急得直哭。然而,在儿童村待上几年之后,她们与孩子的感情已经很深,她们对待孩子如同己出,孩子们也再也离不开自己的“妈妈”。成都SOS儿童村第10个生日的庆祝会上,看到台下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14号家庭的黄妈妈感慨地说:“1997年3月,我来到儿童村。10年了,我和其他的SOS妈妈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幸福的家,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这10年彼此真心相处,一方
世界性的事业
SOS儿童村,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在世界的许多角落里,SOS儿童村都默默地成长着,为众多孤苦伶仃的孩子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国际SOS儿童村组织的现任主席海尔姆特·库廷说,SOS儿童村第一层意思是深处困境的孩子向社会发出SOS信号,表示他们需要紧急救助;第二层意思是,让孩子们不再感到孤独、自卑,让他们感到被社会所接纳。
SOS儿童村的首创者赫尔曼格迈纳尔,即“SOS儿童村之父”1919年6月23日出生于奥地利沃尔堡省的一个农民家庭。赫尔曼.格迈纳尔幼年丧母,他深知缺失母爱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二战时期大批孤儿沦落街头的悲惨情景,深深地触动了他的灵魂,他下定决心要拯救孤儿,为他们提供一个完整的家庭,提供一个健康幸福的成长环境。
缜密的思考后,赫尔曼格迈纳尔决定采用家庭抚养的方式帮助孤儿。在赫尔曼·格迈纳尔的亲自主持下,世界上第一所SOS儿童村——奥地利茵姆斯特SOS儿童村于1949年创建起来了。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SOS儿童村事业已由一个国家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慈善事业,国际SOS儿童村组织也已经成为国际性的民间慈善团体。以家庭形式抚养孤儿的方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采用。目前,世界上132个国家和地区共建有452所SOS儿童村,有超过25万名孤儿在那里找到了童年的快乐和幸福。
1984年11月,赫尔曼·格迈纳尔率国际SOS儿童村的代表们来到中国。在他的热情帮助下,中国在天津和烟台建立了两所SOS儿童村。从此,SOS儿童村落户中国,开辟了中国人救助孤独儿童的崭新方式。
SOS儿童村事业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是水到渠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1985年5月,经民政部批准,中国SOS儿童村协会正式成立。同年,经国际SOS儿童村组织批准,中国SOS儿童村协会加入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并成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中国SOS儿童村协会不仅承担了国际和国内募捐资金的筹集、运作管理,国内各SOS儿童村日常工作的宏观协调指导和监督,还承担了社会宣传和募捐等多项工作。
SOS儿童村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解决孤儿问题的成功典范。至今,SOS儿童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2年的历程,齐齐哈尔、南昌、开封、成都、莆田、乌鲁木齐和拉萨已经顺利建立起了SOS儿童村。目前,北京SOS儿童村也已于4月奠基,预计明年上半年将投入使用。
全职、全责、全日制妈妈
二层别墅、儿童房、妈妈房、公用活动空间、青年公寓、妈妈公寓……北京SOS儿童村建设蓝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村落的未来图景。
儿童村最大的特点,不仅是孩子们可以受到周到的、更为亲情化的照顾,而且它的管理方式是以家庭形式进行的。每个村落都是由数目不等的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个“SOS妈妈”。在形式上,这个家庭是相对完整的;在气氛上,这个家庭是温馨而又快乐的。这种独特的家庭模式,让孩子再次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使他们的童年时代不再因缺失母爱而抱憾。
拉萨SOS儿童村的村长达尔瓦,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1997年7月,他在一处空旷、贫瘠的沙滩上,带领众人建起了一个花园般的“村庄”,这便是拉萨SOS儿童村。达尔瓦说:“这些孩子中的很多人从小失去父母,失去亲人,但只要他们进了SOS儿童村,我们就有责任让他们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让他们充分享受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幸福,要让他们从此摆脱苦难,命运得到彻底改变。”
在拉萨SOS儿童村里,每个家庭单位由一名单身妈妈和8~9名不同年龄、性别的孩子组成。每个家庭不但有配备齐全的家具、电器等生活设施,而且还有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家庭成员,他们大都拥有自己的卧室,还有共同的客厅、学习室、厨房、卫生间、洗澡间等。虽然SOS儿童村为孩子特意安排的“家”和“妈妈”与真正意义上的家庭还有些距离,然而,这些已经是社会能对孤儿做出的最为周到的安排。
同样是在拉萨SOS儿童村,每天清晨一大早,“妈妈们”便开始为孩子们做早饭、督促孩子们出早操、给孩子洗澡、换衣服、进行室内大扫除等。更重要的,“妈妈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智力发育水平,制定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计划。在对孩子进行正常的幼儿教育的同时,“妈妈们”还要主动到村外联系学校或各种培训班,为孩子选择学习科目,如绘画、体操、外语、小提琴等等。
作为“SOS妈妈”,没有节假日,没有白天,没有黑夜,就像是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随时随地地付出。有人说,她们是全职、全责、全日制的雇佣妈妈。
“SOS妈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的特殊,不仅源自工作方式的独特,还源自工作要求的苛刻。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一位“妈妈”都需要用心付出,所以,SOS儿童村的“妈妈”需要与村部签订合同,一旦她们决定结婚生子,就需要退出儿童村。儿童村这样苛刻的要求,目的是为了让“妈妈们”能够拿出全部的精力照顾自己羽下的孩子,一旦她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便很难协调好自己的家庭和儿童村之间的矛盾。因此,让她们退出儿童村也是迫不得已。拉萨SOS儿童村成立之初,对“妈妈”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凡是报名的女性,都要经过严格的面试、家访等挑选过程,第一批17名妈妈就是从200多个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听说儿童村招募“妈妈”,很多女性前往咨询,但其中有很多人被“不准谈恋爱、结婚”给吓跑了。
能够坚持在儿童村工作下来的女性,也经历了人生中难以忘却的感动。很多“妈妈”初到儿童村时,对孩子并不了解,与孩子沟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妈妈”甚至急得直哭。然而,在儿童村待上几年之后,她们与孩子的感情已经很深,她们对待孩子如同己出,孩子们也再也离不开自己的“妈妈”。成都SOS儿童村第10个生日的庆祝会上,看到台下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14号家庭的黄妈妈感慨地说:“1997年3月,我来到儿童村。10年了,我和其他的SOS妈妈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幸福的家,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这10年彼此真心相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