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子酱食物中的黑珍珠
鱼子酱,被誉为食物中的黑珍珠,同鹅肝、松露齐名,随着联合国于去年放宽鱼子酱国际贸易限制,黑珍珠再度闪亮生辉。
有许多被称作鱼子酱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中却根本算不得是鱼子酱,尽管那东西也是加工过的鱼卵,也有鲜美的滋味,并出自圆鳍鱼、鲑鱼、白鲑、鳕鱼,或别的鱼类家族中某位怀孕的成员。在美国和法国,可以叫做鱼子酱的,只有来自史前的动物鲟鱼的鱼子。被联合国列为濒危动物的鲟鱼,现存只有27种,鱼子大小味道不一,价钱品质自然有分级。
现有的出产鱼子酱的鲟鱼种类当中,最知名的是大白鲟和闪光鲟两种,这二者分别是鲟鱼里最大和最小的一种,价格当然也是最昂贵的。大白鲟身长达5米、重达1000磅以上,其鱼卵可以占体重的20%以上。大白鲟的鱼卵是最大的一种,制造的时间也很长,母鱼需费时20年才能长成到可以产卵。闪光鲟的重量约有50磅,7年便能长成,所产的卵是最小的一种。
孕育最昂贵鱼子的鲟鱼,生活在里海。多数鲟鱼生长15年才开始产卵,但其中大部分还未成熟就被捕捞了。一罐250克的伊朗黑鱼子酱价格高达1000美元,鲟鱼可能已成为最贵的鱼种之一。
我国黑龙江也出产鱼子酱,来自鼎鼎大名的鲟鳇鱼,鲟鳇鱼是黑龙江的名产,体重可达几百斤至上千斤,有“淡水鱼王”的美称,过去是向皇帝敬献的贡品,现在能捕捉到的大多是人工养殖的。
几年前,有关部门曾向黑龙江流域投放大量鲟鱼苗,但是,这个绝非为了给现在的老饕们解馋。上等的鱼子酱一般都要等鲟鱼活到60岁以上,80岁以上的才是顶级货。
(摘自《香格里拉·Bestlife》)
现代人的喝汤恶习
喝汤不吃“渣”
有人做过检验,用鱼、鸡、牛肉等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吃起来口感虽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因此,应提倡将汤和“渣”一起吃下去。
爱喝“独味汤”
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喝太烫的汤
喝太烫的汤有百害而无一利,喝50度以下的汤更适宜。有的人喜欢喝滚烫的汤,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损伤。虽然烫伤后人体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但反复损伤极易导致上消化道黏膜恶变。经过调查发现,喜烫食者属于食道癌高发人群。
饭后才喝汤
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喝法。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势必影响食物消化和吸收。正确的喝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起到开胃的作用。饭中适量喝汤也有利于食物与消化腺的搅拌混合。
汤水泡米饭
这种习惯非常不好,日久天长,还会使自己的消化功能减退,甚至导致胃病。这是因为人体在消化食物中,需咀嚼较长时间,唾液分泌量也较多,这样有利于润滑和吞咽食物。汤和饭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没有被咀嚼烂,就与汤一道进入了胃里,这不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得到充分刺激,从而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也会大量减少。
(摘自“新浪”)
鱼子酱,被誉为食物中的黑珍珠,同鹅肝、松露齐名,随着联合国于去年放宽鱼子酱国际贸易限制,黑珍珠再度闪亮生辉。
有许多被称作鱼子酱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中却根本算不得是鱼子酱,尽管那东西也是加工过的鱼卵,也有鲜美的滋味,并出自圆鳍鱼、鲑鱼、白鲑、鳕鱼,或别的鱼类家族中某位怀孕的成员。在美国和法国,可以叫做鱼子酱的,只有来自史前的动物鲟鱼的鱼子。被联合国列为濒危动物的鲟鱼,现存只有27种,鱼子大小味道不一,价钱品质自然有分级。
现有的出产鱼子酱的鲟鱼种类当中,最知名的是大白鲟和闪光鲟两种,这二者分别是鲟鱼里最大和最小的一种,价格当然也是最昂贵的。大白鲟身长达5米、重达1000磅以上,其鱼卵可以占体重的20%以上。大白鲟的鱼卵是最大的一种,制造的时间也很长,母鱼需费时20年才能长成到可以产卵。闪光鲟的重量约有50磅,7年便能长成,所产的卵是最小的一种。
孕育最昂贵鱼子的鲟鱼,生活在里海。多数鲟鱼生长15年才开始产卵,但其中大部分还未成熟就被捕捞了。一罐250克的伊朗黑鱼子酱价格高达1000美元,鲟鱼可能已成为最贵的鱼种之一。
我国黑龙江也出产鱼子酱,来自鼎鼎大名的鲟鳇鱼,鲟鳇鱼是黑龙江的名产,体重可达几百斤至上千斤,有“淡水鱼王”的美称,过去是向皇帝敬献的贡品,现在能捕捉到的大多是人工养殖的。
几年前,有关部门曾向黑龙江流域投放大量鲟鱼苗,但是,这个绝非为了给现在的老饕们解馋。上等的鱼子酱一般都要等鲟鱼活到60岁以上,80岁以上的才是顶级货。
(摘自《香格里拉·Bestlife》)
现代人的喝汤恶习
喝汤不吃“渣”
有人做过检验,用鱼、鸡、牛肉等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吃起来口感虽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因此,应提倡将汤和“渣”一起吃下去。
爱喝“独味汤”
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喝太烫的汤
喝太烫的汤有百害而无一利,喝50度以下的汤更适宜。有的人喜欢喝滚烫的汤,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损伤。虽然烫伤后人体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但反复损伤极易导致上消化道黏膜恶变。经过调查发现,喜烫食者属于食道癌高发人群。
饭后才喝汤
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喝法。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势必影响食物消化和吸收。正确的喝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起到开胃的作用。饭中适量喝汤也有利于食物与消化腺的搅拌混合。
汤水泡米饭
这种习惯非常不好,日久天长,还会使自己的消化功能减退,甚至导致胃病。这是因为人体在消化食物中,需咀嚼较长时间,唾液分泌量也较多,这样有利于润滑和吞咽食物。汤和饭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没有被咀嚼烂,就与汤一道进入了胃里,这不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得到充分刺激,从而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也会大量减少。
(摘自“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