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立锋,是绿色和平组织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
2009年8月,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价结果,中国农业部发放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转抗虫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获准的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分别由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申报,安全证书的有限期均为2009年8月17日—2014年8月17日,两个产品分别限在湖北省和山东省生产应用。
此次获准通过的作为粮食作物的转基因品种,它的审批过程仍旧是在非公开程序下进行的。事实上,中国于2000年8月8日签署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国务院于2005年4月27日批准了该议定书,正式成为缔约方。议定书的目标是保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其潜在的可能对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在缺乏足够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可对转基因生物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其中的第23条要求:各缔约方应按照其各自的法律和规章,在关于改性活生物体的决策过程中征求公众的意见,并在不违反关于机密资料的情况下,向公众通报此种决定的结果;每一缔约方应力求使公众知悉可通过何种方式公开获得生物安全资料交换所得信息和资料。在这两个方面,目前中国政府做得都很不够。
目前的第三届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60位专家都是谁?其中有多少是转基因技术专家,有多少位环境和食品安全专家?这些公众都无从得知,因为名单不公开。马上要食用转基因水稻是中国的老百姓,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是谁替自己做出的决定。
事实上,转基因水稻是用转基因技术把水稻中本来没有的基因转入到水稻中,使水稻具有新的生物学性状,如抗虫、抗除草剂、抗病害。但转基因水稻技术非常粗糙,转入的基因影响水稻原有基因的表达,可能引起很多难以预期的后果。可以说,转基因技术把外来的抗除草剂、抗虫特性引入水稻的同时,也把对健康和环境的近忧远患转移到水稻体内。因此,目前世界各国对转基因水稻都采取了谨慎态度和严格管理。水稻是主粮,其安全性尤为重要,但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没有经过长期评估,转基因水稻食用是否安全仍存在很大争议。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批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而转基因污染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却广泛而深远。2007年《国内消费者与海外市场,转基因水稻面临双重压力》报告显示,中国米制品行业因为转基因水稻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早产”而提前遭遇了海外市场的暗礁。从2006年9月起,中国米制品因为含有转基因水稻成分而频频碰响欧盟及日本市场的警报。
此次通过审查的“Bt汕优63”,就是绿色和平组织此前发布的《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报告中提到的转基因Bt水稻,它涉及至少11—12 项国外专利。专利持有人包括孟山都、拜耳和先正达等公司。
世界贸易组织(WTO)要求所有成员国都必须严格承认对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任何技术的知识产权。中国已被美国和欧盟要求对知识产权保护执行“较高标准”,在美国和加拿大,专利持有人通常对侵犯专利的农民采取法律手段。即使那些至今仍未允许粮食种子申请专利的国家也已经受到影响,孟山都公司对进口阿根廷大豆粉的欧洲进口商们提起了法律诉讼,试图通过专利侵权诉讼的办法迫使阿根廷允许种子申请专利。
另外,大规模的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转基因种子污染常规种子的问题。产生污染的原因可能是自然事件或者人为错误,比如泄漏或混合。如果转基因种子污染了常规的杂交种子,就可能会导致种子公司面临法律纠纷。他们所面对的法律问题可能是专利持有人试图强制执行自己的专利权并要求进行经济补偿。这些都表明,商业化种植涉及国外专利的转基因水稻,会让中国的农民和种子公司面临法律诉讼的威胁。
目前,这三个品种的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还只是拿到了安全证书,要想实现商业化种植,接下来还需要四个环节:品种审定,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在山东省审定,两个水稻品种在湖北省审定;之后还需要这三个品种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同时在国家层面,要召开一个由农业部部长召集,科技部、卫生部、环保部、外交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等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进行审议;联席会议通过后,农业部要最终批准商业化种植。
此次转基因开闸影响深远,2010年及未来中国的转基因农作物可能会进一步提速。中国目前正在研究与开发的转基因植物约47种,其中包括粮食作物7种,经济作物5种,油料作物4种,蔬菜水果等31种。7种粮食作物分别是: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高粱、谷子、甘薯。目前批准进行大田试验的转基因植物已达13种,有棉花、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烟草、马铃薯、番茄、甜椒、番木瓜、杨树和矮牵牛等。其中抗虫棉和转基因木瓜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加上本次的水稻和玉米部分品种获得安全证书,未来中国可能会有更多的转基因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获得批准。
以水稻为例,除了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华恢1号”和“Bt汕优63”外,还有7个品种的转基因水稻最接近获得安全证书并开展商业化种植,这7个品种包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发的CpTI转基因水稻;福建农业科学院牵头,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复旦大学等合作完成的转基因CpTI/BT水稻;另外还有转基因抗白叶枯病水稻(Xa21);改良淀粉品质的转基因水稻;转铁蛋白基因水稻(蜡纸基因反义片断);增产转因水稻(PEPC)及增产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
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作物增产问题,是转基因农作物在中国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目前的转基因农作物中,以增产为目的很少,主要是抗虫和抗除草剂,还有一些是抗旱的,即便有增产效能,目前效果也不明显。短时间内看,转基因确实可以改善农作物的某种性状,但长期就不确定了。比如抗虫棉现在就一代不如一代,并在江苏等地出现了严重的次生虫害,为此农民不得不使用更多的农药。转基因棉花的问题是在种植三四年后出现的,但这时市场上几乎全是转基因种子,农民想再找常规种子已经很难了。
农作物增产增收是一个长期问题,那么我们寻求解决的办法也需要是可持续的办法。绿色和平组织建议,可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该技术已经成功地研发出了抗病害水稻品种,并且对环境没有任何风险,也不会导致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丧失控制权的可能。另外还有混合种植、鸭稻共作等生态种植方式,这些途径都已证实不仅环境友好,提高产量,也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的生计。
2009年8月,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价结果,中国农业部发放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转抗虫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获准的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分别由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申报,安全证书的有限期均为2009年8月17日—2014年8月17日,两个产品分别限在湖北省和山东省生产应用。
此次获准通过的作为粮食作物的转基因品种,它的审批过程仍旧是在非公开程序下进行的。事实上,中国于2000年8月8日签署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国务院于2005年4月27日批准了该议定书,正式成为缔约方。议定书的目标是保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其潜在的可能对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在缺乏足够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可对转基因生物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其中的第23条要求:各缔约方应按照其各自的法律和规章,在关于改性活生物体的决策过程中征求公众的意见,并在不违反关于机密资料的情况下,向公众通报此种决定的结果;每一缔约方应力求使公众知悉可通过何种方式公开获得生物安全资料交换所得信息和资料。在这两个方面,目前中国政府做得都很不够。
目前的第三届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60位专家都是谁?其中有多少是转基因技术专家,有多少位环境和食品安全专家?这些公众都无从得知,因为名单不公开。马上要食用转基因水稻是中国的老百姓,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是谁替自己做出的决定。
事实上,转基因水稻是用转基因技术把水稻中本来没有的基因转入到水稻中,使水稻具有新的生物学性状,如抗虫、抗除草剂、抗病害。但转基因水稻技术非常粗糙,转入的基因影响水稻原有基因的表达,可能引起很多难以预期的后果。可以说,转基因技术把外来的抗除草剂、抗虫特性引入水稻的同时,也把对健康和环境的近忧远患转移到水稻体内。因此,目前世界各国对转基因水稻都采取了谨慎态度和严格管理。水稻是主粮,其安全性尤为重要,但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没有经过长期评估,转基因水稻食用是否安全仍存在很大争议。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批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而转基因污染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却广泛而深远。2007年《国内消费者与海外市场,转基因水稻面临双重压力》报告显示,中国米制品行业因为转基因水稻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早产”而提前遭遇了海外市场的暗礁。从2006年9月起,中国米制品因为含有转基因水稻成分而频频碰响欧盟及日本市场的警报。
此次通过审查的“Bt汕优63”,就是绿色和平组织此前发布的《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报告中提到的转基因Bt水稻,它涉及至少11—12 项国外专利。专利持有人包括孟山都、拜耳和先正达等公司。
世界贸易组织(WTO)要求所有成员国都必须严格承认对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任何技术的知识产权。中国已被美国和欧盟要求对知识产权保护执行“较高标准”,在美国和加拿大,专利持有人通常对侵犯专利的农民采取法律手段。即使那些至今仍未允许粮食种子申请专利的国家也已经受到影响,孟山都公司对进口阿根廷大豆粉的欧洲进口商们提起了法律诉讼,试图通过专利侵权诉讼的办法迫使阿根廷允许种子申请专利。
另外,大规模的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转基因种子污染常规种子的问题。产生污染的原因可能是自然事件或者人为错误,比如泄漏或混合。如果转基因种子污染了常规的杂交种子,就可能会导致种子公司面临法律纠纷。他们所面对的法律问题可能是专利持有人试图强制执行自己的专利权并要求进行经济补偿。这些都表明,商业化种植涉及国外专利的转基因水稻,会让中国的农民和种子公司面临法律诉讼的威胁。
目前,这三个品种的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还只是拿到了安全证书,要想实现商业化种植,接下来还需要四个环节:品种审定,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在山东省审定,两个水稻品种在湖北省审定;之后还需要这三个品种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同时在国家层面,要召开一个由农业部部长召集,科技部、卫生部、环保部、外交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等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进行审议;联席会议通过后,农业部要最终批准商业化种植。
此次转基因开闸影响深远,2010年及未来中国的转基因农作物可能会进一步提速。中国目前正在研究与开发的转基因植物约47种,其中包括粮食作物7种,经济作物5种,油料作物4种,蔬菜水果等31种。7种粮食作物分别是: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高粱、谷子、甘薯。目前批准进行大田试验的转基因植物已达13种,有棉花、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烟草、马铃薯、番茄、甜椒、番木瓜、杨树和矮牵牛等。其中抗虫棉和转基因木瓜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加上本次的水稻和玉米部分品种获得安全证书,未来中国可能会有更多的转基因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获得批准。
以水稻为例,除了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华恢1号”和“Bt汕优63”外,还有7个品种的转基因水稻最接近获得安全证书并开展商业化种植,这7个品种包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发的CpTI转基因水稻;福建农业科学院牵头,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复旦大学等合作完成的转基因CpTI/BT水稻;另外还有转基因抗白叶枯病水稻(Xa21);改良淀粉品质的转基因水稻;转铁蛋白基因水稻(蜡纸基因反义片断);增产转因水稻(PEPC)及增产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
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作物增产问题,是转基因农作物在中国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目前的转基因农作物中,以增产为目的很少,主要是抗虫和抗除草剂,还有一些是抗旱的,即便有增产效能,目前效果也不明显。短时间内看,转基因确实可以改善农作物的某种性状,但长期就不确定了。比如抗虫棉现在就一代不如一代,并在江苏等地出现了严重的次生虫害,为此农民不得不使用更多的农药。转基因棉花的问题是在种植三四年后出现的,但这时市场上几乎全是转基因种子,农民想再找常规种子已经很难了。
农作物增产增收是一个长期问题,那么我们寻求解决的办法也需要是可持续的办法。绿色和平组织建议,可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该技术已经成功地研发出了抗病害水稻品种,并且对环境没有任何风险,也不会导致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丧失控制权的可能。另外还有混合种植、鸭稻共作等生态种植方式,这些途径都已证实不仅环境友好,提高产量,也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的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