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P2P、BT泛滥的大环境下,这些P2P应用占据总带宽达到95%,其他有效应用的带宽资源被消耗,流量被严重挤压。情境令人触目惊心。虽然用户都配置了防火墙、L3/L4层过滤,但是对于应用层的BT毫无作用。
目前网络用户几乎都被同样的问题所困扰:网络出口虽然不停地扩展,并且使用了最好的路由器,但是访问速度却反而越来越慢;虽然增加了性能最好的硬件防火墙,但是由于会话数太多,导致防火墙经常死机;虽然对Email服务器进行了防病毒系统的升级和保护,可还是有病毒、木马通过MSN、Skype、QQ或BT、Emule等传入内网,导致网络瘫痪;虽然宣称具有最好的QoS保障机制,但是视频会议、VoIP系统还是效果很差,ERP等关键应用也是时断时续。
怎么办?
来自IDC的数据显示,80%以上的IT管理人员无法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网络里存在哪些应用,绝大多数用户对自己的网络完全处于失控状态。特别是随着P2P、KuGoo、IM的普及和大量使用,不仅降低了企业至少30%~40%的生产率,并且毫无节制地吞噬着宝贵的带宽资源,带来网络拥塞等影响网络使用的问题。
更加令人头疼的是,在这些问题面前,网络第7层的应用已经使得传统技术手段形同虚设。
记者日前走访美国迈科公司技术专家陈刚,他提出了利用迈科公司的IP系列带宽管理设备拦截P2P、BT这些“流量杀手”的系统思路:
首先,实现对网络中应用流量的可见和可测,采用精确的特征码识别技术,对网络中所有流量进行精度分析。
目前由于应用流量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传统的基于IP地址和协议端口的流量识别技术已无法满足宽带网络应用成分分析的要求。现有三/四层设备的QoS、排队和整形机制都不足以实施应用识别和带宽控制这样的“智能策略”,因为它们不能提供规定的控制级别功能。
其次,实现对应用流量的可控和可优化。
主要是对关键业务有效保护、提供精确的带宽预留和带宽优化、提供面向用户和应用的带宽服务、对非关键业务灵活控制。
对链路带宽进行优化,划分为不同的管道,分配给不同用户和不同应用使用。并采用带宽租借技术,在带宽空闲时,允许高端客户和关键应用进行合理的带宽突发,以保证高端客户和关键应用的服务质量。
另外,在为关键用户分配专用带宽基础上,可以为单个用户/应用进一步分配独立的带宽通道。
对非关键业务的灵活控制也非常重要。常規的HTTP、E-mail等常用的应用,可以采用较为宽松的管理策略,为所有普通业务分配一个“管道”,并设定一个合理的带宽范围。既可以保证其访问速度,又不至于使其影响其它关键应用。
目前网络用户几乎都被同样的问题所困扰:网络出口虽然不停地扩展,并且使用了最好的路由器,但是访问速度却反而越来越慢;虽然增加了性能最好的硬件防火墙,但是由于会话数太多,导致防火墙经常死机;虽然对Email服务器进行了防病毒系统的升级和保护,可还是有病毒、木马通过MSN、Skype、QQ或BT、Emule等传入内网,导致网络瘫痪;虽然宣称具有最好的QoS保障机制,但是视频会议、VoIP系统还是效果很差,ERP等关键应用也是时断时续。
怎么办?
来自IDC的数据显示,80%以上的IT管理人员无法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网络里存在哪些应用,绝大多数用户对自己的网络完全处于失控状态。特别是随着P2P、KuGoo、IM的普及和大量使用,不仅降低了企业至少30%~40%的生产率,并且毫无节制地吞噬着宝贵的带宽资源,带来网络拥塞等影响网络使用的问题。
更加令人头疼的是,在这些问题面前,网络第7层的应用已经使得传统技术手段形同虚设。
记者日前走访美国迈科公司技术专家陈刚,他提出了利用迈科公司的IP系列带宽管理设备拦截P2P、BT这些“流量杀手”的系统思路:
首先,实现对网络中应用流量的可见和可测,采用精确的特征码识别技术,对网络中所有流量进行精度分析。
目前由于应用流量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传统的基于IP地址和协议端口的流量识别技术已无法满足宽带网络应用成分分析的要求。现有三/四层设备的QoS、排队和整形机制都不足以实施应用识别和带宽控制这样的“智能策略”,因为它们不能提供规定的控制级别功能。
其次,实现对应用流量的可控和可优化。
主要是对关键业务有效保护、提供精确的带宽预留和带宽优化、提供面向用户和应用的带宽服务、对非关键业务灵活控制。
对链路带宽进行优化,划分为不同的管道,分配给不同用户和不同应用使用。并采用带宽租借技术,在带宽空闲时,允许高端客户和关键应用进行合理的带宽突发,以保证高端客户和关键应用的服务质量。
另外,在为关键用户分配专用带宽基础上,可以为单个用户/应用进一步分配独立的带宽通道。
对非关键业务的灵活控制也非常重要。常規的HTTP、E-mail等常用的应用,可以采用较为宽松的管理策略,为所有普通业务分配一个“管道”,并设定一个合理的带宽范围。既可以保证其访问速度,又不至于使其影响其它关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