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教育思想蕴涵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教学的目标。本文围绕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对策,深入探析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强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习近平;教育思想;思政课教学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阐述的一系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论断,为我国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而现实中,马克思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1],导致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因此,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指导寻求新的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生之间存在教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当前思政课大部分为大班教学,教师面对的是几十甚至上百名的学生。这些教学对象来自五湖四海,其成长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背景和后天的经历都各不相同,对教学的诉求也不一样。学生诉求的多样性与教师单一性、要求传达思想和内容统一性的矛盾,是导致教师所传达或发出的信息与学生想要的信息形成不对称的原因。老师所教的不是学生想要的、感兴趣的,这就会导致教学效果异化。
(2)思政课教学重视学科政治性、弱化课程学术性
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注重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宣传无疑是应该的。但若忽视其学术性特点,教学必将陷入空洞和无效的说教。在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大学生反感的并不是思政课本身的政治色彩或意识形态特征,而是缺乏学术性的政治说教[2]。一些高校与思政课教师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程体系的重构、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良等具体环节上,而对一些基本理念层面的问题缺乏学术含量,教学内容浮于表象,无深邃的思想、严密的逻辑、深刻的说理及理性的思辨,必定不能吸引和说服当代的大学生。
(3)复杂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冲击
当下的大学生对于过去的苦难及历史发展没有什么深层次的体会,所以他们是无法对现在中国的发展产生共鸣,而西方社会开放的思想又与他们如今的思想吻合,这就使得他们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国内经济市场的发展虽然解放了我国的发展活力,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毕业即失业,对于他们来说前途的迷茫使得他们无法正确认识到社会制度发展的本质,再者西方大量与社会主义相悖甚至反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也被有意无意地带入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推动下,各种社会思潮和不良信息无孔不入,充斥和影响着高校师生的三观和思想。社会环境对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表现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影响,冲击着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新时期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习近平同志对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3]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工作难度更大,我们要找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对策,改善思政教育效果。
(1)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建设
要严把教师准入关,严格按照高校思政课教师选聘和任用的条件和要求,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教学上有真才实学,勇于改革创新的同志选配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上来。高校要为思政课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他们进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习近平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4]为此,学校应常规性地安排教师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时间走出校门,深入历史古迹或者红色基地等开展专题调查研究,让教师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让教师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强教师回应时代、回应学生的问题的勇气和解疑释惑的理论底气,切实以理论和实践解决好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2)探索“思政课”改革与大数据技术结合的着力点
依据动态数据信息不断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对高校各大网络平台的跟踪、关注学生的信息交流情况,及时捕捉、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思想动态,通过这些最新的数据信息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一手资料,调整与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群体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平台上推出优质课程,积极设置议题,引导大学生就理论难点和社会热点展开广泛讨论与深度交流,以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3)尝试小班教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的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这就使得大班化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小班教学,小在人数规模,重在自主探究,强在师生深入互动。小班化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应主动让度提问、评价的话语制动权,将师生之间的话语落差削平,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交流,合力探索未知世界。在小班化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交流互动时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入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状态。
总之,只有不断深化高校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让学生喜欢和愿意上思政课,从而保证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为我们祖国的建设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重大课题
关于“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分項课题
《高职院校中国梦与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J20170065
参考文献
[1]柯颖 援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 [J]援学术论坛,2008(10):203-205.
[2]陈文泽.论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65—69.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敏锐把握世 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N].人民日报,2013—10—02(1).
[4]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IN].人民日报.2016—04—30(2).
作者简介:
林志坚(1966-),女,汉族,山东平度人,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关键词:习近平;教育思想;思政课教学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阐述的一系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论断,为我国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而现实中,马克思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1],导致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因此,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指导寻求新的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生之间存在教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当前思政课大部分为大班教学,教师面对的是几十甚至上百名的学生。这些教学对象来自五湖四海,其成长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背景和后天的经历都各不相同,对教学的诉求也不一样。学生诉求的多样性与教师单一性、要求传达思想和内容统一性的矛盾,是导致教师所传达或发出的信息与学生想要的信息形成不对称的原因。老师所教的不是学生想要的、感兴趣的,这就会导致教学效果异化。
(2)思政课教学重视学科政治性、弱化课程学术性
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注重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宣传无疑是应该的。但若忽视其学术性特点,教学必将陷入空洞和无效的说教。在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大学生反感的并不是思政课本身的政治色彩或意识形态特征,而是缺乏学术性的政治说教[2]。一些高校与思政课教师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程体系的重构、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良等具体环节上,而对一些基本理念层面的问题缺乏学术含量,教学内容浮于表象,无深邃的思想、严密的逻辑、深刻的说理及理性的思辨,必定不能吸引和说服当代的大学生。
(3)复杂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冲击
当下的大学生对于过去的苦难及历史发展没有什么深层次的体会,所以他们是无法对现在中国的发展产生共鸣,而西方社会开放的思想又与他们如今的思想吻合,这就使得他们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国内经济市场的发展虽然解放了我国的发展活力,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毕业即失业,对于他们来说前途的迷茫使得他们无法正确认识到社会制度发展的本质,再者西方大量与社会主义相悖甚至反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也被有意无意地带入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推动下,各种社会思潮和不良信息无孔不入,充斥和影响着高校师生的三观和思想。社会环境对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表现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影响,冲击着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新时期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习近平同志对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3]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工作难度更大,我们要找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对策,改善思政教育效果。
(1)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建设
要严把教师准入关,严格按照高校思政课教师选聘和任用的条件和要求,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教学上有真才实学,勇于改革创新的同志选配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上来。高校要为思政课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他们进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习近平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4]为此,学校应常规性地安排教师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时间走出校门,深入历史古迹或者红色基地等开展专题调查研究,让教师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让教师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强教师回应时代、回应学生的问题的勇气和解疑释惑的理论底气,切实以理论和实践解决好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2)探索“思政课”改革与大数据技术结合的着力点
依据动态数据信息不断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对高校各大网络平台的跟踪、关注学生的信息交流情况,及时捕捉、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思想动态,通过这些最新的数据信息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一手资料,调整与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群体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平台上推出优质课程,积极设置议题,引导大学生就理论难点和社会热点展开广泛讨论与深度交流,以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3)尝试小班教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的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这就使得大班化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小班教学,小在人数规模,重在自主探究,强在师生深入互动。小班化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应主动让度提问、评价的话语制动权,将师生之间的话语落差削平,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交流,合力探索未知世界。在小班化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交流互动时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入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状态。
总之,只有不断深化高校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让学生喜欢和愿意上思政课,从而保证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为我们祖国的建设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重大课题
关于“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分項课题
《高职院校中国梦与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J20170065
参考文献
[1]柯颖 援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 [J]援学术论坛,2008(10):203-205.
[2]陈文泽.论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65—69.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敏锐把握世 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N].人民日报,2013—10—02(1).
[4]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IN].人民日报.2016—04—30(2).
作者简介:
林志坚(1966-),女,汉族,山东平度人,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