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96年,Kinzler等提出结肠腺癌的"腺瘤-癌"遗传学模式理论.许多线索亦支持"腺瘤-癌"顺序是结肠腺癌发生的主要机制.结肠腺体异型增生是结肠腺癌最直接的癌前病变,其中以重度异型增生与癌变的关系最为密切。
【机 构】
:
110004,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科,110004,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Kinzler等提出结肠腺癌的"腺瘤-癌"遗传学模式理论.许多线索亦支持"腺瘤-癌"顺序是结肠腺癌发生的主要机制.结肠腺体异型增生是结肠腺癌最直接的癌前病变,其中以重度异型增生与癌变的关系最为密切。
其他文献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一种,其病因可能涉及遗传、免疫、感染、精神等多种因素.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
目的 评估聚卡波非钙片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设计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经过1周筛选期后,双盲治疗期共入选受试者449例,试验组225例,对照组224例.试验组给予聚卡波非钙片2片,每日3次,三餐后用200 ml水送服,连续服用4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服法同试验组.受试者记录每天腹部不适或疼痛及腹部胀气的严重程度、大便次数、大便Bristol
药物肝毒性是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重视和监测的问题.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学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其中,急性肝损伤是药物性肝病最常见的发病形式,约占报道病例数的90%以上,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是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和防治的重点[1],也是临床医师执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风险问题。
2007年11月8日,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公布获奖名单,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及英国人马丁·埃文斯以干细胞研究成果--"基因靶向"技术分享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成功分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roli,Hp)以来,其被认为是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致病因子.根治Hp感染已成为治疗上述疾病的重要部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日益增多,耐药率不断上升,Hp耐药问题决定根治治疗的成败.本文旨在研究广东佛山地区人群Hp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
患者男,42岁,5岁时发现肝包虫后手术摘除,术后15年发现肝包虫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此时脾胰双肾及胆囊均未见异常.近日患者感到腹部不适,厌油、腹痛,曾因诊断胆囊炎而行内科治疗,但效果不佳,前来我院就诊。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起源于肝内二级胆管以下的胆管细胞恶性肿瘤,较为少见,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面均与肝细胞癌及肝外胆管细胞癌等有较大差异.现回顾性分析我院182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和临床特点。
近年来粪便脱落细胞和DNA检查技术在大肠癌的筛检中日益受到重视,但粪便中的细胞提取率及制片技术并不十分理想,且操作过程繁琐,难以推广应用.本研究旨在改进原有脱落细胞提取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是指常规的消化道内镜(包括检查食管至十二指肠降段的上消化道内镜与肛直肠至回盲瓣的结肠镜检查)和常规钡餐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出血[1]。
间接固相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幽门螺杆菌(Hp)试验是一种较新的非侵入性Hp检测技术,使用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全血、血浆或血清中的Hp特异抗体,还可用于检测Hp的现症感染.在一些国家该技术已被证明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