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生态补偿协同共担机制的运作逻辑——以新安江流域为例

来源 :行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安江流域上下游因“谁补偿谁受偿”和“补偿标准”之争引发冲突,为了实现流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流域上下游必须从零和博弈走向协同共担。构建流域生态补偿协同共担框架,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为例,提出流域生态补偿协同共担的实现需要纵向上下级政府联动、横向上下游政府联动以及社会参与的多方联动相结合。在流域生态补偿协同共担机制的运作逻辑中,制度安排为上下级联动提供法制保障,主体功能区位势差异为上下游联动提供必要条件,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共担合力。未来需要在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体系、主体功能区优势互补、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
其他文献
城市设计作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技术手段,如何进行城市设计审查制度与模式的构建,其实现的模式与技术成为城市设计与审批程序法定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对城市设计审查技术特征总结以及知识体系与管控标准探索基础上,基于重点地区总设计师制度对城市设计审查体系构建的混合模式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的城市设计审查模式与系统建设为例,围绕城市设计实施过程具体构建了城市设计审查的技术流
期刊
<正>由于中考改革,关于地理中考时间,有些地方定在八年级期末,然而此时正是学生学习科目众多、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迫的特殊时期,基于这样的背景,无疑为中考地理复习教学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中考地理复习的内容杂而多,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怎样利用短暂的时间做好中考地理复习教学工作,并带领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是摆在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面前的新问题。不过只要认真细致地学习和研究初中地理新
期刊
创新驱动战略下,新技术层出不穷,新型创新空间在“数字化、智能化、人本化、可持续”趋势下,正从单一的功能向“科技、人文、生态”复合功能转变。文章建构了“以人为本、生态为基、灵活弹性、在地特色、未来智慧”的创新空间规划设计理念,以武汉未来科技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设计目标聚焦面向未来的创新空间,并提出具体设计策略。
页岩气井井底产生积液后容易引起井筒腐蚀,对页岩气生产带来危害,加注缓蚀剂工艺是防腐阻垢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开展页岩气井井筒管材动态腐蚀规律实验,明确井筒腐蚀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评价和优选适合页岩气井筒缓蚀剂,为页岩气安全高效开发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页岩气井井筒积液附近未浸没、半浸没和全浸没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166、0.353和0.413mm/a,属中等-严重腐蚀,四种缓蚀剂均有缓蚀效果,且优
如何加强省际协作,提高跨界河湖水污染治理成效,是新发展阶段亟待解决的难题。法制体系、流域统筹、联合监测和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监督考核与奖励激励等方面的"堵点",仍然制约跨省界河湖水污染联防联控向纵深推进。因此,需要推动流域立法;在全流域探索形成统一规划,推进跨省界水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标准化;优化监测站网,构建流域水环境监控体系,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加强信息共享;建立考核与激励并行的横向生态补偿办法
<正>魏统田,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和睦涧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田书记",也是南京市高淳区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已有10余年,魏统田始终坚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结合起来,以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带领党员群众蹚出了一条"党建强社、合作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期刊
建立一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化橘红中总黄酮含量的最佳提取方法。采用水浴加热回流提取法;紫外测定最大吸收波长为283 n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化橘红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在12~28μg·mL-1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r=0.9999;在0~2 h该方法稳定性良好,RSD为1.1%。本方法简便快捷,适用于化橘红产品的提取和质量控制。
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分段式圆周密封的变形特性和密封间隙形状是影响密封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通过建立动压型分段式圆周密封的流固耦合模型,研究了密封间隙的流场特性和结构变形规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影响密封变形的主要力学参数,包括密封压差、周向弹簧初始载荷和刚度、轴向弹簧初始载荷和刚度,并探讨了接头形状、接头间隙及辅助密封面槽型对密封环的变形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在流体压力和弹簧力的共同作用下,变形
道路标线可以通过传递特定的信息来规范和引导交通。开发新型道路标线材料,改善标线材料的视认性,对于提高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提升道路标线视认性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首先对目前常用的两类道路标线材料进行了梳理,简要介绍了不同标线材料产生视认性的原理,综合评价了不同标线材料的实际性能及其优缺点;然后从原材料与施工工艺的角度阐述了影响道路标线视认性的主要因素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