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进一步深化体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更好地实现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目的,文章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特点,研究并设计了以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个性发展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新的实验课教学的合成教育模式。运用体育院校的教研基地,经过七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从教学内容、形式、策略、实践上全面创新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改革与实践成果,大大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师院校 体育保健学 实验课教学
[作者简介]张路萍(1961- ),女,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保健、运动损伤、体育康复)。(河南 洛阳 471022)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131-02
体育保健学是教育部1998年试行、2004年施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中列出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科学,重在应用,实践性教学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体育保健学课程作为主干课程,其本身还有不断完善的必要,其中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的每个实验的独立性强,彼此衔接较少,单元实验训练、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更是极为薄弱,缺乏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效果评价指数,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为进一步完善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更好地实现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目标,本项目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特点,研究并设计了以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个性发展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新的实验课教学的合成教育模式。通过运用体育院校的教研基地,经过七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我们从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策略、评价、实践上全面创新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改革与实践成果,大大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从实验课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实验等方面的教改创新入手,建立高标准的规范教学形式
为了从实验课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实验等方面教改入手,我们建立了高标准的规范教学形式,编写了《体育保健康复实验指导》参考书。实验指导参考书设计内容丰富翔实,且搭配合理、主辅突出,突出了科学性与师范性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科技”“健康”“创新”的主题,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基本具备了合成教育模式的特征,成为配合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的实验教改创新资源。
设置制订教学实验课教学计划、教学实验大纲、实验内容、教学实验课程表、教学实验课开设情况统计表以及实验方法及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印刷实验报告册,进行实验教学记录和实验准备记录及实验卡片登记。
设立体育保健学实验中心(内设医务监督组、运动创伤组、推拿按摩组、运动营养组、中医针灸组、运动生理生化组、运动心理咨询组、多媒体实验室等),确定体育保健学实验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数,保证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二、瞄准新的科研成果,投入新的保健康复实验器材,为高标准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教学及试验平台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涉及体育保健康复领域的科研成果及体育保健康复器材更是层出不穷。过去,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实验器材甚少,而且多是些纱布、绷带、血压计等,教学条件也比较简陋,并且也未引起足够重视,试验课的效果无法与培养实用型人才对接,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为此,我们瞄准这一科研前沿,取得学院的大力支持,多次参加国家、省部级组织的专业学术会议,学习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及科研情况,研究教材中的创新内容,提出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的教改内容一定要满足和超越体育保健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体育保健学课程的设置及教材的更新有一个较长周期,而体育保健康复的科研成果往往超前,体育保健康复器材和设备的研发也往往超前,所以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必须要有所创新。
根据学科发展,我们多次参加国内外举办的体育、医疗器械博览会及供货会,根据体育保健康复试验课程内容需要采购了一批新型的教学设备,并对实验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目前,我校体育保健康复学实验室已配备了心电图、多媒体电子穴位模拟人、运动跑台、便携式尿十项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运动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3.2psykey心理测评系统、心理实验台、按摩床、TDP红外线辐射器、电脑针灸仪、芬兰Polar表、瑞典Monark功率自行车等设备,搭建起体育保健康复实验室这一平台,为体育保健康复试验课程体系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目标
1.教学方法改革。在坚持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学导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以及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和实践环节联系比较密切的专业课,加大案例教学、课外开放现场教学的课时比例,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教学手段改革。任课教师必须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积极制作试验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学院对采用现代教学技术、现代教学手段好的教师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积极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推进多媒体教学条件建设,保证多媒体实验室能基本满足各类实验教学的需求,教师能独立使用多媒体实验室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3.试验课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按照大纲设置实验内容,确立实验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对试验课任课教师和学生,建立一整套从制订教学实验课教学计划、教学实验、实验大纲、实验内容以及实验考核方法、实验报告册到进行实验教学记录和实验准备记录及实验卡片登记等的评价体系,确定体育保健学实验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数,保证保健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4.考试方法改革。平时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考试方式。2000年以前,我们以30分作为体育保健学课程的平时成绩,学生们通常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至于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却不得而知。2000年,我们将这30分分作两半,一半仍作平时成绩,占15分,另一半以考题形式让学生抽签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考核占15分。试行了5年,发现每届学生的实验实践操作得分率较低,间接反映出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种考核办法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反映实验教学的真实情况。
为此,我们从2005年底开始对2003级、2004级四年制学生进行体育保健学的全面考核,针对不同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选择实验内容进行考核,考虑实行单个实验操作或单元实验训练内容考核,以及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逐渐增加实践环节在考核中占的比重,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生的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预习实验作业、课堂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册)和实验考核(操作、口试)构成,它们分别占总成绩的10%和15%,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技术。我们将全部实验内容经过精心挑选与安排,设计成考题,试题的特点是量大、灵活。学生经抽签决定其考试内容,同时,我们要求每位监考老师介绍监考的情况与自己的体会,对每届学生的考试情况都进行汇总存档。
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实验考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真正了解了实验教学的成败得失,有助于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我们将继续坚持实验考核制度,并使之不断完善。
四、加强体育保健学实验课教学的管理
1.对实验准备工作的管理。实验课教学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能否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了抓好实验课教学准备工作的各个环节,实验室将每个实验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规范要求,并将相关事项进行量化,具体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并且还制定了《实验室实验准备工作质量评估表》,对技术人员在仪器的准备与调试、服务质量与态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每学期实验课结束时,由实验带教老师对技术人员进行评议,理论教研室兼管实验室并将全部评议表汇总,评议结果与本人见面,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准备工作的质量。
2.对实验带教老师的管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都直接取决于实验带教老师。我们要求每位实验带教老师都必须认真备课和预做(首次)实验,对新教师还要求进行实验预讲后才能上课。同时各实验室还定期召开实验教学讨论会,交流经验教训,共同提高。
同时,严格劳动纪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得批改实验报告,不得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必须认真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教育学生节约试剂,爱护仪器,特别是贵重仪器,若因操作失误或使用不当造成仪器损坏,必须追究当事者及实验带教老师的责任,并责其做出适当赔偿。
在每学期的期中,组织学生对每位实验带教老师进行综合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反馈给每位老师,以促进实验教学方法与水平的不断改进提高。
3.对学生的管理。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加强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学生的第一次实验课上,要求每位老师都要组织学生学习《学生实验室规则》及各项规章制度,严肃实验室纪律,讲清实验课程的总体安排、要求和考核及评价办法等。
为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我们从2000年开始统一印制了“实验报告册”,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报告册须经指导教师验收签名后才有效,否则视为实验缺课。这样有效地防止了互抄实验现象与结果,并促使他们认真操作、仔细观察。不少同学对实验现象不满意时,能主动要求重做,有的甚至重做两三次,直到满意为止。
4.对实验器材的管理。由于我院近年来对体育保健学实验室作了重点投入,用于试验课教学的大型仪器、设备逐日增多,对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也提上了日程。对此,我们在仪器设备的建档、使用、维修等方面都制定了一整套的制度,并实行了课程责任人管理、使用责任人登记程序,确保了实验室的正常良性运转。
5.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从2006年开始,给学生增加了课外开放实验实践的机会,如穴位按摩、急救操作部分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及亲手示范进行授课,这样一方面没有了上课时抽象的感觉,另一方面真正得到了操作的亲身感受,提高了感性认识。我们还增加了课外综合设计研究型实验,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机会,在教师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见解,给课题负责老师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新思维和能力大幅度发展。此外,利用寒暑假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健康体质测试。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所学知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应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五、结语
经过近七年的实验课教学改革,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都得到明显的增强和提高。学生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而且得到了较好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在体育保健学及运动人体科学方面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Z].2003-06-19.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2004-09-29.
[3]赵焕彬,等.体育院校实验室及实验课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6(1).
[关键词]高师院校 体育保健学 实验课教学
[作者简介]张路萍(1961- ),女,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保健、运动损伤、体育康复)。(河南 洛阳 471022)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131-02
体育保健学是教育部1998年试行、2004年施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中列出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科学,重在应用,实践性教学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程方案》的要求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体育保健学课程作为主干课程,其本身还有不断完善的必要,其中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的每个实验的独立性强,彼此衔接较少,单元实验训练、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更是极为薄弱,缺乏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效果评价指数,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为进一步完善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更好地实现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目标,本项目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特点,研究并设计了以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个性发展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新的实验课教学的合成教育模式。通过运用体育院校的教研基地,经过七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我们从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策略、评价、实践上全面创新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改革与实践成果,大大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从实验课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实验等方面的教改创新入手,建立高标准的规范教学形式
为了从实验课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实验等方面教改入手,我们建立了高标准的规范教学形式,编写了《体育保健康复实验指导》参考书。实验指导参考书设计内容丰富翔实,且搭配合理、主辅突出,突出了科学性与师范性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科技”“健康”“创新”的主题,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基本具备了合成教育模式的特征,成为配合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的实验教改创新资源。
设置制订教学实验课教学计划、教学实验大纲、实验内容、教学实验课程表、教学实验课开设情况统计表以及实验方法及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印刷实验报告册,进行实验教学记录和实验准备记录及实验卡片登记。
设立体育保健学实验中心(内设医务监督组、运动创伤组、推拿按摩组、运动营养组、中医针灸组、运动生理生化组、运动心理咨询组、多媒体实验室等),确定体育保健学实验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数,保证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二、瞄准新的科研成果,投入新的保健康复实验器材,为高标准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教学及试验平台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涉及体育保健康复领域的科研成果及体育保健康复器材更是层出不穷。过去,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实验器材甚少,而且多是些纱布、绷带、血压计等,教学条件也比较简陋,并且也未引起足够重视,试验课的效果无法与培养实用型人才对接,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为此,我们瞄准这一科研前沿,取得学院的大力支持,多次参加国家、省部级组织的专业学术会议,学习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及科研情况,研究教材中的创新内容,提出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的教改内容一定要满足和超越体育保健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体育保健学课程的设置及教材的更新有一个较长周期,而体育保健康复的科研成果往往超前,体育保健康复器材和设备的研发也往往超前,所以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必须要有所创新。
根据学科发展,我们多次参加国内外举办的体育、医疗器械博览会及供货会,根据体育保健康复试验课程内容需要采购了一批新型的教学设备,并对实验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目前,我校体育保健康复学实验室已配备了心电图、多媒体电子穴位模拟人、运动跑台、便携式尿十项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运动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3.2psykey心理测评系统、心理实验台、按摩床、TDP红外线辐射器、电脑针灸仪、芬兰Polar表、瑞典Monark功率自行车等设备,搭建起体育保健康复实验室这一平台,为体育保健康复试验课程体系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目标
1.教学方法改革。在坚持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学导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以及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和实践环节联系比较密切的专业课,加大案例教学、课外开放现场教学的课时比例,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教学手段改革。任课教师必须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积极制作试验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学院对采用现代教学技术、现代教学手段好的教师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积极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推进多媒体教学条件建设,保证多媒体实验室能基本满足各类实验教学的需求,教师能独立使用多媒体实验室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3.试验课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按照大纲设置实验内容,确立实验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对试验课任课教师和学生,建立一整套从制订教学实验课教学计划、教学实验、实验大纲、实验内容以及实验考核方法、实验报告册到进行实验教学记录和实验准备记录及实验卡片登记等的评价体系,确定体育保健学实验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数,保证保健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4.考试方法改革。平时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考试方式。2000年以前,我们以30分作为体育保健学课程的平时成绩,学生们通常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至于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却不得而知。2000年,我们将这30分分作两半,一半仍作平时成绩,占15分,另一半以考题形式让学生抽签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考核占15分。试行了5年,发现每届学生的实验实践操作得分率较低,间接反映出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种考核办法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反映实验教学的真实情况。
为此,我们从2005年底开始对2003级、2004级四年制学生进行体育保健学的全面考核,针对不同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选择实验内容进行考核,考虑实行单个实验操作或单元实验训练内容考核,以及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逐渐增加实践环节在考核中占的比重,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生的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预习实验作业、课堂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册)和实验考核(操作、口试)构成,它们分别占总成绩的10%和15%,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技术。我们将全部实验内容经过精心挑选与安排,设计成考题,试题的特点是量大、灵活。学生经抽签决定其考试内容,同时,我们要求每位监考老师介绍监考的情况与自己的体会,对每届学生的考试情况都进行汇总存档。
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实验考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真正了解了实验教学的成败得失,有助于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我们将继续坚持实验考核制度,并使之不断完善。
四、加强体育保健学实验课教学的管理
1.对实验准备工作的管理。实验课教学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能否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了抓好实验课教学准备工作的各个环节,实验室将每个实验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规范要求,并将相关事项进行量化,具体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并且还制定了《实验室实验准备工作质量评估表》,对技术人员在仪器的准备与调试、服务质量与态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每学期实验课结束时,由实验带教老师对技术人员进行评议,理论教研室兼管实验室并将全部评议表汇总,评议结果与本人见面,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准备工作的质量。
2.对实验带教老师的管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都直接取决于实验带教老师。我们要求每位实验带教老师都必须认真备课和预做(首次)实验,对新教师还要求进行实验预讲后才能上课。同时各实验室还定期召开实验教学讨论会,交流经验教训,共同提高。
同时,严格劳动纪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得批改实验报告,不得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必须认真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教育学生节约试剂,爱护仪器,特别是贵重仪器,若因操作失误或使用不当造成仪器损坏,必须追究当事者及实验带教老师的责任,并责其做出适当赔偿。
在每学期的期中,组织学生对每位实验带教老师进行综合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反馈给每位老师,以促进实验教学方法与水平的不断改进提高。
3.对学生的管理。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加强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学生的第一次实验课上,要求每位老师都要组织学生学习《学生实验室规则》及各项规章制度,严肃实验室纪律,讲清实验课程的总体安排、要求和考核及评价办法等。
为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我们从2000年开始统一印制了“实验报告册”,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报告册须经指导教师验收签名后才有效,否则视为实验缺课。这样有效地防止了互抄实验现象与结果,并促使他们认真操作、仔细观察。不少同学对实验现象不满意时,能主动要求重做,有的甚至重做两三次,直到满意为止。
4.对实验器材的管理。由于我院近年来对体育保健学实验室作了重点投入,用于试验课教学的大型仪器、设备逐日增多,对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也提上了日程。对此,我们在仪器设备的建档、使用、维修等方面都制定了一整套的制度,并实行了课程责任人管理、使用责任人登记程序,确保了实验室的正常良性运转。
5.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从2006年开始,给学生增加了课外开放实验实践的机会,如穴位按摩、急救操作部分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及亲手示范进行授课,这样一方面没有了上课时抽象的感觉,另一方面真正得到了操作的亲身感受,提高了感性认识。我们还增加了课外综合设计研究型实验,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机会,在教师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见解,给课题负责老师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新思维和能力大幅度发展。此外,利用寒暑假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健康体质测试。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所学知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应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五、结语
经过近七年的实验课教学改革,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都得到明显的增强和提高。学生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而且得到了较好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在体育保健学及运动人体科学方面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Z].2003-06-19.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2004-09-29.
[3]赵焕彬,等.体育院校实验室及实验课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