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1],在我国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外科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近年来,随着影像医学的迅速发展,导管技术和导引穿刺技术的进步,肝动脉栓塞术(TAE术)已开辟了治疗肝癌的一条新途径。TAE术能延长那些不能手术切除肝癌患者的生存期,也可使部分患者获得二期手术的机会。然而TAE术后常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甚至发生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这些都影响了TAE术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TAE术后良好的护理为确保TAE术后患者的顺利康复和降低反应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肝动脉栓塞术 肝癌 护理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9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60-01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科学的发展,临床上开展了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的手段即用导管经胃网膜右动脉或经皮肤穿刺腹动脉作选择性脾动脉插管后再注入大剂量化疗药物。此法在于直接注药物到病灶部位,随后一部分药物经胆道排入肠道,通过肠肝循环,可再次入肝,形成肝内第2次药物浓度高峰,这样在病灶周围就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药物浓度高峰。另一部分药物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器官,由于化疗药物特异性低,杀伤作用大,故在整个化疗过程中将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毒副反应,现将TAE术后护理方法研究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本组病人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32~75岁,其中1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水。灌注后6~12天出院,无灌注时死亡,除2例癌细胞转移死亡,存活39例,其中12例做第二次灌注,5例做第三次灌注。
1.2 方法。根据患者的体位和肿瘤的部位选择合适的导管,经皮穿刺股动脉到肝固有动脉,或选择插管至患侧肝动脉进行栓塞,然后将低黏度40%碘化油20ml与76%复方泛影葡胺60ml抗癌药物(如5-FU、阿霉素)溶液通过导管注入到肿瘤供氧动脉,观察显影变化情况。治疗结束,穿刺处加压包扎、固定,患肢制动,绝对卧床24h。
2 理论依据
肝脏接受双重血运,其中门静脉70%~75%,肝动脉供血25%~30%,但肝癌组织的血液供应90%靠肝动脉。肝动脉栓塞后肝癌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90%,因而栓塞治疗可使肝癌细胞坏死,从而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3 术后护理方法
研究因肝动脉栓塞后使正常肝细胞的血液供应也减少,故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TAE术后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栓塞后肿瘤坏死及一些正常组织的死亡,患者在短期内可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加强术后护理成为保证疗效的重要一环。
3.1 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对“癌症是不治之症”的恐惧心理,以现阶段治疗癌症的方法来鼓励患者接受治疗,消除恐惧,愉快的接受治疗[2],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向家属交代病情,取得家属的支持配合。
3.2 局部渗血及渗液一般术后穿刺部位压迫2~6h,卧床休息24h防止局部渗血,敷料包扎要完好,术后24~48h换药。
3.3 下肢动脉栓塞形成术后术侧肢体伸直24h防止穿刺部位有血栓脱落阻塞足背动脉,同时注意观察术侧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皮肤的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并与对侧对比有无差异,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3.4 胃肠道反应由抗癌药物对胃肠黏膜的直接毒性损害引起,护理要注意观察呕吐物色、质、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一般术后给予盐酸阿扎丝琼10mg静脉推注,呕吐严重者可在500ml输液中加入胃复安、维生素B6。必要时枢复宁8mg加20ml生理盐水静注,可减轻恶心、呕吐。术后补液1500~2000ml,补钾1~3g,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3.5 高热发热是机体对坏死肿瘤组织吸收的反应。多数病人手术后4~8h体温开始升高,发热一般持续3~5天,为低热占90%,不需要特殊处理,只有少数为中等发热或高热持续时间为1周左右,占10%以下,一般常规给予抗生素,采用物理降温,多饮水,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并给病人勤换内衣裤,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
3.6 吸氧治疗TAE术后正常肝细胞的血流量减少,若增加门静脉氧含量可增加肝细胞氧的供给。因此,术后常规低流量吸氧24h,使肝功能尽快恢复正常。
3.7 腹痛是灌注化疗术后常见并发症,是由于肝动脉栓塞后肝被膜增大所致。一般为右上腹持续性钝痛,烧灼样痛,持续3~5天,如发现疼痛症状加重,立即报告医生确定无胆囊损害后,方可应用止痛药物,护理应注意观察病人腹痛情况及全身表现。
3.8 低血压低血压主要是泛影葡胺过量所致。术后病人回病房后立即监测生命体征,了解术中情况特别是泛影葡胺的用量情况,给予心电监护并准备好抢救药物,定时巡视病人,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关键词:肝动脉栓塞术 肝癌 护理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9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60-01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科学的发展,临床上开展了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的手段即用导管经胃网膜右动脉或经皮肤穿刺腹动脉作选择性脾动脉插管后再注入大剂量化疗药物。此法在于直接注药物到病灶部位,随后一部分药物经胆道排入肠道,通过肠肝循环,可再次入肝,形成肝内第2次药物浓度高峰,这样在病灶周围就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药物浓度高峰。另一部分药物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器官,由于化疗药物特异性低,杀伤作用大,故在整个化疗过程中将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毒副反应,现将TAE术后护理方法研究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本组病人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32~75岁,其中1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水。灌注后6~12天出院,无灌注时死亡,除2例癌细胞转移死亡,存活39例,其中12例做第二次灌注,5例做第三次灌注。
1.2 方法。根据患者的体位和肿瘤的部位选择合适的导管,经皮穿刺股动脉到肝固有动脉,或选择插管至患侧肝动脉进行栓塞,然后将低黏度40%碘化油20ml与76%复方泛影葡胺60ml抗癌药物(如5-FU、阿霉素)溶液通过导管注入到肿瘤供氧动脉,观察显影变化情况。治疗结束,穿刺处加压包扎、固定,患肢制动,绝对卧床24h。
2 理论依据
肝脏接受双重血运,其中门静脉70%~75%,肝动脉供血25%~30%,但肝癌组织的血液供应90%靠肝动脉。肝动脉栓塞后肝癌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90%,因而栓塞治疗可使肝癌细胞坏死,从而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3 术后护理方法
研究因肝动脉栓塞后使正常肝细胞的血液供应也减少,故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TAE术后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栓塞后肿瘤坏死及一些正常组织的死亡,患者在短期内可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加强术后护理成为保证疗效的重要一环。
3.1 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对“癌症是不治之症”的恐惧心理,以现阶段治疗癌症的方法来鼓励患者接受治疗,消除恐惧,愉快的接受治疗[2],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向家属交代病情,取得家属的支持配合。
3.2 局部渗血及渗液一般术后穿刺部位压迫2~6h,卧床休息24h防止局部渗血,敷料包扎要完好,术后24~48h换药。
3.3 下肢动脉栓塞形成术后术侧肢体伸直24h防止穿刺部位有血栓脱落阻塞足背动脉,同时注意观察术侧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皮肤的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并与对侧对比有无差异,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3.4 胃肠道反应由抗癌药物对胃肠黏膜的直接毒性损害引起,护理要注意观察呕吐物色、质、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一般术后给予盐酸阿扎丝琼10mg静脉推注,呕吐严重者可在500ml输液中加入胃复安、维生素B6。必要时枢复宁8mg加20ml生理盐水静注,可减轻恶心、呕吐。术后补液1500~2000ml,补钾1~3g,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3.5 高热发热是机体对坏死肿瘤组织吸收的反应。多数病人手术后4~8h体温开始升高,发热一般持续3~5天,为低热占90%,不需要特殊处理,只有少数为中等发热或高热持续时间为1周左右,占10%以下,一般常规给予抗生素,采用物理降温,多饮水,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并给病人勤换内衣裤,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
3.6 吸氧治疗TAE术后正常肝细胞的血流量减少,若增加门静脉氧含量可增加肝细胞氧的供给。因此,术后常规低流量吸氧24h,使肝功能尽快恢复正常。
3.7 腹痛是灌注化疗术后常见并发症,是由于肝动脉栓塞后肝被膜增大所致。一般为右上腹持续性钝痛,烧灼样痛,持续3~5天,如发现疼痛症状加重,立即报告医生确定无胆囊损害后,方可应用止痛药物,护理应注意观察病人腹痛情况及全身表现。
3.8 低血压低血压主要是泛影葡胺过量所致。术后病人回病房后立即监测生命体征,了解术中情况特别是泛影葡胺的用量情况,给予心电监护并准备好抢救药物,定时巡视病人,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