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对学生的田径训练课程也逐渐的重视起来。但目前很多高校的田径训练运动发展速度迟缓,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的普通高校对田径训练的主要盲区,总结了目前田径训练的问题。之后又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分析总结,设计了一些发展对策,希望我国普通高校的田径训练能够更好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田径训练;主要问题;发展对策
一、普通高校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对田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认识和重视,难以激发起高校生的自主学习意愿
当前在我国的高等学校田径运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对象并非教学的主体角色,而是执教者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被动接收者。当前高校田径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缺乏对教育对象身心发展水平的正确评估步骤,经验性的教学安排必然难以适应处于不断发展进程中的高校学生的实际现状,导致当前高校体育田径项目的教学内容多数是对中小学体育田径项目教育的内容的机械重复,这种脱离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教学内容,必然无法激发起高校生的自主学习意愿,甚至可能导致大学生对田径教育活动产生厌倦抵触心理,进而对整个体育教育活动均失去兴趣,这必将严重影响高校学生体质体能的正常发展。
(二)田径训练方法与内容创新性不强
很多大学生表示,田径训练无非是就是跑啊跑、跳啊跳,既枯燥又累人,还不如篮球与足球训练来得激情与愉快。大学生本来就承担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他们更是希望将自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上,而对体育运动力不从心。此时,若体育教师在田径训练中依然使用单一的训练方法与过时的训练内容,大学生必然对田径训练失去兴趣。从训练方法上看,目前在我国一些高校中,体育教师依然以传统的讲解法与示范法为主。这两种方法虽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大学生,但非常容易忽视大学生在训练中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从训练内容上看,目前在我国一些高校中,体育教师除了田径教材既定的内容之外不讲别的,一切训练内容都以田径教材为主。殊不知,时间在推移,事物在发展。对于田径训练内容而言,它也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地拓展与丰富。倘若体育教师始终以田径教材为本,不注重每天的学习与提高,势必会造成训练内容的滞后,阻碍大学生田径能力的发展。
(三)学生田径基础薄弱
田径运动需要一定的基础,即基本能力,由速度、爆发力、协调性、耐力等组成,还包括了坚毅精神。为使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升,在田径教学中与所学技术要求相结合,只有通过跑、跳、摆臂等基本练习,如高抬腿、跨步跳、原地摆臂等基础技术的反复练习,再加上辅助性相关练习,才能提升田径成绩。而当前高校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宠爱,加上优越的生活条件,出现体态肥胖等现象,并且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身体协调性比较差,或因顽强、坚韧等意志品质不足无法按照规范完成指定动作,甚至出现中途放弃等行为,学生田径基础薄弱问题也是需解决的问题。
二、普通高校田径训练的策略
(一)普及田径运动知识增加田径健身方式
人们忽视田径运动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人们对于田径运动缺乏了解和认识。在体育项目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似乎历史悠久的田径运动逐渐被忽视了。其实田径运动有着其独特的优点,是其他运动项目无法代替的,所以说应该对田径运动知识进行宣传,让人们了解田径运动,知道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由于传统的田径项目只适合少部分人,过于竞技化,从而局限了田径运动的发展,所以还要多多扩展田径的项目,增加田径运动的多样性,比如说攀岩、野外生存活动的开展等等。
(二)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田径训练实效
田径训练种类多、周期长、强度大,它需要参与训练的大学生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在训练实践中,体育教师有必要建立大学生田径训练心理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大学生在田径训练全程的心理变化。对于每个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向大学生发调查问卷的形式或与每个大学生单独会谈的形式进行收集。体育教师要告诉大学生,不管他们在田径训练过程中的心理是欣喜若狂、兴奋、紧张,还是茫然若失、抗拒、不满,都应该明确地表达出来。针对田径训练中存在不良心理的大学生,体育教师除了在训练过程中对他们多加关怀外,在训练结束后,有必要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进行了解,与这些学生做朋友,努力解决他们对田径训练的心理疑惑。体育教师要非常重视大学生在田径训练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一旦发现及时解决,切忌淡化其危害或直接忽视,这是确保田径训练实效的必要手段,也是预防大学生在田径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必然要求。
(三)提高高校田径运动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提高高校田径教学的质量水平,首先应当从思想意识入手,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高校体育培养方向,充分发挥高校田径运动教学的优势,将体育教学与社会、未来想链接,促进体育的科学化、社会化。其次,田径教师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迫切需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出众、面向新世纪的教师队伍,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优化教师结构。在教师的聘任、考核、培养、晋升、奖惩等环节,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此外,田径教学还需构建并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体现动态性,加大体育锻炼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
三、结语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活动未来应该注重从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学活动的設计以及教学理念上的差异化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出发,为学生在普通高校期间乃至未来整个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和精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作利.解析普通高校田径课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4).
[2]韩佳.小学生田径课学习兴趣的培养田[J].科技信息,2011(29).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普通高校;田径训练;主要问题;发展对策
一、普通高校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对田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认识和重视,难以激发起高校生的自主学习意愿
当前在我国的高等学校田径运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对象并非教学的主体角色,而是执教者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被动接收者。当前高校田径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缺乏对教育对象身心发展水平的正确评估步骤,经验性的教学安排必然难以适应处于不断发展进程中的高校学生的实际现状,导致当前高校体育田径项目的教学内容多数是对中小学体育田径项目教育的内容的机械重复,这种脱离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教学内容,必然无法激发起高校生的自主学习意愿,甚至可能导致大学生对田径教育活动产生厌倦抵触心理,进而对整个体育教育活动均失去兴趣,这必将严重影响高校学生体质体能的正常发展。
(二)田径训练方法与内容创新性不强
很多大学生表示,田径训练无非是就是跑啊跑、跳啊跳,既枯燥又累人,还不如篮球与足球训练来得激情与愉快。大学生本来就承担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他们更是希望将自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上,而对体育运动力不从心。此时,若体育教师在田径训练中依然使用单一的训练方法与过时的训练内容,大学生必然对田径训练失去兴趣。从训练方法上看,目前在我国一些高校中,体育教师依然以传统的讲解法与示范法为主。这两种方法虽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大学生,但非常容易忽视大学生在训练中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从训练内容上看,目前在我国一些高校中,体育教师除了田径教材既定的内容之外不讲别的,一切训练内容都以田径教材为主。殊不知,时间在推移,事物在发展。对于田径训练内容而言,它也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地拓展与丰富。倘若体育教师始终以田径教材为本,不注重每天的学习与提高,势必会造成训练内容的滞后,阻碍大学生田径能力的发展。
(三)学生田径基础薄弱
田径运动需要一定的基础,即基本能力,由速度、爆发力、协调性、耐力等组成,还包括了坚毅精神。为使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升,在田径教学中与所学技术要求相结合,只有通过跑、跳、摆臂等基本练习,如高抬腿、跨步跳、原地摆臂等基础技术的反复练习,再加上辅助性相关练习,才能提升田径成绩。而当前高校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宠爱,加上优越的生活条件,出现体态肥胖等现象,并且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身体协调性比较差,或因顽强、坚韧等意志品质不足无法按照规范完成指定动作,甚至出现中途放弃等行为,学生田径基础薄弱问题也是需解决的问题。
二、普通高校田径训练的策略
(一)普及田径运动知识增加田径健身方式
人们忽视田径运动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人们对于田径运动缺乏了解和认识。在体育项目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似乎历史悠久的田径运动逐渐被忽视了。其实田径运动有着其独特的优点,是其他运动项目无法代替的,所以说应该对田径运动知识进行宣传,让人们了解田径运动,知道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由于传统的田径项目只适合少部分人,过于竞技化,从而局限了田径运动的发展,所以还要多多扩展田径的项目,增加田径运动的多样性,比如说攀岩、野外生存活动的开展等等。
(二)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田径训练实效
田径训练种类多、周期长、强度大,它需要参与训练的大学生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在训练实践中,体育教师有必要建立大学生田径训练心理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大学生在田径训练全程的心理变化。对于每个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向大学生发调查问卷的形式或与每个大学生单独会谈的形式进行收集。体育教师要告诉大学生,不管他们在田径训练过程中的心理是欣喜若狂、兴奋、紧张,还是茫然若失、抗拒、不满,都应该明确地表达出来。针对田径训练中存在不良心理的大学生,体育教师除了在训练过程中对他们多加关怀外,在训练结束后,有必要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进行了解,与这些学生做朋友,努力解决他们对田径训练的心理疑惑。体育教师要非常重视大学生在田径训练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一旦发现及时解决,切忌淡化其危害或直接忽视,这是确保田径训练实效的必要手段,也是预防大学生在田径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必然要求。
(三)提高高校田径运动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提高高校田径教学的质量水平,首先应当从思想意识入手,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高校体育培养方向,充分发挥高校田径运动教学的优势,将体育教学与社会、未来想链接,促进体育的科学化、社会化。其次,田径教师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迫切需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出众、面向新世纪的教师队伍,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优化教师结构。在教师的聘任、考核、培养、晋升、奖惩等环节,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此外,田径教学还需构建并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体现动态性,加大体育锻炼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
三、结语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活动未来应该注重从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学活动的設计以及教学理念上的差异化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出发,为学生在普通高校期间乃至未来整个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和精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作利.解析普通高校田径课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4).
[2]韩佳.小学生田径课学习兴趣的培养田[J].科技信息,2011(29).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