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路径初探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yun99a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中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但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实践训练、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等问题,因此提出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对学生的创意能力进行培养,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文化创意人才;高校;培养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University Culture Creative Talent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Qingdao, China)
  Abstract: Universities have innate resource advantages in cultivating culture creative tal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like single teaching methods, weak teaching forces, little practice, har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ety, etc. Therefore we ne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oriented towards social demand, establish industrial-academic-research cooperation system, enhance the cre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Keywords: culture creativity, culture creative talents, universities,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78-02
  “文化创意”作为一个词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的是创意者进行创意的过程,即创意者从五个角度进行创新的过程——理念创新、设计创新、功能创新、研发创新和经营创新的过程[1]29;另一方面指的是创意者进行创意所得到的结果,也就是从上述五个角度进行创新的结果。“文化创意人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代那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不仅仅包含提出新的观念、想法等创意的创意人才,还应当包括促进文化创意进行产业化开发的运营人才。
  高校学生思维活跃,创意能力强,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中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文化创意专业现状
  文化创意专业作为新兴学科,其学科命名尚未统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开设的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而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则将其命名为“文化创意专业”。在这里,统一用“文化创意专业”来指代此学科。
  (一)学科定位与课程设置。
  文化创意專业如火如荼,目前全国有一百多所高校都开设了文化创意专业本科课程。在具体的学科归属上,各个高校的做法却不一样。中国传媒大学在经管学部文化发展研究院下开设文化创意专业,同时根据传媒大学本身的学科优势和教学特色,在专业下又分设了制片管理和文化经纪两个子方向。山东大学在历史文化学院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专业下又开设了会展管理、演艺管理方向。
  (二)师资力量。
  由于文化创意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所以当前的师资队伍中很少有该专业出身的人才。以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为例,师资团队主要分为三类:全职、兼职和客座。在18位全职教师中,有6位文学背景教师,6位艺术学背景教师,3位经济管理学背景教师。可以看出,该院大部分老师是从其余专业转到文化创意领域,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教育教学研究的。上海戏剧学院的情况在全国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校中很普遍,相关教师以文学背景的偏多,经济管理学背景教师比例较小。
  (三)专业实践与就业。
  与传统专业不同,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需要有把创意转化为产品的实践能力。同时,产品的后期营销推广也是实践能力的体现。从宏观层面上讲,目前文化创意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首先,文化创意作为新兴专业,知名度低,社会大众并不了解这一专业,招聘目录上也不会出现专业名称。其次,所学知识较宽泛,缺少核心竞争力。这就直接造成了两个现象,一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扎实,相比专业学科出身的人来讲竞争力不强;二是造成大量学生摸不清方向,找不到定位,不能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
  二、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瓶颈
  (一)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创意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实际中,国内高校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不能形成思想碰撞的课堂气氛。在结课考试时,往往进行重点背诵记忆即可通过,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唯分数论强调的是统一、标准,不利于学生创意的发散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意思维的发展。目前高校传统、单一的人才培养机制无法适应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
  因为缺乏实践的检验,很多学生的创意思想还不成熟,不能对自己的创意思想有一个合理的把握,不会把自己的创意思想转化为创意产品,也不擅长把创意产品进行市场化推广,获得经济效益。
  (二)学科定位尚未统一,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文化创意专业的学科定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高校仍然处于摸索阶段。这一点,可从各高校文化创意专业所在的学院得到验证。学院的不同,反映的是教学资源的倾斜程度。设在文学院的文化创意专业的课程会偏重于文学,在经济管理学院的则会侧重经济管理知识的传授。   文化创意专业最近几年才刚刚兴起,还不能培养出足够的博士、硕士以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文化创意专业授课教师极少是该专业出身,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也就很难从此专业本身进行把握。多种多样的课程不仅不会收到拓展学生视野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学习的困难与对未来的困惑。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实践能力不足。
  高校的变革更多的停留在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而不是知识的与时俱进。同时,文化创意专业的教职工大都沉浸于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很好的把握社会需求,很少对学生进行实践层面的指导。这一点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非常突出。这就会造成文化创意知识在社会和高校之间的断层,多数毕业生都缺乏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只能就业后再进一步接触和锻炼,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人才的成才期[3]。
  在参与实践方面,文化创意专业的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方面是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少,专业对口的机会更少。另一方面,社会提供的实践项目一般会限定专业。然而,文化创意专业是新兴专业,需要时间来获得社会的理解与认可。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并不会领略到太多创意产业方面的知识。
  三、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多元化教学,重视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人的创意,产业增长模式为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下创造经济效益。在这种产业模式下,个人的创意不仅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还是该产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源泉。这就需要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实现多元化教学,重视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教学中,应不局限于传统的上课听讲模式,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首先体现在上课方式上,在多媒体的协助下,以著名的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分领域、分层次的研究,加大对典型产业、典型区域的案例研究,[4]同时采用慕课或者翻转课堂的形式拓展学生眼界。其次,在课堂互动上,不只是老师在讲解知识点,学生也要参与其中,甚至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展示。最后,在考核方式上,减少卷面成绩的比重,侧重的是对小组的创意作品进行评分。课堂下,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创意园区,请一线创意工作者讲解他们进行创意产品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提升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
  高校也应该成立实验室来鼓励学生把创意做成产品。目前,各高校一般把文化创意专业作为文科专业,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讲授,却忽视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而学生本身也是苦于没有器材、场地、时间来实现自己的创意。成立实验室可解决该问题。实验室可配备基本的操作间与休息室,不限制使用时间,同时尽可能配备3D打印机等重要的仪表仪器。学生可自带原材料进入实验室,教师更多的是进行创意上的指导与实践中的协助,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确立核心课程,积极引进人才。
  确立核心课程的前提是确定“文化创意专业”的学科定位。从字面上理解,“文化创意”或者“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基础是“文化”,侧重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确立核心课程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点。同时,考虑到交叉学科的性质,不能把“文化”和“管理”分开,应该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文化”,发现“文化”中可以被“管理”、可以实现产业化开发的地方。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减少单纯文化类课程的比重,增加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授课数量与质量。核心课程的设置需要偏向实践,减少理论类课程的比重。各高校也可依据自身的优势资源,在通识课程上开设不同特色的课程。
  当前阶段,文化创意专业出身的教师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实践中要结合核心课程的设置,积极引进传统专业的人才。相对于文化创意专业本身,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比重需要加大,文学类人才适当降低。同时,可以从社会上引进一线文化创意开发工作人员或者特聘文化创意公司管理层进行授课。在对引进人才进行考察时,更多的侧重于其实践成果,适当参考其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为了更好的引进人才,应该努力创造适合人才发挥创意的环境。在管理层面,可以放松要求,尊重创意,大开方便之门。
  (三)尊重社会需求,提高实践能力。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社会需求对高校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创意产业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专业,它要求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现场设计、制作并进行产品推广的能力。文化创意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设置应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学生的培养。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首先需要了解社会需求。可通过邀请企业管理层、一线文化创意设计者到学校讲座,或者组织学生进企业进行参观等方式来了解社会需求。其次,要以社会需求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平常的上课中,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需求的意愿和能力。课程考核题目可以以当前的社会热点需求为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开发。可通过与公司签订协议,让公司成为学生实践的定点培养单位,委派学生进入公司实习,接触一线创意生产流程。或者在学校实验室构建和企业类似的工作、开发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创意产品的开发中来。
  实践能力的提高也需要开拓的视野。高校可利用自身提供的交流机会,与相关学校开展学生交流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到知名文化创意园区进行学习。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持续地为产业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
  (四)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针对传统培养模式与文化创意人才社会需求的不匹配的现状,高校应大力倡导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其特殊性就在于要充分到认识文化创意对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5]要选准文化与产业的结合点和生长点。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可以实现理论知识、文化创意与产业化开发的结合,发挥三者的优势,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第一,高校为企业提供创意与服务,以创意换取企業的支持和信任。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资源与科研力量的优势,努力解决企业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第二,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机会、工作岗位。以企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为目标,高校积极开展项目研究,使学校成为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辐射基地和人才输送基地。通过与企业的良好合作,从而为学生赢取实习机会、工作岗位,甚至是通过设立专业奖学金的方式来进一步加强企业和高校的联系,为更好地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奠定基础。
  在产学研一体化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不仅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产学研机制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可以为创意产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在信贷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对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指导。政府应当注重对高校的引导性支持,对文化企业的政策性支持,尊重文化企业、文化市场的需求,遵循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规律,通过在资金以及政策方面实施宏观调控,加大高校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永武,徐文明. 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姚争, 项雁. 高校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8):18-23.
  [3]岳文立, 樊励方.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完善高校人才培养[J]. 人才资源开发, 2016(2):73-74.
  [4]赵敏祥, 励立庆, 吴珺楠. 文化创意人才胜任力结构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4):417-422.
  [5]薛永武. 试论文化产业“产学研”的机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73-77.
  作者简介:赵洪涛(1992-),男,汉族,山东诸城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文化产业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系统的阐释了文化模式论、文化整合、文化相对论的观点。作者通过比较研究认为,文化具有整合作用,不同的选择造成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文化无高低优劣之分,正视差异,发展文化多样性。  关键词:文化模式;文化相对论;文化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72-02  开始,上帝就给了每个民族一只陶杯,
摘要:贴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除装饰之外,也闪烁着语言的智慧。车贴语已经是一个车主们沟通、展示和娱乐的流动窗口。我们从其众多的分类与在语音、词汇、修辞和语用特点上分析,论述其来源和其所折射出的多种的文化心理,从多方面探析车贴语这道独特的风景线。  关键词:车贴语;分类;来源;特点;文化心理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70-02  一、车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关系到我国民生发展的重要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利水电的工程的质量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在此构想中,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在新的时
随着近年来我国政治体制的深化改革,在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如何汇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文化、民族精神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成为了政府、文化团体
农村道德建设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诉求.同时,加强农村道德建设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十三五规划中,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问题日益成为重中之重。但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水平发展参差不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西南地区尤为明显。本研究基于西南地区某县为调研点进行实地调研,对其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该地区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落后,大部分村民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因此,解决教育问题最先要解决的是贫困问题。  关键词:西南地区;教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以往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实验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为主,理性知识多而感性材料少,造成学生注意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而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把我们的工作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各类新的媒体形式不断产生,信息的传播、思想的交锋变得更为快捷和频繁.其一方面是宣传、解读党和政府方
水利水电工程关系到我国民生发展的大计,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我国对水利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水利施工建设的项目和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