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内战中的乌克兰航空兵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lin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克兰内战导致了自上世纪90年代巴尔干战争以来欧洲最惨烈的军事冲突,而其中乌克兰空军和陆军航空兵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把命运交给“新朋友”
  苏联解体时,乌克兰空军继承一大批航空装备,包括1619架图-160轰炸机,25架图-95轰炸机,115架图-22M/M3轰炸机,76~81架苏-25强击机,240架米格-29歼击机,65架苏-27歼击机,288架苏-24歼击轰炸机,397架米-8直升机,229~306架米-24直升机。但据乌克兰《航空时代》报道,在20多年来的“后苏联时代”里,上述航空资产几乎消失殆尽,从苏联接收的44个航空兵团只剩下12个,2150架战机只剩下435架,其中150架还处于封存状态。
  截至2012年,乌克兰空军可用装备如下:16架苏-27歼击机(另有约50架处于封存状态),80架米格-29歼击机,25架苏-24M歼轰机(95架封存),23架苏-24MR侦察机,36架苏-25强击机,3架安-24运输机,21架安-26运输机,3架安-30运输机,2架图-134运输机,20架伊尔-76和伊尔-78运输机/空中加油机,39架L-39教练机,53架米-8直升机,139架米-24直升机,2架米-9直升机,12~16架卡-27直升机,3架卡-29直升机,4架别-12两栖飞机,3架米-14直升机。有爆料者称,近年来,乌军能进行战斗训练的飞机不超过总数的30%。
  实际上,上述数据还是过分乐观,理由很简单:1997年《北约-乌克兰协议》签署完毕后,乌克兰开始按照北约标准发展武装力量。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主政者将自己的国家安全托付给“新朋友”,认为当“东方帝国主义侵略者”(即俄罗斯)企图破坏乌克兰领土完整时,北约一定会出手干预,哪怕敌人在威胁使用核武器时也不会袖手旁观。按照这种逻辑,北约已经准备好为乌克兰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一理解让乌克兰付出高昂代价。乌军在重建过程中与北约一起执行维和任务,在总结时北约劝说其放弃苏军的那套东西,不论是战术组织,还是武器装备。北约的理由很简单:“你看,在科索沃维和时,你们拿来的BRDM2两栖侦察车和BTR-80装甲输送车简直太差了,连空调和生态厕所都没有!米24直升机也不好,因为它不符合北约标准。”于是,乌军在随后的改革过程中盲目地缩减人员和武器装备,没有根据地向他们喜欢的西方标准靠近。
  到2012年初,乌克兰空军只剩下11个航空兵旅,分别是:
  ·第15运输航空兵旅,装备安-24/26/30运输机,图-134运输机,米-8运输机,驻博里斯波尔;
  ·第25运输航空兵旅,装备伊尔-76/78运输机,安-26运输机,驻梅利托波尔;
  ·第456运输航空兵旅,装备安-24/26运输机,伊尔-22运输机,米-8/9,驻文尼察;
  ·第203教导航空兵旅,装备L-39C教练机,安-26运输机,米-8直升机,驻丘古耶夫;
  ·第40战术航空兵旅,装备米格-29,L-39C教练机,驻瓦西里科夫;
  ·第831战术航空兵旅,装备苏-27,驻米尔戈罗德;
  ·第9战术航空兵旅,装备米格-29,苏-27,驻奥泽尔诺耶;
  ·第299战术航空兵旅,装备苏-25,L-39C教练机,驻库利巴吉诺;
  ·第204战术航空兵旅,装备米格-29,L-39,驻别利别克,同时驻扎在这里的还有“克里米亚”战术航空兵大队;
  ·第7战术航空兵旅,装备苏-24M、苏-24MR侦察机,驻斯塔罗孔斯坦科夫斯克;
  ·第114战术航空兵旅,装备米格-29,L-39C教练机,驻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
  ·第1独立远程无人机航空兵团,驻赫梅利尼茨基。
  2010年,乌克兰陆军航空兵共有三个团,分别是:第7陆航团,装备米-8和米-24,驻卡利诺夫;第11陆航团,装备米-24和米-8,驻赫尔松;第3陆航团,装备米-24和米-8,驻博罗德。海军航空兵只有一个第10海航旅,装备卡-27/29、米-14、米-8直升机,别-12两栖飞机,安-24/26、安-2运输机,驻新费多罗夫卡和克里米亚。
  2012年之后,按照乌军改革方案,计划再裁掉5个航空兵旅,其中包括2个歼航旅、2个运输旅和1个强击/混航旅,这样乌军飞机数量将不超过165架战机、20架运输机和40架教练机。该计划已经在2014年初完成,但这不是“减员增效”的结果,而是由于乌军自身已没有足堪作战的飞机和人员,“想不减也不行”。更让人悲观的是,因为燃油昂贵,加之可用战机数量少,2012年,乌空军航空兵大队一名大队长的年均飞行时间都不到47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2011年全军只培养出4名年轻的战机飞行员,2012年是17名。此外,乌军在2013年取消义务兵征招制度,完全按照北约模式实行合同制。
  就这样,乌克兰军队遭到严重破坏,使其甚至没有能力应对国内爆发的武装冲突。更可悲的是,直到今天,乌克兰也没有一个高层人士敢站出来承认这一历史性错误,仅仅表示为了向西方证明“坚定的诚意”,乌克兰政府和军队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由此可见,西方对乌克兰民族长达几十年的“洗脑行动”已经起到作用……
  在生活的海洋里“裸泳”
  乌克兰内战爆发后,长久以来生活在“美丽幻想”中的乌克兰军队顿时发现自己简直在生活的海洋里“裸泳”,最典型的莫过于乌克兰空军,其军官人数只占编制的24%~30%,可以飞上天的飞机更是廖廖无几。让我们来看看乌空军第204战术航空兵旅在2014年3月底的表现吧:该旅共有45架米格-29(另有资料称46架,占全国该型战机总数的50%上)及4架L-39C,然而真正能飞的只有3架米格-29、1架米格-29UB教练机和1架L-39C,这还要“感谢全体工作人员与旅长的艰苦努力”,否则一架都飞不起来,剩下的飞机都是“废铁一堆”。这就意味着该旅真正的作战能力不足规定的10%,毁伤武器(主要指“空空导弹”)的数量几乎为零。   而在第831战术航空兵旅,能起飞的苏-27和苏-27UB只有15~17架,其中8~10架还在维修厂里大修或升级,还有28~30架苏-27处于封存状态,其中大部分是残缺不全的。媒体多次报道,1999~2000年有人从乌克兰向中国走私苏-27战机零部件(主要是发动机),这些崭新的零部件从哪里来呢?答案可能就在乌军仓库内。乌克兰一共从苏联继承65架苏-27,其中8架被出售(阿根廷1架,埃塞俄比亚3架,厄立特里亚2架,美国2架),2架毁于飞行事故,剩下的55架中除了15~17架可以起飞外,其余只能当作“器官捐献者”。
  其它飞机的“下场”比苏-27也强不了多少。到2013年底,能够起飞的米格-29不超过20架,真正有战斗力的更少,其中只有8架于2007~2013年间在利沃夫维修厂进行过大修和升级。当初乌克兰一共从苏联接收了240架米格-29,到2012年乌军编制内只剩下80架,其中16架被升级为米格-29M1,出售给阿塞拜疆,4架在飞行中坠毁。20多年来,至少有140架米格-29下落不明,最大的可能是被拆解成零部件出售。在36架苏-25中,能够作战的不超过20架,其中10架在尼古拉耶夫进行过大修和升级。在30架L-39C中,只有6架被升级改造成L-39M1。
  经过大修或升级的战机很容易区分出来,因为它们都按照北约标准喷涂新型迷彩色和标志符。但是战机升级的数量非常少,并且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2011年,乌克兰国防部原计划升级55架战机,实际只升级6架。2012~2017年,乌克兰国防部计划升级86架飞机和直升机,大修85架,但从目前的形势看,这一计划很难完成。而有些机型根本谈不到大修和改进。2013年,科诺托普斯基航空修理厂仅维修1架苏-24M,从1992年起,大量苏-24M和苏-24MR没有维修过。尼古拉耶夫卡航空修理厂(曾经专门维修伊尔-76运输机)原计划对苏-24进行升级改造,但至今也没有启动,因此苏-24的作战能力相当有限。
  众所周知,乌克兰自独立以来就陷入腐败狂潮中,许多飞机被低价出售,或者整个飞机拆解后当作零部件出售,大量黑钱流入官员的口袋。官方几乎从不提及此事。据《乌克兰真理报》报道,2001年乌克兰向马其顿出售3架苏-25、1架苏-25UB、12架米-24和4架米-8T;向刚果(金)出售2架米格-23UB、4架苏-25、6架米-24、1架米-26和少量米-8;向赤道几内亚出售1架苏-25、1架苏-25UB、3架米-24B、3架米-24P、1架卡-29、1架米-26、3架L-39C、1架安-72P。据西方专家估计,1995~2012年,乌克兰至少出售了500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这一数字其实相当保守,据乌克兰国内资料称,仅2005~2012年就卖出去232架飞机),其中96%是直接从军队仓库中拿走的,只有安-72/74运输机是新生产的。2014年6月,据乌克兰政府内部人士透露,近期至少有26架直升机(主要是米-8)被租借给外国公司,这些飞机不仅再也不会返回乌克兰,而且价格也比国际行市低得多。
  于是平,在战场上,乌克兰空军只能有什么就用什么,不要指望国家再生产出新的战机来,因为除了安东诺夫系列运输机,乌克兰不能生产其它飞机。在军事冲突、能源危机和经济崩溃的形势下,乌克兰空军无可奈何地接受“战场法官”的“严厉惩戒”。
  内战“国际化”
  因为乌军本身没有多少常备部队,基辅中央政府不得不一开始就将内战“国际化”,参加战斗的大多是雇佣兵,包括极右分子,各国反政府武装分子,保安公司职业士兵,退役特种兵和军事顾问等。后来,“新俄罗斯联邦军队”(国际上较为统一的叫法是“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里也出现大量“志愿者”(雇佣兵),他们来自俄罗斯、塞尔维亚、希腊、西班牙和法国等。所有雇佣兵的最大特点是——拿不到钱就不打仗。
  为充分发挥有限的战斗力,乌军主要在交通要道上组织战斗行动,可是乌军没有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前线,在推进时也没有明确的清障计划,所以整个作战显得杂乱无章。在乌东部武装尚未获得大量武器时,乌军就开始使用重型装备,其中包括各型战机,试图以绝对的装备优势摧毁他们。2014年4月底,苏-27、米格-29与武装直升机率先玩起“心理战”,在上峰要求“最低限度使用武器”的要求下,它们在乌克兰东南地区的道路与村庄上空反复飞行。有意思的是,尽管不打算开火,这些战机依然挂满空空导弹,好像是防范俄罗斯空军入侵似的。要知道空空导弹对地面目标几乎没有杀伤力。
  然而,仅靠一种方式不足以达到心理战的目的,很快乌军出动真刀真枪,其中包括装甲车、重炮、火箭炮、战术导弹等,甚至还有国际公约上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的集束炸弹和白磷炸弹。最初,乌军指挥部仿效北约在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和阿富汗的作战经验,首先对叛乱地区实施长达数月或半年的军事、经济封锁,让这些地区变得极度贫困,然后开始进行火力压制,使用航空兵、无人机和大量昂贵的制导武器。不过,乌军指挥官们忽略一个重要事实——乌克兰不是美国,如果乌克兰飞行员稍稍有一点训练水平的话,就能够击中战场上的小型目标,那么地面部队就可以展开近距离作战,于是人数与武器处于劣势的民兵必将陷入困境。但是在战斗开始前,缺乏飞行员的乌军只能让米格-29、苏-27歼击机的飞行员去驾驶苏-25强击机。从2014年5月起,乌克兰的一些空军基地热闹起来,应该是扩大飞行员的培训数量。不过要想真正驾驭现代战机的话,没有一年的培训根本不行。还有一个现像值得注意:2014年8月以后,乌克兰战机在战斗飞行过程中频繁出现与地面指挥所联络中断的情况,后来民兵部队里的侦察员在截获的乌军飞行员通话中发现有英语和波兰语,这意味着至少从夏天起,已经有外国飞行员参加乌克兰内战了。
  基辅官方宣称,从4月到9月间,政府军在东部和南部的“反恐行动”中投入了24架苏-24、35架苏-25、45架苏-27、20架安-26运输机和140架米格-29,以及数十架直升机。显然,这些数字与事实相差太远了,是乌克兰政府凭空捏造出来的。   具体而言,在直升机方面,最初有消息称乌军状态完好的米-24和米-8不超过25~30架,这些直升机之前参加各种海外维和行动。在固定翼作战飞机方面,乌军一开始要拿它们来反击俄军战机的入侵行动,堪用的苏27有15~17架,主要集结在第831战术航空兵旅(米尔戈罗德),少量集结在库利巴金诺、哈尔科夫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用于加强防空力量。米格-29的可用数量不超过10架(含米格-29UB教练型),这些战机在打击地面目标时有一定困难,首先它的载弹量不大,其次因缺少瞄准导航设备导致打击精准度不高,但由于无机可用,乌军只能使它来打击地面目标。其实苏-24M歼轰机才是最合适的对地打击兵器,只不过能飞的不超过10架,作用极其有限。至于苏-24MR侦察机,它在内战爆发前就已经“趴窝”了,乌军不得不使用速度慢、飞行高度更低的安-30照相侦察机。
  乌军最好的航空兵打击平台是苏-25强击机。据2014年4月统计,第299战术航空兵旅(驻库利巴金诺)共有19架苏-25,包括9架升级版苏-25M1,1架升级版苏-25UBM1,3架苏-25UB教练型,其余的在修理厂进行维修和升级。升级后的苏-25M1和苏-25UBM1安装新型仪表、瞄准具和GPS卫星定位系统,能够爬升到5000米高空,战场生存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关于它们参战和损失的情况尚无报道。2011~2013年,乌军第299战术航空兵旅在演习期间多次展示挂载于苏-25上的Kh-29导弹,但在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民兵交战时,乌军并没有使用这种导弹,只使用普通航空炸弹和火箭弹。有消息称,第299旅已经组建一支后备强击航空兵大队,装备8~10架苏-25,从2014年5月开始参战,驻丘古耶夫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有人曾经在2014年6~7月间,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基地发现过4架苏-25。乌政府曾经宣称要拆解一批飞机,利用其零部件再组装成68架,其中包括L-39C教练机和苏联遗留下来的图-143无人机,另外还有5~8架安-26和伊尔-76运输机可用。所有这些算在一起,就是乌克兰空军所能参战的全部本钱了。
  可怕的损失速度
  2014年4月底,乌军飞机首次出现在东部地区,主要是利用直升机将人员与物资投送到前线,地点位于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此时,东部民兵手中还没有防空武器,到5月份他们就获得大量防空武器,包括“针”式地空导弹和ZU-23-2双管高射炮等,主要来自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个州的军火库。很快乌军飞机就尝到苦头。4月22日,乌东民兵在斯拉维扬斯克上空击伤一架机身编号为80的安-30B侦察机。三天后,一架机身编号为55的米-8被反坦克火箭筒击中,坠落在克拉马托尔斯克,机组成员成功地从起火的机舱内逃出。5月2日,又有2架乌军的米-24在斯拉维扬斯克被击落,机身编号为02和14,其中一架直升机的三名机组成员全部遇难,另一个机组成员中两人遇难,一人被俘。就在同一天,该地区还有一架米-8MT被轻武器击伤。
  5月5日,乌军一架机身编号为29的米-24在拉伊戈罗多克被地面防空武器击中,迫降在河边的沼泽牧场上,机组成员在民兵到达前成功逃离。由于受伤的直升机无法运走,乌军出动一架苏-25将其击毁,这是乌军在这场战争中第一次出动苏-25。5月26日,乌军在顿涅茨克机场上空首次集中使用战机,包括3架米-24和2架米格-29,对乌东部武装的几辆卡车进行打击,导致其中一辆卡马兹卡车被击毁,车上22人受伤,一架米格-29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伤。当晚,有1~2架苏-25使用无控火箭弹对顿涅茨克进行袭击,此后这种形式的打击逐渐常态化。
  5月29日,乌军一架米-8MT在斯拉维扬斯克被便携式地空导弹击中。机身编号为16的这架直升机属于乌克兰国家近卫军,机上一共有13人,其中12人遇难,1人重伤。6月3~4日,民兵击毁一批乌军直升机。乌军司令部称这些是医疗直升机和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直升机,但民兵通过侦察发现,乌军在所有直升机机身上都喷涂红十字标志,包括挂着弹药的米-8MT和米-24。6月3日,乌军一架机身编号为10的米-24在斯拉维扬斯克被民兵的防空武器击伤,机组成员迫降后将直升机成功转移。6月4日,机身编号为91的米-24在斯拉维扬斯克被便携式地空导弹击中迫降,机组成员成功逃离,直升机随即被民兵的BMD-2空降战车用30毫米机关炮击毁。就在同一天的同一地区,还有一架机身编号为25的米-24被地面炮火击中起火,另有一架机身编号为15的米-24被击伤。
  6月6日,斯拉维扬斯克地区,乌军一架机身编号为80的安-30B侦察机被便携式地空导弹击落,机上5人遇难,3人跳伞逃生后被俘。对此,基辅称“一架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安-26运输机被击落”。6月14日夜,卢甘斯克机场,乌军一架机身编号为76777的伊尔-76MD准备降落,被东部武装防空火力击中,机上9名机组成员和40名乌军官兵遇难,机上一批弹药和BMD-1空降战车也跟着报销了。就在同一天,东部武装还击伤一架苏-24M。
  6月21日,哈尔科夫州,乌克兰紧急状态部一架米-8T被击落,3名机组成员遇难。6月24日,斯拉维扬斯克地区,乌军又一架米-8被便携式地空导弹击落,机上9人遇难。就在同一天,一架苏-25使用无控火箭弹对卢甘斯克政府大楼进行猛烈打击,造成8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几名妇女。对此,乌军总部称轰炸行动系东部武装所为,他们发射的便携式地空导弹导航系统失误,将导弹引导到政府大楼中正在工作的空调散热器上。这一解释很有创意,但很难让人相信。
  7月2日,乌军多架苏-24M参加东部战斗,其中一架被东部武装防空火力击伤。当时地面人员共向该机发射4枚肩扛式地空导弹,其中1枚击中发动机,苏-24M利用一台发动机飞了300千米,艰难地迫降在己方机场,落地后战机再次起火,但很快被扑灭。军事专家们都对苏-24M顽强的生存能力感到吃惊,而乌军总部也认为这架战机经过大修后还会重返蓝天。就在同一天,一架机身编号为6的苏-25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上空被东部武装防空火力击中,失控的飞机在降落时坠毁,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   7月6日,一架受伤的苏-25迫降在顿涅茨克境内的一个机场上,被巡逻的民兵控制。关于此事没有太多的详细报道,后未有消息称,这架飞机是在袭击卢甘斯克地区的梅塔利斯特村后迫降的,落地后飞行员逃跑了。7月14日,这架被缴获的苏-25袭击了乌军驻亚历山罗夫斯克和梅塔利斯特地区的部队,消灭几辆装甲车,这是“新俄罗斯联邦空军”第一次进行战斗飞行,不过后来再也没有关于它参战的消息。显然,在缺少维修基地、专业地勤人员、燃油、零部件和航空弹药的情况下,它很难发挥出战斗力。另外,由于东部武装很难分辨出它是否为己方战机,所以它随时面临被自己人击落的危险。
  7月12日,戈尔洛夫卡地区,乌军一架苏-25被击落,另有消息称“被严重击伤”。7月14日,卢甘斯克州,乌军一架机身编号为19的安-26运输机被便携式地空导弹击落,该机正在向南部地面部队运送战备物资,机上两人遇难,一人跳伞后被俘,四人跳伞后落在乌军控制区。就在同一天,一架米格-29UB被民兵击伤(有消息称是一架苏-27UB教练型),飞机在飞行员跳伞后坠毁(有消息称飞机在最近的一个机场成功迫降)。7月16日,顿涅茨克州阿姆夫罗西耶夫卡地区,一架苏-25M1被击落,飞行员幸免于难。有意思的是,乌克兰国防部在一开始声称,该机是被“入侵乌克兰领空的俄军歼击机击毁的”。
  2014年7月17日,乌克兰东部发生一起重大悲剧,一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波音777-2000ER客机(机身编号9MMR)在顿涅茨克戈拉博沃村坠毁,机上283名乘客和15名机组成员全部遇难。事故发生后,西方与乌克兰政府立即将责任推到乌东武装和俄罗斯身上,坚称是被他们发射的“山毛榉”M地空导弹击落,而这些导弹似乎是俄罗斯专为乌东武装执行此次行动所提供的。但俄国防部认为,这架客机正处于乌军防空兵演练区域内,这些部队装备的也是“山毛榉”,同时乌军苏-25也在这里活动频繁。
  一周之后,7月23日,顿涅茨克州萨乌尔-莫吉雷地区,2架苏-25被乌东武装发射的肩扛式地空导弹击落,机身编号分别为04和10,一名飞行员生还,一名失踪。7月29日,乌克兰政府办公厅发表官方声明,称在东部“反恐行动”中共损失14架飞机,其中包括1架安-30B、1架伊尔-76MD、1架苏-24、2架苏-25、3架米-8、5架米-24。显然,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实际损失的数量。2014年8月2日,乌克兰国防部长格列杰伊在谈到上述声明时就明确指出,“仅在为第72、79步兵旅提供补给的过程中,乌克兰空军就损失7架飞机”。同样,乌军总部也认为实际损失为上述数据的2~3倍。从那时起,乌军大大减少苏-25的飞行架次,因为至少有5~6架该型战机坠毁或重伤,还有一架被乌东武装缴获。
  面对不利局面,乌军被迫将米格-29充当强击机使用,但作战效能更加低下。8月7日,顿涅茨克叶纳吉耶沃地区,乌军一架机身编号为2的米格-29被便携式地空导弹击落,飞行员弹射逃生。8月17日,又一架机身编号为53的米格-29在卢甘斯克被击落,该机与8月7日被击落的米格-29同属于第114战术航空兵旅。同一天,乌军还有2架米-24被击毁。此前的8月1日,乌东武装在斯涅日诺耶地区还击毁政府军一架图-143无人机。
  8月20日,卢甘斯克州苏霍多利斯克地区,乌军第7战术航空兵旅的一架苏-24M被击落,两名飞行员弹射逃生。同一天,在该州格奥尔吉耶夫卡地区,乌军一架米-24被肩扛式地空导弹击落,机组成员遇难。8月27日,乌东武装宣布击落一架乌军米-8MT。8月29日,乌东武装又宣布用肩扛式地空导弹击落4架乌军苏-25,其中两架在新卡捷里诺夫卡,一架在沃伊科沃,一架在梅列日卡。而乌军总部只承认损失一架苏-25,飞行员弹射逃生,飞机降落在乌军控制区内。按照惯例,基辅方面再次宣称,这架强击机是“被俄军击落的,导弹发射于俄罗斯境内”。9月1日,消息人士透露,当天乌军至少损失两架苏-25;有媒体还报道,一名飞行员弹射后被乌东部武装俘虏。
  随着乌东部武装逐渐正规化,以及大量武器装备的出现,乌军战机起飞的架次逐渐减少,而更多地使用火炮、迫击炮、火箭炮和战术导弹。但乌军对两个叛乱地区还是不停地轰炸,甚至会同时出动2~3架战机,直到9月5日交战各方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停火协定。
  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2014年夏天的巨大损失(到8月底,基辅方面承认损失至少19架战机,而乌东部武装与独立军事专家认为不少于24~28架,还不包括受损的),迫使乌军加紧寻找补充装备,但除俄罗斯外,其它国家的苏式飞机并不多。据悉,2014年7、8月间,匈牙利以优惠10%的价格向乌克兰提供数十辆T-72M坦克,并计划以同样条件提供24架米格-29和至少8架米-8。波兰也不甘落后,已经向乌军提供一批坦克、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该国拥有26架米格-29、6架米格-29UB、30架苏-22M4和苏-22UM4、23架米-8/17。另外,其它北约国家也有此意,如刚刚加入北约的保加利亚尚有14架苏-25、12架米格-21比斯/UM、12架米格-29、3架米格-29UB、20架米-8/17、18架米-24。摩尔多瓦有6架米格-29、6架米-8。罗马尼亚有36架升级版米格-21。
  由于乌克兰政府财政吃紧,所以只能购买一些廉价的老旧苏制装备。基辅方面一直在喊:“乌克兰已经处于和俄罗斯开战的状态”,并且请求“北约军队进入乌克兰”,“用高精尖武器保证乌军行动”。但从目前情况看,任何先进的坦克、飞机或直升机都会毁灭在“新俄罗斯联邦”境内,只是早晚的问题。西方国家早就认清乌军的战斗能力,所以不会向乌克兰提供“高精尖武器”的,一旦它们落入东部武装手中,带来的损失是任何一场局部战争的胜利都换不回来的。所以,西方国家只给予乌克兰政府口头上的许诺。此前有媒体报道,美国计划向乌克兰东南地区派遣一批“阿帕奇”直升机,这很可能是基辅方面编造的谎言。目前,乌克兰东南地区迎来休战期。不过每天还都有新的人员伤亡。这场内战何时结束尚不明确,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乌克兰乃至乌克兰航空兵再也回不到战前那种“斗而不破”的局面了。
  [编辑/秦蓁]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二次近似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方法,对ЕНИСЕЙ-1200P进行了收获水稻性能试验研究,获得了反映霜前收获直播水稻和枯霜后收获插秧水稻的各项损失指标与喂入量、钉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