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秋拍成绩一般,这样更加重了人们积蓄已久的恐慌心态,但业内专家们同时表示:毕竟拍卖的结果具有很多偶然性,比如今年的作品本来就比较一般,价格自然难上去。所以,单纯的拍卖结果不能作为艺术品市场是否衰退的信号。
9月15日,随着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老牌投资公司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金融危机的恐慌席卷全球。几乎与此同时,英国艺术家达明,赫斯特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115亿英镑的拍卖额创下了英国艺术品市场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
10月4日晚间和5日上午,香港苏富比秋拍的首场现当代亚洲艺术品晚间拍卖以及20世纪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相继落幕,59.6%与35.4%的成交率显露出今秋艺术品市场的寒意,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霾笼罩之下,亚洲买家已经变得非常谨慎。
似乎,一切都是利空。雷曼兄弟的破产、苏富比秋拍的差强人意,艺术品市场开始衰退了吗?业界不少人士持“泡沫论”看空艺术品市场。言者端端,听者惶惶。但事物总有两面,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许金融风暴带给艺术品市场衰退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即将大规模拉开帷幕的2008中国艺术品秋拍大戏,可以说是万众瞩目,大家似乎都在等着得到一个确认:艺术品市场真能成为第二个A股市场吗?
然而,我们已经看到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案例,既有伦敦赫斯特专场的成功。也有香港当代艺术的冷场。这种矛盾给我们的思考是,艺术品市场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这里可以套用《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的话——“我猜到了这个过程,但没有猜到结局。”中国艺术品的后市,其实还尚无定论。
古代经典作品“风景独好”
初秋的10月,香港苏富比照例依然扮演了中国艺术品秋拍第一槌的角色,在北京举办的本次2008秋季拍卖的巡回预展上,中国古代绘画部分中的乾隆御制《大阅图》手卷、近现代绘画部分中的张大千画作与法国吉美家族所收藏的清代乾隆御制印玺等成为众多藏家关注的焦点。《大阅图》的出现,似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前检视今年秋拍古代绘画表现的契机,而张大千等人的作品,无疑也对近现代绘画部分具有着相似的作用。
10月8日,香港苏富比秋拍已经尘埃落定。乾隆御制《大阅图》绢本手卷成交价为人民币5971.68万元(港币6786万元)。可以看出,其价格虽与仇英《赤壁图》仍有一段距离,但也可谓创下了不凡的佳绩。而张大千的《仿王蒙山林泉清集图》以人民币403.04万元(港币458万元)成交、《沧浪垂纶图》人民币170.72万元(港币194万元)成交、《老树腾猿》人民币550.88万元(港币626万元)成交,体现了张大干画作市场价格稳健的态势。吴湖帆《翠岚隐居》成交价为人民币234.08万元(港币266万元),表现出了良好的上升势头。当然,其作品在香港的价位,尚不能说明在内地市场秋拍的情况。国内吴湖帆作品的成交价格尚取决于真迹精品的表现,上海拍卖市场在今年春拍曾出现过187万的成交价,但是较之于张大干作品的市场表现,似乎还有着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署名赵孟頫《滦菊图》手卷成交价为人民币4788.96万元(港币5442万元);署名王翠的立轴《太华仙观图》成交价为人民币117.92万元(港币134万元),这两幅拍品的成交,也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提示。我们常说,高额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毋宁视为奢侈品的消费。能作如是想,就会皆大欢喜了。
本次拍卖中最为圆满的,可以说是法国吉美家族所收藏的乾隆御制印玺,它以百分之百的成交率。创下了人民币14488.32万元的总成交价。
以本次香港苏富比秋拍结果,结合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春拍的状况,可以看出二者具有着相似的形态。在今年春拍中,位列前十大成交价的有九件是古代书画,其中真伪并存,余下的一件为近现代作品。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接下来即将陆续开始的国内秋拍看来仍将会是以古代绘画大师作品为重头戏。近现代部分则是群雄逐鹿,而真迹精品唱主角。现代中国画仍将一如既往地在混沌中前行。而当代艺术(实质上称其为当代派艺术更恰当)则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由于缺乏西方势力的资金支撑呈现式微的态势。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渐趋理性的今年艺术品秋拍——“动荡中的淡定与从容”大抵还算合适。
当代艺术部分:东南亚作品走俏
同样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印度尼西亚艺术家米斯尼亚迪的一幅大型油画作品《对不起英雄,我忘记了》出人意料地以482万港元成交,几乎是拍前估价的10倍。图中对白为:蝙蝠侠——“我不明白,每一次我救他,他都不跟我道谢。”超人——“你指的是那疯子吗?不要多想了,算了吧,迟一点再想吧,就这样吧。”
注意到中国当代艺术买家群体的东移,苏富比近日在这一板块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不仅将每年春秋在纽约举行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转移到香港,还整合了全球专家团队,着力打造了此次香港秋拍中的这场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
但全场47件拍品,仅成交28件,总成交金额也仅达到1.17亿港元,不到拍前最低估价2.45亿港元的一半。
中国当代艺术家中,除了张晓刚、蔡国强、刘野等人的作品继续拍出优越的价格之外,二线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已经开始显现出下滑的走势。
全场拍出最高价的作品——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1号》不仅是画家探讨此主题的最早作品之一。其151厘米×180厘米的尺幅也是他对《血缘》系列美学的第一次大胆呈现,被视为拍卖市场上最重要的《血缘》系列作品之一。其2306万港元的成交价,虽在拍前估价范围内,然而回观今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出的张晓刚《血缘:大家庭3号》,它的估价也在1950万到2700万港元之间。但其成交价格却大大超出了估价范围,以4736.45万港元打破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已经开始回落。而与此同时,日韩及东南亚的当代艺术品行情却在稳步攀升。此次晚间拍卖成交价前10位的作品当中,来自日本和印度尼西亚艺术家的作品占了3位。近两年来,由于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过高,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买家正纷纷将目光转向亚洲其他地区的当代艺术品。这种趋势也在此次苏富比香港拍卖当中显现出来。
除此之外,另几位印度尼西亚艺术家阿凡迪(Affandi)、苏华格(Suwage)以及沙普塔拉(Saputra)也相继在此次拍卖当中,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
“抄底”时机还远未到来
10月10日,在北京环碧堂画廊举办了一场名为“塔罗”的熊宇个展,开幕式上媒体的问题焦点慢慢转到了——美国正在进行的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艺术市场究竟会有多大影响?环碧堂画廊老板李国胜告诉我们: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美国的金融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件好事”——当初你的对手拥有100万元资金实力,你只有10万元,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没法跟人家玩;现在你的对手出现了大麻烦,甚至破产了,你手里的10万元就是一笔大资金了。
但如果依此观点就简单地推论:现在是抄底当代艺术市场的良机,那就未免过于轻率了。在中国股市从6000点开始下跌的过程中。同时也伴随着散户们数次“抄底”的行为,结果当A股股指基本停留在2000点上下时,已经没有多少资金可以供投资者们来“抄”了。其实艺术品投资市场上同样如此,现在就预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底部在哪里?应该还为时过早。
中央美院人文学院院长赵力认为,自2006年以来,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内部结构的确呈现出了某种显见的激烈变动。首先,是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呈现所谓的“多头化”,其中以伦敦对纽约的挑战,以及全球新兴艺术市场对西方艺术市场的挑战,尤其引人关注,其结果是艺术市场的机制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变得更有效率,市场结构更趋优化,市场资源更趋丰富,而市场风险也随之得到进一步地分散。
很多艺术市场资深人士均表示,目前全球艺术市场依然处于历史以来的价格高位,这一点所有的人都不会加以否认。在这种现实面前,“价值洼地”或者“价值发掘”的策略都很难实施。然而作为一种现时的权宜之计,即在市场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稳妥、明智的做法就是——尽量不要追高介入。尤其是那些“高价”的艺术品,往往是下跌时损失最大的部分,也是市场轮替过程中最先被抛弃的部分。
9月15日,随着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老牌投资公司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金融危机的恐慌席卷全球。几乎与此同时,英国艺术家达明,赫斯特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115亿英镑的拍卖额创下了英国艺术品市场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
10月4日晚间和5日上午,香港苏富比秋拍的首场现当代亚洲艺术品晚间拍卖以及20世纪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相继落幕,59.6%与35.4%的成交率显露出今秋艺术品市场的寒意,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霾笼罩之下,亚洲买家已经变得非常谨慎。
似乎,一切都是利空。雷曼兄弟的破产、苏富比秋拍的差强人意,艺术品市场开始衰退了吗?业界不少人士持“泡沫论”看空艺术品市场。言者端端,听者惶惶。但事物总有两面,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许金融风暴带给艺术品市场衰退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即将大规模拉开帷幕的2008中国艺术品秋拍大戏,可以说是万众瞩目,大家似乎都在等着得到一个确认:艺术品市场真能成为第二个A股市场吗?
然而,我们已经看到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案例,既有伦敦赫斯特专场的成功。也有香港当代艺术的冷场。这种矛盾给我们的思考是,艺术品市场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这里可以套用《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的话——“我猜到了这个过程,但没有猜到结局。”中国艺术品的后市,其实还尚无定论。
古代经典作品“风景独好”
初秋的10月,香港苏富比照例依然扮演了中国艺术品秋拍第一槌的角色,在北京举办的本次2008秋季拍卖的巡回预展上,中国古代绘画部分中的乾隆御制《大阅图》手卷、近现代绘画部分中的张大千画作与法国吉美家族所收藏的清代乾隆御制印玺等成为众多藏家关注的焦点。《大阅图》的出现,似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前检视今年秋拍古代绘画表现的契机,而张大千等人的作品,无疑也对近现代绘画部分具有着相似的作用。
10月8日,香港苏富比秋拍已经尘埃落定。乾隆御制《大阅图》绢本手卷成交价为人民币5971.68万元(港币6786万元)。可以看出,其价格虽与仇英《赤壁图》仍有一段距离,但也可谓创下了不凡的佳绩。而张大千的《仿王蒙山林泉清集图》以人民币403.04万元(港币458万元)成交、《沧浪垂纶图》人民币170.72万元(港币194万元)成交、《老树腾猿》人民币550.88万元(港币626万元)成交,体现了张大干画作市场价格稳健的态势。吴湖帆《翠岚隐居》成交价为人民币234.08万元(港币266万元),表现出了良好的上升势头。当然,其作品在香港的价位,尚不能说明在内地市场秋拍的情况。国内吴湖帆作品的成交价格尚取决于真迹精品的表现,上海拍卖市场在今年春拍曾出现过187万的成交价,但是较之于张大干作品的市场表现,似乎还有着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署名赵孟頫《滦菊图》手卷成交价为人民币4788.96万元(港币5442万元);署名王翠的立轴《太华仙观图》成交价为人民币117.92万元(港币134万元),这两幅拍品的成交,也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提示。我们常说,高额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毋宁视为奢侈品的消费。能作如是想,就会皆大欢喜了。
本次拍卖中最为圆满的,可以说是法国吉美家族所收藏的乾隆御制印玺,它以百分之百的成交率。创下了人民币14488.32万元的总成交价。
以本次香港苏富比秋拍结果,结合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春拍的状况,可以看出二者具有着相似的形态。在今年春拍中,位列前十大成交价的有九件是古代书画,其中真伪并存,余下的一件为近现代作品。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接下来即将陆续开始的国内秋拍看来仍将会是以古代绘画大师作品为重头戏。近现代部分则是群雄逐鹿,而真迹精品唱主角。现代中国画仍将一如既往地在混沌中前行。而当代艺术(实质上称其为当代派艺术更恰当)则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由于缺乏西方势力的资金支撑呈现式微的态势。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渐趋理性的今年艺术品秋拍——“动荡中的淡定与从容”大抵还算合适。
当代艺术部分:东南亚作品走俏
同样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印度尼西亚艺术家米斯尼亚迪的一幅大型油画作品《对不起英雄,我忘记了》出人意料地以482万港元成交,几乎是拍前估价的10倍。图中对白为:蝙蝠侠——“我不明白,每一次我救他,他都不跟我道谢。”超人——“你指的是那疯子吗?不要多想了,算了吧,迟一点再想吧,就这样吧。”
注意到中国当代艺术买家群体的东移,苏富比近日在这一板块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不仅将每年春秋在纽约举行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转移到香港,还整合了全球专家团队,着力打造了此次香港秋拍中的这场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
但全场47件拍品,仅成交28件,总成交金额也仅达到1.17亿港元,不到拍前最低估价2.45亿港元的一半。
中国当代艺术家中,除了张晓刚、蔡国强、刘野等人的作品继续拍出优越的价格之外,二线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已经开始显现出下滑的走势。
全场拍出最高价的作品——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1号》不仅是画家探讨此主题的最早作品之一。其151厘米×180厘米的尺幅也是他对《血缘》系列美学的第一次大胆呈现,被视为拍卖市场上最重要的《血缘》系列作品之一。其2306万港元的成交价,虽在拍前估价范围内,然而回观今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出的张晓刚《血缘:大家庭3号》,它的估价也在1950万到2700万港元之间。但其成交价格却大大超出了估价范围,以4736.45万港元打破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已经开始回落。而与此同时,日韩及东南亚的当代艺术品行情却在稳步攀升。此次晚间拍卖成交价前10位的作品当中,来自日本和印度尼西亚艺术家的作品占了3位。近两年来,由于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过高,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买家正纷纷将目光转向亚洲其他地区的当代艺术品。这种趋势也在此次苏富比香港拍卖当中显现出来。
除此之外,另几位印度尼西亚艺术家阿凡迪(Affandi)、苏华格(Suwage)以及沙普塔拉(Saputra)也相继在此次拍卖当中,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
“抄底”时机还远未到来
10月10日,在北京环碧堂画廊举办了一场名为“塔罗”的熊宇个展,开幕式上媒体的问题焦点慢慢转到了——美国正在进行的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艺术市场究竟会有多大影响?环碧堂画廊老板李国胜告诉我们: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美国的金融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件好事”——当初你的对手拥有100万元资金实力,你只有10万元,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没法跟人家玩;现在你的对手出现了大麻烦,甚至破产了,你手里的10万元就是一笔大资金了。
但如果依此观点就简单地推论:现在是抄底当代艺术市场的良机,那就未免过于轻率了。在中国股市从6000点开始下跌的过程中。同时也伴随着散户们数次“抄底”的行为,结果当A股股指基本停留在2000点上下时,已经没有多少资金可以供投资者们来“抄”了。其实艺术品投资市场上同样如此,现在就预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底部在哪里?应该还为时过早。
中央美院人文学院院长赵力认为,自2006年以来,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内部结构的确呈现出了某种显见的激烈变动。首先,是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呈现所谓的“多头化”,其中以伦敦对纽约的挑战,以及全球新兴艺术市场对西方艺术市场的挑战,尤其引人关注,其结果是艺术市场的机制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变得更有效率,市场结构更趋优化,市场资源更趋丰富,而市场风险也随之得到进一步地分散。
很多艺术市场资深人士均表示,目前全球艺术市场依然处于历史以来的价格高位,这一点所有的人都不会加以否认。在这种现实面前,“价值洼地”或者“价值发掘”的策略都很难实施。然而作为一种现时的权宜之计,即在市场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稳妥、明智的做法就是——尽量不要追高介入。尤其是那些“高价”的艺术品,往往是下跌时损失最大的部分,也是市场轮替过程中最先被抛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