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彰显鲜明双语教学特色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其目的是为了改变“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
   基于此,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那么它有别于为了同一目标而进行的英语教学之处究竟是什么?数年来,笔者结合本校师资培养实际,在课题研究、课程建设等实践探索的过程中,组织并形成了一支科研团队,对小学双语多个学科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教学尝试,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在此,笔者以小学艺术双语教学中“色彩”的教学为例,参照同一主题的英语教学,简要分析小学艺术双语教学的鲜明特色。
   一、独具特色的双语艺术教材
   有学者指出,教材和师资是影响我国双语教学有效实施的两大瓶颈。其中,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教学素材,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能否根据学科、年级等特点选择适合的双语教材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由于小学艺术双语教材严重匮乏,有些学校根据现有的中文版教材进行翻译(中译英),使之成为英文版教材,也有些学校采用进口原版教材。在小学艺术(美术)双语教学实践中,笔者选择了培生教育出版集团(Person Education Group)出版的美国艺术(Scott Foresman Art)原版教材,由特纳博士编著(Robyn Montana Turner,Ph. D.)。
   该教材内容覆盖面广,涵盖了绘画、泥塑、纸工艺、设计艺术等,集中体现了艺术教材的特点,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以视觉感受为途径,帮助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例如,该教材的第一册使用对象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内容除了包括“线条”“形状”等艺术基础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教材中包含大量知名或不知名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既有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奥古斯特·雷诺阿(Auguste Renoir)等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一流作品,也有一些各个时代、各个国家艺术家的作品,印刷精美,色彩逼真,极具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这些艺术作品并不孤立存在,而是与每一单元的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主题为“形状”的课文中,配的是Jacob Lawrence在1960年所作的题为“游行”(Parade)的蛋彩画(tempera),画面游行场景中,各种规则与不规则的形状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清晰可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材编排中注重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每个主题课文中都包含一个“工作室”(studio),以便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该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标题为“色彩”。翻开这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题为La Pinata的壁画局部,表现的是儿童玩耍嬉戏的场景,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动态感强。这一页除了最上面两行以文字出现的两个问题(“你能看到哪些颜色?”“看下面这幅画,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其他占据整版的就是色彩斑斓的画面,几乎满满一页,极具视觉冲击力,艺术教材的特点跃然纸上。
   在第二页,上半部分安排了绿、蓝、紫、红、橙、黄等六种纯色的色块组成的“颜色轮”(color wheel)。醒目的颜色、大幅的色块同样令人赏心悦目。同时,在该“颜色轮”的下方也附有文字:“有时艺术家用颜色来表达情绪。看上面的‘颜色轮’,哪些颜色会使你感到高兴或兴奋?颜色也能成为一种符号,一颗红色的心形代表什么呢?”
   接着的一页则是“工作室”(studio),要求学生回忆一下他们每天见到的标志图形,并说出是什么颜色,最后画出一个。当然,教材中也有一些简单的标志图形作为范例,如表示机场的“飞机”的图标,表示残疾人通道的“残疾人在轮椅上”的图标等。
   这样的教材凸显了小学艺术学科的教育特色,将美术多元文化体现在整个教材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展现世界灿烂美术文化的窗口,并使学生了解美术和大自然、美术和生活、美术和社会、美术和科技发展的关系以及美术在创造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视觉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格调,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引发学生对美术和美术文化的持久兴趣和积极关注。
   相比之下,类似内容的英语教材则与其有着极大的差异。如《牛津小学英语》3A教材中,同样有关“色彩”的教学内容,篇幅和内容显然淡化了许多。有关“颜色”出现在该教材第二单元Unit 2 “Nice to meet you”的“Look and learn”部分,仅用一页展示出带有brown,yellow,white,red, blue,green,black,orange颜色的物体,同时将该组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标注在相应物体的旁边。如以浅蓝色的天空为背景,漂浮着大小不等的蓝色、黑色等的热气球等飞行物,整体画面为卡通风格,艺术感染力显然不是其首要关注点,视觉效果只是刚好达到让小学生被吸引的程度。然后,在“Fun house”部分第一步骤“Listen and colour”中,提供一些黑白线条勾勒的常见动物和物品图片,如鸽子、狗、书包、自行车等供学生根据录音着色,以训练学生对所学“色彩”词汇的掌握运用能力。第二步骤“Draw and guess”中,仅用“——What color is it?——Blue? Red?Yes.”的简短对话进行巩固练习,教材设计为语言教学服务的指向十分明确。
   二、匠心独运的双语教学设计
   小学艺术双语教材具有如此独特的风格,课堂教学同样有其独到之处,富有鲜明的双语特色。与上述美国艺术(Scott Foresman Art)原版教材相配套的教师用书(Teacher’s edition),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具体灵活的思路和丰富生动的范例。
   上述“色彩”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包括导入(Introduce)、讲授(Teach)与结束(Close)等三个部分,另附艺术背景介绍(Art background)与课程链接(Curriculum connection)供教师参考。
   导入部分,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同一幅画的两个不同版本:彩色的和黑白的,并引导学生指出二者的异同。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话题讨论:“如果所有的颜色突然消失了,只剩下黑、白、灰三色,那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在此基础上,指出许多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作品里使用颜色,并且大自然中和很多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处处都有颜色。如教师可进行如下表述:我看见绿色的树叶、植物还有小草,绿色同样是我衬衣的颜色。然后,说出一种颜色,让学生找出在大自然中以及很多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具有同一种颜色的物品,并以此类推,讨论其他的颜色。
   在讲授部分,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所附的壁画La Pinata,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如:“What do you see in this painting?”这一问题锻炼学生进行描述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答出“一群孩子在沙滩玩耍”;“What do the colors show about the mood of this painting?”这一问题锻炼学生进行分析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进行艺术感知的同时,体会到一种“愉快和兴奋”的情绪;“What does this painting remind you of in your life?”这一问题锻炼学生进行诠释的能力,要求学生从这幅画联想到自己生活中其他类似的场景,如某个参加过的聚会等;“Was the artist able to show the fun of a children’s party? How?” 这一问题锻炼学生进行判断的能力,了解艺术家通过明快、快乐的颜色来展现孩子们玩耍时的兴高采烈。
   接着,在“颜色轮”部分,向学生强调指出这是一个循环图,表明了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说出使他们感到高兴和兴奋的颜色(黄色和橙色)。在解释标志图形时指出它是用某个图形或颜色来表达某个单词或某种思想,如一颗红色的心代表“爱”,并进一步要求学生拿出铅笔和画纸试着画一画他们所见过的标志图形。
   结束部分要求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所画的标志图形,并互相讨论其表达的意思。不仅如此,还有专门联系学生实际的“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部分,向学生讲解一些商业公司会选择特定的颜色来创造它们自己的图样和标志,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色彩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每个人都积累了独特的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本课的教学设计,可谓将艺术教学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运用色彩,从而进行初步的色彩创意设计练习。课题导入让学生感知色彩,思维积极、紧凑,收放自如,营造课堂氛围;讲授部分教师通过和学生的问答,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性认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和协作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创新;交流评价部分是一堂课的精髓所在,学生对作品的交流与评价,互相学习,拓宽思路,表达自己创意设计思路,抒发内心的感受,让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与同伴分享快乐。
   最难能可贵的是,看似不太重要的供教师参考的“课程链接”,将本课的教学与相关的“科学”方面的内容相联系。如通过展示三棱镜折射光谱实验,揭开光色之迷,向学生展示如何将棱镜放置在太阳光下,从而使一束白光被打散成光谱。一旦学生理解了,即让他们自己动手尝试将光谱打在一张大幅画图纸上,并进一步要求学生以此复制出他们所看到的七种清晰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然后,更进一步进行拓展延伸,要求学生画出色彩艳丽的彩虹,并告诉他们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型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形成的。这样,教学的意义就不仅限于小学艺术双语的内容了,而是有了更深意义和更广范围上的拓展。
   而《牛津小学英语》中相关内容的教学设计则截然不同。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有关“色彩”只是该教材中一个单元的部分教学内容,而且只是跟“色彩”有关的“black,white,red,yellow,blue,green,brown,orange”等8个单词。课堂教学首先通过图片教会学生这些颜色的单词,然后进行“听音判断”的游戏。将全班分成4组,分别命名为“black,white,yellow,red”等4种颜色。教师发出命令:“Red!”这时red组全体起立,并高呼red。其他颜色的教学步骤以此类推。接下来一个游戏为“猜一猜”,教师准备几只不同颜色的气球,放在身后,让学生猜猜“What colour is it?”,同时引入新颜色单词orange,brown,green,blue等,猜对者可以得到一只相应颜色的气球。其他的一些教学活动,仍然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加深对这组单词的识记。
   该单元的其他部分则是以单元标题“Nice to meet you”为中心,在“Learn to say”部分和“Look and say”部分,用较多的篇幅和内容着重练习“Miss Li,Mr Green,Wang Bing,Helen”等词汇和“This is … /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Nice to meet you. / Nice to meet you,too”等句型,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让学生在为他们创设好的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操练对话,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并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但与“色彩”基本无关。
   由此可见,同样有关“色彩”,小学艺术双语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从教学设计到呈现方式、教学活动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三、独树一帜的双语教学目标
   在双语教学中,学科学习与语言学习存在相互排斥和相互促进两种可能的关系。安排处理得当,学科知识对语言知识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否则,效果则会适得其反。
   上述美国原版艺术双语教材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学生使用它作为双语教材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其教学目标除了艺术学科本身具有的要求,在使用这个教材的过程中又同时在使用英语,语言学习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就达成了。如有关“色彩”,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一是能分辨和讨论原色和间色,二是能识别和解释标志图形,三是能描述、分析、诠释和判别艺术作品等。尽管教材中有大幅的图片,文字只是很少的部分,但恰恰是这些简短的文字提供了很好的英语学习素材。如上文中提到的“颜色轮”(color wheel),下面的一段文字,原文是这样的:
   Some artists use color to show mood. Look at the color wheel.What colors might make you happy or excited?Color can be a symbol,too.What does a red heart stand for?
   英语课堂上教师大多用英语组织教学,而双语课堂上英文的原版教材更加需要教师大量使用英文组织教学。尽管小学艺术双语教材中文字的篇幅相对有限,但就是这些有限的内容也要大大超过同类的英语教材,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知识。
   例如,上述Scott Foresman Art教材中,除了已经提到的“颜色轮”部分有非常便于语言学习的材料,在“Studio”部分,也包含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如:
   Paint a symbol
   Think about symbols you see every day. What colors are they?Paint one.
   (1)Choose a symbol.
   (2)Choose a color.
   (3)Paint the shape of your symbol.
   (4)Let the paint dry. Then add another color.
   Technique tip:
   Before you go to a new color, wash your paintbrush. Then wipe it and blot it.
   当然,与这些文字相对的都有大幅的图片,教会学生如何根据相应步骤选择图形标志、颜色等,直至最后绘制出一个完整的作品。学生在成功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的同时,又同时在运用英语知识进行思考和实践。可以说,尽管不是直接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却达到了比语言教学更好的效果,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与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样,以学科知识教学为主导,同时进行双语教学,拓宽了英语学习渠道,改善了英语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实现了双语教学有效实施的信念:强化外语语言能力和增进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是双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学科教学中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尽管不是直接指向英语语言教学,但却超越了语言教学本身。语言教学不再是唯一的和单纯的教学目标,而是直接作为教学媒介,用于学科知识的教学,不但大大强化了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形成了语言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良性循环,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
   相比较而言,英语语言教学的目标则显得较为单一,如上述《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直接跟“色彩”有关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定的:能听懂、会说以下有关颜色的单词:yellow, brown, white, red, blue, green, black, orange等。该单元其他的语言教学目标为:能听懂、会说以下日常交际用语,并能运用所学交际用语介绍他人和相互问候:This is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Nice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too. 要求用词恰当,语调自然,特别要注意“This is …”的正确读音;认识4个人物:Miss Li,Mr Green,Wang Bing,Helen,理解并能正确运用 Mr.和Miss;能听懂并能用“What colour is it”进行交际;会唱歌曲“Hi,Nancy!”。
   显然,当英语教材中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还停留在词汇和简单对话时,双语教材早就超过了这个基本层面,开始了语篇阅读和学习了,语言知识的信息量非常可观。如果再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上述双语教材和英语教材的使用对象分别为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双语教学在语言教学上的优势则更为明显了。
   不仅如此,双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在欣赏大量西方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与熏陶,这比起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较为平淡的介绍要更为丰富,理解也会更为透彻。
   其实在双语教学中,与英语教学形成对比的不仅有小学艺术双语教学中有关“颜色”的内容,还有小学数学双语教学中有关“形状”的内容等,但不管内容如何变化,双语教学的特色总是非常突出和鲜明的。
  
  [参 考 文 献]
  [1]Robyn Montana Turner.Scott Foresman Art [M].New York:Pearson Education,2005.
  [2]杨四耕.我国双语教学研究新进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5(8).
  [3]相毅敏.新课程教学设计:艺术[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水力掏槽防突措施是焦作煤业(集团)公司根据突出煤层快速掘进的需要,在充分调研后确定的防突新措施。该措施在前期试验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防突效果。本文通过分析防突措施超前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球后麻醉及球周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86例分为3组,表面麻醉下(1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05例,球后麻醉下(2
通过对王庄煤矿+540水平北部及62上山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和勘探结果对比,阐明了三维地震勘探所需的地震地质条件以及对小断层、小褶曲的控制效果,对采区三维
提出了一种基于CMLE的改进型IR-UWB同步算法,包含3项优化方案:帧级噪声抑制、噪声模板互相关估计以及滑动相关搜索.其中,帧级噪声抑制、噪声模板互相关估计通过加强噪声抑制
良性胆管梗阻常常继发梗阻性黄疸、胆管炎,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胆汁郁积或胆管炎的症状,防止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其创伤大、相关的并发症较高.随着
根据通信企业与其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定义了三大类普遍的供应合同,它们分别针对不同的安全性和柔性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对单一零部件的采购合同进行组合,形成三个组合合
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选择了50例颅脑外伤、临床高度怀疑颅底骨折的病人,在行常规头颅CT扫描后,再对颅底区域实行2mmHRCT扫描,极大地改善了图像质量,提高了颅底骨折检出率
用过氧化物法合成,并通过Dowex50W×2(H^+)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得到[Co(bamp)(camp)Cl][ZnCl4](bamp=2,6-(二胺基次甲基)吡啶),camp=6-腈基-2-胺基次甲基吡啶)多吡啶环配合物.元素分析、质谱
摘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学—探疑—指导—反思”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探疑释疑,并及时进行反思,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统一起来,达到共同进步。  关键词:自学;探疑;指导;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已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新世纪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