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赣西北边陲的铜鼓县有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排埠镇。每天早上不到4点钟,周围的人们还在甜美的睡梦当中,镇上“德辉早点店”的一对夫妻就早早地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妻子田冬香像往常一样先为身患脑瘤且瘫痪在床的婆婆邱时桂老人倒屎倒尿,然后,就赶紧下楼到店里操持着发面粉、做包子馒头、熬粥、煮米粉、煮面条等事。8点半,她又带上一碗稀饭、包子或馒头或荷包蛋匆忙上楼,为婆婆穿衣、梳头、洗脸,帮助老人用餐,打扫房间卫生……这样的日子,迄今为止,已经持续了20年。田冬香孝敬老人的故事,也成了集镇上人们茶余饭后广为传颂的一段佳话。
冲破阻力寻真爱
今年42岁的田冬香娘家远在吉安泰和。1988年,初中毕业的她经一位亲戚介绍来到排埠镇织毛衣,后经人介绍结识了吴德辉。吴德辉的父亲已早逝,母亲因身患脑瘤导致身体瘫痪,家中有兄妹6个。当时吴德辉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都已结婚生子居住在外,吴德辉是供销社下属排埠饭店的一名厨师,与他共同生活的有瘫痪在床的母亲,还有两个尚在中学和小学就读的妹妹,4人居住在单位分给的3问狭窄的平房里,每月就靠他1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活,家庭经济非常窘迫。但田冬香还是毅然与吴德辉交往。
田冬香娘家人得知此事后,派田冬香的哥哥和姐姐专程赶到排埠镇,把她带回家里。父母极力反对田冬香与吴德辉的这门亲事,还托人四处为她“寻亲”。然而,田冬香都一一回绝了。她父母于是放出了“你要是不回头,我们就没有你这个女儿”之类的狠话,希望她回心转意。可是,田冬香软硬不吃,父母只好把她关在家里。一星期后,田冬香趁父母外出去赶集的时候,寻机偷出了户口簿与吴德辉登记结了婚。
久病床前有孝媳
田冬香结婚后,在省吃俭用的同时,她想方设法带婆婆去外地治病。只要听说哪里的医院好,她就带老人去哪里治;哪里有治疗偏方,她都千方百计地寻。即使在自己怀孕的时候,她还搀扶着老人先后到了南昌、宜春、长沙等地医院诊治。那段日子,田冬香为婆婆治病用去了8000多元,不仅家中没有一点积蓄,还在外面借了不少的钱。回到家里,田冬香就每天坚持背着婆婆上镇卫生院打针。
为了给婆婆以及两个还在念书的妹妹补充营养。田冬香想尽了办法。她利用星期天妹妹放假在家能帮忙照顾婆婆的空隙,到附近的山坡开荒种植了时令蔬菜。把卖菜钱用来改善家庭生活。家里有点好菜,她总是让给婆婆及妹妹吃。那段日子,由于营养不良加上过度劳累,田冬香怀的第一胎男孩因早产而夭折了。田冬香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护理婆婆。那时,老人不仅瘫痪卧床,而且连眼睛都看不见了,还经常会头晕,在房间里活动也总是靠轮椅一步步地移走。田冬香怕婆婆摔倒,总是按时把一日三餐的饭菜和茶水送到婆婆床前的桌上。不久。吴德辉因单位改制下岗,在集镇上开了一家早点店。从此,田冬香每天既要给丈夫打下手、操持着店里的各种杂活,又要照料病床上的婆婆。
2008年的春节,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雪花,一家人正其乐融融吃着年夜饭,突然从房间里传来婆婆含糊不清的喊声。田冬香跑到老人的房门口,见婆婆已从床上跌落在地板上,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原来婆婆大小便失禁了。田冬香赶紧喊上在家的小妹,两人一起为婆婆洗澡,换洗衣服、被褥。老人生病期间,老人的几个子女曾多次表示要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中护理。但田冬香说:“婆婆和我朝夕相处,婆婆尽管不能开口说话,看不见东西,但她非常信赖我,我也非常乐意继续照顾婆婆。”
老人的女儿吴德煌说:“我每次回家看望妈妈,总是看到嫂子拉着妈妈的手拉家常,为她翻身,端茶送水。喂饭喂药。她们婆媳之间的那份默契让我由衷地觉得她们胜似母女。”
今年3月初,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老人的病情加重,经常大小便失禁。田冬香每天要为婆婆换洗七八次以上的衣服、被褥。吴德辉说,那段日子,过度的劳累让田冬香的眼圈都黑了,人显得非常疲惫。田冬香家隔壁的邻居老帅说:“每当春暖花开、天气晴好的日子,田冬香总会用轮椅推着老人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排埠镇社区管委会的一位负责人感慨地说:“古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田冬香在20年间的7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护理婆婆的事实,对这句古语有了新的注释,那就是‘久病床前有孝媳’。”
爱心接力在继续
田冬香平日里护理照顾老人,她的一对儿女耳濡目染,渐渐地养成了尊老、敬老、爱老的习惯。每天一放学,这对兄妹都会匆匆地跑回家,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楼去看望和问候生病的奶奶,陪伴奶奶说话,打扫房间卫生:到吃中饭和晚饭的时候,兄妹俩总是抢着去给奶奶送饭、送水。田冬香已上高中的女儿至今仍然和奶奶同住在一间屋里,每次放假回家。她都会为奶奶洗脸、梳头,晚上睡觉前她担心老人会着凉感冒。特别留意老人身上盖的被子是否移动,甚至在半夜醒来都会起来检查一下奶奶的睡觉情况。
天道酬勤乐开怀
这些年,田冬香默默孝敬婆婆的同时,凭着诚实守信的经商原则,生意越做越红火。特别是田冬香一家敬老、爱老的故事,让周围的不少客人慕名而来。到店里买包子、吃面条或粉条,她家的收入明显提高。现在,家中不仅还清了为婆婆治病所借的债务,而且还在集镇上建起了一幢三层砖混结构、面积271平方米的楼房。去年还购买了一辆小汽车。现年77岁的邱时桂老人每天在家里穿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溜溜。她的房间也被布置得井井有条。当她听到来家串门的亲朋在与田冬香说话时,她都会竖起大拇指,向客人表明儿媳对自己的好,用微笑表示感谢,脸上洋溢着欣慰和幸福。大家都说邱时桂老人因为有一个贤惠的媳妇。才有了晚年的幸福生活。而田冬香却腼腆地说:“婆婆有福气,是因为她赶上了现在的好时代。”
责编/晓辉
冲破阻力寻真爱
今年42岁的田冬香娘家远在吉安泰和。1988年,初中毕业的她经一位亲戚介绍来到排埠镇织毛衣,后经人介绍结识了吴德辉。吴德辉的父亲已早逝,母亲因身患脑瘤导致身体瘫痪,家中有兄妹6个。当时吴德辉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都已结婚生子居住在外,吴德辉是供销社下属排埠饭店的一名厨师,与他共同生活的有瘫痪在床的母亲,还有两个尚在中学和小学就读的妹妹,4人居住在单位分给的3问狭窄的平房里,每月就靠他1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活,家庭经济非常窘迫。但田冬香还是毅然与吴德辉交往。
田冬香娘家人得知此事后,派田冬香的哥哥和姐姐专程赶到排埠镇,把她带回家里。父母极力反对田冬香与吴德辉的这门亲事,还托人四处为她“寻亲”。然而,田冬香都一一回绝了。她父母于是放出了“你要是不回头,我们就没有你这个女儿”之类的狠话,希望她回心转意。可是,田冬香软硬不吃,父母只好把她关在家里。一星期后,田冬香趁父母外出去赶集的时候,寻机偷出了户口簿与吴德辉登记结了婚。
久病床前有孝媳
田冬香结婚后,在省吃俭用的同时,她想方设法带婆婆去外地治病。只要听说哪里的医院好,她就带老人去哪里治;哪里有治疗偏方,她都千方百计地寻。即使在自己怀孕的时候,她还搀扶着老人先后到了南昌、宜春、长沙等地医院诊治。那段日子,田冬香为婆婆治病用去了8000多元,不仅家中没有一点积蓄,还在外面借了不少的钱。回到家里,田冬香就每天坚持背着婆婆上镇卫生院打针。
为了给婆婆以及两个还在念书的妹妹补充营养。田冬香想尽了办法。她利用星期天妹妹放假在家能帮忙照顾婆婆的空隙,到附近的山坡开荒种植了时令蔬菜。把卖菜钱用来改善家庭生活。家里有点好菜,她总是让给婆婆及妹妹吃。那段日子,由于营养不良加上过度劳累,田冬香怀的第一胎男孩因早产而夭折了。田冬香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护理婆婆。那时,老人不仅瘫痪卧床,而且连眼睛都看不见了,还经常会头晕,在房间里活动也总是靠轮椅一步步地移走。田冬香怕婆婆摔倒,总是按时把一日三餐的饭菜和茶水送到婆婆床前的桌上。不久。吴德辉因单位改制下岗,在集镇上开了一家早点店。从此,田冬香每天既要给丈夫打下手、操持着店里的各种杂活,又要照料病床上的婆婆。
2008年的春节,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雪花,一家人正其乐融融吃着年夜饭,突然从房间里传来婆婆含糊不清的喊声。田冬香跑到老人的房门口,见婆婆已从床上跌落在地板上,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原来婆婆大小便失禁了。田冬香赶紧喊上在家的小妹,两人一起为婆婆洗澡,换洗衣服、被褥。老人生病期间,老人的几个子女曾多次表示要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中护理。但田冬香说:“婆婆和我朝夕相处,婆婆尽管不能开口说话,看不见东西,但她非常信赖我,我也非常乐意继续照顾婆婆。”
老人的女儿吴德煌说:“我每次回家看望妈妈,总是看到嫂子拉着妈妈的手拉家常,为她翻身,端茶送水。喂饭喂药。她们婆媳之间的那份默契让我由衷地觉得她们胜似母女。”
今年3月初,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老人的病情加重,经常大小便失禁。田冬香每天要为婆婆换洗七八次以上的衣服、被褥。吴德辉说,那段日子,过度的劳累让田冬香的眼圈都黑了,人显得非常疲惫。田冬香家隔壁的邻居老帅说:“每当春暖花开、天气晴好的日子,田冬香总会用轮椅推着老人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排埠镇社区管委会的一位负责人感慨地说:“古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田冬香在20年间的7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护理婆婆的事实,对这句古语有了新的注释,那就是‘久病床前有孝媳’。”
爱心接力在继续
田冬香平日里护理照顾老人,她的一对儿女耳濡目染,渐渐地养成了尊老、敬老、爱老的习惯。每天一放学,这对兄妹都会匆匆地跑回家,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楼去看望和问候生病的奶奶,陪伴奶奶说话,打扫房间卫生:到吃中饭和晚饭的时候,兄妹俩总是抢着去给奶奶送饭、送水。田冬香已上高中的女儿至今仍然和奶奶同住在一间屋里,每次放假回家。她都会为奶奶洗脸、梳头,晚上睡觉前她担心老人会着凉感冒。特别留意老人身上盖的被子是否移动,甚至在半夜醒来都会起来检查一下奶奶的睡觉情况。
天道酬勤乐开怀
这些年,田冬香默默孝敬婆婆的同时,凭着诚实守信的经商原则,生意越做越红火。特别是田冬香一家敬老、爱老的故事,让周围的不少客人慕名而来。到店里买包子、吃面条或粉条,她家的收入明显提高。现在,家中不仅还清了为婆婆治病所借的债务,而且还在集镇上建起了一幢三层砖混结构、面积271平方米的楼房。去年还购买了一辆小汽车。现年77岁的邱时桂老人每天在家里穿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溜溜。她的房间也被布置得井井有条。当她听到来家串门的亲朋在与田冬香说话时,她都会竖起大拇指,向客人表明儿媳对自己的好,用微笑表示感谢,脸上洋溢着欣慰和幸福。大家都说邱时桂老人因为有一个贤惠的媳妇。才有了晚年的幸福生活。而田冬香却腼腆地说:“婆婆有福气,是因为她赶上了现在的好时代。”
责编/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