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科学教材的育人价值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niu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课程应适当反映科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科学的思想体系、科学的美学价值、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科学课应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关键词:科学教学; 育人; 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51-001
  
   《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课程应适当反映科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科学的思想体系、科学的美学价值、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科学课应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初中科学教材,在科学教学中体现育人功能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科学教学德育意义
   初中阶段科学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科学的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对发展学生的求知、求实、勇于探索的情感和态度,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科学教育的育人功能和课程改革对文化要求的凸现。
   其次是在贯彻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同时,对于理科课程,还应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尝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不过在实际的教学中,个别教师不太重视育人素材的利用。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最后一段文字:“一棵大树只能制造四千双一次性木筷,而我国每年消耗掉的一次性木筷数以万计,如果我们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木筷,那么很多生物将不再失去它们的家园而得以生存下来。”这时很多老师可能都只是一带而过,但如果这时能采取一种专题的形式,或召开一个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如何与其他生物共享自然资源,那么这节课可能就会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环保知识,学习科学的兴趣也能被更好的激发出来。
   这说明一些教师对加载在知识上的文化是不够重视的,在科学的知识教学中渗透文化,进行思想情感的体验的意识是不强的,所以就有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感觉。另外,对科学史了解不多、不深,也导致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很好地体现科学文化。
  二、科学教材的育人价值
   现行初中教材增加了许多育人内容,渗透在各章节内容中,如阅读材料、插图等,这给我们在教学中体现科学文化提供了良好素材。
  1.科学史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学习兴趣的激发
   科学史对于揭示科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科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实验的科学学习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都有着重要意义。
   如:第一册(浙教版)第四章汽化与液化最后一段介绍“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达100℃,背阳面达-100℃。这样卫星内部势必采取热管温控技术,我国采用这项技术比欧洲和日本早10年”。又如在第二章第四节细胞第一段“人类对动植物的观察和研究,我国秦汉时期最早的一部解释词语的著作《尔雅》就记载了590多种动物和植物,并将它们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中,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和才能”。又如“万户与古代火箭:万户是中国明代的一名能工巧匠,他是世界上利用火箭升空的第一人”。应抓住这些题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富国强民而勤奋学习的精神。
  2.科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对学生协作精神的培育
   第一册“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中介绍:飞机缩减货运和客运时间,移动电话使人类永遠告别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历史,还有电视、洗衣机等各种发明,使人类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的作用,以及社会生活的需要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又如第一册“细胞学说的提出”,指出“细胞学说”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实材料和设想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来的,说明科技发展需要许多人甚至几代人的协同工作和孜孜不倦的努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哥白尼与“日心说”以及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伽利略被宗教法庭判处终身监禁,但这一切都阻止不了他们捍卫真理的决心。现在我们不仅知道了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还知道太阳系也只是银河系极小的一部分。这一切让学生在思想、精神、道德、意志等方面受到熏陶和教育。
   又如第一册阅读材料“人类探测宇宙的历程”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这些材料的目的是通过介绍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人类在向未知世界进军过程中的艰辛和所获得的成就,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
   我国现代的科学家杨振宁、邓稼先、袁隆平等都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这对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树立为国家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理想,无疑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4.科学思想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促进作用
   学生通过科学文化的学习,可以认识科学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了解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体会科学的生活性、严密性、广泛性以及真理的相对性,从而培养学生求实、说理、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如第一册中“科学家与科学探索”:琴纳发现种牛痘可以防治天花的整个过程经历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获取证据)——作出解释——交流与合作——评估与延伸这个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当然,不怕失败、不畏艰辛、顽强拼搏、心胸开阔等品质也是科学教育中可以培养的精神。
   总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并不是全部目的,而是要优化课堂教学,让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科学文化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关注科学文化的价值,并在教学中予以充分的体现,那么文明之花必将大放异彩。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的美术欣赏课上,经常会遇到裸体的艺术形象,对于这些裸体艺术形象我们应该对他们有个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去体味作品的艺术意境、风格特点、价值成就就更自然了。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 裸体艺术形象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44-001  从事高中美术教学以来,每次课上遇到裸体的艺术
摘 要:本文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形成概念的作用作了初步归纳,并结合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实验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关键词:新课程; 实验; 物理教学; 概念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66-001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从生活、生产实践等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高一历史教学也必然走上改革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创新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高一历史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36-001  新课改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历史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