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景物描写时,教师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了解文章表面或文字本身,而应该引导学生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阅读时通过作品的社会背景或作者当时的思想动向品出“景”中“情”,即领悟景物描写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品出自己的体验。在教学景物描写时,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去品味“景”中“情”:
一、从景物渲染的气氛方面品味
景物描写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例如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后,笔者让学生对比阅读高尔基的《母亲》,针对作品中“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的描写,引导学生抓住“严寒干燥、紧紧地、不能呼吸”等主要词语来品味这段文字,使学生领会到该段文字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而对母亲“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以及“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描写,可以提示学生从“满意地、清脆、爽快、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词语去品味人物的心境,体会作者在这些景物描写中的用意:显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对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进行烘托。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景物描写时,重点启发学生品味“枫叶”、“荻花”、“秋”三个词语,先让他们理解这三个词语点明了景物、时节,再通过视频观看秋天落叶的秃败景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这三个词背后的意境——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二、从景物衬托人物方面品味
有些人物周围的环境描写,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如阅读《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房内的对联和书籍的内容,进一步分析作者在这段描写中的意图,让学生理解这样描写可以衬托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三、从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去品味
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穿长衫的……短衣帮……”。可以提示学生以“曲尺形的大柜台”为分隔,弄清楚哪些人进去、哪些人在外面,从而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四、从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品味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三方面去品味:
(1)直接赞美、抒情。如让学生从《济南的冬天》的“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等语句中,直接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景物的赞美、热爱之情。
(2)创设优美的、饱含深情的意境,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树林和草原》的“太阳就要落下去。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的雾气,看上去是温暖的;鲜红的光辉随着露水散落在不久以前还洒满了淡金色光线的林边草地上;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的描写,由于写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的情感,使自然也染上了浓浓的情感色彩,作者陶醉于夏日草原美景之中,向人们传达着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的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深入理解,做到情景交融。
(3)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对景物进行具体的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如《济南的冬天》中把济南的小山比作“小摇篮”,把城外山野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济南的水面、天空比作整块“空灵的蓝水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写济南老城“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温情脉脉,非常动人;写山腰的薄雪“忽然害了羞”,岸边垂柳还要在水中“照个影儿”,描写得情态可掬;而将景物拟人化,更令人感到亲切。
总之,景物描写可反映人物心境;为人物的思维提供特定的“情绪背景”;与人物活动息息相关,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弄清作者对景物的感悟和思考,领悟景物描写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使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从中享受审美乐趣并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责编 雷 靖)
一、从景物渲染的气氛方面品味
景物描写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例如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后,笔者让学生对比阅读高尔基的《母亲》,针对作品中“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的描写,引导学生抓住“严寒干燥、紧紧地、不能呼吸”等主要词语来品味这段文字,使学生领会到该段文字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而对母亲“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以及“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描写,可以提示学生从“满意地、清脆、爽快、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词语去品味人物的心境,体会作者在这些景物描写中的用意:显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对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进行烘托。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景物描写时,重点启发学生品味“枫叶”、“荻花”、“秋”三个词语,先让他们理解这三个词语点明了景物、时节,再通过视频观看秋天落叶的秃败景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这三个词背后的意境——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二、从景物衬托人物方面品味
有些人物周围的环境描写,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如阅读《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房内的对联和书籍的内容,进一步分析作者在这段描写中的意图,让学生理解这样描写可以衬托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三、从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去品味
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穿长衫的……短衣帮……”。可以提示学生以“曲尺形的大柜台”为分隔,弄清楚哪些人进去、哪些人在外面,从而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四、从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品味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三方面去品味:
(1)直接赞美、抒情。如让学生从《济南的冬天》的“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等语句中,直接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景物的赞美、热爱之情。
(2)创设优美的、饱含深情的意境,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树林和草原》的“太阳就要落下去。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的雾气,看上去是温暖的;鲜红的光辉随着露水散落在不久以前还洒满了淡金色光线的林边草地上;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的描写,由于写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的情感,使自然也染上了浓浓的情感色彩,作者陶醉于夏日草原美景之中,向人们传达着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的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深入理解,做到情景交融。
(3)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对景物进行具体的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如《济南的冬天》中把济南的小山比作“小摇篮”,把城外山野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济南的水面、天空比作整块“空灵的蓝水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写济南老城“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温情脉脉,非常动人;写山腰的薄雪“忽然害了羞”,岸边垂柳还要在水中“照个影儿”,描写得情态可掬;而将景物拟人化,更令人感到亲切。
总之,景物描写可反映人物心境;为人物的思维提供特定的“情绪背景”;与人物活动息息相关,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弄清作者对景物的感悟和思考,领悟景物描写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使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从中享受审美乐趣并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