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关于“点域式课堂教学”的解释和架设
先谈“点”。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觉得首要任务是教师对本班学生学习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般而言,各班虽有不同,但总体上学生都可以大致分为三个起点,即“低起点”、“中起点”、“高起点”。特别是像城镇学校即原有的农村学校,这种分布是一般存在的。如何界定这三个起点,我想大致可以这样相对划分:
为何要明确这三个起点?就我校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对此做一个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锅煮的现象,其结果必然是高起点的学生吃不饱,低起点的学生吃不进,中起点的学生不知该怎么吃或者随便吃,从教学规律看,这一锅煮的课堂教学肯定不合理,滞后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高效课堂更是一纸空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分清三个点,分层次而教学,要解决高起点能吃得饱,低起点吃得进,中起点能学会选择吃的问题。
再谈“域”。“域”是相对“点”而生的。面对这三个起点,怎么分层次教学?那就带来课堂教学讲义三个区域的话题。面对三个点,课堂教学讲义可分为A\B\C三个区域:A区为基础性练习;B区为发展性练习;C区为提高性练习。以语文课堂诗歌教学为例,课堂教学讲义的三个区域可以设计为:
这三个区域的问题设计应该有内在的联系和一定的梯度。架设这样的三点、三区域,应该更加有利于城镇化进程中学校课堂教学,更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课堂教学有一个支点。
“点域式”课堂教学讲义设计给教师带来挑战和高强度的工作量。为何说是一个“挑战”,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于一锅煮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分点、分区域性进行课堂教学,可能不太适应,这课到底怎么上,这是一个挑战。如果身处困境中,我们必须动脑筋,一定要打破“一人出力、众人省力”的原有的课堂讲义“共享”的格局,教师必须每人都要有属于符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区域性的讲义,细化到每章节,细化到每篇课文,细化到三个点面的学生。讲义要有提前期,能让学生有提前预习时间,那么教师的提前期则更早,教师在前,学生在后,所以说这“点域”性讲义的出炉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是一个高强度的工作量。
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这项举措,从教师角度而言,得要有吃苦精神和拼搏精神,因为每一份讲义的精彩出炉都需要我们辛勤付出;从学校层面而言,也必须要有引领教师和要求教师的举措,譬如:35周岁以下的老师备课建议手写,不用电子稿;教师课堂讲义提倡相互借鉴,但要有自己的内容;如何去落实,如何去检查,学校都应该有相应的部门及相应的奖惩制度……
二、关于练讲并举,相互推动的“点域”式课堂教学
菜单开出了,前期工作准备好了,然后就是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烹饪的过程了。如何烹饪,首先得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去烹饪,老师再通过讲义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指点、分析和明确。至于讲义是提前发给学生还是课堂上当堂练习,这要看各班情况和教师自己教学需要而定。讲义的三区域性练习怎么布置学生去做,我觉得各自为政、相互推动。低起点学生应完成A区域或AB区域练习;中起点学生应完成AB区域或BC区域的练习;高起点学生完成C区域练习兼顾AB区域练习。这儿要提一下的是,高起点学生AB区域练习可以选择性做,或者老师觉得某高起点学生AB区域也要做,由学生和老师酌情确定。教师的讲应该指向性非常明确,非常有针对性,而这必须建立在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所做情况的前提下。
有老师可能会提出,这种做法更适合理科课堂,文科有时好操作,有时不好操作。譬如语文课,一篇小说或者一篇文言文按传统可能需要一周的课时量,那区域性讲义怎么办?是不是这样一个问题呢?其实不然,你五天的课堂教学内容肯定不一样,你五课时的安排也肯定不一样,所以五堂课应该有五份课堂讲义,假若你A区是生字练习,你可以设计的生字有同有异,B区和C区的习题当然要根据课堂教学进度而不同,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理科也好,文科也好,没有多大的区别,唯一与以往不同的是,教师个人工作量陡增,但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教师能坚持做好一个循环的教学设计和思考,那教师个人对教材和课堂的把握绝对是不一样的,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也一定会得到夯实和提高。
三、 关于“点域式教学”能否逐步提高的相关质疑
我这儿讲的逐步提高更多指向的是学生,通过坚持“点域”练习,学生一定会有一些转变,也就是说A区会向B区发展,B区会向C区发展,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逐步转变、逐步提高,这“转变”的过程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不断前进,引导学生向自己最近发展区域靠近和努力。但如果坚持做了,这种“转变”没有出现,也就是说力出了却不见效果,我想这个问题一定还是出在我们设计的区域性练习讲义上,或者教师的讲解还不到位,指向性不明确。为何出现这样的局面,这时候不得不讲到我们教师的逐步提高上了,一个好的讲义和课堂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广猎教学资料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其次需要教师在构建好自己的课堂讲义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可以这样说,没有属于自己的课堂讲义的集体备课仍在走形式,即使不是走形式,效果也不大,一位教师不去广猎教学资料,不去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这种集体备课可有可无。中国有句俗语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想我们想要变得“巧”,那么一定要精心培育出好“米”来。
认清班级学生的各个起点,精心设计不同发展区域的练习,让课堂教学形成一种“点域相对、点域相推、点域相升”理想的动态教学。不勤则无获,不思则退步,不拼则落后,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有实质性的转变,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
先谈“点”。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觉得首要任务是教师对本班学生学习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般而言,各班虽有不同,但总体上学生都可以大致分为三个起点,即“低起点”、“中起点”、“高起点”。特别是像城镇学校即原有的农村学校,这种分布是一般存在的。如何界定这三个起点,我想大致可以这样相对划分:
为何要明确这三个起点?就我校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对此做一个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锅煮的现象,其结果必然是高起点的学生吃不饱,低起点的学生吃不进,中起点的学生不知该怎么吃或者随便吃,从教学规律看,这一锅煮的课堂教学肯定不合理,滞后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高效课堂更是一纸空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分清三个点,分层次而教学,要解决高起点能吃得饱,低起点吃得进,中起点能学会选择吃的问题。
再谈“域”。“域”是相对“点”而生的。面对这三个起点,怎么分层次教学?那就带来课堂教学讲义三个区域的话题。面对三个点,课堂教学讲义可分为A\B\C三个区域:A区为基础性练习;B区为发展性练习;C区为提高性练习。以语文课堂诗歌教学为例,课堂教学讲义的三个区域可以设计为:
这三个区域的问题设计应该有内在的联系和一定的梯度。架设这样的三点、三区域,应该更加有利于城镇化进程中学校课堂教学,更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课堂教学有一个支点。
“点域式”课堂教学讲义设计给教师带来挑战和高强度的工作量。为何说是一个“挑战”,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于一锅煮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分点、分区域性进行课堂教学,可能不太适应,这课到底怎么上,这是一个挑战。如果身处困境中,我们必须动脑筋,一定要打破“一人出力、众人省力”的原有的课堂讲义“共享”的格局,教师必须每人都要有属于符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区域性的讲义,细化到每章节,细化到每篇课文,细化到三个点面的学生。讲义要有提前期,能让学生有提前预习时间,那么教师的提前期则更早,教师在前,学生在后,所以说这“点域”性讲义的出炉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是一个高强度的工作量。
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这项举措,从教师角度而言,得要有吃苦精神和拼搏精神,因为每一份讲义的精彩出炉都需要我们辛勤付出;从学校层面而言,也必须要有引领教师和要求教师的举措,譬如:35周岁以下的老师备课建议手写,不用电子稿;教师课堂讲义提倡相互借鉴,但要有自己的内容;如何去落实,如何去检查,学校都应该有相应的部门及相应的奖惩制度……
二、关于练讲并举,相互推动的“点域”式课堂教学
菜单开出了,前期工作准备好了,然后就是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烹饪的过程了。如何烹饪,首先得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去烹饪,老师再通过讲义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指点、分析和明确。至于讲义是提前发给学生还是课堂上当堂练习,这要看各班情况和教师自己教学需要而定。讲义的三区域性练习怎么布置学生去做,我觉得各自为政、相互推动。低起点学生应完成A区域或AB区域练习;中起点学生应完成AB区域或BC区域的练习;高起点学生完成C区域练习兼顾AB区域练习。这儿要提一下的是,高起点学生AB区域练习可以选择性做,或者老师觉得某高起点学生AB区域也要做,由学生和老师酌情确定。教师的讲应该指向性非常明确,非常有针对性,而这必须建立在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所做情况的前提下。
有老师可能会提出,这种做法更适合理科课堂,文科有时好操作,有时不好操作。譬如语文课,一篇小说或者一篇文言文按传统可能需要一周的课时量,那区域性讲义怎么办?是不是这样一个问题呢?其实不然,你五天的课堂教学内容肯定不一样,你五课时的安排也肯定不一样,所以五堂课应该有五份课堂讲义,假若你A区是生字练习,你可以设计的生字有同有异,B区和C区的习题当然要根据课堂教学进度而不同,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理科也好,文科也好,没有多大的区别,唯一与以往不同的是,教师个人工作量陡增,但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教师能坚持做好一个循环的教学设计和思考,那教师个人对教材和课堂的把握绝对是不一样的,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也一定会得到夯实和提高。
三、 关于“点域式教学”能否逐步提高的相关质疑
我这儿讲的逐步提高更多指向的是学生,通过坚持“点域”练习,学生一定会有一些转变,也就是说A区会向B区发展,B区会向C区发展,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逐步转变、逐步提高,这“转变”的过程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不断前进,引导学生向自己最近发展区域靠近和努力。但如果坚持做了,这种“转变”没有出现,也就是说力出了却不见效果,我想这个问题一定还是出在我们设计的区域性练习讲义上,或者教师的讲解还不到位,指向性不明确。为何出现这样的局面,这时候不得不讲到我们教师的逐步提高上了,一个好的讲义和课堂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广猎教学资料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其次需要教师在构建好自己的课堂讲义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可以这样说,没有属于自己的课堂讲义的集体备课仍在走形式,即使不是走形式,效果也不大,一位教师不去广猎教学资料,不去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这种集体备课可有可无。中国有句俗语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想我们想要变得“巧”,那么一定要精心培育出好“米”来。
认清班级学生的各个起点,精心设计不同发展区域的练习,让课堂教学形成一种“点域相对、点域相推、点域相升”理想的动态教学。不勤则无获,不思则退步,不拼则落后,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有实质性的转变,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