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它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课程实施至今,已取得积极进展,其重要性及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同。但作为新课程中的一门新兴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既无统一教材,也无预先设定好的知识框架体系,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发展而获得新知的共同生成过程,这也就造成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现象。
一、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知识的意义是学生自我建构起来的学习的过程,是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选择适合他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这样的学习就具备了创新的品格。因此,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研究,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首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其次要认识到空白时间是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下,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二、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学生的活动往往是从生活背景中和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从一个活动的实施过程来看,任何一个活动主题都是有意义的。但如果整个学段的活动只是围绕某一角度来确定,那么活动的确定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整个学段学生确定活动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涉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在不同年级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三、培养学生自由选择的能力
学习活动过程必须强调重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有效促进个性的发展。因此,必须从发展儿童的个性出发,倡导在师生间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由选择的能力。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根据其生活经验和可能达到的能力,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专题,自己寻找合作伙伴,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提出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参与、体验,使必须的学习任务变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在自由选择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欢乐。
四、多元化的成果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注重活动过程的课程,但活动成果的交流也不能缺少。通过对活动成果的汇报与交流,不但可以体现实践活动的过程,而且各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开辟学生交流平台,通过师生、生生、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共享和完善学习成果。
如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开展,小组成员将所研究课题的大致过程、发现及心得等向全体同学汇报,其它同学可以向小组成员提出问题。也可以采用师生讨论会的形式,指导教师与小组学生一起讨论课题的成功之处与不足,还可以让学生写反思日记,来记录活动中的收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还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辩论赛等方式进行交流。
五、完善多元、激励性的科学评价,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持续进行的保障
首先是制定促进教师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是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多元评价要求做到以下几点:把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起来,侧重质性评价;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侧重过程性评价;以评价促课程,引导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次是完善学生活动的评价体系,重点放在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上。过程和体验比结果重要,方式应尽量多样,且做到师生、生生、家校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自我的健康成长。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同时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难点,如何上好这门课程,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创新教育理念,努力取得豐硕成果。
一、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知识的意义是学生自我建构起来的学习的过程,是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选择适合他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这样的学习就具备了创新的品格。因此,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研究,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首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其次要认识到空白时间是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下,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二、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学生的活动往往是从生活背景中和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从一个活动的实施过程来看,任何一个活动主题都是有意义的。但如果整个学段的活动只是围绕某一角度来确定,那么活动的确定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整个学段学生确定活动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涉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在不同年级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三、培养学生自由选择的能力
学习活动过程必须强调重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有效促进个性的发展。因此,必须从发展儿童的个性出发,倡导在师生间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由选择的能力。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根据其生活经验和可能达到的能力,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专题,自己寻找合作伙伴,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提出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参与、体验,使必须的学习任务变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在自由选择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欢乐。
四、多元化的成果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注重活动过程的课程,但活动成果的交流也不能缺少。通过对活动成果的汇报与交流,不但可以体现实践活动的过程,而且各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开辟学生交流平台,通过师生、生生、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共享和完善学习成果。
如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开展,小组成员将所研究课题的大致过程、发现及心得等向全体同学汇报,其它同学可以向小组成员提出问题。也可以采用师生讨论会的形式,指导教师与小组学生一起讨论课题的成功之处与不足,还可以让学生写反思日记,来记录活动中的收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还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辩论赛等方式进行交流。
五、完善多元、激励性的科学评价,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持续进行的保障
首先是制定促进教师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是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多元评价要求做到以下几点:把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起来,侧重质性评价;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侧重过程性评价;以评价促课程,引导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次是完善学生活动的评价体系,重点放在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上。过程和体验比结果重要,方式应尽量多样,且做到师生、生生、家校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自我的健康成长。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同时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难点,如何上好这门课程,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创新教育理念,努力取得豐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