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ickRide正在尝试用无线技术来打造一种全新的拼车模式,这种基于LBS却又拥有更复杂基因的服务,或许将是缓解交通拥堵的一个点子。
按照常规路径,叶剑飞会在世界500强公司里继续自己的金领生涯,但他却在35岁的时候将自己转到了创业者的角色上,开始起早贪黑的生活,为的是带领团队摸索一种全新的交通模式。
叶剑飞将赌注押在一款名为Picklde的拼车软件上。“一个适用于各类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实时拼车和合作式交通的即时通讯工具,主要服务于客运和货运”,这是他为PickRide所做的注释。
无论任何文化背景,人们对于拼车的顾虑多数源于对陌生人的恐惧。因此,PickRide创始人叶剑飞认为,拼车行为必须发展出一种社交关系,并应该能够嵌入用户原有的社交关系当中。PickRide的研发团队了解到,人们更喜欢与熟人以及可以信赖的人拼车,所以特别强调建立PiokRide socjal Network社交网络(简称PSN),用于促进熟人间、同事间、校友间、邻居间等的实时拼车。
用户可以添加朋友作为“拼客”,从而实现实时的车辆共享,这个过程就像将朋友加入自己的MSN或skylDe联系人列表。当你的“拼客”登录并靠近你,他们将在你的“在线拼客”名单里“叮咚唱歌”。此外,用户还可以在周边20英里(32公里)为半径的地图上发帖回帖,与邻居、同学以及同事共享交通需求信息。来自同一个公司、组织或学校的用户可能会使用相同的电子邮件域名组,PickRide可以验证电子邮件域名组并公布个人信用资料,通过这些用户的公开个人资料帮助他们互相辨认。此外,开发者已经在服务器端与多种sNs打通了接口,就等时间成熟后接入客户端。利用智能手机编织细分服务
求学期间,叶剑飞感兴趣的方向是运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非常关注用新技术来提升社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实现低碳社会的环保目标,甚至在2005年就注册了cdmtrade,coin(碳交易)域名。2005年6月,叶剑飞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商学院毕业获得MBA学位后回国工作,在一家财富500强的自动化公司里担任亚洲战略总监一职四年,但其间他一直没有脱离对城市运营水准的思考。
在国内几年的生活中,叶剑飞看到的是机动车的飞速增长。而尤其是近几年,城市交通日趋恶化,早晚高峰越来越长,拥堵越来越严重。“去年底我们到访北京,在一条主路上曾观测到连续41辆车内都只坐了一个人,这种一人独驾却将道路堵到绝望的交通模式非常荒谬。”在叶剑飞看来,在不改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改善交通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提高单个车辆的承载人数,增加人们出行中的拼车行为。
叶剑飞对拼车行为的认识,源于他早年在美国的求学经历。美国大学的学生多数住在校外,需要开车入学。由于校园里普遍车位有限,因此大家几乎都有拼车的经历。但是,拼车的问题就是需要等待,固定的拼车好友中只要有一个人耽误了时间,就可能导致全车的人迟到。而下课时的时候问题更大,因为大家的选课不同,下课时间也不同,导致固定的朋友们无法拼车,只能各走各的。
为拼车而服务的网站也由来已久,现有的拼车网站都是基于传统互联网的,无法反映车辆的真实位置,开车时也难以接入这种网站,这意味着,由此建立的拼车行为是预约的而非实时的。这使叶剑飞认识到,要实现真正最高效拼车,首先必须建立一种实时交易系统。
真正的关于PickRide这个想法的清晰形成,是在2009年初,当时智能手机在一些细分市场上的流行度已有明显提升。叶剑飞当时想到要实现真正高效的拼车,必须是有一种机制,能够利用具有全球定位功能的手机,在司机和乘客之间建立起一种空车位的实时交易机制,而且这种实时交易系统必须是基于位置的,“就是说,只能是地理上最邻近的乘客和司机之间的联系,不同城市间的,哪怕是相同城市但相邻较远的空车位和乘客之间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乘客不可能去搭乘那些空车位。所以,我就认识到这会是一个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同时,司机和乘客都应该可以将自己的目的地发布出去,以便对方比对目的地而找到最合适的拼车伙伴。”叶剑飞表示。
2009年秋天,在杭州西溪湿地一家名为里约度假酒店,一个古色古香的大院里,叶剑飞将自己的构想告诉了两个好友,三人一拍即合,组成了最初的团队。这个团队后来发展为九人,核心成员基本都有在500强或知名科技企业工作的经历。
虽然有了缜密周全的创意,PickRide的开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iOS版PmkRide历时15个月才开发出来,这个研发周期在手机应用中算是非常长了。叶剑飞解释道,PickRide和普通的LBS应用完全不同,关键是因为它带了时序交易系统,使得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交互的逻辑、算法非常复杂“因为手机不同于PC,PC不必考虑到用户的意外退出,而手机端不同。更关键的是,由于我们采取了基于时间序列的出价、交易流程管理,这就必须考虑到每个交易环节的各种意外情况,比如在任何一个环节失去GPS或手机信号,遭遇网络拥堵或手机断电,以及外界打入通话,而这又分为会员拨入和亲友拨入两种隋况:有时候一方中断程序去拨号,另一方则启动了其他应用,每个阶段各自的数十种意外情况我们都必须处理,以达到系统的鲁棒性和完善的用户体验。”这些服务端用来处理每个阶段的数十种不同意外情况的算法和逻辑非常复杂,以致于团队里无人能独立对此进行整体掌握,每个人遇到算法和逻辑问题都必须查资料。
另外一个问题是地理位置匹配的问题,绝大多数LBS根本不需要位置匹配,或者至少不会需要对全球范围内在线用户都进行实时地理位置匹配,但是由于PickRide需要对全球各地同时在线的大量会员进行实时匹配,前面尝试开发的几种匹配算法都导致服务器在模拟大用户量的情况下崩溃,因为服务器端的运算量非常庞大,团队在服务器端的算法上就受阻达两个多月,绝望得几乎放弃,直到叶剑飞找到一位专攻自控算法的科学家朋友帮助,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PickRide系统中,用户可以全方位控制拼车过程。叶剑飞认为,驾乘双方必须发展出一种契约,不能在达成口头协议之后单方面失约,导致一方接空或者等空的情况。如果失约,那么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或者被惩罚。如果放任发散式的叫车模式,失约行为对其未来的信用没有任何损害,那么就会产生大量的失约行为。对于这一点,研发人员在应用中采取了信用矩阵管理和全流程管理。用户密度是关键
“用户使用的成本是很低的。”叶剑飞表示现在PickRide的应用是免费的。PickRide对流量要求也很低,因为主要就是位置的更新,以及其他用户状态信息的更新。用户即使24小时挂在PickRide上,使用流量也只有3M~4M左右。地图信息是手机上的谷歌地图插件管理的,一旦地图资料导人,就储存在手机里,无需重复导入同一城市的地图。话费方面的支出也不多,每次拼车仅用一两分钟的通话就能搞定。
据叶剑飞表示,PickRide适用于地球任何一处可以接受手机基站信号,并且可以接受GPS信号的地点。由于定位的多重技术保障,PickRide可以适用于大多数室内场合,例如住宅和机场航站楼里。研发人员已在安徽的农村,以及纽约的高楼林立区、夏威夷毛伊岛上对PickRide进行过试验,结果表明其运行稳定。“只要手机信号的稳定度能得到保证,就能保证在人类居住的多数区域都是稳定的。”叶剑飞说。
PickRide英文版上线约有5个月,在美国已吸引到近数万注册用户,在中国虽然上线只有一个月,注册用户数也已经达到了4000多人,其中上海、杭州、温州地区的用户较多。
21世纪网CTO韩磊在iPhone4上安装了PickRide,他对本刊记者表示,“软件的创意很好,但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例如访问AppStore只能下载到英文版,这可能由于PickRide中文版只面向中国市场发行,而我的AppStore账号是美国的;另外用户不够多,在广州珠江新城和白云新城,多次尝试,周边1.6公里内均无乘客;在所有问题中,韩磊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目前使用者还偏少”。
叶剑飞也表示,“我们目前在中国大陆最主要的发展目标就是将主要城市的用户密度不断提升。”PickRide现在的中文版本已经具有了推送功能(包括已经发布的iOS版本和即将发布的Android2,2版本),这样用户不必时刻在线,周边有他人上线会在0.5秒左右推送到你的手机,这也极大增加了初期的匹配成功率。
同时他也分析中国注册用户增长比美国稍慢的客观原因,“目前每4个美国人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而中国的这一数据则低得多。”并且PickRide在美国通过大学校园往社会上传的推广策略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在中国大多数大学生住校,没有车,智能手机普及率也低很多。
按照常规路径,叶剑飞会在世界500强公司里继续自己的金领生涯,但他却在35岁的时候将自己转到了创业者的角色上,开始起早贪黑的生活,为的是带领团队摸索一种全新的交通模式。
叶剑飞将赌注押在一款名为Picklde的拼车软件上。“一个适用于各类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实时拼车和合作式交通的即时通讯工具,主要服务于客运和货运”,这是他为PickRide所做的注释。
无论任何文化背景,人们对于拼车的顾虑多数源于对陌生人的恐惧。因此,PickRide创始人叶剑飞认为,拼车行为必须发展出一种社交关系,并应该能够嵌入用户原有的社交关系当中。PickRide的研发团队了解到,人们更喜欢与熟人以及可以信赖的人拼车,所以特别强调建立PiokRide socjal Network社交网络(简称PSN),用于促进熟人间、同事间、校友间、邻居间等的实时拼车。
用户可以添加朋友作为“拼客”,从而实现实时的车辆共享,这个过程就像将朋友加入自己的MSN或skylDe联系人列表。当你的“拼客”登录并靠近你,他们将在你的“在线拼客”名单里“叮咚唱歌”。此外,用户还可以在周边20英里(32公里)为半径的地图上发帖回帖,与邻居、同学以及同事共享交通需求信息。来自同一个公司、组织或学校的用户可能会使用相同的电子邮件域名组,PickRide可以验证电子邮件域名组并公布个人信用资料,通过这些用户的公开个人资料帮助他们互相辨认。此外,开发者已经在服务器端与多种sNs打通了接口,就等时间成熟后接入客户端。利用智能手机编织细分服务
求学期间,叶剑飞感兴趣的方向是运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非常关注用新技术来提升社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实现低碳社会的环保目标,甚至在2005年就注册了cdmtrade,coin(碳交易)域名。2005年6月,叶剑飞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商学院毕业获得MBA学位后回国工作,在一家财富500强的自动化公司里担任亚洲战略总监一职四年,但其间他一直没有脱离对城市运营水准的思考。
在国内几年的生活中,叶剑飞看到的是机动车的飞速增长。而尤其是近几年,城市交通日趋恶化,早晚高峰越来越长,拥堵越来越严重。“去年底我们到访北京,在一条主路上曾观测到连续41辆车内都只坐了一个人,这种一人独驾却将道路堵到绝望的交通模式非常荒谬。”在叶剑飞看来,在不改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改善交通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提高单个车辆的承载人数,增加人们出行中的拼车行为。
叶剑飞对拼车行为的认识,源于他早年在美国的求学经历。美国大学的学生多数住在校外,需要开车入学。由于校园里普遍车位有限,因此大家几乎都有拼车的经历。但是,拼车的问题就是需要等待,固定的拼车好友中只要有一个人耽误了时间,就可能导致全车的人迟到。而下课时的时候问题更大,因为大家的选课不同,下课时间也不同,导致固定的朋友们无法拼车,只能各走各的。
为拼车而服务的网站也由来已久,现有的拼车网站都是基于传统互联网的,无法反映车辆的真实位置,开车时也难以接入这种网站,这意味着,由此建立的拼车行为是预约的而非实时的。这使叶剑飞认识到,要实现真正最高效拼车,首先必须建立一种实时交易系统。
真正的关于PickRide这个想法的清晰形成,是在2009年初,当时智能手机在一些细分市场上的流行度已有明显提升。叶剑飞当时想到要实现真正高效的拼车,必须是有一种机制,能够利用具有全球定位功能的手机,在司机和乘客之间建立起一种空车位的实时交易机制,而且这种实时交易系统必须是基于位置的,“就是说,只能是地理上最邻近的乘客和司机之间的联系,不同城市间的,哪怕是相同城市但相邻较远的空车位和乘客之间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乘客不可能去搭乘那些空车位。所以,我就认识到这会是一个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同时,司机和乘客都应该可以将自己的目的地发布出去,以便对方比对目的地而找到最合适的拼车伙伴。”叶剑飞表示。
2009年秋天,在杭州西溪湿地一家名为里约度假酒店,一个古色古香的大院里,叶剑飞将自己的构想告诉了两个好友,三人一拍即合,组成了最初的团队。这个团队后来发展为九人,核心成员基本都有在500强或知名科技企业工作的经历。
虽然有了缜密周全的创意,PickRide的开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iOS版PmkRide历时15个月才开发出来,这个研发周期在手机应用中算是非常长了。叶剑飞解释道,PickRide和普通的LBS应用完全不同,关键是因为它带了时序交易系统,使得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交互的逻辑、算法非常复杂“因为手机不同于PC,PC不必考虑到用户的意外退出,而手机端不同。更关键的是,由于我们采取了基于时间序列的出价、交易流程管理,这就必须考虑到每个交易环节的各种意外情况,比如在任何一个环节失去GPS或手机信号,遭遇网络拥堵或手机断电,以及外界打入通话,而这又分为会员拨入和亲友拨入两种隋况:有时候一方中断程序去拨号,另一方则启动了其他应用,每个阶段各自的数十种意外情况我们都必须处理,以达到系统的鲁棒性和完善的用户体验。”这些服务端用来处理每个阶段的数十种不同意外情况的算法和逻辑非常复杂,以致于团队里无人能独立对此进行整体掌握,每个人遇到算法和逻辑问题都必须查资料。
另外一个问题是地理位置匹配的问题,绝大多数LBS根本不需要位置匹配,或者至少不会需要对全球范围内在线用户都进行实时地理位置匹配,但是由于PickRide需要对全球各地同时在线的大量会员进行实时匹配,前面尝试开发的几种匹配算法都导致服务器在模拟大用户量的情况下崩溃,因为服务器端的运算量非常庞大,团队在服务器端的算法上就受阻达两个多月,绝望得几乎放弃,直到叶剑飞找到一位专攻自控算法的科学家朋友帮助,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PickRide系统中,用户可以全方位控制拼车过程。叶剑飞认为,驾乘双方必须发展出一种契约,不能在达成口头协议之后单方面失约,导致一方接空或者等空的情况。如果失约,那么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或者被惩罚。如果放任发散式的叫车模式,失约行为对其未来的信用没有任何损害,那么就会产生大量的失约行为。对于这一点,研发人员在应用中采取了信用矩阵管理和全流程管理。用户密度是关键
“用户使用的成本是很低的。”叶剑飞表示现在PickRide的应用是免费的。PickRide对流量要求也很低,因为主要就是位置的更新,以及其他用户状态信息的更新。用户即使24小时挂在PickRide上,使用流量也只有3M~4M左右。地图信息是手机上的谷歌地图插件管理的,一旦地图资料导人,就储存在手机里,无需重复导入同一城市的地图。话费方面的支出也不多,每次拼车仅用一两分钟的通话就能搞定。
据叶剑飞表示,PickRide适用于地球任何一处可以接受手机基站信号,并且可以接受GPS信号的地点。由于定位的多重技术保障,PickRide可以适用于大多数室内场合,例如住宅和机场航站楼里。研发人员已在安徽的农村,以及纽约的高楼林立区、夏威夷毛伊岛上对PickRide进行过试验,结果表明其运行稳定。“只要手机信号的稳定度能得到保证,就能保证在人类居住的多数区域都是稳定的。”叶剑飞说。
PickRide英文版上线约有5个月,在美国已吸引到近数万注册用户,在中国虽然上线只有一个月,注册用户数也已经达到了4000多人,其中上海、杭州、温州地区的用户较多。
21世纪网CTO韩磊在iPhone4上安装了PickRide,他对本刊记者表示,“软件的创意很好,但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例如访问AppStore只能下载到英文版,这可能由于PickRide中文版只面向中国市场发行,而我的AppStore账号是美国的;另外用户不够多,在广州珠江新城和白云新城,多次尝试,周边1.6公里内均无乘客;在所有问题中,韩磊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目前使用者还偏少”。
叶剑飞也表示,“我们目前在中国大陆最主要的发展目标就是将主要城市的用户密度不断提升。”PickRide现在的中文版本已经具有了推送功能(包括已经发布的iOS版本和即将发布的Android2,2版本),这样用户不必时刻在线,周边有他人上线会在0.5秒左右推送到你的手机,这也极大增加了初期的匹配成功率。
同时他也分析中国注册用户增长比美国稍慢的客观原因,“目前每4个美国人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而中国的这一数据则低得多。”并且PickRide在美国通过大学校园往社会上传的推广策略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在中国大多数大学生住校,没有车,智能手机普及率也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