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素质的调节方法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ce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中学生由于参加比赛的机会相对较少,心理品质发育不完善,体能技能等运动能力不强,中学生在赛前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比赛中难以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针对中学生运动员在比赛前的一些常见不良心理表现,提出解决办法,旨在帮助中学生在比赛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最佳竞技水平。
  关键词 中学生 赛前 不良心理素质 调节
  中学生运动员不同于专业运动员,他们只是在课余的体育时间来进行各项技术的训练,接触比赛的机会较少,一旦上场去竞技难免心理情绪会有波动,从而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比赛最终成绩。影响中学生比赛成绩的因素很多,但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中学生运动员比赛成绩提高也是最为明显的。运动员的不良心理因素不仅制约着体能、技战术,同时也影响着训练的进程和效果。我们的目的就是帮助运动员提高和完善从事专项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掌握调节心理状态的技能和方法,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从而使运动员在平日的训练和比赛中尽可能最大的发挥自身水平,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一、不良心理状态在中学生运动员的主要表现
  (一)过分自信
  中学生运动员往往对比赛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估计不足,盲目乐观,过高的估计自己,总认为自己可以取胜,当真正遇到苦难时,自己又没有能力去战胜困难,比赛结果常常事与愿违,以失败告终。
  (二)参赛态度低落
  这种现象多出现在体能技能运动能力强的运动员身上,他们总是被一种悲观的情绪包围,无法自拔;情绪低落,体力不佳,极少兴奋,也不愿过多训练,对比赛缺乏信心,缺乏斗志。
  (三)赛前过早兴奋
  由于中学生运动员自控能力差,日夜想着自己与比赛相关的各类信息,导致赛前过早出现高度兴奋状态,体力、精力过早的被消耗,在临场比赛时,其最佳竞技状态已过,兴奋点处于低潮,表现为神志不安,呼吸急促,四肢无力,节奏失调,难于控制。
  二、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调节或消除的训练方法
  (一)注重平日训练课中贯穿意志品质和优势心理的训练
  中学生不同于专业体育运动员,他们在体育比赛中的坚韧的意志品质不是那么完善。尤其在中学生的比赛又以田径运动会最为常见,田径项目跑跳投为主,各种训练都是机械性的重复很是枯燥。在一项比赛过程的后期,往往都是都在于谁能咬牙支持,谁的意志品质过硬,谁就会取得比赛胜利。所以在思想上应该引导教育为主,在训练中要采用“磨练法则”来培养自己的意志力、自制力;通过不断的循序渐进的运动量的训练,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勇于进取,培养在逆境中拼搏的体育人精神。信任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比赛时才会更好的发挥水平,创造奇迹。信心是自我控制的最重要的保证。没有坚定的信心,要进行自我控制是绝对不能实现的,一般通过语言的肯定鼓励树立信心,通过赛前测验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水平来增强优势心理。
  (二)注重赛前准备活动的调节方法
  赛前的准备活动对在比赛中能不能很好发挥自己真实竞技水平起着关键作用。据观察,这次的乌当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运动员,大部分都没有赛前准备活动的概念,只是随便活动一下,根本达不到唤醒自己身体运动机能的水平,或者准备活动的时间不对,或者运动量太大,导致体能过重下降。或者赛前准备活动的时间不合理,百米决赛在距离比赛开始的前一个小时在进行活动,而且还是在四百米冲刺。正确合理的赛前准备活动可以积极的唤醒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熟悉技术动作,预防在比赛中的运动伤病。在日常训练里教练员要从思想教育运动员,同时还要教会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正确合理的赛前准备活动方法,使运动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它。
  (三)注重比赛中专注的作用
  作为一名运动员,比赛中一定要专注,试想你的思维正处于一处熟睡状态,那么你的比赛成绩肯定会非常差,因为你的思想不集中,你的决策系统就不会开足马力运动,而比赛本身强调运动员一定要快速多变,努力去遏制对方的进攻,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这样如果思想不专注的话,比赛成绩可想而知。不专注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比赛的过分冷淡,或毫无准备,兵家最忌讳打无准备之战,中学生赛场上的不专注多数是由于运动员的过于自信,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没有真正去考虑怎样才能发挥好,另外还有一部分是由于赛前的心不在焉,在比赛场上出现客观的原因也有:比如,比赛日程的安排、比赛场次的改变和赛期的提前等等。但是,赛场上的过于激动,又常使运动员在比赛场上不能把握自己,以至无法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赛场上,而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运动员在看到对手的实力大于自己时,或是自己感觉上对方的实力大于自己时就会产生畏惧心理,产生紧张情绪,影响比赛成绩的提高。过分的激动与冷淡都会影响运动成绩,为了达到中学生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中学生运动必须学会自己的唤醒水平,使兴奋保持在可获得最理想的运动成绩的恰到好处的程度。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良好的竞技心理状态是运动员经过长期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逐渐形成的,教练员只有掌握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及其训练方法,消除赛前紧张心理,才能保证中学生运动员稳定的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
  (二)建议
  掌握和调节心理状态的技能和方法,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运动员的潜能。中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可能过于放松,也可能过于紧张,因此必须致力于寻找适当的“中界线”,通过集中注意力定向于适当的问题,学会控制情绪。改变任何不切实际的想法,通过唤醒水平,运动员可使自己准备充分,因而能够发挥出最理想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孟献峰.心理状态对比赛影响及调节方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4):69.
  [2]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74.
  [3] 余青.心理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重点论述了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越来越成为导致素质教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恐惧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这一生理反应在大学游泳教学中颇为常见。在大学开设游泳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健康状况,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因此大学中的游泳课程受到了很多学生的青睐。但是,就目前的大学游泳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心理障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大学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本文对初中生形体认知偏差及原因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说明初中生运动动机的来源和表现形式,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建议。希望本文能够为初中体育教师了解学生的运动需要以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形体认知偏差 运动动机  形体是指与身体本身特征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